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最後一個古漁村,600多年曆史,戶戶建築皆昆明“一顆印”

昆明最後一個古漁村,600多年曆史,戶戶建築皆昆明“一顆印”

一個小小的村落,竟然有6處建築進入昆明市歷史保護建築名列,兩處建築被列為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它就是距離昆明市區30多公里的海晏村,被稱為昆明最後一個古漁村落。據說,這個村落歷史至少有3000年,而有史記載的海晏村則超過600年!

昆明最後一個古漁村,600多年曆史,戶戶建築皆昆明“一顆印”

海晏村的區位位置

日前,昆明市規劃局公佈昆明市第四批歷史建築名單,其中海晏村西寨門、海晏村488號民居、海晏村關聖宮、海晏村615號民居、海晏村呂祖閣、海晏村老客事房等6處建築,被掛牌保護。

走進海晏村,一條長長的青石板路,彰顯這個古漁村落曾經的氣宇不凡。全長1500多米的石板路,一頭連接村口主路,一頭往西延伸將這個古漁村分成南北兩部分。北邊的民宅,幾乎都靠滇池;南邊的民宅,則緊鄰村裡的農田。

昆明最後一個古漁村,600多年曆史,戶戶建築皆昆明“一顆印”

海晏村的石板路

千百年來,下海打漁、進田農桑,就是海晏村村民的營生。農耕時代的海晏村,一定相當富饒。果然,進村子沒多久,住在海晏村關聖宮對面的張從仙老人說,她從小就知道海晏村生活好、富裕,1939年出生的張從仙老人,自1956年嫁到海晏村,在村裡生活居住超過63年。

昆明最後一個古漁村,600多年曆史,戶戶建築皆昆明“一顆印”

海晏村關聖宮對面的張從仙老人,今年80歲,居住在此63載

一起來看看這個神奇的古漁村落,以及這些神奇的歷史建築。

海晏村關聖宮

建築年代:清

建築簡介:建築位於滇池國家旅遊度假區大漁街道海晏村,是由前殿、正殿及兩廂組成的四合院類傳統祭祀性建築。抗日戰爭時期,昆華女子學校曾在此開闢小學。整組建築格局完整,梁枋雕花精美,建築技藝具有典型雲南地域特色,具有較高建築藝術價值。

昆明最後一個古漁村,600多年曆史,戶戶建築皆昆明“一顆印”

海晏村,關聖宮

昆明最後一個古漁村,600多年曆史,戶戶建築皆昆明“一顆印”

海晏村,關聖宮後牆外,正在織網的村民

建築現狀:兩層土木結構建築,明黃色土壘牆。不過因大門緊鎖,未能窺探屋內環境。從外觀上看,整組建築格局稍有破壞,屋頂瓦片有多片破損,屋脊的二龍戲珠彩塑也有毀損。目前,該建築已列入昆明市歷史保護建築名列。

海晏村呂祖閣

建築年代:清

建築簡介:建築為海晏村祭祀呂洞賓之處,屬傳統祭祀性建築。抗日戰爭時期,這裡曾作為昆華女子學校校舍。正殿屋頂為單簷歇山頂,雀替等梁枋構件有雕花,具有一定建築藝術價值。

昆明最後一個古漁村,600多年曆史,戶戶建築皆昆明“一顆印”

海晏村,呂祖閣

建築現狀:兩層土木結構建築,明黃色土壘牆。原屬於海晏村公共倉庫,現已棄用。因長久無人居住和使用,屋內雜草叢生,屋頂瓦片有多片破損,牆壁、屋頂、門窗等有多處毀損。目前,該建築已列入昆明市歷史保護建築名列。

海晏村老客事房

建築年代:清末傳統建築

建築簡介:建築為抬梁式木構架,整體格局保存完整,院落空間開敞,原為村落舉辦紅白喜事的場所,屬村落公共建築,是海晏村歷史變遷的見證,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

昆明最後一個古漁村,600多年曆史,戶戶建築皆昆明“一顆印”

建築現狀:兩層土木結構建築,標準一顆印建築格局,四重院落,四個天井。其中,有兩重院落,仍有人居住,有人居住的房子,保護較好。無人居住的院落,其牆壁、屋頂、門窗等有一定毀損。村裡還有一位103歲的老人居住在這裡。目前,該建築已列入昆明市歷史保護建築名列。

意外收穫:這組建築太有年代感了。特別是從臨石板路一側的大門進入,左側一面牆上還有上個世紀大躍進時期,海晏村老客事房被作為村裡公共食堂時的“吃糧人口統計”。一同陪同的海晏村社區居委會主任李忠良,在牆上找到他父親的名字(李長榮5口人,全年吃糧數2070,摺合大米1449;平均每月吃糧數120.8,折飯票151.0;每月吃糧數大米4.03,折飯票5.03)。生於1957年的李忠良,他說,1958年村裡吃伙食團那年他剛滿一歲。

昆明最後一個古漁村,600多年曆史,戶戶建築皆昆明“一顆印”

海晏社區主任李忠良指著61年前牆上寫著父親名字,非常興奮

海晏村615號民居

建築年代:清末

建築簡介:清末傳統民居,建築完整體現了一顆印式民居“三間四耳倒八尺”的建築特徵,且梁枋雕花精美,現狀保存良好,對研究滇池流域地區傳統民居提供了重要素材,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價值。

昆明最後一個古漁村,600多年曆史,戶戶建築皆昆明“一顆印”

現狀:標準的昆明一顆印建築,三間四耳倒八尺,走馬轉角樓,門窗樑棟有精美的木刻雕花,建築保護良好。615號民居的居住者李餘紅,是這棟建築的第四代主人。他說,這棟建築最繁盛時曾住著李家二三十號人。目前,該建築已列入昆明市歷史保護建築名列。

海晏村488號民居

建築年代:清末

建築簡介:昆明傳統民居,建築由兩進院落組成,是一顆印民居縱向延伸演變的典範。其整體格局保存完整,建築精工細作,木構件雕刻精美,局部繪有彩畫,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價值。

昆明最後一個古漁村,600多年曆史,戶戶建築皆昆明“一顆印”

現狀:昆明傳統一顆印建築,“三間四耳倒八尺”,中間一天井,方方正正,仿若一顆印。一顆印的建築可多重組合,擁有多重院落。這種傳統民居,冬暖夏涼,居住相當舒適,現仍有人居住,保護良好。目前,該建築已列入昆明市歷史保護建築名列。

海晏村西寨門

建築年代:清末

建築簡介:清末村落寨門。建築為外八字形土木結構門樓類建築。其所具有的空間界線劃定作用對考證海晏村空間形態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

昆明最後一個古漁村,600多年曆史,戶戶建築皆昆明“一顆印”

海晏村西寨門

昆明最後一個古漁村,600多年曆史,戶戶建築皆昆明“一顆印”

海晏村西寨門

現狀:單簷歇山頂的村落寨門,甚是氣派。屋頂瓦片叢生的雜草,配以古樸的黃土牆,映襯出不凡的氣質。目前,該建築已列入昆明市歷史保護建築名列。

海晏村420號附一號民居

建築年代:1906年

推薦理由:標準的昆明一顆印建築,三間四耳倒八尺,走馬轉角樓,門窗樑棟均有精美木刻雕花,建築保護良好。居住在420號附一號民居的肖師傅,是這棟建築的第三代主人。肖師傅子女早已喬遷新居,肖師傅卻捨不得祖上老屋,他在這裡生活,在這裡養花養草,看守著祖上這棟有著100多年曆史的老建築。二樓一個精緻的八斗櫃,顯示著這個家庭曾經小康過。

昆明最後一個古漁村,600多年曆史,戶戶建築皆昆明“一顆印”

海晏村420號附一號民居

昆明最後一個古漁村,600多年曆史,戶戶建築皆昆明“一顆印”

海晏村420號附一號民居

昆明最後一個古漁村,600多年曆史,戶戶建築皆昆明“一顆印”

二樓的八斗櫃

現狀:建築保護良好。該建築尚未列入昆明市歷史保護建築名列。

海晏村407號民居

建築年代:清末

推薦理由:標準的昆明一顆印建築,三間四耳倒八尺,走馬轉角樓,門窗樑棟均有精美木刻雕花,建築保護良好。居住在407號號民居的李由珍,一直小心呵護著祖上老宅,“老房子比新房子好住,冬暖夏涼,實在捨不得離開。”1951年出生的李由珍,今年68歲,不知能堅守這套老房子多少年。

昆明最後一個古漁村,600多年曆史,戶戶建築皆昆明“一顆印”

海晏村407號民居

昆明最後一個古漁村,600多年曆史,戶戶建築皆昆明“一顆印”

李由珍老人和海晏村407號民居

現狀:建築保護良好。該建築尚未列入昆明市歷史保護建築名列。

海晏村72道門

建築年代:清末傳統民居

推薦理由:昆明傳統民居,佔地面積2240平米,建築由多重院落組成,是一顆印民居縱向橫向延伸演變的典範之作。因有大大小小72扇門,被稱為“72道門”。側門一側,用磚花拼裝“耕讀傳家”。

昆明最後一個古漁村,600多年曆史,戶戶建築皆昆明“一顆印”

海晏村72道門民居

昆明最後一個古漁村,600多年曆史,戶戶建築皆昆明“一顆印”

海晏村72道門民居局部細節,樓梯有護欄,防孩子跌落

現狀:目前仍有人居住,因居住者少,有院落的屋頂牆等毀損嚴重。該建築已列入呈貢區文物保護單位。

昆明最後一個古漁村,600多年曆史,戶戶建築皆昆明“一顆印”

海晏村,老磨坊

昆明最後一個古漁村,600多年曆史,戶戶建築皆昆明“一顆印”

海晏村,石板路

昆明最後一個古漁村,600多年曆史,戶戶建築皆昆明“一顆印”

海晏村,碼頭

昆明最後一個古漁村,600多年曆史,戶戶建築皆昆明“一顆印”

海晏村,碼頭

其實,海晏村可看可觀之處相當多,最值得稱道的,是這個村落裡都是的原住民。他們生於斯,長於廝,和這裡的山水、建築早已融為一體。日出而漁、日落而歸,曾是他們傳承數百年的日常。

進入2019年,這個天藍水藍的古漁村,在昆明進入環滇池大開發的今天,不知又將上演何種傳奇?

昆明最後一個古漁村,600多年曆史,戶戶建築皆昆明“一顆印”

村口遇到的老人

昆明最後一個古漁村,600多年曆史,戶戶建築皆昆明“一顆印”

海晏村,碼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