最“惡”的父母:生而不養,養而不教,那些孩子何以為家?

最“惡”的父母:生而不養,養而不教,那些孩子何以為家?

最近,一部名為《何以為家》的電影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徹底打開了每一個人的淚腺。

贊恩:告他們生下了我!

11歲難產致死的妹妹、被迫行騙製毒、沒有戶口和身份、像老鼠一樣的生活還有不停生育的父母,沒有人能夠想象,這樣幾個關鍵詞竟然是12歲男孩贊恩的遭遇。沒有誇張、沒有劇本、甚至連名字都沒有改過的贊恩正在向全世界人講述他悲慘而又真實的生活。

電影開頭,就是一個瘦弱的男孩戴著手銬進入法庭,這個男孩兒就是電影的主角——12歲的贊恩,當法官問他“為什麼要控告自己的父母?”時,贊恩蒼白的臉上沒有一點表情,堅定的說“我要告他們,告他們生下了我”

最“惡”的父母:生而不養,養而不教,那些孩子何以為家?

​不知道劇情的人會問“父母給了你生命,帶你到世界上來,難道不應該是感謝嗎?”

應該是感謝,但贊恩的父母沒有給贊恩感謝的機會。

12歲的贊恩有不知道多少個弟弟妹妹,他們沒有戶口,不能上學,跟著贊恩打工、行騙,贊恩作為唯一的哥哥,每天要帶著弟弟妹妹解決基本的生活問題,而他們的父母,整天渾渾噩噩、抽菸酗酒睡大覺,利用孩子們辛苦掙來的錢,滿足自己無盡的慾望,對於他們來說,贊恩是帶孩子和賺錢的工具,而那些被帶大的孩子,則是他們奢靡生活的兌換券。

最後贊恩終於離家出走,他變成了像父母一樣為了生活“賣掉孩子”的人,他始終沒能避免那些悲劇的發生,只有12歲的他,卻異樣的成熟,他曾努力想要保護弟弟妹妹們,但是他還是敗給了生活和現實。

薩哈:但阿薩德挺好的。

薩哈是贊恩最喜歡的妹妹,第一次發現薩哈褲子上有血,從來沒接受過生理教育的贊恩無法解釋這血跡,但他明白,這件事不能讓爸爸媽媽知道,他還叮囑妹妹阿薩德一定不能讓爸媽知道這件事,否則可能就再也見不到他了,但是薩哈竟然天真的像個孩子說:“阿薩德他挺好的。”因為阿薩德會經常給薩哈吃的,但是她不知道,這些吃的後面藏著他們多麼骯髒惡劣的交易,而交易的對象就是薩哈本人。

最後,薩哈還是沒能逃過被交換的命運,僅僅11歲的她因為沒有戶口,不能接受治療,死於難產。

薩哈可能一直都不知道,為什麼那個男人願意給她食物,為什麼哥哥贊恩拼命保護自己,為什麼自己和別的小朋友的生活不一樣,當然她也不會知道,她的哥哥親手刺殺了她的“丈夫”。

最“惡”的父母:生而不養,養而不教,那些孩子何以為家?

​贊恩的父母:我是我自己的法官!

當贊恩知道媽媽又懷孕了的時候,他把自己的父母告上了法庭,因為他們生下了贊恩和更多的孩子,但是卻不養育他們,還在不停的生育,贊恩知道,媽媽肚子裡的這個孩子一定和自己的命運一樣:吃不飽、穿不暖、得不到關愛,不能讀書,只能勞作,如果是女孩還會被用來交易,每天還要被爸爸媽媽當做宣洩的工具拳打腳踢。

但是贊恩的媽媽卻在法庭上對法官哭訴“你瞭解我的處境嗎?為了讓他們活下去,我願意犯下千種罪,他們是我的孩子,沒有人能批評我,我是我自己的法官!”

最“惡”的父母:生而不養,養而不教,那些孩子何以為家?

說得多偉大“為了讓孩子們活下去”,可薩哈僅僅兩個月就去世了,卻為他們換來了房租。他們把自己的私慾說成是“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一直生,不停的生,這些孩子能換來錢才能保證他們的生活。這不是自私的父母,這是沒有人性的“畜生”。

妹妹薩哈,拉希爾的兒子尤納斯,還有那些沒出生在媽媽肚子裡的弟弟妹妹,對於贊恩來說都是想保護的人,贊恩忘了,自己也只是一個12歲的孩子,雖然最後贊恩沒能保護妹妹、也賣掉了尤納斯,但至少他曾經用力的保護過她們,贊恩才是“合格的父母”。

生而不養,養而不教的背後,都是沒被愛過的父母

這讓我不禁想起了“南京餓死女童案”,這個年輕的母親在一個下午為兩個女兒留出一些食物後,就把門緊鎖走了,任何一個有常識的人都應該知道,一個兩歲和一個四歲的孩子如果一直被鎖在屋裡沒有食物會發生什麼,當這個母親再次回到家中已經是兩個月後了,這兩個可愛的孩子已經被活活餓死了。

這個“沒有責任心”的母親,是一個私生子,她和贊恩一樣沒有戶口、沒讀過書、不能去醫院、沒辦法好好工作,小時候她長期被叔叔虐待,長大了只會上網、吸毒、濫交,她覺得自己是一個被拋棄的人,她跟警察說“她從來沒有被關心被愛過,所以她不知道什麼是愛,她也不會愛自己的孩子。”

“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

12歲贊恩都懂得的道理,為什麼他的父母不懂?只是自私的人性讓他們忘記了自己是父母的角色。

生而為人,你很抱歉,但身為父母,你不負責任的行為得不到原諒

不論是贊恩的父母,還是餓死兩個女兒的年輕母親,她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沒有被愛過,不會愛別人,是社會的壓力和生活的現實逼迫他們做出令人費解的事,但為什麼黑戶拉希爾就能在艱難的生活中養育自己的孩子,還收留了贊恩?她受的苦難不必贊恩的父母少,如果沒有被拘留,她應該會給贊恩一個不一樣的家,雖然辛苦,但會溫暖。

最“惡”的父母:生而不養,養而不教,那些孩子何以為家?

​幸運的人,用童年填滿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彌補童年。

我只記得暴力、侮辱和毆打;
鏈子、管子、皮帶;
我聽過最溫柔的一句話是“滾,婊子的兒子!”
“滾,你這垃圾!”

這是贊恩和弟弟妹妹們的童年,沒有關心和快樂,沒有玩具和色彩,對於他們來說,童年就是無盡工作和黑暗,也許妹妹薩哈的離開是一種解脫,因為她再也不用回憶起充滿暴力和侮辱的童年,而贊恩超乎同齡人的成熟,才是他成長中最可怕的事情,沒有快樂童年的孩子是不幸的。

最“惡”的父母:生而不養,養而不教,那些孩子何以為家?

​正如那句話所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通過考試,就覺得太可怕了”,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所有的父母都像贊恩的父母那樣,那麼所有的孩子一邊反抗,一邊繼承,永遠是惡性循環,希望這部電影能喚醒更多人的良知。

請天下父母,生而養之,養而教之。

今日互動:你是否看過《何以為家》這部電影?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

——————

在育兒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關注【韓曉育兒經】,棘手的育兒難題和倍感幸福得育兒瞬間都能得到幫助和回應,經歷和經驗可能不同,但我們愛孩子的心始終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