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上市公司應當對重組業績承諾履行等進行充分披露,你怎麼看?

琅琊榜首張大仙


一、保護投資者的知情權和利益

我們要搞清楚一個問題:上市公司股票的交易價格形成機制。那麼,其價格是怎樣形成的呢?

其基本原理還是遵循普通商品的價格形成機制,也就是說價值決定價格。那麼股票的價值主要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呢?主要看標的的過去實際的盈利能力和預期盈利能力。若預期盈利能力強,從長期的角度來看,股票交易雙方就可能一致調高評價,反方則降低;也就是說,形成交易的標的股票價格=股票現在的價值+預期的機會成本。從這個公式我們可以看出,過去的盈利能力主要表現在股票現的價值上,而預期盈利能力則主要表現在預期的機會成本上。

而上市公司進行重組時,重組對象所作的業績承諾實際就是股票價格的機會成本組成要素之一;若上市公司不能對重組對象業績承諾履行情況進行充分披露,投資者依據原有的慣性思維,很容易對投資對象作出錯誤的判斷,從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二、維護證券市場良性有序發展

國內證券市場經過近30年曆練,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也同樣要看到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最大的問題在哪?本人覺得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造假;二是信披不規範;三是對市場主體(證券公司和上市公司)監管太鬆;四是違法違規行為成本太低。

上市公司年報中出現“扇貝跑了”、“豬死了”、“會計錯誤導致300億的資金不見”了這種藉口,是在考投資人智商麼?果真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29日晚8點,在A股已披露年報的3364家上市公司中,存在計提商譽減值情形的有764家,佔比22.7%,A股上市公司共計提商譽減值1192.78億元,同比增長了2倍多。翻看上市公司2018年度報告,業績爆雷是繞不開的話題。在以往年份,類似案例並非沒有,但從未像2018年這樣集中爆發,涉及上市公司之多、變臉業績金額之大,讓我們的證券市場簡直成了個國際笑話。

我相信,作為一個市場參與者、投資者的散戶來說,對上面幾種行為可能都有切身的感愛。而一個新興的市場,上面幾種行為又是市場走向穩定、成熟“毒瘤”,只有根除才能給投資者以信心,同時保證肌體的健康。

三、規範信披動了誰的奶酪

上文所述上市公司造假、信披不規範是結果,而對對市場主體(證券公司和上市公司)監管太鬆、違法違規行為成本太低是原因。至於說歷年來發生案例也是屢見不鮮,遠的不說,近期的“康美會計門”就是一個很鮮活的例子。

作為一個市場主體,上市公司本身和一些機構在信息獲取方面是有天然優勢的,所以才會有信披規 範,保證中小投資者知情權。在上市企業重組時,中小投資者有權力瞭解商譽是怎樣形成的、是不是值這個價,從而決定是否持有標的股票。

若上市公司未能盡到信披義務,政府主管部門則無法形成有效監管,在重組過程中是否存在利益輸送?而信披不規範造成信息不對稱,極易給某些大機構形成套利空間。

可以說,信披規範、嚴格監管、從重處罰是斬斷證券市場中非法獲利的上市高管和某些大機構利益鏈條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最後,從法理上來說,《證券法》一百九十三條規定: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信息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很顯然,上市公司對重組對象業績承諾履行情況是有進行充分披露義務的。


經股縱談


針對產生業績對賭的重組企業,在我經驗裡很多都是聯合起來拉高股價,挖空上市公司的可能,其實接盤散戶不多,主要套現手段體現在股本質押,如天潤數娛就是典型代表。其實上交所深交所喊話的意義就像一個二流學校的老師對同學說,注意了不要睡覺,不要開小差這種無關痛癢的警告而已,所以建議朋友們可以去加載商譽排雷指標,並在這些股票代碼前面進行標註記號,來分辨哪些是騙子公司。,記得加我關注,一起學習排除股票陷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