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轉有沒有難度?

手機用戶9403739031


2019年是土地確權的收官之年,土地確權後有助於農民將土地流轉,有利於農民得到實惠,從而解決農民增收致富問題;有利於改變土地拋荒現狀,從而解決國家糧食安全問題;有利於促進規模經營,從而解決農業的現代化問題。但實踐中,農村土地流轉究竟進行得怎麼樣呢?又遇到了什麼困境和難題呢?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那便是:農戶不熱心。

農戶為什麼不熱心

(1 )農戶認識有偏差。思想是行為的先導,正因為農戶在思想認識_上有偏差,所以其對參與土地流轉這一行為缺乏興趣和動力。主要表現在:一是觀念有偏差。農民祖祖輩輩在土地上耕作,對土地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一直以來,他們認為土地歸屬於他們自己,現在要把土地流出去給別人,自然不情願。二是理解有偏差。農民對土地流轉的概念和實質缺乏瞭解,對土地流轉的相關程序也不太清楚,害怕失去了土地,生活就沒有了保障,因而不願意流轉。


(2)農戶利益有損傷。農戶之所以不熱心於土地流轉,從根本說是利益沒有得到滿足,或者說利益受到了損傷。究其原因:一是價格缺乏評估損傷了農戶利益。農戶對土地的價格缺乏瞭解,也無法預料土地的未來價值, 因此在這一過程中,如果僅僅依靠農戶與業主的簡單協商, 是無法保障農戶利益的。在這種狀態下進行流轉,又如何能保障農戶的利益呢?

(3)農戶社保有缺陷。社會保障是民生問題,關係到農民的切身利益。從根本上說,如果不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農民的後顧之憂不加以解決,農民始終無法擺脫對土地的依賴,土地流轉的成效將難以鞏固。就社保來說,在農村中月人均基礎養老補助只有80元,而在市城區月人均補助都上千元了;就醫保而言,報銷範圍狹窄,限制條件多,而城市相對較寬鬆。城鄉之間的差距說明農村社保經費投入存在嚴重不足。二是保障種類不全。主要表現在養老保險在農村地區還未建立起來。中國有句古話“養兒防老,積穀防饑”,在農村,養老是靠子女,而子女還得靠土地。所以如果養老保險不在農村建立起來,農民對土地的依賴不會減弱,土地流轉將難以推進。

總之,處理好農村土地流轉的利益關係,以及農民的生活保障問題,是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的核心,農民才能放心的將手中的土地流轉出去。


叮噹貓沒有口袋930


農村土地流轉有沒有難度,我的答案是:有難度!還有一個情形則是,除非農民願意降低一定的流轉費,讓來流轉承包的流轉人有利可圖,才有可能有人願意來流轉土地。


這是因為農業也算是個高風險的產業,既受到天氣、病蟲害等自然災然影響,同時有農藥、化肥、機械操作、人工工資等不斷上漲,更有國家對糧食價格的調控,雖然國家政策上仍然對小麥、水稻等實行最低保護價,但由於全國糧食連續單產和總產連續十多年的上漲、國外的低價進口糧食的衝擊,國家為了降們壓庫存,這個保護價也逐漸調低,農民也只能在風調雨順的年景下,才能有保證不多的純利潤,而這個些微的利潤是遠遠達不到種田人心中的預期目標。

再讓我用一個真實的事例來說話,我所在的當地,前年有一個安徽來的流轉承包耕地,當時簽字八年承包合同,每畝流轉租金四百六十斤稻穀,夫妻倆辛辛苦苦忙碌一年,恰逢小麥、水稻收割時機連續陰雨,特別是小麥由於沒有能夠及時收割,小麥脫籽掉粒嚴重,收穫後的小麥品質也下降了很多,小麥只能賣出最低保護價一半還不到價格,低產、低價讓流轉承包人損失殘重而虧損,秋季水稻雖說豐收,可年終結束一算帳,除去流轉費和各項農本開支,夫妻倆白忙乎一年,最後退出流轉,再也不願履行以後承包的合同,並且坦言,以後也再也不會流轉承包耕地了!



和風細雨言




經過多年實踐,土地流轉過程中的問題和難度,小編認為目前土地流轉有難度,主要體現以下四方面 : 一是土地流轉已到瓶頸期。什麼意思?就是說近一兩年打工潮逐漸勢弱,有的地方甚至出現返鄉潮,有些農民回家一邊種地,一邊打短工,兩不誤。這樣勢必影響土地流轉面積的進一步擴大。



二是土地流轉不規範,導致矛盾多。有些農民流轉土地不寫合同,就是口頭一說,錢一交完事。即使有的寫了合同,也不規範,只是簡單寫個面積,錢數,年限等條款,其他如補貼的事,佔地的事等一些重要條款沒有寫,甚至不經過村裡就流轉,導致流轉之後有很多矛盾發生。



三是土地流轉發生糾紛處理難。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農村信訪案件有60%以上是土地糾紛,矛盾複雜,再加上人地矛盾突出,解決起來十分困難,有的鄉村兩級解決不了,上訪人就去市裡,去省裡,給各級政府及信訪部門造成壓力。



這裡,作為我們農民能做的只有一條,那就是在土地流轉時一定用規範的合同文本,上邊提到的相關調款一定寫全,寫到位,並要到村裡備案,以便出現流轉糾紛能夠得到妥善處理。好了,就寫到寫吧。一家之言,難免偏頗,僅供參考。瞭解更多三農資訊,請點擊文章上方“關注”!


三農廣訊


土地流轉有沒有難度?

這個可不好說。如果地方依照國家的土地承包法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走的話,很容易。但是,在現實的操作中,肯定會有一些人為的因素摻雜進去。

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了5種的農村土地流轉方式: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其他方式。大家不要小瞧這個其他方式,往往會留下一定的彈性空間,為以後的農村土地尋找更多的流轉方式,更加靈活的釋放農村承包地的沉睡價值。

承包法規定,農民承包地經營權的流轉,必須是保證承包方是出於自願,有償和依法進行的,任何單位和個人不能強迫。但在現實中,往往會在這個節點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農村老俗話


土地流轉是指土地使用權流轉,是指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將土地經營權(使用權)轉讓給其它農戶或經濟組織,即保留承包權,轉讓使用權。可以把它理解為租房。

土地流轉難度不是很大,我覺得難在如何找到商家吧,國家大力支持我們合理使用用地,如果我們平時把不種植的土地流轉出去,這樣讓商家來承包土地合法使用土地,我們相當於租房子一樣,把土地租出去,一般承包土地年限為10,20年甚至更多。


在我家農村土地很多人都沒有種植大米了,把土地都流轉出去給商家,用來種植青棗,還有養殖鵪鶉,養豬等等不同的用途,但是不能改變原土地的使用途徑哦,在他們掙錢的同時我們也有收益,這樣挺好的,可以讓土地合理化使用。


土地流轉可以去專門的平臺找甲方和己方,這樣我們可以節省時間,真正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甲方,己方。

讓農民可以獲得收益,提高生活質量。


您好我是彩玲



國家對於農村土地,流轉意見明確指出:

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不變,

穩定農戶承包權,

放活土地經營權,

也就是說三權分置後更加明確了土地歸屬權,由此也將成為推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加速器。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主要是承包經營權人依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將土地的承包經營權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等方式流轉,但是流轉的期限不能超過承包期剩餘期限。



那麼農村土地流轉有難度嗎?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原則

平等協商,自願,有償,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或者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得改變土地所有權性質和土地農業用途,流轉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剩餘期限,受讓方須有農業經營能力,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權,

在現實生活中土地流轉主要是短期流轉和長期流轉,

短期流轉:多為1年或3~5年期限,通常都是原承包方和受讓方,以有償的方式,私自簽訂一份簡單的流轉合同。或不簽訂合同。

長期流轉:就是長期有償退出,流轉期限為土地承包合同剩餘期限,該流轉通常都會經第三方,做公證,簽訂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

土地流轉的程序

1.土地轉出方,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提出轉出土地申請。

土地需求方,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提出用地申請。

2.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對雙方提出申請審查後,予以登記。

3.信息聯絡員,向土地轉出方提供土地需求信息,向土地需求方提供土地需求方提供土地轉出信息,並約請雙方見面。

收益評估員,評估土地收益,為確定流轉價格提供參照依據,評估後向信息聯絡反饋評估結果。

4.流轉雙方代表人會面洽談,

5.達成協議後,由合同簽訂員簽訂合同。

承包方的義務

一,維持土地的農業用途,不得用於非農業建設,二,依法保護和理利用土地,不得給土地造成永久性損害。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您關心的就是我關注的,神農願與您一起探討交流,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關注。謝謝……


神農35


中國的問題大抵是農民的問題,農民的問題大抵是土地的問題,土地作為農民最重要的生產資料,要推行其進行流轉,自然是有很多難點。

首先是農戶自身意願,我國數千年來的小農經濟的鄉土情懷,從文化層面上會導致部分農民對土地視若珍寶,不願將土地流轉出去。

其次是制度問題,一是土地流轉制度,要有效推進土地流轉,就必須明確土地產權問題,然後在各地建立起成體系的土地流轉市場,保證流轉信息的公開化以及流轉操作的規範化;二是城鄉戶籍制度,進城務工的農戶由於戶籍制度原因很難在城市中真正立足,後期還是要返回鄉下養老,這樣的話這些農戶就不會傾向於將土地長時間流轉出去。

最後還有社保問題,土地對於農民來說是最後一道保障,與社會保障之間是相互替代的關係,在農村社保制度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之前,農戶出於對未來風險的考慮,也會將土地留在自己手中。


韓一軍


土地流轉並不是難度的問題。是根本行不通問題。土地以經確權這說明是他私有,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能強制剝奪。你說千家萬戶的你統一流轉行得通嗎?其實中國的土地政策偉大領袖毛主席在解放初就己明瞭,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就是土地集中使用機械化才能發展中國農業。你說確權一畝三分地能使用機械化嗎?


種田人老方


土地流轉得看地方,土地多的地方可行,土地少的地方行不通,全家才一畝地流轉價格給一千不低了吧但不在乎這一千的人很多另可荒著也不流轉出去,而想承包的人種什麼東西有一千元的利潤,做三產政策不充許蓋個棚子也是拆拆拆,所以土地流轉得因地制宜。


雙巖茶人


只要按毛主席對農村農業的方法做什麼難度都會解決的大寨南街等堅持走集體道路的就是最好的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