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母親節我給你買了套新衣服”“以後還是直接給錢吧”

本文故事內容由網友“像腦斧的喵”提供,為保護網友隱私,已隱去真實姓名。

“媽,母親節我給你買了套新衣服”“以後還是直接給錢吧”

今年32歲的我,已經結婚6年了,有一個4歲的寶寶,在上幼兒園。我老公是做個體的,掙得不少,就是很累。所以幾乎家裡做飯做家務的工作,由我承包了。別以為我是家庭婦女啊,我可也有自己的事業,就是在小區裡成立了一個手工作坊,編制一些我們當地的特色產品。

由於我的手工作坊裡有不少中年大姐,她們都是家裡孩子上大學,或者剛結婚的,因為還沒開始看孫子,在家先不下去,就來我這裡乾點零活,多勞多得,能補貼家用。聽這些大姐們談起自己孩子長大以後的情況,我真是很羨慕,也期待著我的女兒能快快長大。

女兒的幼兒園最近舉辦了感恩母親的手工課,女兒做了一把小扇子送給我,上面還寫著“媽媽辛苦了”,雖然是老師代筆,但表達了女兒的濃濃心意,感謝幼兒園對孩子的教育,也為有一個這麼懂事可愛的女兒欣慰。

咱不能光說不練,收到了女兒的母親節禮物,我也得為自己的媽做點事。

“媽,母親節我給你買了套新衣服”“以後還是直接給錢吧”

我跑到大商場,給婆婆和我媽一人買了一套衣服,雖然不是一個風格,但是價格差不多,都花了600多,最主要是正好換季,這會兒給她們買衣服最實用了。

我先給婆婆送了去,因為和我住同一個小區,非常方便。婆婆見我買了禮物,直接就說:你們倆賺錢不容易,還養著個孩子,別亂花錢,我又不缺衣服,以後別亂給我買東西啊。雖然婆婆嘴上是訓我,但其實她心裡美開花啦,每次我給她買點什麼,她都要下樓跟其他老太太炫耀,搞的全小區都知道了。

我第二天又趁著中午大家休息的時間,跑回孃家,給我媽也送下了。我孃家和我婆家是一個鎮上的,我婆家已經全村搬了樓,我孃家這邊還沒動靜呢,所以家裡還住在農村,不過這寬敞的四合院,住著很舒服,停車也方便。

我進門之後,迎接我的就是我們家的小狗子,看到我很親切。我媽出門看到是我,就高興地把我迎進去了。我媽說:家裡正做飯呢,我趕緊讓你爸給你炒兩個笨雞蛋,剩下的笨雞蛋你給妮妮兒捎回去,天暖和了,雞下的勤快了,夠小妮妮兒吃的。

“媽,母親節我給你買了套新衣服”“以後還是直接給錢吧”

我趕緊拿出給我買的衣服,跟我說:“媽,母親節我給你買了套新衣服,你快試試吧。”我媽一看,就吵吵著貴:“這衣服質量不一定好,還特別貴,又是在大樓上買的吧?不實用,我一農村老太太穿這麼貴的衣服幹啥,浪費!以後還是直接給錢吧。”

雖然這麼說著,但是我媽愛不釋手,然後去試穿了一下,挺合適的。一邊照鏡子問我好不好看,我媽仍然在絮絮叨叨的說我:你真是有倆錢不知道日子咋過了,好幾百買這衣服,我趕集買的話,夠我一年的衣服錢了,你倆有功夫還是趕緊要個二胎,別鑽錢眼兒裡出不來了。

聽著我媽這嘮叨個沒完,我爸就已經做好飯準備吃了,我媽還準備說什麼,被我爸攔下了:孩子好心好意給你買衣服,不愛穿讓閨女拿回去退錢去,別叨叨了,孩子回來一趟連個飯都不讓吃痛快。

“媽,母親節我給你買了套新衣服”“以後還是直接給錢吧”

哈哈哈,我就這麼簡單吃了幾口,就準備返程了,畢竟下午還得工作呢。爸媽給我放上一筐家裡養的笨雞蛋,又給我裝了一桶花生油,說是表哥送她的現榨的好油,我爸還給我搬了一袋子麵粉,讓我給我婆婆送回去,時間長了家裡能包個餃子吃,不用買面了。

回程的路上,我忍不住笑出聲來:我婆婆給我帶大了女兒,而且幾乎和我朝夕相處,但是說話卻僅到勸我別亂花錢為止;可我親媽,張口就跟我說以後別亂買,還不如給錢,雖然收了我兩件衣服,但是給我放上的東西也價值不菲,最主要還是心意。

這就是婆婆和親媽的區別,易地而處,如果我媽這話換我婆婆來說,可能娘倆就臭了,因為會多想,但是親孃倆不會,因為知道她是真的心疼我花錢。感謝兩位媽媽一直照顧我們,也感謝她們不同的相處交流方式,尤其是我婆婆,才能使我們的生活這麼簡單幸福。

“媽,母親節我給你買了套新衣服”“以後還是直接給錢吧”

事事兒有話說:這是典型的婆婆和親媽的區別,雖然案例中,網友對待婆婆和親媽是一樣的,但是因為老人都知道自己擔任的身份不一樣,所以說話的時候有分寸。尤其是婆婆做的好,心疼孩子賺錢不容易,但是對孩子們的孝順欣然接受,而且特別懂得正面激勵,給兒媳婦賺了個好名聲。

前幾天一直由網友在事事兒的文章下,討論岳母和婆婆的區別,其實就是女婿和兒媳的區別。有人說男人認為家和孩子是自己的,岳母做點什麼他都會感恩戴德,但是兒媳卻認為孩子是婆家的,所以婆婆付出多少都是應該的。這個想法確實很普遍,但並不能代表全部,並且是錯誤的。

無論婆婆還是岳母,都對小傢俱有不同程度的貢獻,就算婚後沒有幫咱們,至少給咱養育了一個優秀的另一半啊。希望天下的年輕媽媽和年老媽媽,都能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矛盾會越來越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