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9級強震,獲聯合國大獎,無償捐獻技術!今天,把頭條留給他們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8.0級地震突襲汶川。

那一刻,山崩地裂,滿目瘡痍,數萬人的生命被畫上了句號,華夏大地為其悲慟落淚。在祝福、期待的目光中,在加油、吶喊的聲音中,千萬人為修復家園揮灑汗水。11年後的今天,大地不再流淚,山河春光明媚,人們在新的家園裡放飛美麗的夢想……

在汶川地震十一週年之際,讓我們一同回顧,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與災區人民共赴時難,參與災區重建的難忘歷程——

抗9級強震,獲聯合國大獎,無償捐獻技術!今天,把頭條留給他們

主動請纓,奔赴一線

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的第二天,西安建大即刻致函國家住建部,主動請纓組織專家團奔赴災區,為災區抗震救災工作提供技術援助。結合震區需要和學校在建築學、房屋抗震、建築物檢測加固、防災減災工程、結構工程、城市規劃、水處理等方面的學科優勢,先後組建、選派了三批共26人的抗震教災專家團赴災區一線——綿竹市支援抗震救災工作。

抗9級強震,獲聯合國大獎,無償捐獻技術!今天,把頭條留給他們

抵達災區後,學校建築、結構、抗震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會同全國各地專家對綿竹市城區及部分鄉鎮2100多棟民用、公共建築物進行了應急評估,先後參與制定了城區40多處建築物的排險方案並參加了具體排險工作,並對該市居民飲用水的供給與檢測、水源地等進行了全面的技術檢測

抗9級強震,獲聯合國大獎,無償捐獻技術!今天,把頭條留給他們

近一個月時間,學校專家學者先後撰寫形成了《震後過渡房安置區建設的幾點建議》《關於綿竹市震後城鄉重建的若干建議》《關於綿竹市城鎮建築應急評估總結及災後恢復重建建議的報告》等一系列建議報告,對災區重建起到重要的參考和指導作用。

獻言獻策,一路同行

時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德龍教授首先向有關部門提出了"完善和重構我國城鎮抗震建設新體系"的建議。建議涉及重構震區城鎮建設選址和規劃的科學原則、完善我國抗震結構設計規範、重視對公益性建築的投入、啟動主要建築材料的抗震性能等研究課題,為我國防震抗震科學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啟示。

抗9級強震,獲聯合國大獎,無償捐獻技術!今天,把頭條留給他們

同時,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發揮"陝西省西部建築科技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的科技優勢,選派相關專家參加了由省科技廳組織的"共商災害預警、災害重建科技措施"專家座談會,並提出了一系列研究課題。面對災區震後的房屋結構安全,提出了"地震區中小學及醫院空曠類房屋抗震性能評估與對策研究"、"地震區村鎮住宅建築抗震關鍵技術研究"等課題;面對災區震後飲用水安全問題,提出了"災區飲用水水質安全應急處理技術"及"災區飲用水水源水質預警與應急控制技術"等課題,受到省科技廳領導的高度重視。

以史為鑑,開拓創新

汶川地震結束了,但是這場災難所帶來的人間煉獄般的景象卻深深地紮在了建大人的心裡。及時搶險,減少損失,儘快重建固然重要,但積極開發防震減災技術,更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才是科學研究應當傾注精力的方向

抗9級強震,獲聯合國大獎,無償捐獻技術!今天,把頭條留給他們

2013年,作為第一批深入震區的專家之一,學校土木工程學院的鄧明科教授經過多年研究,終於將研發成果——高延性混凝土成功試點應用到實際工程中。這種新材料的拉伸性能達到普通混凝土的50~200倍,實現了"裂而不壞",被稱為"可彎曲的混凝土"。

2016年,經過上千次科研試驗,鄧明科教授及團隊成員研發出"高延性混凝土"的新型結構材料,成功應用於房屋加固、建築結構等領域,獲得了四十多項國家專利,抗震級別達10度,可抗九級地震。

抗9級強震,獲聯合國大獎,無償捐獻技術!今天,把頭條留給他們

2008年,由於在抗震救災中的突出貢獻,學校被教育部評為"全國教育系統抗震救災先進集體"

,學校黨委被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授予"陝西省教育系統抗震救災先進集體"光榮稱號。

2009年,陝西省土木建築學會汶川地震災後重建總結表彰會上,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等13個災後重建先進集體受到表彰。

2011年,學校綠色建築研究中心完成的四川地震災後重建項目"鄉村可持續發展:四川大坪村災後重建和康復"榮獲2011世界人居獎年度優秀獎

2015年8月,學校結構與抗震實驗室正式獲得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頒發的實驗室認可證書(註冊號:CNAS L7934)。成為西北地區唯一一所具有通過CNAS認可的結構檢測類實驗室的高校,同時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同類高校之一。

2016年5月,學校與陝西省地震局簽署合作協議。學校充分發揮了資源、人才、科研等各方面的優勢,開展

防震減災、震害預測和風險評估等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支持、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合作推進"十三五"陝西防震減災相關領域重點項目的實施工作,促進科研和項目成果轉化,共同推動陝西防震減災綜合能力的不斷提升。

2016年7月,在法國里昂召開的第12屆世界生土建築大會上,學校土木工程學院周鐵鋼教授和其他中國建築師帶領的四川省攀枝花市會理縣馬鞍橋村災後重建綜合示範項目,榮獲了TERRA現代生土建築大獎。周教授發掘出竹筋抗拉、竹楔抗剪等一系列當地傳統抗震建造經驗結合當今的科學理論對當地傳統夯土房屋結構和建造方法進行了系統的提升形成了一系列可就地取材、簡便易行且能有效抗震的技術措施。

抗9級強震,獲聯合國大獎,無償捐獻技術!今天,把頭條留給他們

2017年1月,知名土木工程專家,學校退休教授,時年90歲的姜維山在工程建設地方標準新聞發佈會上宣佈將自己的三項關於螺旋箍筋、用以提高建築抗震強度的專利無償捐出——這是姜教授在近八旬高齡時,幾次赴京,歷時3年設計出來的。該設計的難點在於既要滿足高強度,還要延展性很好,在螺旋時不至於被折斷。"經箍筋約束的混凝土根本裂不開。"這一技術對於建築領域提高抗震強度、降低建築成本、減少建設工期都具有革新意義。

……

抗9級強震,獲聯合國大獎,無償捐獻技術!今天,把頭條留給他們

如何積極開發抗震防災技術,如何在地震來臨時為建築"保駕護航",更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已經成為建大學者們的共識。未來,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仍將不懈努力,發揮學科和專業優勢,為祖國建設發展不斷竭力前行!

本文素材來自: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官網、中國青年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