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萬江30多年老龍舟被“喚醒”!東莞“龍舟月”啟動!

今天万江30多年老龙舟被“唤醒”!东莞“龙舟月”启动!

今天(12日)上午,萬江30多年的老龍舟被“喚醒”,東莞龍舟月啟動!

“四月八,龍船兜底挖。”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東莞人會將埋在河涌的龍舟挖出來,為即將到來的端午節賽龍舟做準備。

上午,2019東莞龍舟月啟動暨萬江龍舟起龍儀式在萬江正丫起龍廣場舉行。這也標誌著東莞正式進入端午“龍舟時間”,東莞水鄉的河面上會漸漸熱鬧起來。

老龍舟被“喚醒” 傳奇龍頭“飛天遁地”亮相

萬江素有“東莞龍舟第一景”的美譽,萬江正丫起龍儀式同樣也是歷史久遠,傳統深厚,目前正丫起龍儀式正在積極申報非遺項目。

今天万江30多年老龙舟被“唤醒”!东莞“龙舟月”启动!

起龍需要根據當天的潮汐來進行,需要在漲潮前將埋在河涌邊的老龍船挖出來。萬江正丫老龍船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今天,在眾人的努力下,老龍船被“喚醒”,現場還舉行了傳統的祭龍舟頭、龍舟身、龍舟尾,還原傳統祭拜儀式,並配有舞龍、舞獅、麒麟巡遊,全方位展示具有水鄉特色的民俗文化。

今天万江30多年老龙舟被“唤醒”!东莞“龙舟月”启动!今天万江30多年老龙舟被“唤醒”!东莞“龙舟月”启动!

龍舟在清代,多用坤甸木造,堅韌耐久。民國到改革開放前,無坤甸木,龍舟製造改用松木。“水浸萬年松”,正丫所造龍舟,正是用松木所制。每年龍舟節後,都會埋入河邊,讓泥水淹沒,不受蛇蟲鼠蟻侵蝕。旁邊插上竹竿,晾上破魚網為標誌,讓外來船人知道,不在其上泊位。次年,依所插竹竿位置起龍。

近年來,龍舟賽程改為衝刺式比賽,賽程縮短到一二千米,為了行舟輕快,龍舟多改為杉木製造。杉木龍舟不能長期浸水,要放在專門的龍船棚,因此就漸漸失去“起龍”的儀式。

也正如此,萬江正丫傳統的起龍儀式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重視,這項古老的龍舟民俗重新煥發迷人的魅力。

上午的東莞龍舟月啟動儀式環節也是別具匠心,不僅用視頻短片全面介紹了東莞龍舟月的起源和發展脈絡、全面介紹今年東莞龍舟月各鎮街的活動安排,現場還“請出”了萬江最具傳奇色彩的兩個龍頭“飛天”“遁地”,由出席活動的領導為兩個龍頭揭開紅布,萬江、中堂、麻涌、道滘、沙田等東莞13個鎮街代表同時擂起代表各自鎮街的龍舟鼓,在催人奮進的鼓聲中,2019年東莞龍舟月啟動。之後,在場嘉賓共同品嚐龍舟飯、共賞龍舟傳統習俗。

龍舟月升級 全市統籌打造文體旅品牌

端午節是重要的中國傳統節日,在華人文化圈內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每年,東莞水鄉片各鎮街都會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與往年不同,今年的東莞龍舟月活動在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的指導下,由局公共服務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科、群眾體育科和東莞市文化館對全市的活動進行整合與統籌,將東莞龍舟月活動作為全市重點活動來打造。通過統一發布、統一宣傳,讓廣大群眾能積極參與到節日習俗中,打造東莞龍舟精神,傳承東莞龍舟文化,增進文化自信,煥發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

今天万江30多年老龙舟被“唤醒”!东莞“龙舟月”启动!

本次龍舟月啟動儀式也是2019東莞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行動計劃暨時令東莞的系列活動,時令東莞深度挖掘24節氣等傳統中華節日與東莞的本土文化的結合,弘揚傳統節日文化的同時,展現東莞的人文之美、民俗之趣、創新之力。

全市13個鎮街42場活動 送上龍舟“菜單”

作為東莞龍舟月的重頭戲,賽龍舟是東莞傳統民俗活動中影響最大、參與人員最多、歷時最長的大型傳統文化活動,已成為東莞文化生活中具有高度標誌性和豐富精神內涵的傳統文化活動,日益彰顯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迷人魅力。賽龍舟本身所蘊含的價值追求,也是建設“灣區都市、品質東莞”必不可少的精神源泉。

在本次的東莞龍舟月啟動暨萬江龍舟起龍儀式上,還發布了2019年東莞市龍舟月系列活動安排表,全市13個鎮街共舉行42場龍舟相關活動,包括萬江龍舟錦標賽、中堂龍舟文化節、道滘“賽龍奪錦”民樂演奏會、厚街舞木龍、麻涌龍舟錦標賽等,為全市人民送上龍舟活動“菜單”。

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裡,東莞大地將陸續上演百舸爭流、千舟競發的場面。

今天万江30多年老龙舟被“唤醒”!东莞“龙舟月”启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