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貴:未了的“請客”心願

“想請姚叔叔吃頓飯。”這是麻江縣金竹街道仙壩村畲族殘疾脫貧戶楊興貴的心願。

然而,這個心願從2016年“跨”到了2019年,到現在都還沒實現。這時,楊興貴脫貧快兩年了,“姚叔叔”也駐村期滿收隊快一年了。

楊興貴口中說的“姚叔叔”叫姚寧,是原黔東南日報社攝影和美術編輯部主任、“結對幫扶”楊興貴的駐村幹部。

楊興貴:未了的“請客”心願

2016年3月28日,姚寧來到仙壩村駐村,認下了楊興貴這門“窮親戚”

5月9日,是記者在仙壩畲寨蹲點採訪的第五天,一同前來的姚寧帶我們來到楊興貴家。

“姚叔叔來了!”楊興貴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一邊笑著迎接讓座,一邊招呼妻子羅永蘭泡茶。

“桌子擦了又擦,院子掃了又掃,盼著您來呀!”羅永蘭的眼眶有些溼潤了。

“我家能摘下這個貧困戶的‘帽子’,日子能越過越好,這可少不了您的功勞,中午一定要在家吃個飯。”還沒落座,楊興貴又說起吃飯的事情。

“我今天就是來看看你們,飯就不吃了,心意領了。”姚寧邊說,邊將帶來的一大包糖果放在桌子上。

楊興貴今年56歲,小時候不慎跌進火坑中,左眼灼傷致殘。因為長年勞作,身體時好時壞,只要一沾冷水,腳手就會抽筋。

“以前,靠種玉米只能餬口,又要供兩個孩子讀書,日子苦得沒法說。”回憶往事,楊興貴滿臉的皺紋擰到了一起。

楊興貴:未了的“請客”心願

2016年9月,楊興貴腳受傷,姚寧送藥看望

2014年,楊興貴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低保、教育等扶貧政策。

2016年5月的一天,剛到仙壩駐村幫扶的姚寧,與楊興貴家結成對子,認下了這門“窮親戚”。

“人只要有信心,就會有希望。”姚寧鼓勵楊興貴說,以後我們就是一家人了,有什麼困難,你儘管跟我說。”

打這以後,姚寧隔三岔五到楊興貴家問寒問暖,講政策、傳信息、話脫貧。

每逢過年過節,姚寧都會給楊興貴家送些肉、糖和水果。新學期開學,他給孩子們買來學習用品。有時,家裡無人,他就將帶來的東西掛在大門上。

一來二去,隔壁鄰居只要看到楊興貴家門上掛著東西,就會問:“大伯,姚主任又送東西來了?”

時間一長,楊興貴的兩個小孩都親切稱姚寧為“姚叔叔”。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楊興貴老兩口也跟著喊“姚叔叔”了。

楊興貴:未了的“請客”心願

講政策、傳信息、話脫貧

“剛開始我還不當回事,心想駐村幹部也就走走過場,一陣風就完了。沒想到姚叔叔是真心幫我,為了我早點脫貧,我家的事他件件掛在心上。”說到這裡,楊興貴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瞭解到楊興貴有一定的養殖經驗後,姚寧通過認真探討,為他量身定製了“脫貧套餐”:家裡養雞養豬,山上喂牛餵馬。

楊興貴沒有啟動資金,姚寧就自掏腰包3000多元,為他購買了120只雞苗、6包飼料和一些畜禽防疫藥品,並幫他修好了雞圈。

楊興貴:未了的“請客”心願

楊興貴在給牛喂草

搞起養殖後,楊興貴感到有了奔頭,渾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勁。白天給雞餵食、打掃雞舍,晚上守夜給雞舍升溫,每天忙得腳不沾地。

年底一算賬,僅養雞一項收入就達一萬多元,楊興貴一家當年就和貧困戶“拜拜”了。

2018年初,姚寧還幫助楊興貴申報公益性崗位,當上了村裡的護林員,月工資800多元,有了穩定的收入。

楊興貴:未了的“請客”心願

這匹養了15年的“汗血寶馬”是楊興貴家唯一的運輸工具

在姚寧的幫扶下,楊興貴一家的日子就像甘蔗啃到了根子,越嚼越有味道。

“現在我家養有雞50多隻、豬3頭、牛3頭、馬一匹,去年得到農業生產獎補2000元;小兒子外出打工,每月有3000多元收入。”楊興貴掰著手指算起賬來,臉上笑開了花。

“脫了貧,日子好了,你還有什麼願望呢?”記者問。

楊興貴:未了的“請客”心願

當上護林員的楊興貴,每天都要在自己的責任區裡巡查

楊興貴脫口而出:“願望有很多,頭一條就是想請姚叔叔來家裡吃頓‘脫貧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