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些養老金變相成了養兒金與養孫金,對此你怎麼看?

驟雨瀟湘


這種情況應該是發展,健全,養老體制裡的一種補助方法。比如,老年人有退休金,兒女沒有生活來源,ta們之間可以互通有無。形成,子女藉助老人的財力,老人藉助子女的體力,相依為命。

只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內現有的養老狀況來看),以上所說的這種方式,無疑是互利共贏,最好的養老方式了。這種方式還可以避免僱傭外人所帶來的一些矛盾糾紛,實際這種情況已經在一些家庭實行起來了。

這種家族互助式的養老形式有一個最重要的條件,那就是退休金必須要高,要能滿足兩個人生活的需要,接近兩個人的工資薪酬。即便自己的親屬不去做,有了較高的退休金,也可以再僱外人去做。

因為是在老人自己的家裡護理,又不用去養老院,這樣肯定還會節省一部分退休金。比起在社會建養老院,國家也會有所節省開支。


樂妙境


這個情況是真實的現實。拿我家來說吧!我老兩口是97年買斷工齡的雙職工下崗職工,當時兒子上初一,有一個老人。原企業沒有房改,因而住房吃飯問題是首要問題。兒子懂事初中畢業就打工去了,一家四口吃省吃儉用就為了買點住房。20多年過去了,我和老伴終於能領取退休工資了。可是呢?我下崗時加知青工齡23年,老伴17年工齡,兩人一起買社保買不起,只能斷續的買一個人的。因而退休了兩人合計不足三千元,比人家兩人退休教師一萬二、三元。有可比性嗎?人家能養啃老族,我們家養不起。只能說兒啊!孫啊!我輩無能啦!


塵埃231728782


很多這樣的現實存在,比如說我的表妹吧,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

表妹退休二年了,有二個兒子,都已成家立業了,並且每個兒子都有一個女孩了,這樣表妹有二個孫女了,可以養老了吧?

事情並不是按倫理進行,表妹是自由人繳費十五年的退休人員,每月工資只有一千二左右,一大家子人,怎麼節儉也是杯水車薪,無濟無事啊。

表妹繼續打工,身體狀況不錯,人也踏實能幹,打工每月也能掙三千多貼補兒子,可是兒媳卻是來者不拒,表妹每年給二個孫女交保險,年節還得買菜,冬季三個樓房的取暖費都是表妹承當,這樣下來,每個兒子每年都得花表妹一萬多。

表妹還有母親八十多歲了,弟弟贍養,弟弟家每年的油鹽米麵都是表妹承擔,這樣下來兒媳婦就表示不滿意了,去年二兒子買車兒媳非得要婆婆拿出四萬,說是借,借去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二兒子的女兒才五歲就要買電腦,非要奶奶給買,表妹說沒錢了,兒媳馬上就說借工資卡用幾個月,借一次無果,三次四次繼續張嘴,二個兒媳就一張工資卡呀?

一個家庭,孰是孰非,誰人能辨。啃老的人理所應當,理直氣壯,當婆婆的又想一碗水端平,這樣的狀態在當今可能是大有人在吧?



只為那夕陽餘暉


現在有人的養老金變成了養兒金和養孫金,你怎麼看?

這個問題提得有點不應該,首先養老金是根據國家養老金的統一計算法計算出來的養老金,也沒有規定養老金只能本人自己花,不能給兒孫花。有的人說公務員和老師的養老金用不完,會用來養兒孫。這還不一定,我講個真實的例子,我老婆的大姐是老師退休,她老公是公務員,是縣法院院長退休的,享受副縣級待遇,還享受老革命幹部待遇。但她本人6o歲就中風,不能自理,請個保姻,要開保姆的工資,再加上自己長期住院治病吃藥,自己夫婦的工資不夠用,她小兒子每月還要給父母1千元。夫婦就是這樣熬過近二十年,有一個保姆在她家做了17年。從這個實例可以看岀,並不是老師或公務員的弄老金就一定會用來養兒孫。也還是同樣存在兒孫養老人的可能。

我們有的人總拿別人錢養老金來說事,你總說養老金也還是會按社保局統一的養老金計算公式算養老金,人家拿得多是他上班時繳納得多。你拿得少是你當年繳納得少。不可能不管繳費多少,大家都拿同樣的養老金。

其實養老金不管多少,還是要身體健康,身體不好再多的錢也沒用。如有個企業工人退休工資二千多,但他身體健康。另一個人退休養老金有5千多,但他確體弱多病,假設給你在他兩人中選一個做老伴。你會選哪個?

所以說退休老人有兩仟多養老金,只要多鍛鍊身體,少生病同樣也能活得快樂幸福。不要總去跟別人攀比養老金多少。


陳早華


這就是當今社會最可悲的一面,以前一種舊的傳統觀念就是養兒防老,希望生個兒子將耒可以有所依靠,現實中就真會讓你大失所望了。這幾年我都經常會去海南、湖南和在廣東探望幾十年前的戰友,很多時跟他們聚會的時候問到他們的家事,見到他們都是老淚兩行。在廣州我有一個戰友,他們倆夫妻每月8000多元的退休金,給了一半多給兒子還覺得少了,平時要父母每星期去他家幫搞衛生,買菜做飯。兒子就同老婆和女兒去逛公園,看電影,回耒時見到飯沒做好還要給他們罵。另一戰友的環境好一些,倆夫妻的退休金接近一萬,前幾年在南海黃歧幫兒子買了一套兩房一廳,首付和每月供樓的錢都是我戰友出,我戰友兩夫妻還是住原耒單位的舊宿舍。今年初兒子看中一輛20多萬的車,要父母出錢,我戰友說那裡有錢啊,全部錢都幫你交首期和供樓了,你看他兒子怎樣說,他兒子說:如果你不肯出錢,日後你兩有什麼事,我看都不會看你……。兒子說完就很氣的走了,我戰友氣到即時住了醫院。我們這代人自小就吃了很多苦!那個時候家裡窮,父母也無能為力,現在生活好了,夲想享享晚年福,想不到還要受兒子的氣。在廣州有句俗話:叫生兒好聽,生女好命!我剛好生了女兒,難道我真是好命?


車仔佬42104839


養老金變成養兒金與養孫金這是必然的,毫無疑義。

1、錢多了,老人花不完,肯定是給兒子或孫子用。

2、明知老子有錢,小子幹嘛努力掙錢。

3、養老金多並非好事,“富不過三代。”是普遍規律。


我生了三個子女,因超生被開除了公職。兒女們明知父母沒得靠,個個都很努力,大兒子開農用車,起早摸黑,辛苦賺錢養兒養父母。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只生一個兒子,他和我兒子一起培訓開農用車,買了車子不去開,我同事四千多退休金不但要養兒子還要養孫子,弄的比我還拮据,見了我就向我訴苦。

子孫用錢子孫賺,我真不明白那些貪官貪了那麼多錢幹什麼,害了自己也害了子孫。


名廬書社許高鑑


能怎麼辦。我是70後,家住在兵工廠的家屬區,高考那年報考自願裡有定向招生的一項,我沒選,我怕窩在兵工廠一輩子,因為從我們那屆開始大學也不包分配了,考定向也許是好的選擇畢業就回兵工廠上班,我的幾個同學就選擇了定向,我則考上了大專學國際貿易。畢業到房地產公司上班每個月850元,而回兵工廠上班的同學工資比我高500元,因為他們有危險費和其他補助。可是沒兩年,兵工廠效益不好,國家又不讓轉產,同學只能每個月領百分之七十的工資,而且工資漲幅很小,結婚後夫妻如果都在兵工廠上班再養孩子錢就不夠用了,只能是每個月月初回父母家拿點生活費,家屬區只有月初人多,都是回家拿錢的,月初也是銀行人最多時,老人都急著拿錢回家補貼孩子,這些年一直是這樣。


手機用戶15559529744


現在有些養老金變相成了養兒金與養孫金,老人也很無奈,可是也沒辦法。

一種是退休父母對兒孫過於溺愛,父母甘願付出。

這種情況比較多。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很多退休父母看到兒子生活一般,就拿自己的養老金往裡貼。


我有一個親戚就是這樣。過去對兒子比較溺愛,兒子沒有多少責任心,酷愛玩遊戲。兒子結婚後,工作不穩定,一直在打工,收入不高,有的時候兒子在家玩遊戲,不出去工作。父母心疼兒子、兒媳和孫子,每月拿出一部分自己的養老金,給兒子做生活費,並且替兒子還買房貸款的月供。

現在,因為孩子工作忙,很多退休人員都在家照顧孫子或外孫,當免費保姆,還要不斷拿出養老金往裡貼,心甘情願,樂此不疲,享受天倫之樂。


另一種是兒孫索取,父母無奈給予。

現在,很多80後90後年輕人打工收入不高,但花銷不小,買衣服要買名牌,吃飯要去大飯店,平時還要看電影,去遊樂場等,每月都是月光族。沒錢了怎麼辦?就找父母要錢,父母無奈,只能省吃儉用,拿自己微薄的退休工資給兒子和孫子。


現在年輕人買房壓力很大,花的都是幾代人的錢,再加上孩子打工收入不高,退休父母拿出養老金給兒孫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但是希望兒孫能夠感恩,知道父母或爺爺奶奶的不容易,儘量努力掙錢,獨立生活,贍養老人,不要讓老人花錢又心寒。


子龍威武


養老金有多少?夠養子孫的嗎?事實是老人省吃儉用,摳著牙縫,勒著褲腰帶,剩下幾個小錢貼補貼補子孫而矣。

中國人過的就是子孫。什麼錢用在子孫上都是合理的,是大道。

這個社會有大家小家之分。大家長為了人民,小家長為了子孫,都是正道。

國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走向了,自己找活幹,自謀生計的路上。許許多多的人,還都有階段性的生活困難,無論是社會造成的,還是個人造成的,需要方方面面幫助,以維護社會的安定。

現在應該研究和解決的是,貧富兩極分化問題;研究解決掉全社會的“銅臭味”問題。“銅臭味”汙染的危害實在是太大了。

共同富裕是所有社會穩定發展的穩定器。是安邦定國固民的法寶。到了共同富裕的時候,子孫都能承擔起反哺長輩的義務和責任,那該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時刻。


剛想明白


養老金變相成為“養兒金”、“養孫金”,這是城裡的一種現象,在農村只是一種可能。

城裡的老人年輕時有工作,退休後有退休金,一月好幾千元。即便是下崗職工起碼有單位的福利住房。他們是國家的職工,都有社保,養老金自然就有了。特別是那些退休職工每月的養老金一定不少吧!這兒子“啃”老,孫子吃老的也不可避免。因為老人啥事都安頓好了,啥事也不用愁了。除了自己享受生活,也沒啥用處,給兒子、孫子花唄!




農村就不同了,60週歲的老人養老金是今年才漲到每月88元的,以前還是55元、75元,就這點錢,老人自己交個電話費、抽個煙啥的,已經沒有了,哪還有多餘的給兒子、孫子?當然孫子可是另一代人,只是買個小零食,其他的花費他們有父母呢,再說做爺爺奶奶的也拿不出。不過老人的養老金也有被兒子“掌握”著的,那是個例,做人懶到連幾十元都掙不來,是不孝之子的行為,是無能的表現。

養老金是老人享受國家的“政策紅利”,做為老人,也應該知道,自己將孩子拉扯大,為他們建房買房,娶上媳婦,該盡的“義務”盡到了。接下來就靠他們自食其力了,不能一味的遷就、溺愛、施捨,讓兒孫們養成依賴的毛病。自己的養老錢用來自己吃喝、看病,還要為自己臥床了做打算。至於那些想方設法靠老人的,老人還不如單獨生活,到了不能動了,善終了,順其自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