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量子說》【第三十二品 應化非真分】

第三十二品 應化非真分

【原文】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持用佈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講解】

其福勝彼:說用七寶佈施只是一個比喻,七寶佈施所得到的福德是相對的,持誦本經所得福德是心生的,心生的是無量的。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第一,樹立出一個相是為了度人,不樹相就無法度人。度人的法相因一個特定的人群而立出,而不是用一個法相去度所有的人,所以是因人而樹相,因人而立相。立出一個相,要破一個相,否則就不能稱為第一義的佛法。例如講個故事:一個學佛者,找了好多老師學佛,學了不同的法相。然而沒等老師破了其所立的法相時,他就跑了,去找下一位老師去了,最後只是學到一堆法相,最終被一切法相所困。這樣就本來不迷,反而迷了。因此不執於相,因人因機立法相就是不取於相。

第二,一切相皆是比喻,本體不在一切喻體中。因此本體是如如不動的,變動的是因人因機樹立的喻體。要以實相的境界講解佛法,而不是以相上的境界講解佛法。讓人們認識到實相而去樹立法相就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皆大歡喜,信受奉行:按照這個方法去為人處世、去修行。如何修行?修生活就是最好的修行。學佛不是學成神,因為佛是覺悟了的人。大修修生活,小修修道。凡是執著於修道者,皆不是真道。真道在日常行住坐臥間。此心就是道,此心就是佛。不要心外覓佛求道。心外覓佛求道就是道中求道,以佛覓佛。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為法,指一切因人、因機而假立出的比喻法相,例如八萬四千法門中所立的八萬四千種法相。一切萬事萬物,以及一切法相都像是夢境、幻覺、水泡、朝露、閃電一樣是轉瞬即逝和無常生滅的。一切眾生以及一切菩薩都應該這樣去認識。

【譯文】

佛祖說:“如果有求覺悟的人,持用此經甚至其中四句話為人解說。他所得到的福德比有人用幾萬萬億個世界的七寶佈施所得到的福德還要多。如何為人解說呢?要以善立比喻法相,隨立隨破法相,讓人最終悟到實相的方式為人解說。為什麼呢?因為一切法相比喻都是無常生滅和虛幻不實的。”

佛祖說經完畢!長老須菩提以及一切大菩薩、天、人、阿修羅等,法喜充滿,相信佛所說的實相義理,按照佛的義理修證佛法!

【精義】

佛法的奧義是實相無相。佛祖是以有相的方式讓人理解到無相的道理。相上的福德都是生滅的、轉瞬即逝的,修無相的福德——即修心所得到的福德是無量無邊的。

在本品中,佛祖說:“如果菩薩為人解說這部金剛經,他所得到的福德比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持用佈施所得到的福德還要多。為什麼呢?因為為人講說這部經就是在修菩薩的‘心’,心解脫是最大的福德。由修心所生出的福德是無量無邊的。”

那麼如何為人解說呢?因為佛法是在以有相的方式說無相,所以解說的方式是不執著在任何一個比喻法相上,以引導人們悟到實相為目標,可以善立法相,但須應機隨立隨破。就是說,要以不執我相、法相為實有上,應機緣、善樹相的方式為人講解一切無相的道理。立一切相的目的是為了度人,破一切相的目的是讓人悟到實相成佛。所講所說皆是隨機施法,都是指向實相。

今天學了《金剛經》,回去修自心自性,度眾生度的是自己。一切都在因果中,相信因果就是解脫。不要被法相所轉,要轉法相證實相,獲得法解脫。要靈通理解佛法奧義,否則為了解脫煩惱弄出個執著相出來,煩惱沒了,執著又成煩惱了。

境界不同,看法不同。一位叫作惟信禪師的古德說:“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這段話帶來的結果是: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不要離於生活求證佛法。最好的生活就是最好的學佛。最好的學佛就是為了更好地去生活。希望大家能夠直達第一實相空義。實相法難講、難學,這要看機緣。

下面講一個故事結束本次講解。

《傳燈錄》:“德山禪師,著金剛經青龍疏鈔一百卷,聞人說南方盛傳禪宗,不立語言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謂為魔子魔孫,待我去教化他。遂將青龍疏鈔一百卷,擔起離蜀,來至南方。途中肚飢,向婆子買油滋點心。婆子指擔雲:‘這個是什麼?’答曰:‘青龍疏鈔。’又問講何經。答講金剛經。婆曰:‘吾有一問,經中有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未審上座點那個心?道得點心供養,道不得請別處去。’山無對,心中竊思,南方婆子,尚且如是,其僧安可輕視。遂往龍潭參信禪師。信預知其來,囑知客僧,明日周金剛(俗姓周,人呼他周金剛)來山求見,與說外出。晚間引至相見。會晤後,送出方丈,吹滅紙燈,忽然大悟。乃曰:‘窮諸玄辯,若一毫置於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海。’竟將疏鈔舉火焚之。”

“吹滅紙燈”,一片漆黑,八萬四千法門“本來無一物”!金剛經種種言說亦是本無所有!因此,講者無講,聽者無聽,離一切分別講說,悟到此時此刻,十方世界、萬古千秋都是唯心所現,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祝大家早日成佛!普度眾生!度眾生度的是自己!阿彌陀佛!唯心所現!

【問答錄】

同學問:用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佈施為什麼沒有誦讀《金剛經》福德大?

高月明:佛說三千大千世界七寶,這只是個比喻。目的是讓人們對本經所說的義理生起信心。福德無論有多大都是心中物,因此心無大小,大小隻是心對福德的分別。《金剛經》是說如何修心的,因為心無量無邊,所以修心的福德是無量無邊的。

如何修心呢?方法是佈施而不住於相。為什麼呢?因為一切相都是心生幻象,試圖在自己所創造出的幻象中去求福德,就如同是小貓咪不斷去抓自己的尾巴,它以為可以抓到,實際上是徒勞無獲的。所以只有不認為外在世界為實有,以不住於相的方式佈施修心,才是真修心,才可以生起無量真福德!

福德的本質是唯心所現,這是大福德。有心才有福德,沒心何來福德?所以佈施而不住於相是真福德!佈施而不住於相修的是心而不是相!

同學問:《金剛經》中為什麼要從滅度眾生的方式講說降服其心?

高月明:佛法只能是自度自得。因為一切都是心生幻象,心外無眾生,所以度眾生度的是自己。如果菩薩執虛幻為實有,認為外在有所度之眾生,那麼他就如同試圖在虛空幻花中抓出一個實有的東西一樣,永遠無所得,這時他就不是真菩薩。如果菩薩心中沒有所度之人,這時度的就是自己。因此在幻象中降服一個幻象心的非邏輯方式是:滅度眾生就是在滅度自己。反過來說,滅度自己的方式是滅度眾生。滅度自己即是降伏其心,離苦得樂!為什麼是這樣的呢?因為一切都是你的心生幻象。

同學問:應將心住在什麼地方呢?

高月明:覺悟的人會如何面對這個世界?答案是:他會積極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因為這個世界是他創造出來的。他要發善良的心就會得到善良的報應,如果他知道一切都是唯心所現的話,就會佈施而不住於相。因此,你應該將心住在佈施而不住於相上,這樣就福德無量無邊了。

同學問:悟道是悟到什麼?悟與未悟的區別是什麼?

高月明:悟到一切都是因果,悟到一切唯心所現就是悟道。一個人悟道了,就會以悟道的方式生活著。悟道的生活方式是什麼呢?很簡單: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那麼雖然未悟道,又如何像悟道者一樣活著呢?答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二者的區別是:未悟者迷惑於一切我相、法相。還沒有我解脫、法解脫。悟道者解脫了一切我相、法相,可以不取於相,以一切種智慧度化一切人!金剛經就是告訴你雖然未悟,如何像悟道者一樣活著!以世界皆是你夢象的認識方式活著,就是大自在!由此就會度一切苦厄和解脫生死輪迴!

想問什麼,請留言!你即將決定行文的走向! 更多詳情,敬請留意其後文章。

高月明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gaoyueming1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