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虹橋機場玻璃碎後,中國的追星粉絲還能有多瘋狂?

對於明星,在很多人眼裡是個非常讓人羨慕的職業,因為她們不僅能賺到普通人幾輩子都賺不到的錢,還可以獲得名氣和追捧。

可是,我們只是看到了她們光鮮亮麗的一面。在他們背後,也有不為人知的苦惱,有時候甚至連安全問題都很難保障,近日就發生了一起讓人痛心的事情。

4月14日,有楊紫粉絲在網上爆料楊紫在被粉絲接機時遭遇CP粉圍堵、拒絕禮物後被用花束砸脖子。

繼虹橋機場玻璃碎後,中國的追星粉絲還能有多瘋狂?

隨後,有網友曬出接機現場的澄清視頻,視頻中雖然機場秩序混亂,粉絲將楊紫團團圍住,但是花束並非砸向楊紫,而只是在擁擠中碰到了楊紫的脖子。CP粉也發文澄清了關於機場接機的種種指責,表示不撕逼,不罵人,開心追星,文明做人。


繼虹橋機場玻璃碎後,中國的追星粉絲還能有多瘋狂?

楊紫工作室也發文回應此事,並呼籲粉絲們理性追星。

看到此處,小谷不禁感嘆:“追星使人貧窮,追星使人瘋狂”

現在在飯圈,越來越形成一種文化:“我願意為你的行為買單,你要接受我對你的一切安排”。

別說明星是要為公司為經紀人做事,現在更多的成為了粉絲的單線木偶人,任由粉絲擺佈。

除了楊紫這次被砸的事件,近幾年的娛樂圈粉絲不理智事件頻發。

01-粉絲接站造成車站癱瘓

2016年2月,鹿晗從北京乘坐高鐵抵達紹興時,由於來高鐵站接車的粉絲過多,加上路人圍觀,現場秩序十分混亂。

不僅偶像本人無法出站,該次列車的其他乘客出行也受到了影響,事後鹿晗也發出微博呼籲粉絲們不要再來接站。

繼虹橋機場玻璃碎後,中國的追星粉絲還能有多瘋狂?

女兒追星父親跳海

來自甘肅省蘭州市的楊麗娟,從16歲開始痴迷香港歌手劉德華,此後輟學開始瘋狂追星。

楊麗娟的父母勸阻無效後,賣房甚至賣腎以籌資供她多次赴港及赴京尋見偶像,最後其父由於楊麗娟的痴狂“追星”行為跳海身亡,並留遺書指責劉德華。

不理智的追星行為又造成了一出家破人亡的慘劇。

繼虹橋機場玻璃碎後,中國的追星粉絲還能有多瘋狂?

劉亦菲活動現場被撲倒

劉亦菲在進行新片《夜孔雀》路演明星見面會時,現場突發意外,一位身穿紅格子襯衫的男子突然上臺瘋狂撲倒劉亦菲,隨後該名男子迅速被安保人員制服。

據瞭解,這名男子自稱是劉亦菲的多年粉絲,衝上臺只是想跟劉亦菲“交個朋友”。

繼虹橋機場玻璃碎後,中國的追星粉絲還能有多瘋狂?

以上小谷列出的還只是冰山一角,粉絲們的兇殘程度,真是超乎我們的想象。

其實在當今娛樂圈,仍然處於流量紅利的時代,明星們拍的電視劇類型、電影種類、綜藝節目等等都是依著粉絲的口味來的。

電視劇收視率需要粉絲守在電視機前積累、新歌演唱會需要粉絲打榜、新的雜誌代言需要粉絲購買,而付個會員費、去看個演唱會,買專輯,去接機,這都算小事。

還有粉絲甚至為了給愛豆一個驚喜,租廣告牌的,送星星的,還有買地皮的。

繼虹橋機場玻璃碎後,中國的追星粉絲還能有多瘋狂?

易烊千璽就曾在過15歲生日時,全球粉絲就集體集資,

以他的名義在月球上認購了4萬平米地皮。

不管是演員還是歌手,在這個“唯粉是從”的時代,討好粉絲是他們的首要任務。

可在這個過程當中,哪些靠粉絲起家的明星,也在慢慢被粉絲綁架。

02-飯圈文化我獨大

中國的粉絲髮展到如今,已經形成了獨特的“飯圈”文化,粉絲的種類也是層出不窮超乎想象。

親媽粉:用盡一生一世來將你供養,只期盼你在我的身邊遊蕩。

語言風格誇張,內容實在,常以:我兒子……為開頭,花式誇讚偶像的各項工作,日常還會給自己的偶像郵寄衣服、零食;讓自己兒子別穿破洞褲,穿上秋褲等等,生怕他“兒子”餓著凍著,比親媽還親!

後媽粉: 我兒只有我能罵,你算老幾?

常常與親媽粉一同出現在評論中,誇讚之餘總會挑點刺,例如:我家兒子身材比例完美,就是長得再好看點就好了,她們毫不掩飾的吐槽自己偶像的缺點,同時又表達自己的讚美,莫不是文學手法中的“欲揚先抑”?高明啊!

後宮粉:管偶像叫老公,人前人後曖昧調情。

她們是患有嚴重妄想症和瑪麗蘇代入感的一類,腦子裡成天幻想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戲碼,粉色戀愛泡泡充斥在他們周圍,言語甜膩。

繼虹橋機場玻璃碎後,中國的追星粉絲還能有多瘋狂?

高冷傲嬌粉:我愛你不關你事,讓我獨自欣賞。

不知道他們是表面冷酷內心悶騷,還是天生就是一副性冷淡臉,對於自己偶像的所有成績和表現都及其冷淡,任何與其他粉絲的撕x大戰都沒有他們參與。偶爾翻翻電視劇,聽聽他的專輯,買一本代言看看,彷彿他從來不屑追星,低調文明高大上。

技術粉:剪視頻、p圖、連載文章沒有我們不擅長的。

這類粉絲他們沉浸在網絡世界不可自拔,憑藉著出色的電腦技術為自己的idol打造光輝形象,每個明星在她們手裡,都是360度無死角的。

私生飯:愛你愛到骨子裡,跟蹤、偷窺我們樣樣不落。

他們往往時刻關注偶像行程,成天帶著三件套:“手機、相機、帽子”與自己的偶像一同活動,發動自己強大的人脈關係網,上到酒店房間,下到行程活動,他們從不缺席。他們嚴重影響了藝人生活,甚至違背公共道德,是小編不加以認同的追星方式。

CP粉:不愛一隻愛一對,我看著你們很合適。

他們往往是顏狗,看到哪一個帥或者美就投入哪家懷抱,典型的牆頭草,通常以好基友、好情侶的形式看好一對,只要他們分開,就不再看好他們。

繼虹橋機場玻璃碎後,中國的追星粉絲還能有多瘋狂?

不管粉絲大的環境裡有多麼美好,總不乏一些老鼠屎壞掉整鍋湯,往往由於自身素質低下、追星方式欠妥、心理控制過強等原因做出某些不理智追星行為。

他們追逐的到底是什麼呢?

是一束虛無縹緲的光芒,還是一種完美的假象。

03-“被瘋狂”的中國粉絲

“一旦有人說他壞話,我就為之戰鬥”“他不僅是位影星,更是我的世界”……這些觸目驚心的言辭,來自2016年上映的印度電影《腦殘粉》:一名網吧小老闆瘋狂崇拜大明星,將其視為神殿中的“信仰”,為支持大明星不惜毆打、脅迫他人;在提出與大明星“相處5分鐘”被拒絕後,瘋狂報復,最終不幸慘死。

繼虹橋機場玻璃碎後,中國的追星粉絲還能有多瘋狂?

粉絲的瘋狂不是電影的臆想。近年來,為了追星,粉絲輟學、喝藥、自殺、舉債等非理性案例層出不窮,他們的狂熱舉動,就像一場集體無意識下的狂歡,喧囂過後,唯有一地雞毛。

其實,中國人的追星,早在幾千年前就開始了。

“姿容既好,神情亦佳”的古代美男子潘安,每次出行都會引來大批少女追隨,獻花又獻果,滿載而歸。這場西晉時期的“追星運動”,造就了潘安這個古代明星,也誕生了典故“擲果盈車”。

粉絲瘋狂地對一個未曾謀面的人,不計回報、無條件地付出,不僅不合常識,也無法從經濟學獲得合理解釋。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在某種特殊情境下,一群聚集起來的群體將呈現新特徵:他們的自覺人格消失,一種集體心理形成。

當一群“同好粉絲”組成粉絲後援會、後援團,往往個人意志被群體意志裹挾、放大,進而催生更加狂熱、盲目的非理性心理和行為。

而這一點,恰恰也就成為了經紀公司和藝人們“有利可圖”地方。

一些經紀公司為自家藝人花錢找職業化粉絲頭目,煽動普通粉絲關注簇擁。

有些經紀公司還會養“黑粉”,專門誹謗、攻擊競爭對手的藝人。曾有媒體爆料,娛樂圈有的職業“黑粉”月收入可達幾十萬元。

繼虹橋機場玻璃碎後,中國的追星粉絲還能有多瘋狂?

在這種環境下,很多中國的粉絲,其實不是瘋狂,而是“被瘋狂”。

坦白說,追星本身並不是什麼洪水猛獸。如果理性喜愛、收放有度,合理表達個人情感的同時,不影響社會和他人生活,不耽誤自身進步發展,也未嘗不可。

然而,一些粉絲崇拜明星,嚮往的是“一夜爆紅”的運氣,憧憬的是光鮮亮麗、拜金奢侈的外表與光環。“明明可以靠才華,卻有好命靠顏值”,這樣膚淺化的浮躁風氣,若持續盛行,必將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

粉絲崇拜和偶像經濟更是一些年輕人價值取向和精神境界的反光鏡。成長之路上,偶像崇拜如同沿途旖旎的風光,但風光再美,也不能影響自己的人生行程。

摒除無謂喧囂,依靠自身力量,找到屬於自己的堅強,才能活出人生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