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建房封頂要送禮嗎?

用戶66418623366


現在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大家很多時候都有一種同感,那就是一旦聽說送禮就會升起一股憂愁,對送禮行情這件事已經心生反感,特別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舉辦儀式。我們都知道,婚喪嫁娶這是行情送禮的主流,可除此之外還有過36週歲生日、孩子滿月、過歲、喬遷、升學、入伍等等,甚至在一些農村地區,新建房屋封頂之日也要送禮,這個真的有必要嗎?

農村建房封頂要不要送禮?這個真是看什麼地方了,有的地方沒有這個行情的項目,那自然是不用送禮了。而有的地方有這個風俗,而且家家戶戶建房的時候都這樣,那麼這個時候作為同一個村的人不去送禮好像就有點見外了。說句實在的,我們這裡建房封頂就送禮,這個也不是一直流傳的,而是最近這些年在流行起來,特別是新建磚混結構房屋封頂那天,主人會像其他婚喪嫁娶事項一樣,招呼村裡的人們,村裡的各家各戶自然少不了隨禮了。

其實在倡導移風易俗的今天,像農村建房封頂這種送禮的現象是不應該提倡的,應該慢慢的被取消掉,畢竟人們現在生活壓力還是很大的,不必要的開支還是應該壓縮,特別是村級村民自治組織及社會組織要加強這方面的治理,讓農村行情送禮迴歸正常風氣。

我是【洞察三農萬象】頭條號優質三農領域創作者、扶貧達人團優秀成員,我希望與大家一起交流三農問題,歡迎大家關注!


洞察三農萬象


農村建房封頂要不要送禮?這個好像有送也有不送,我來說說我老家的習慣。

以前做瓦房的時候,最後一步俗稱“上樑”。一大早的鞭炮天響,四周鄉鄰就都趕過去了,尤其是小孩開心的很,因為等大師傅說完祝福語之後,就有好多好吃的從上面撒下來,有餈粑,油炸的米花,糖果,花生。大家一哄而上,那叫一個熱鬧。


一般這一天主家就得擺酒請客了,親戚朋友鄉鄰,大家一起熱熱鬧鬧的吃一餐,這時候肯定就得隨禮,但是那時候倒還沒說多少錢,自己有啥就拿啥,雞鴨魚啥的,哪怕幾個雞蛋也可以。

現在的房子都是混凝土的屋頂了,也不存在有上樑一說。等到房子全部做好了,主家進夥的那一天,大多數也會擺酒請客,這樣的肯定也要隨禮。也有點因為各種原因,不打算擺酒請客,那肯定不用送禮了。

好懷念那時候那些習俗,現在也只能是童年的回憶了,有些東西,過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圖片來自於網絡)


農民的優雅


您好我們這邊都是房子蓋好以後,選個好日子請朋友親戚鄰居來擺九大碗,慶祝新房落成,喬遷之喜,這種一般都需要趕禮的,只不過沒有以前那麼多套路,記得小的時候還要送牌匾那些掛堂屋裡,現在都是趕個2,3百,比較親的親戚稍微多一些,畢竟現在修個房子也不便宜,隨便修個小平房十幾萬又沒有了,也算是大家籌的款吧,更何況禮尚往來的,下次他家辦酒碗又還禮回去,如果只是幾個親戚小聚那種一般就沒有怎麼趕禮,這個看每個地方的規矩吧,以前春節串門還送禮,現在都不送禮了,送過去他到你家又給你提回來,麻煩又不實用,一切從簡多好😁😁😁









閒野小羅


在我的家鄉,家裡蓋房子都是要隨禮的。

這個很久以前,並不是送錢送禮品,在古時候,家裡都窮,缺吃少用,家裡蓋房子是大事,村裡的能幹活的人都要來幫忙,幹活的人多了,吃飯就成了大問題,再就是家裡生活都不能溫飽,家裡也缺少蓋房的材料,所以親朋好友都來幫湊,有的送吃的,有的送資材,大家相互幫助,都是為了等自己家裡也蓋房的時候,得到大家的幫忙和資助。

時至今日,蓋房已不再是什麼困難事了,但是有了專門的蓋房工程隊,大包小包,所有的材料都不用準備,甚至您不用去看一眼,直接把鑰匙送到您手上,慢慢的大家來幫忙變得幫不上忙了,大家圖方便,又礙於面子,禮到人意到,演變到現在的隨禮送禮品了。

出於感情考慮是要隨禮的,因為在農村,不管是蓋房遷新居,還是紅白喜事,村裡的風俗習慣就是大家一塊去幫忙,誰家都會遇到這樣的事,你幫助了大家,大家也會來幫你,鄰里和睦的人情事。


媛媛話說


農村砌房子封頂要不要送禮?

在現在來來講可送可不送。要是過去一般多要送。

過去砌房子比現在買房子還費勁,由於物資緊張經濟不富裕,有不少人家溫飽還沒解決。

砌房子也是無奈,就是用現在的話叫剛需,只要想砌房子基本上是沒有不借錢的

那時候砌房子一般分三部,開工、上樑、洗泥。

開工這天是要請客的,不上份子,一般客人有四鄰、瓦木工頭、主要親戚,有的還有村組幹部,主要是打招呼,有沒有鄰里矛盾,和鄰居商量怎麼砌,談好後以後鄰居砌房這就是樣子。

上樑是要收份子,這天應該是大罷宴席,親朋好友多會來祝賀,知已的親朋好友就會問,錢夠不夠用還差多少,如果缺錢主家就向親戚求助,也就是封頂要不上份子,應該是要上的,記得有一付對聯寫得好,"豎玉柱百匠幫忙,上金梁親朋相助。"樑上是吉星高照

最後房子完工了,也叫洗泥,也要辦酒席,如果上樑收過份子,洗泥不收份子,主要目的是感謝大家幫助,房子以建成請大家看看,有什麼問題,建的好不好,也有的顯擺之嫌。

這也是各地風俗,砌房在農村規距多得很。


四叔2019


我來聊聊.

“蓋房搭屋,鄰幫互助”。這是我們這的傳統風俗,蓋房是人們一生中的大事,從古至今都是。自從農村經濟改革後慢慢的退化成“送禮”了。且看我給你慢慢介紹。

以前是不論誰家蓋房,都是自家把自己種的樹伐下當做檁條,如果購買檁條的是家境比較富裕的人家,畢竟檁條是蓋房的一項大的開銷,一般的只好需要慢慢積攢了,冬天到了,就去割蘆葦,蘆葦可以做鹼草,也可以編靶鋪屋蓋。農閒時自己用高粱杆紮好橔子做鋪設屋蓋用,如果不夠可以向鄰居借,等來年自己家高粱杆收割了在償還。準備足夠的麥草,自己提前把土備足。就可以蓋房子了。以前蓋房起造都是鄰居自動來幫工的是不要工錢的,一家蓋房,百家支援,自覺來幹,不用管飯。有些實在沒有空來幫忙的,就只好拿出幾塊錢來以代替自己來不了幫工說:“實在不好意思,給填幾塊磚吧”。等到房子搭蓋落成的那一天,蓋房子的為了答謝父老鄉親的幫助,會準備些酒食慰勞大家,在生活困難的時期只給每人兩個高粱面窩窩頭以示慰勞。

後來改革開放人們都出去掙錢去了,幫工的人們越來越少,給添“磚錢”的越來越多,到現在變成蓋房幫工的沒了,只有給添“磚錢”的了。那麼房子誰來施工呢?只有請建築承包隊花錢承包出去了。但是等房子搭蓋完成的那一天,為了答謝父老鄉親的那頓酒食照樣還是按老規矩,並且比以前的還要豐盛了。一般都是添“磚錢”的父老鄉親都會撂下工作回老家在一起聚一聚了。

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風俗在演變,給孩子們講講歷史,請勿忘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日子。好的傳統要傳承,新的風氣要接受,要傳承正能量。


木火螞易I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我在的省份是貴州,也是一名農村的小夥,我們這裡每年都有人建房封頂。

關於農村建房封頂要送禮嗎,我的回答是要送的。

送禮的意義

送禮象徵著親戚們的團結,相互支持,因為大家都知道送禮不是單方向的,而是相互的,你家有好事,喜事,我們大家都會前來祝賀,願你的生活越來越好,也寓意著你以後會越來越有錢,是一種好的開端。當然主人家也不是隻收禮,而是出很多錢去買很多的好酒好菜來款待前來祝賀的親戚們。

收禮的過程


其實送禮時,主人家都會去找一個專門的本子記錄下來,將來你家建房子的時候,他就會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一些,然後給你送禮。其實最主要就是圖一個熱鬧,圖個吉利。


小美大學生活日記


這是根據每個地方的習俗來決定的,在雲貴川比較隆重,如果一個家庭很多年沒有辦過事情,而送出去很多禮,那他就有可能操辦房酒或者上樑酒,畢竟修新房也是一件喜事,也可以多少收點情和禮,用來彌補送出去的金錢,也對今後房屋的裝修和添置新的傢俱有一定的幫助!但有的地方百姓三年兩起事或者兩年三起事,那就不值得提倡了,純屬是藉機斂財,這樣的話容易讓別人憎恨和唾棄,遭人憤恨!我們提倡婚喪嫁娶才能操辦,符合情禮!


巴山深處石頭娃


農村建房封頂與送禮沒有連帶關係。不過,不管城市與農村,人們之間相互有禮尚往來(人情交往)的,遇到紅囍(大到嫁娶、豎房屋,搬遷進新屋,小到生小孩打三朝、升學、做生日等)、白囍(喪葬)都是要送禮的,即你有來,我有往。禮金以雙方來往的數額而定。禮尚往來,各地有各地的習(風)俗(不宜稱之為文化)。

回到農村建房封頂上來,修磚混結構房封頂,即相當於建木質結構屋的上樑。上樑的時候封個紅包,即表示祝賀大廈落成吉祥如意、招財進寶、今後的日子紅紅火火的寓意。在我們這主要侷限於在場的至親(父母、兄弟姐妹、岳父母、內兄弟姐妹),紅包數額10、20、30、50至百元、數百元不等,一般來講,這個紅包錢是不上禮簿的,所以多少不論。禮金是要上禮簿記錄的,往來中是要還禮的,區別就在這裡。願我的回答能給你解惑。


為你開心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