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最拿手的菜是什麼菜?你懷念嗎?

天道vv酬勤


這幾天答了好多關於母親的問題,感覺對於自家的母親又有了一個新的瞭解。我的外婆是一個很能幹的婦女,會做各種醃菜、鹹菜,會熬很濃很濃又很香的稀飯,但是我媽都沒有學到,母親的性格更像外公,急躁,做事麻利卻不怎麼仔細。很多需要精心烹製的菜煮的不好吃,甚至味道有些奇怪,只是那個時候還沒有學會做菜,所有的意見只能憋在肚子裡,不然就會得到一句“愛吃不吃,嫌棄就自己做”。然而母親做家常菜很有一番風味,特別是那種需要猛火快炒的諸如血皮菜、小白菜、土豆絲等,她不喜歡在菜里加太多的花椒、幹辣椒,最多就下幾瓣蒜,翻炒幾下,撒下佐料,等到差不多要起鍋了,就放一點點醋,味道不淡不濃卻很香,老少皆宜。\r

母親做的土豆絲不喜歡把上面的澱粉洗掉,而是切好後就直接下鍋,不停的翻炒,讓土豆絲都粘在一起,然後用小火煎出鍋巴,脆脆的又軟軟的,你可以撒上一層薄薄的辣椒麵,那滋味,口水都快留下來了。





每天都要思考吃什麼


媽媽做的菜都很好吃。我最喜歡吃炕的油饃,初中一星期回家一次,回去家裡沒什麼吃的,她就給我做油饃,酥軟酥軟的好香。平時都是她一個人在家,隨便吃點,只有我回去的時候才會改善伙食,她說在學校吃得不好,回來得給我補補。

春天的時候,媽媽等我放學回家的時候帶我去挖薺薺菜,就那種長大了會開白花的小草,這是我的印象,挖很多回去摘乾淨洗洗,加點雞蛋,有時候做包子,有時候做餃子,真的很好吃呀。我還記得第一次去挖的時候我還一臉不可思議的樣子,那明明是野草呀,還能吃!不過媽媽做出來的特別好吃。後來搬到縣城裡我跟媽媽說起過,只是吃不到了。

媽媽喜歡吃火鍋,因為她覺得簡單好做,只是後來到了縣城裡才隔一段時間吃幾次。

到過節的時候還有烙饃,餃子,各種油炸的菜,這些都是媽媽一個人在廚房裡忙活出來的,特別好吃。媽媽包餃子有技術,擀皮超級快,不是很圓,所以都是擠出來的餃子,我的大元寶跟她的一比也太醜了。現在在外地吃飯店裡的飯都吃膩了,也沒在家裡吃得多,十分想念媽媽的味道。

雖然哥哥總是覺得媽媽做的飯不好吃,但年輕人有年輕人的做法,媽媽的味道是從小吃到大的,最讓人依戀。



妙記流水


要說我母親最拿手的飯菜,那就非餃子莫屬了!

咱天津人愛吃餃子,有句話說得好:舒服不過倒著,好吃不過餃子!餃子就酒,越喝越有!

從我記事起,我家就把吃餃子做為招待客人的最佳飯菜。那時候是計劃經濟,平時肉、蛋、菜都很難見到。每月每人供應半斤肉,全家才供應一斤雞蛋,都是憑副食卷購買的。買蔬菜也要憑購物本(我們俗稱副食本)購買,每天每人半斤菜。大米白麵也是限量供應的,每個人每月的糧食憑糧食本按定量購買。蒸米飯用的都是機米(老米),蒸出的米飯特別硬,還碎。只有到過年的時候,每家才按定量供應點兒少得可憐的粳米或稻米,剩下就得買如玉米麵等粗糧。就是這樣,老米也總比玉米麵好吃,大家都愛吃米飯,但米飯不出數,還費菜,尤其是孩子多的家庭,吃米飯炒菜也算是一頓好飯了!

餃子就更不能隨便吃了,一來白麵定量少,二來肉供量少,三來蔬菜定量少,最重要的是還都價錢貴,得逢年過節才吃餃子。

所以,偶爾家裡來了客人,餃子就成了招待客人的美食,來客人包餃子,賓主皆大歡喜。當然最高興的就是孩子們了!其實,那時候包餃子放的肉很少,我記得平時包餃子,全家八口人,才只放半斤肉,其餘全是菜,大年三十晚上的餃子也才放一斤肉,就是那樣,人們還是天天盼著過年,吃三十晚上的餃子啊!

如此,那時的主婦們就各顯其能,基本都會個拿手菜,好給家人寡淡的飲食添點彩兒。

我媽的拿手菜就是包餃子。她可以把白麵和玉米麵摻和到一起,包素餃子(沒有肉,光是菜),包出的素餃子比別人家的肉餃子還好吃,所以那時候,只要我媽一包餃子,街坊鄰居都會給我家送點吃的,再從我家帶點餃子回去。大人高興,孩子們更高興,因為可以吃到別人家的飯菜,換個口味。

我媽包餃子有個特點,皮薄大餡味道好,別人怎麼塞也包不進這麼多餡。至今,我們老鄰居們再見面時還會提到我媽包的餃子。我孩子在國外,問她最想吃什麼,她都說想吃姥姥包的餃子!

其實到今天我也很納悶,為什麼同樣的東西,我媽和的餃子餡怎麼就比其他人和的餡香呢?

現在,我母親已經八十多歲了,老媽包的餃子仍然是親朋好友和我們一家人的最愛!

母親節到了,祝福老媽多福多壽,我們也能總吃到老媽包的美味餃子。




艾葉心理諮詢師


媽媽最拿手的菜就是紅燒魚和小龍蝦,香辣蟹!其實媽媽做的菜都很好吃,記得在外地工作的那段時間最想念的就是那種熟悉的味道!結婚後每次在婆家不開心或者在外面受到什麼委屈了,都會跑回家讓媽媽給我做幾道好吃的菜!現在,談不上懷念,因為我想吃隨時都可以回去,媽媽也會經常跑來妹妹家喊上我們一起聚聚餐!

其實,媽媽的味道是最幸福的味道!




畢良燕子


我不誇海口,我曾走南闖北 ; 我不吹噓,我曾飲東吃西。因為我曾,當過國企老總 ;也曾,下過海,經過商。因此,經常受業務邀約,工作之需,朋友之請等因素,在各地上酒店,下館子,赴宴廳。我不吹牛,人間美味至少淺嘗一二,席間佳餚起碼吃過些許。

然而,年老了,有時躺在床上胡思亂想,年青時,母親燒的菜,什麼是我的最愛,眼前浮現的卻是年少時,母親燒的菠菜豆腐豬油渣湯。

我記得,文革初期,家庭伙食只顯溫飽,難言小康。人員數口,唯父掙錢養家。其時,里弄為照顧我家,給母親找了一份工作,每月工資三十多元,工作內容為在菜場熬豬油。可能是“近水樓臺”,母親上班後,沒幾天就帶了些豬油渣回來,晚餐即興燒了個菠菜,豆腐,豬油渣湯。

母親在燒製過程中,先起油鍋,菠菜煸炒去澀,豆腐切小塊連同豬油渣一起下鍋,加些許水,燒沸,加味精,鹽。然後,起鍋。

湯,熱氣騰騰端在桌上。

但見菠菜碧綠生青,豆腐潔白如玉,油渣金燦輝煌。聞聞,香噴噴,肥羶羶,鮮氣氤氳。

兄弟姐妹垂涎欲滴,正欲提碗暢吃,老父發言,且慢!你們知道這湯叫什麼名稱嗎?我們聞之,面面相覷。

老父說,當年朱元璋兵敗徽州,逃之休寧,飢餓難熬,命隨從尋找食物。隨從從附近百姓處找來剩菜豆腐米飯和在一起,燒煮。朱元璋吃了,感到食物味道鮮美,吃了體力大增。以後,朱元璋打了勝仗,做了明朝開國皇帝,又想起此等經歷,問隨從當年我們吃啥?隨從答,翡翠(菠菜)白玉(豆腐)珍珠(剩飯)湯。

老父娓娓道來。兄弟姐妹早己趨至如鶩,大幹快上。彷彿“此味只應天上有”。待父親把故事講完,我們早己把母親燒的這碗翡翠白玉湯喝得精光。

以至於過了半個多世紀,母親也已過世十年了,我仍在懷念那人間至味…………翡翠白玉湯!



村上小羊


最喜歡吃的是媽媽做的紅燒肉,每次回家我媽總會問我,想吃啥媽給你做。媽媽做的紅燒肉做的肥而不膩,每次做之前她總要很認真的去菜市場挑選五花肉,做的時候嚴格按照自己的方法,那個地方該放什麼記得一清二楚,以至於長大後離開家在外吃紅燒肉,第一個想到的總是媽媽。


回憶帶著傷26530542


儘管母親做的是粗茶淡飯,卻是香到骨髓的記憶


大漠蒼狼83524961


回鍋肉:非常懷念母親炒的鹽菜囬鍋肉


徐哥492


母親做的蒸茄子搗爛炒好蔥花,薑絲再涼拌,我叫這道菜茄子粳,是我最喜歡的;不過母親做的每道菜我都喜歡,因為那是媽媽的味道,是媽媽的用心,注入了母親的愛,是其它無法比擬的。


施斌華


記憶裡母親最拿手的是做的打滷麵,滷做的特別好吃特別香,至今還記得裡面有西紅柿,雞蛋,木耳,黃花還有濃濃的母愛,既使母親已離開十幾年,但總是在內心裡懷念有母親的日子,人生總是留有一絲遺憾,在母親節的日子,祝您在天堂開心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