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有座中國房間數最多的土樓 369間房,每天住一間,可住上一年


在福建南靖縣書洋鎮的崇山峻嶺間,隱藏了一個叫石橋村的客家古村落。石橋村三面環山,平均海拔約450米,村東為石壁尖山,西南是蝙蝠山,西側為銀山崬,北面緊靠的是大寮崬。石橋村一面臨水,一條清澈的小溪自東往西蜿蜒流過,將村子劃分兩半,形成一個巨大的“S”形大彎。30多座形態各異、大小不一的土樓沿著小溪高低錯落散佈著。在石橋村眾多的土樓中,最有名氣的當數順裕樓。

順裕樓,背山面水,氣勢恢宏,樓高14.94米,外環直徑為73.9米,內環直徑為70.84米,佔地面積為4977.97平方米,相當於10個籃球場大小。順裕樓為兩圈建築,外環上下四層,底層土牆厚1.6米。據傳第一層土牆夯好後,可擺宴席。內環為兩層,僅完成四分之一環。順裕樓的防禦能力很強,設計非常巧妙。在門廳上層設竹管,通到大門扇外側的上方,平時竹管封閉,一旦敵人放火燒門時,可由竹管向下灌水滅火。

順裕樓以樓內擁有369間房間被確認為“中國房間數最多的圓土樓”,並由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頒發“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證書。在土樓裡生活多年的張大爺自豪地告訴我們:我們順裕樓是南靖縣最大的圓形土樓,369間房,在每個房間住一晚,一年還住不完呢!


關於順裕樓的建造史,離不開曾經的石橋保長張啟根。19世紀中期爆發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福建南靖石橋村一帶是受害區。石橋村一帶山深谷多成為農民軍的轉戰之地。當時石橋村張氏青壯年多在外販運做買賣,村中人無力抵抗,只得攜家帶口逃進山裡躲避。太平軍幾次路經石橋,掠奪殺戮,損失非常慘重,曾有近二十棟土樓被毀。

戰亂過後人們雖然不斷“復耕儉用”,修復家園,但多數土樓年久失修,無法持續。石橋保長張啟根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發誓要建一座能保護全體村民的大房子。張啟根倡議村民們建造起高大的,防禦性很強的可居住眾多人口的圓樓,並先後兩次下南洋做生意,籌集資金。

1927年,在張啟根的主持下,土樓開工,設計為雙環樓。歷時經20個春秋歲月,1947年,順裕樓終於得以完工,高大堅固漂亮,在很遠的地方,就能清楚地看見。為何要修建圓形的土樓呢?因為圓形土樓比起方形或長方形土樓來說,更節約土地,防禦性更強。而且圓形土樓內的所有房屋,面積均等,易於分配。


順裕樓正門朝南,大門楹聯為“順時納佑,裕後光前”,亦稱“順裕樓”,寄託了人們美好的心願。橫批為“三多九如”。“三多九如”為漢族傳統吉祥圖案,是由蝙蝠或佛手、桃、石榴、九隻如意構圖。以佛手諧音“福”,以桃寓意“壽”,以石榴暗喻“多子”,表示“多福多壽多子”的意思。

張啟根將土樓的369間房,分配給張家家族的村民。每戶人家能拿到從一層到四層同一個垂直面的四間。一為做廚房兼餐廳,二樓為穀倉兼雜物間,三樓、四樓為臥室。每層樓,所有的房間面積大小均相等。如今,順裕樓裡,依然住著張氏家族40戶人家,200多人,但土樓的年青一代多在外地打工,只有過年的時候才回來,平時只有老人及小孩。小孩的嬉戲聲,給土樓增添了活力。

走進順裕樓,你會發現,順裕樓竟然有兩處大門,要知道,南靖的土樓,安全防範為上,大多都只開一個大門供進出,若有盜匪來襲,將大門一關便能毫髮無損。而在順裕樓,卻開有兩處大門,這又是為何呢?張大爺告訴我們,順裕樓的面積太大,倘若只開一扇門,無法滿足村民進出,因此多開了一處大門。


順裕樓的門廳也是一個公共場所。順裕樓的正門廳寬度為開兩間,一邊放置石臼,一邊是石凳,平時樓裡的老人婦女們就在這裡休息聊天。走鄉串村的貨郎也利用這個空間歇腳買賣。

順裕樓,中間的空地特別地大,內圈為兩層,但只建了不到四分之一,每層僅有9間房。是什麼原因導致土樓內圈的房子沒有建成呢?是倒塌還是別的原因呢?張大爺繼續為我們答疑解惑,修土樓內圈的時候,資金不夠,又加上先後處於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時期,局勢動亂,內圈只修了不到四分之一便停工了。

順裕樓樓內的空地上,村民散養的雞鴨四處遊走,老人坐在大門的通道邊聊天喝茶。一樓被村民們用來作廚房,過道上擺放了農具以及村民們晾曬的筍乾、臘肉、芭蕉等。村民的廚房大多虛掩著,並沒有上鎖。一村民的廚房內攤晾著茶葉,門口僅用幾隻竹匾攔著。村民們種的多肉植物,鮮豔翠嫩。我想,夜不閉戶,民風淳樸,大概就是如此吧!


如今,雖然順裕樓周邊的雲水謠景區、河坑景區及田螺坑景區都納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吸引了眾多遊客,但順裕樓及其所在的石橋村,雖景色不亞於上述三處景點,卻並沒列入對外旅遊開發中,只納入了南靖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所以名氣並不大,因此很少有訪客,顯得特別清冷,沒有絲毫商業氛圍。 文/圖 納蘭小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