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睡眠訓練多大開始,如何訓練寶寶自己入睡?

王榮輝快樂育兒


寶寶的睡眠訓練從多大開始,如何訓練寶寶自己入睡?估計這是所有媽媽關心的問題。

作為媽媽,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每個月齡段的寶寶每天所需要的睡眠時間:

①新生寶寶,每天的睡眠時間可長達20個小時左右,也就是說寶寶除了吃奶之外,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睡覺的。

②2―3個月的寶寶,每天的睡眠時間在18個小時左右。白天會睡3―4次,每次1.5―2小時,晚上睡10―12個小時。

③4―6個月的寶寶,每天的睡眠時間在16―17個小時左右。白天睡三次,每次2―2.5小時,晚上睡10個小時左右。

④7―12個月的寶寶,每天的睡眠時間在14―16個小時左右。白天睡兩次,每次2小時左右,晚上睡10個小時。

⑤一歲到一歲半的寶寶,每天的睡眠時間在12―14個小時左右。每天午睡一次,需要2―3個小時,晚上睡10個小時。

由此可見,睡眠在寶寶的日常生活中佔據了主要,是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任務。想要寶寶身體健康,發育正常,我們媽媽就要保證寶寶有一個好的睡眠。


那麼培養寶寶的睡眠習慣應該從寶寶多大開始呢?

由以上的數據,我們媽媽可以看到睡眠對於寶寶的重要性,尤其是新生寶寶每天的睡眠長達20個小時,也可以說在出生的第一個月,寶寶的主要任務就是睡覺,培養寶寶的睡眠習慣就應該從新生兒開始。有一句老話說的好“寶寶都是在睡覺中長大的”。所以我們媽媽不僅要培養寶寶的睡眠習慣,更要讓寶寶睡個好覺。

正常人的睡眠分為淺睡眠和深睡眠兩種。寶寶的睡眠也是一樣的,有淺睡眠也有深睡眠。


寶寶淺睡眠的表現是:嘴角上揚、微笑、發出聲音、有時候會皺眉、手腳有時候會活動等。這些動作並不是寶寶大腦所發出的指令,而是大腦皮層下的活動中樞所導致的。所以實際上,寶寶這個時候還在睡覺,媽媽可以輕輕的拍拍寶寶,讓寶寶繼續安心的睡覺。

寶寶深睡眠的表現為:呼吸均勻、很安靜、沒有多餘的動作。深睡眠又叫做靜態睡眠。

瞭解了寶寶的睡眠狀態,媽媽該如何讓寶寶獨自入睡,睡個好覺呢?

新生寶寶喜歡被媽媽抱在懷裡,這是天性。因為對於寶寶來說,媽媽的懷抱是最溫暖,最安全的地方。但是如果寶寶一哭,媽媽就立刻抱起寶寶,或者抱著寶寶哄睡,甚至是寶寶睡著了也不放下的話,寶寶就會產生依賴心理。最後變成只有媽媽抱著才肯睡覺了。抱睡不僅會影響寶寶獨自入睡習慣的培養,也不利於寶寶好的睡眠習慣的養成,還會影響寶寶脊柱的正常發育。所以媽媽們要注意這一點。

需要寶寶獨自入睡,我們首先要為寶寶創造一個安全的睡眠環境:




①舒適的小床:寶寶的用品要乾淨,舒服,寶寶的小床上儘量不要放玩具和布偶,以免造成危險。

②寶寶睡覺時的衣物要寬鬆舒適,保證寶寶的小手小腳的溫暖,以寶寶不出汗為宜。

③柔和的燈光:寶寶睡覺時,燈光不要太強,光線太強會影響寶寶進入睡眠,可以把燈光調暗,或者選擇小夜燈。

④安靜的環境:寶寶剛入睡的時候是處於淺睡眠狀態,容易驚醒,所以要保持安靜的環境,讓寶寶進入到深睡眠。

⑤要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讓寶寶呼吸新鮮空氣,不能因為怕吵到寶寶,就關閉窗戶。

⑥媽媽的陪伴:寶寶對世界的安全感來自媽媽,所以寶寶睡覺前,媽媽要陪著寶寶,可以陪寶寶說話,給寶寶唱歌,輕輕的拍著寶寶等,讓寶寶感受到媽媽的愛。

給寶寶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

①在睡前一個小時先給寶寶洗澡,換上乾淨的衣服。

②給寶寶餵奶,幫寶寶拍嗝,然後媽媽陪寶寶玩一會遊戲,和寶寶說說話,讓寶寶安靜下來。

③給寶寶換上乾淨的紙尿褲或尿布。然後媽媽可以給寶寶唱睡前兒歌,用手輕輕的拍拍寶寶的身體,讓寶寶進入睡前狀態,進而快速的入睡。

如果寶寶晚上不好好睡覺,很有可能是因為寶寶白天睡得太多了,活動量小。媽媽可以適當的增加寶寶的活動量,陪寶寶做遊戲,帶寶寶曬太陽等,適量減少寶寶白天的睡眠時間,那麼晚上寶寶就能睡個好覺啦。


記得我家小寶幾個月大的時候,每天下午寶寶睡醒了午覺,我都會帶寶寶出門玩一會。以至於後來到點了寶寶就哭鬧,剛開始我還不明白怎麼了,後來發現只要我打開家門,寶寶就不哭了,原來小傢伙是想出門了。所以媽媽們也可以給寶寶建立規律的活動時間,不僅能讓寶寶見見外面的世界,還能增加寶寶白天的活動量,讓寶寶晚上睡個好覺。

感謝閱文,我是小風車媽咪,陽光寶媽一枚,有一個可愛的小子。我堅信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歡迎大家和我一起探討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問題。

小風車媽咪


睡眠訓練應該先考慮寶寶月齡大小,噓拍法和溫和去除法四個月以內就可以用,抱起放下要求寶寶滿四個月以上,逐漸遠離法要求滿六個月以上,法伯法書本建議3個月以上但我們一般建議半歲之後再用,哭免就算要用也建議半歲之後。同時要考慮孩子是否有身體不適、親子關係是否足夠好等前提條件。

而相對主流常見的睡眠調整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溫和去除法一般適用於戒除奶睡依賴的寶寶。它是規律作息、睡前儀式之後,將已有睡意的孩子放上床,給寶寶餵奶。喂到寶寶有些迷糊了想閉眼睡覺了,就趕緊抽出來拍拍寶寶入睡,如果寶寶大哭不止就再塞進去一次,迷糊了再抽出來,如此反覆直到寶寶睡著。

噓拍法是規律作息、睡前儀式後將已有睡意的孩子放床,拍拍安撫,家長可以發出噓聲或其他聲音,安撫孩子,直到孩子之後躺著睡著。

抱起放下是規律作息、睡前儀式後將已有睡意的孩子放床,如果孩子哼唧小哭就拍拍安撫,大聲哭鬧不止就抱起來安撫,平靜之後就放下,不抱在手裡睡著,這樣反覆直到孩子睡著。

逐漸遠離是規律作息、睡前儀式後將已有睡意的孩子放床,家長坐在床旁的椅子上,孩子哭鬧就過去安撫,平靜了就坐回椅子,每隔三天把椅子往遠處挪,直到最後孩子平靜的自己睡著。

法伯法又叫哭泣控制法,是規律作息、睡前儀式後將有睡意的孩子放床,父母離開,按照一定的時間間隔進屋安撫片刻,每次增加在門外等待的時間,直到孩子睡著。

哭聲免疫法是規律作息、睡前儀式後將已有睡意的孩子放上床,父母出去,不管孩子怎麼哭鬧都不再進來陪伴響應,直到孩子自己睡著。

選擇睡眠訓練的方法一般我們建議儘量從溫和方法開始,比如拍睡、抱起放下、逐漸遠離。如果溫和的方式你堅持1周無效,可以考慮使用嚴格一點的方法,比如法伯法。

哭免個人不推薦輕易使用,因為其他的溫和方法其實絕大部分時候已經可以解決問題,無需用到這麼虐心的方式。不過也無需妖魔化哭免,國外有過一些樣本調查,結論是目前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證明它對孩子的身心有影響,或者說目前沒有充分針對哭免對孩子性格、個性影響的研究。如果要用,僅用於睡眠調整過程,不可用於生活中其他方面。

睡眠調整的方法很多,希望大家儘量選擇從溫和的方式做起,儘量避免用到最極端的方式。而我最希望的,是大家從寶寶新生兒時期就瞭解睡眠知識,從小培養好的習慣,無需用到任何睡眠調整。


林小暖bella


寶寶4個月左右就可以訓練自主入睡。

抱著睡覺影響大腦發育,睡眠質量,和脊柱健康。


可是小寶貝會很懵:“媽媽呢?怎麼不抱著我睡覺覺了?”然後就會委屈不安哭起來。


抱起放下法非常有效,寶貝哭了,馬上抱起來安撫,不哭了再放下,再哭了再抱起來……

反覆幾次之後,寶貝就會知道我哭,也不會沒人管,從而對自己睡著會有安全感,然後你輕輕哼著小曲,拍著他的肩膀,他就會和你在一起,迷迷糊糊的睡著了。



哪怕只睡半小時就醒了,也不要覺得不划算又回到抱著睡。

訓練的目的是讓寶貝體會到:我自己是可以睡著的,最終學會自主入睡。


shanshan珊珊33


從寶寶出生的那一刻起,寶媽們都希望寶寶能健康成長。想要孩子身體健康,個子高,那麼就要幫助他獲得良好的睡眠。下面,這五件事可以讓寶寶睡得好,長得好:

睡前不要做劇烈運動

孩子睡覺之前的這段時間,儘量避免寶寶做劇烈運動。如果睡前做太多劇烈運動,大腦會變得異常興奮,沒有辦法正常入睡。如果等到情緒平復再睡覺,就會錯過最佳睡眠時間,影響孩子生長髮育。因此,在睡覺之前,家長要給寶寶創造一個相對安靜睡前環境,這樣孩子在上床之後就能很快入睡。家長在寶寶睡覺之前,可以給其洗一個舒服的熱水澡,讓孩子放鬆下來。

晚餐吃些清淡易消化

睡眠質量好壞不僅關係著寶寶生長髮育,還關係著寶寶第二天的精神狀態。建議家長在準備晚餐時,最好準備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果吃得太過油膩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睡眠質量。

不要給孩子蓋得太厚

為了讓孩子夜裡不會被凍著,有的媽媽會給寶寶蓋著厚厚的被子。但這種做法只會影響孩子的成長髮育。要知道孩子新陳代謝不比成人,蓋得太多,會讓他們情緒變得煩躁,影響睡眠質量。不僅僅如此,厚實的被子還會讓寶寶呼吸變得不順暢。因此,不要給寶寶蓋的太多,被子最好是輕柔舒適的。

父母要給孩子做榜樣

有些父母喜歡很晚才睡覺,孩子往往也會是如此。要知道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如果想要寶寶早睡,那麼父母要早點睡覺,給孩子創造一個早睡的氛圍。

睡覺之前給孩子講故事

想要孩子到點睡覺,那麼家長可以建議一個習慣,比如在孩子睡覺之前給他們講故事,久而久之,孩子一到這個點,就會聽著父母講的故事入睡。這樣不僅增加親子之間的感情,也讓寶寶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除了講故事,家長還可以給寶寶聽些舒緩的音樂。


育兒網


我家的寶寶很小的時候,就讓他一個人睡了。大概是幾個月大的時候吧。當然,其中也遇到一些問題。

1.一開始,他也需要人哄睡的。我就會和他一起玩兒。在床上玩累了之後,我把他放到小床上,我睡在大床上。大床和小床是連在一起的。然後,我拉著他的手,看著他的眼睛,慢慢的,我倆都睡著了。

2.有時候,他還鬧,我會給他唱唱兒歌,拍拍他的小手,摸摸他的頭。他安靜下來之後,也會很容易睡著了。

3.現在,我都是給他穿上睡袋之後,給他一個音樂播放器,讓他自己放兒歌。聽著聽著就睡著了。然後我就去把音樂關掉。

不哄娃睡覺的日子,真的很輕鬆啊。因為有段時間我哄娃睡覺,他非要我抱著哄,我都腰痛到夜裡無法入睡的地步了。嘻嘻,加油哦。


槿年的後花園


0-3個月:他人安撫

3-9個月:他人+自我安撫

9-12個月:陪伴+自我安撫

>12個月:自我安撫

自我安撫能力與他人安撫有關,如果他人安撫只有一種安撫方式,那寶寶出現安撫需求時,只會依賴一種安撫


王榮輝快樂育兒


當媽的新年願望?一定是睡個飽覺啊!

豬豬煲

南方醫科大學(原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中西醫臨床醫學博士,執業中西醫結合醫師,執業中藥師,高級催乳師,小兒推拿師,國家二級健康管理師,康復理療師,現為全職媽媽一枚。

最近豬豬煲收到了很多關於睡眠的諮詢,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段話:

3個月的時候,他們說6個月會好的

6個月的時候,他們說1歲會好的

1歲的時候,他們說2歲會好的

結果……我勒個去,騙我好玩嗎?

我們總說等孩子慢慢長大,一切都會好的,但事實上,我們更多的時候不知道啥時候才叫熬到頭。

嬰兒睡眠中最大的誤區

嬰兒睡眠中一個最大的誤區,是隻關注哄睡技巧,一旦寶寶不睡覺,就滿世界找哄睡攻略:

人肉搖籃
紙巾睡眠法
白噪音

最後發現,神技巧都用了一輪,寶寶依然屹立不倒。

其實在睡眠界裡,所有的神方法其實都是基於一個背景,就是規律生活,這是調整睡眠的重中之重,再敲重點一次,規律生活一定是調整睡眠的第!一!步!

這麼重要的第一步肯定是要在新年第一天分享給大家了!新的一年新的渣法,不不不,新的一年新的天使!

為什麼規律生活很重要?

想想我們一天的生活,基本上每天在同一時間起床,腦袋都不帶就自動開始穿衣服、刷牙、洗臉,吃早餐、出門。不管做什麼,我們的每一個早上幾乎都遵循差不多的一個程序。如果突然哪天中午該午睡的點還不讓你睡覺,what?加班?勞資打瞌睡到眼睛都快閉上了好不咯。

這就是規律的力量,規律能極大的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和情緒。

適應能力遠不如成人的寶寶們更是如此,越低幼的孩子越不希望生活有太多變化,因為他們還接受不來,經常變化的生活會讓他們無所適從,然後出現該睡覺時不睡覺,該吃飯時不吃飯的表現。

所以這全都不是寶寶們有多難搞,而是我們自己太難搞了,沒有規律的生活,寶寶根本不知道下一步他要做什麼,他將會在哪裡,怎麼突然就要睡覺了?你這是在耍我麼?

什麼是好的規律?

吃-玩-睡是一個良好的生活規律。吃多長時間,玩多久,什麼時候開始睡,睡多久,會根據體重和年齡規律性變化,這個豬豬煲會在以後的文章詳細說明,今天我們只聊規律。

我們來看一個真實的案例:

這是一個獨自帶娃的媽媽,她當時找到豬豬煲是希望能調整她三個月兒子的睡眠,讓小朋友晚上能早點睡,夜間不要1小時起來吃一次奶,媽媽當時有點小崩潰。

豬豬煲一直對這些勇於改變和學習的媽媽都是不遺餘力的幫忙的,因為帶個娃真的不容易,誰帶誰知道。

豬豬煲當時在瞭解寶寶的作息安排時,發現寶寶一天的生活假裝有規律,但實際上並沒有。晚睡和夜間頻繁醒的問題癥結可能並不在夜間本身,而是在於一整天的作息安排上。

所以豬豬煲當時給的意見是:結束不規律的養育,從第二天白天起床後開始實施吃-玩-睡3小時循環,建立有規律的生活作息。

因為白天是否有規律的吃-玩-睡循環,是否有規律的睡眠,是可以直接影響到夜間睡眠的質量。

吃-玩-睡指的是,吃奶半小時,接著玩耍半小時到45分鐘,然後抓住睡眠信號放床上開始哄睡,讓孩子還不太煩躁的時候入睡,事半功倍。四個月以前是如此3小時循環,四個月後是4小時循環,具體時間可以參考這樣的作息表。

(E:吃;A:玩;S:睡;Y:你的時間)

這位媽媽很信任豬豬煲,雖然當時有點半信半疑,但依然完全按我上述說的這個方法去做,她只是按3小時循環調整了寶寶一天的作息規律,這麼簡單的舉動,沒想到孩子馬上就露出了天使的本性,效果是立竿見影,她當時還是挺激動的。

這個例子就是很典型的之前生活安排沒有規律,寶寶吃完就睡,一哭就吃,慢慢發現這樣對孩子越來越不管用,孩子越來越不睡覺。

當從白天起開始建立規律的3小時循環後,寶寶的睡眠立馬就變好了。

規律作息不僅僅只是一句屁話,它真的貫穿在整個睡眠引導裡,而且對小寶寶的睡眠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不要再去糾結做不做睡眠引導,睡眠不僅僅是吃什麼奶嘴,用什麼安撫音樂,怎麼抱比較容易睡的問題,睡眠折射出來的可能是一個整體生活安排的問題。

豬豬煲談經驗

豬豬煲是相信規律的力量的,尤其是小寶寶,所以豬寶從小也建立了自己的吃玩睡規律,一直到現在一歲多,到了7點左右就會自然犯困要我們帶他去睡覺,只要環境一黑,他就會安靜下來打瞌睡,最後豬豬煲和老王這種幹活不利索的人,左搞右搞怎麼著也能在八點以前把娃搞睡,然後開始精彩的夜生活,科科~

但是,孩子形成好的作息規律是需要大人的保護的,有時候還要大人作出犧牲。

比如豬豬煲一家出去玩,會以豬寶的睡眠時間和吃奶時間來優先安排活動,如果豬寶平常這個點是要睡覺的,那麼我們儘量安排這個點咱們在開車、或者已經到了可以睡覺的床上,等他睡醒了才開始下一波活動,所以豬豬煲和老王其實並沒有了以前那麼隨心所欲,所有腳步都放慢了。

有的人會說,我就當豬養,什麼都不管,也一樣長大了。其實這並不是真正的把孩子當豬養,這只是把你自己當豬養了而已。因為孩子在不規律的作息下,情緒是不穩定的,容易哭鬧,容易哭鬧的孩子從來不會是一種省心的生物,會增加很多養育的難度。

真正要把孩子當豬養,是需要讓他形成自己良好的習慣,讓習慣去支配他,而不是家長,這才是真正的當豬養。

2017已成歷史,願睡渣們通通拜拜,

2018一定會賜我們一個安睡的小天使!

去年豬豬煲就是這麼許願的,

結果!成了!!!

雞智如你要不要試一試!新年許願很有效哦~

我是比醫生有趣,比媽媽專業的逗比博士麻麻,更多有趣好玩的育兒科普、餵養技巧、孕產故事,請關注“奇蹟麻麻”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