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結石有什麼表現?

倩Sur


對於膽囊結石這個病 ,並不陌生,膽囊結石主要為膽固醇結石。

目前認為導致膽囊結石的原因是膽汁中膽固醇呈過度的飽和狀態,膽固醇發生沉澱、析出、結晶而形成膽囊結石,另外由於解剖等原因導致膽汁不能完全被排出而也容易促成膽囊結石的發生。



臨床上並非所有的結石都有表現,有一種可以終生都可以沒有症狀的結石被稱為靜止的膽囊結石,而是在例行體檢、因為其他原因看病、手術或者屍體解剖的時候被無意發現。



而有症狀的膽囊結石有以下表現:

1、在進食(尤其是油膩食物)後出現上腹部或者右上腹隱痛,飽脹,可以伴呃逆,很容易被誤認為是胃病

2、上腹部或者右上腹出現膽絞痛,通常在晚上睡覺睡覺時候體位改變或者飽餐、吃比較油膩的食物之後膽囊收縮,結石被卡在膽囊的頸部,導致膽汁排出受阻,膽囊的壓力升高,因膽囊強烈收縮而出現膽絞痛,膽絞痛可以放射到肩背部,大多伴發明顯的噁心嘔吐。

3、波及膽管可以出現腹痛、寒戰發熱以及全身皮膚及鞏膜黃染。

膽囊結石的治療目前仍然首選手術切除。

對於有症狀或者反覆發作或者有併發症的膽囊結石,要及時儘早手術治療。

對於靜止的膽囊結石,一般不考慮手術治療,只需要繼續觀察和定期隨訪,但有以下的這些表現,也要及時手術治療:

①膽囊結石直徑超過2~3公分

②口服膽囊造影不顯影的患者

③膽囊結石合併糖尿病,血糖控制平穩的時候

④有心肺功能異常或者老年人

最後兩種情況,一旦出現併發症或者膽囊結石急性發作,一是可能沒有手術機會,二是即便有手術機會,手術的風險非常高而且危險,無疑增加患者的痛苦。

(圖片來源於網絡,不作為商業用途!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和用藥的依據,不能代替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的診斷和治療以及建議,如有身體不舒服,請及時就醫。)


佳園道


膽囊結石的典型症狀是膽絞痛,發熱寒戰,黃膽,具體的病例症狀也不盡相同。


膽結石大部分是體檢發現的,對不常體檢的人大都是膽絞痛急性發作時才去醫院檢查出來的。

我爹十多年前也是忽然發作劇烈腹痛,急診去醫院檢查出來的,劇烈腹痛,一下也不能動,一動就疼得要命,趕緊抬著去醫院,路上顛簸的讓結石外置變了,反而不太疼了,檢查結果是膽結石,做了膽囊切除,取出來6顆杏核大的結石,膽囊底部已經壞死。手術效果很好,術後飲食幾乎沒有受影響。



我老公就特別懶,每次我體檢他都不願意去,是又沒有不舒服就不用去了,加上工作又忙,就一直沒做檢查,就是平時感覺背部老感覺容易累,去年去省裡開了3天會,回家時去火車站的路上火車站的路上說有點胃疼,說是吃自助餐吃的不舒服了,上了火車一會就疼的厲害了,路上都是一些小縣城,乘務員一直讓在中途下,我沒讓一直堅持回了市裡,我找了車在車站等,我侄子開車闖了好幾個紅燈,去醫院急診,結果膽結石卡在膽囊頸部,第二天下午手術,單顆的,像鵪鶉蛋一樣大的結石,也不知道那麼大的結石是怎麼嵌頓到頸部的。

我老公把那塊結石帶回了家,還開玩笑說牛黃,狗寶,豬寶什麼的都有用,沒道理人還不如動物,說不上什麼時候人的結石就也會有用了。

引起膽絞痛的一般原因都是勞累,飲食不注意,如吃辛辣,生冷油膩食物,飲酒,腹部受到震動如騎車等運動。


所以大家一定要定期體檢,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還有飲食上也要注意。避免膽結石引發膽絞痛。


文倩770


膽囊結石。

膽囊結石,又稱為膽石症。是一種多發病,常見病。

膽囊結石多為膽汁的沉積物,其形成與膽汁流動不暢有關。

膽囊結石的形成與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有關。

膽囊結石有什麼表現?

單純的膽囊結石不會有什麼表現。

當膽囊結石的存在造成膽囊炎症時,也就是結石性膽囊炎時。

當炎症急性發作時,會出現腹膜刺激症狀。包括:腹痛、腹脹、體溫升高、噁心、嘔吐、大汗、寒顫等。

慢性膽囊炎:可能會出現腹部不適,餐後腹脹、消化不良等。

當膽囊結石造成膽道梗阻伴感染時,會出現症狀:皮膚、粘膜黃染。寒顫、體溫升高、心率加快、心悸、呼吸急促、劇烈腹痛等等。

因炎症的嚴重程度不同,其臨床表現也不一樣。而且疾病的症狀因人而異。

腹部疾病是最複雜疾病,腹部臟器疾病可能出現轉移性疼痛、放射性疼痛、牽扯性疼痛。也就是說,你疼的位置不一定就是病變的臟器。腹部疾病需要經過專業的查體和完善的輔助檢查確診。但有時仍可能找不到腹痛的原因。

建議: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指正。


機靈不太懂


膽囊結石的最典型表現就是膽絞痛,典型的發作就是在飽餐、進食油膩食物後或者睡眠中突然發生的膽囊收縮或者結石移位而刺激了神經,或者結石嵌頓在膽囊頸,膽囊排空受阻,膽囊內壓力升高,膽囊強力收縮而發生的絞痛,這個疼痛的部位是在右上腹或者中上腹部,呈陣發性,一會兒痛一會兒好,反反覆覆,也有可能是持續性疼痛並且逐漸加重,部分人的疼痛可能向右側肩膀放射,同時有噁心、嘔吐症狀,這就是典型的膽絞痛。


第一次發生膽絞痛的病人,基本上一年內會再次發作,隨後發作頻率會增加,所以建議這部分人找個時間做手術把膽囊切了。


膽囊結石除了典型的膽絞痛,也可能表現為上腹部隱痛,不是很劇烈,但是反反覆覆的隱痛、飽脹不適、噯氣、呃逆等,通常會以為是胃病,其實不是,其實是膽囊結石在作怪,必須要做腹部B超或者CT才能明確。


很少部分的膽囊結石會引起黃疸,全身皮膚、鞏膜發黃,這是因為膽汁排除受阻、重新吸收入血、膽汁成分分佈到皮膚而引起皮膚泛黃的一種表現,膽囊結石的黃疸一般比較輕微的,膽總管結石才會有明顯的黃疸。因為膽總管結石堵住是膽汁是完全排不出去的,都會吸入血的。


以上便是膽囊結石的症狀。事實上,大多數的膽囊結石患者是沒有症狀的,一輩子相安無事。一旦有症狀,就要考慮手術治療了。


李鴻政醫生


膽囊結石,顧名思義,生長在膽囊裡的結石。主要表現如下:

1.腹部劇烈的陣痛,特別是早上空腹,沒有吃飯之前, 右上腹部不適脹痛,患者疼痛難忍,對油膩食物特別敏感。同時伴有噁心、嘔吐。

2.發熱發燒伴有顫抖。發熱發燒與膽囊炎症程度有密切關係。患者高燒不退,有時也會打寒顫,在醫院檢查化驗結果轉氨酶指數升高。

3.胃脹、消化不良。膽汁在人的體內起著重要的消化作用,一旦被結石堵塞膽囊的出口,造成膽汁無法正常的排除,從而影響對食物的消化,尤其是對脂肪的消化。這樣患者就會感覺到胃脹,消化不良。


這是膽囊結石患者典型的表現。不同的病人,病狀不同,膽囊結石的表現也是不同,建議到正規醫院檢查確診,從而得到有效的治療。


房師宏


膽囊結石在膽結石中最為常見。


大多數患者是沒有明顯症狀的,且通常由體檢查出才知曉,稱作靜止性膽囊結石;少數病人的典型症狀是膽絞痛,為急性或慢性膽囊炎。

女性的發病率較高,預防膽結石的發生,平時不要暴飲暴食,多鍛鍊身體,維持正常體重,保證每日喝水充足。


倩Sur


膽囊結石是臨床上常見的消化系統的疾病,女性患者多發於男性患者,膽囊結石的誘發因素最為主要的就是長期的高脂肪飲食、油膩飲食所導致,其次再有不按時吃飯、缺少鍛鍊也可以導致膽囊結石的發生。

要說膽囊結石有什麼臨床表現,且聽小克一一道來:

1.一部分的膽囊結石患者雖然膽囊內有結石的存在,可是在臨床上並無任何的症狀發生,這是因為這一部分患者的膽囊結石處於靜息期,如果沒有不良飲食習慣的刺激和一些誘因的出現,這一部分患者的膽囊結石是不會有較為突出的臨床表現。這也是為什麼有些患者是在體檢的情況下發現有膽囊結石的存在。

2.膽囊結石最為典型的臨床表現就是上腹部的疼痛為主,當在過多飲酒、進食油膩性食物等之後出現,患者會出現右上腹部的疼痛隱痛為主,並且這種疼痛還會伴有上腹部的飽脹不適,噯氣,呃逆等。容易被患者所誤以為是胃部疾病而診治。這也是為什麼有些“胃病”久治不愈的原因之一。



3.當膽囊結石卡在膽囊管的位置時,會出現較為明顯、突出的症狀,醫生也可以依靠體徵進行較為明確的診斷。當結石卡在膽囊管部位時,可以出現典型的膽絞痛症狀,疼痛位於右上腹部,並且呈現陣發性的加重,可以向著右側肩部和背部放射,並有明顯的噁心、嘔吐等症狀。當醫生進行診斷時,會有明顯的墨菲氏徵陽性,從而確定診斷。


以上就是膽囊結石患者所會出現的一些臨床表現,總之小克建議40歲以上的患者要進行定期的體檢檢查,其中腹部彩超是必須的項目,可以明確膽囊結石的有無和結石的大小。

以上就是小克的觀點,歡迎各位提問和補充,關注小克,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小克大夫


膽囊結石病人,大多數患者無症狀,在體檢時發現,部分患者存在典型症狀,膽絞痛。多為右上腹或上腹部陣發性或者持續疼痛陣發性加劇,可伴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可伴噁心、嘔吐。部分患者存在有飽脹不適、噯氣、呃逆等。\r合併感染的可伴發燒寒戰不適。感染時,膽囊黏膜吸收膽汁中的膽色素。膽囊結石壓迫膽總管可引起黃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