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無一用是書生出自何典故?又有什麼意義?

守著一份心意


書生百無一用是指書生五穀不分,肩不能挑,手不能抬,手無縛雞之力,只能讀書考功名,如果功名又考不上,那生活都成問題,可說真的是百無一用了.

更重要的是還一副自命清高的樣子

這是對讀書人的褻瀆。

中華文字博大精深,同一句話你可以說出不同的幾種意思,一個詞語用在不同的地方語意也不同,還有許許多多的諧音字文化。而中國人對於斷章取義也很有一套,比如說專門挑別人話裡的哪一句出來,就去理解別人的意思;再比如說書上的哪一句話,隨意截取一部分出來,就去揣測作者的意思;而這種行為往往就會造成很大的誤會。

今天我們來講講“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我們經常看到或者聽到,應該都是從那些成績不好的人嘴裡,為什麼呢?這大概是要為自己的成績不好找到一個藉口。 所以就用這句話來告訴自己,讀書有什麼用呢?你看連古人都說了最沒有用的就是讀書人了,書讀多了真的沒有用,說的那麼認真,說服了自己還妄圖說服他人,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古人並沒有這樣說過。

“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原本出自黃景仁的一篇習作,叫《雜感》。說起黃景仁此人,大家可能不那麼熟悉,但說起他的先祖大家一定知道,他是宋朝詩人黃庭堅的後裔。黃景仁四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他便跟著祖父祖母生活,而隨後十多年間,黃景仁又先後經歷了,祖父祖母相繼去世,唯一的親人哥哥也一併離他而去。至此可以說黃景仁在這世上就是孤苦伶仃的一個人了,黃景仁自幼就是家境清寒,隨著親人的相繼離世,年少的黃景仁不得不為了生計而四處奔波。

黃景仁此人甚有才華,在他少年時期他寫的詩就已經很出名了,古人寫詩,大多從自身出發,有的抒發自己的理想,有的描寫自己的生活,有的感慨命運的不公,有的在困境中仍然勉勵自己。因為黃景仁的遭遇,所以他寫的詩很多都是在抒發他的窮困潦倒,他的懷才不遇,讓人讀上去不免覺得寂寞淒涼。“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是十七歲的黃景仁所表達的東西,當時的他貧窮,寂寞,覺得自己前途渺茫,一腔才華無處施展。

所以他寫的這篇雜感,其實是有在抒發自己心中的憤懣,十個人裡面有九個人都看不起,他覺得當個讀書人真是沒有用,與其說他是在抱怨別人,不如說他是在抱怨命運的不公。即使他的身世這麼淒涼,他的遭遇這麼悲慘,上天仍舊沒有憐憫他,1781年,他好不容易做了縣丞,1783年就離開了人世,享年34歲。

他這短暫的一生,生活得那麼艱辛,離開的那麼突然,但是卻給我們留下了那麼多好的作品,我想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黃景仁的作品。




溪仔x


此句出清代詩人黃景仁的《兩當詩集》之(雜感)詩。原文是“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束薄倖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黃景仁(1749一1783),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為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後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詩負盛名,為“毗陵七子”之一。詩學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悽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

“百無一用是書生”寫出了兩當軒主人黃仲則所處時代與當時的心境,也寫出了不與人同,不招人愛的窮書生的處境。

吾以為,這不僅是黃仲則時代之悲哀,也是不同時代如黃之輩同病相憐者之悲哀。

然,時代不同了,“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悲哀早已被“未來已來”的現代化所摒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之時代已經到來。


楊明宇


醉了,不記得出自哪個瘋子,但也是我的真實寫照。詩詞聯我可以隨手擷來,但窮得沒錢買菜!😜😜😜😜😜











鑑水漁翁


清代詩文,黃景仁的《雜感》中“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百無一用是書生”現在的解釋有兩種,一種是說在這個世界上許許多多的職業,最沒有用處的便是讀書人。讀書人雖有滿腹學問,空有一番豪情,卻完全沒處發揮。還有一種是說現在的人才太多了,在很多人中只有一個獲得重用。“百無一用是書生”反映了詩人黃景仁當時的思想抱負。


徐陳17


雜感

清--黃景仁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雖然表面上是感嘆讀書無用,但更多的是表達抑鬱不得志憤懣之情,和對世俗的批判。


半畝仙客


清黃景仁的《雜感》,千百年來仍有現實意義


灣灣逗


無須名,自更新。不亂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