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大江大河》的一点小感悟!

读了《大江大河》的一点小感悟!

这两天写的内容都是围绕《大江大河》原著,还好今天终于看完了。看完了反倒不知道说什么了,关于三个主人公的命运,有点无语,却又感触良多。我是八十年代生人,书中描写的很多场景是我成长的时代是有发生的,只是限于阅历和眼界,在事件发生的当时,并不明白意味着什么。昨天的内容发完之后,有朋友留言,说他看到第三部,觉得越看越失落,得出了一个结论:当下社会,关系很重要!这个结论看着有点消极,但也是实话。连我自己在内,对社会都有消极看法,比如某些领域对普通人的欺骗和掠夺。即使现在我心情已经平复,却依然认为,这个社会仍有欺骗掠夺。不过在这儿,我仍想说给这个朋友,也包括我自己说,往前看,还是有希望的。对于他的观点,我也略微有些看法的。

读了《大江大河》的一点小感悟!

在《大江大河》中,无论宋运辉、雷东宝还是杨巡,他们后来的成功,跟各种关系的确是分不开的,这一点就算角色活过来都无法自辩。然而他们的前期,他们的第一步,并无关系可靠。宋运辉能在那个荒芜的年代,初中毕业自修高中课程,需要什么关系,就是靠自身的努力,才有了后来上大学改变命运。雷东宝需要什么关系,第一步分地,就是想做事,穷怕了,分地办砖瓦厂,他凭的就是胆大;杨巡辍学去卖馒头,需要什么关系,就是朴素的想减轻家里压力的想法。他们走出的第一步,首先是自发的选择,并没什么关系,包括宋运辉后来能获得老徐、水书记赏识,我都认为是靠自己努力,谁能每天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谁能主动绘制一车间工艺流程图,没有任何人吩咐,那份自律与自发,那份勤奋跟执着,我自问是比不了的;再说雷东宝,在之前的政策环境下,新的事物仅仅露了个新芽,完全改变原有政策的做法,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雷东宝没回来时的小雷家村,史红伟、雷士根、雷忠富哪个后来不是能人,却都没能力改变贫穷的面貌,非得有雷东宝这么个人出现,才车垫改变了面貌,这份胆略,自问稳妥保守的我是没有的;而杨巡吃的那份苦,我更是比不了,卖馒头时,那可是挑着担子,起早贪黑,一个十六七岁的半大小伙,得走多少路呀,在说去东北讨生活,面临人生地不熟,环境差异,那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去适应。后来搞电器市场,破产之后的坚持,需要多大的毅力,包括书中写的建商场,几乎是没日没夜的在忙,我自觉算是吃了些苦的,可比起书中的杨巡,又算得了什么呢。古人说的,吃得苦中苦,我想也就是说杨巡这样的人吧。所以人家能成了人上人,而不是我,我是不会觉得冤。

读了《大江大河》的一点小感悟!

当然书中也有一些权贵阶层的人,比如梁大、比如李力、萧然,包括梁思申,都是官宦家庭,或有权或有势,的确生下来就比普通人省了好大的力气。人家不都说了么,投胎是个技术活,既然我们技术没过关,也就别羡慕嫉妒恨别人了。这帮人生的好,更有人家父辈祖辈的努力。我们投胎没投好,如果加把劲,或许能让子女有点指望。十多年前,看过一本《水煮三国》,一直记得一句话,叫自助者天助,我虽然没做到自助,却一直颇为欣赏。我之所以泯然众人,归结起来就是自己不够努力,怨天怨地都没啥意思,当然要是能不劳而获那就更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