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輕鬆地寫作?

讀寫人家


我只能說,寫作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它不但辛苦而且枯燥,就像恐怖小說之王史蒂芬·金所說:“寫作是件孤獨而艱難的工作,就像是乘坐浴缸穿越大西洋。”

不過,也沒必要妖魔化,把寫作說得跟洪水猛獸似的。

我覺得寫作唯一能輕鬆的方式就是隻寫自己最感興趣的領域。

  • 譬如你喜歡旅遊,就只寫一些關於旅遊方面的一些攻略,一些遊記,篇幅也不要寫得太長,也不要限制自己寫的字數,字數太多可能會感覺到壓力;

  • 如果你喜歡美食,就寫一些關於美食方面的,可以寫甜點的製作過程或是你覺得哪家的火鍋味道最好等等;

  • 如果喜歡籃球就寫寫勒布朗,喜歡足球就寫寫梅西,喜歡乒乓球就告訴大家那個不會打球的胖子是誰?

  • 如果你說我沒啥愛好,那就寫寫自己,自己今天開心還是難過?生活感覺幸福還是孤獨?

只要堅持每天寫,哪怕只寫幾句話,寫著寫著你就會發現寫作沒那麼難,你也能寫出非常不錯的文章。

當然要成為大作家大文豪,難度還是相當大的,也是絕對不可能輕鬆達到的。


播種火焰的青牛


寫作的確對於很多人來說是難題,但也不宜將之妖魔化。

寫作對於我來說,也是很難的,尤其是給客戶寫的約稿,因為對方給錢,因為你寫的東西不能太隨意,往往有很多限制,因為約稿大多數是你不喜歡寫的,寫這種本身不喜歡寫的稿子尤其難,不光體現在寫作內容上,還表現在心裡上的抗拒。

當然寫約稿的時候都是很快的。

我那些寫得霹靂啪啦的約稿,得益於這樣的開場:

我戴上耳機,一定要那種掛耳式耳機,由於歲月的經驗,讓我對特定的作業方式必須使用特定的工具以及方式有了一種執拗,近乎極端的執拗,不願意改變一分一毫。

戴上耳機坐在沙發上陷下去,然後打開有聲書聽王小波或者洛麗塔,第三選擇是《追憶逝水年華》。
聽一個小時,你的焦慮慢慢撫平。
聽兩個小時,你腦子裡浮現了一些異樣的想法,找到感覺,找到感覺然後把它們記錄下在,這時候你已經開始在鍵盤上打字。
那文字或是從有聲書裡聽來的,或許是你自己浮想的,你終於在打字,你打更多的字,你打越來越多的字。
在某一個時刻,你找到一種感覺,這種感覺讓你覺得你可以開始寫了,你準備好了,你腦子裡已經有一個切口。
於是你開始寫,寫幾行,還能寫幾行,沒問題的,於是你關掉耳機,脫掉外衣,擼起袖子幹。
這時候可以看到你在電腦上噼裡啪啦的敲字,文思泉湧,你的媳婦就在旁邊崇拜的看著你,你微微一笑,迅速鑽入自己的世界,去捕捉稍縱即逝的閃光。
你嘩嘩寫一到兩個小時,bingo!
這是一種極棒的體驗!
我每次的約稿都是這麼寫的,寫得極為順暢,內心自豪。
經驗是:
1.聽有聲書的時候,你可以選擇自己總是喜歡的作家,也可以根據文風需要來選擇。往往是這樣的,比如你看過某作家的書,然後寫作業隨帶那個作家的寫作感覺,聽書也是一樣,並且感染力更強。我習慣聽王小波,百聽不厭,因為我喜歡他的嬉皮玩笑。
2.在進行寫稿之前,需要做的工作是收集和寫作內容相關的資料,對它們有所把握和了解。聽書只是為了讓你融入,然後找到寫作的切入口或者靈感點,並不是替你創造一切。

加油!


白詩詩


非常感謝你的提問。我是一名寫作愛好者,平時讀完一本書,就喜歡寫個讀後感,想到什麼寫什麼。後來接觸到書評和講書稿,發現這類題材的寫作其實並不像我想象的那麼輕鬆。有時候,為了一篇書評,我經常會在電腦前從早耗到晚,累得眼花繚亂,腦袋嗡嗡。看了前輩分享的經驗,我才知道,我之所以覺得寫作困難,是因為我並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許多基礎知識我都不懂。於是,我決定從頭開始,看書學習,從最基礎的知識學起。接下來,我想跟你分享一下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小書——《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

先講個故事吧!四千多年前,黃河流域發生了一次特大的洪水災害。大片農田被淹,無數房屋被毀,民不聊生。部落聯盟召開緊急會議,推舉鯀去解除水患。鯀採用填堵圍截的方法,治水九年,勞民傷財,卻毫無成效,最後被處死在羽山。後來,部落聯盟又推舉鯀的兒子禹去治理洪水。禹從父親的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決定採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將洪水引入大海。此舉效果顯著,水患得以根治。

這便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大禹治水”的故事。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寫作與治水十分相似。當你靈感爆發,文思泉湧時,既不能無動於衷,任其肆意流淌,也不能一味干涉,切斷它的去路。最好的辦法,就是因勢利導。只有科學地挖渠開道,才能將靈感與文思引入正確的方向,讓它們“流”成一篇好文章。這裡說的渠、道,就是寫作的原則。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提供了20种放諸四海皆准的寫作原則。這些原則,幾乎適用於所有類型的寫作。各行各業的寫作愛好者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有所收穫。只要掌握了寫作的基本原則,並在平時反覆練習使用,寫作,就不再是一項令人頭疼的任務,而會變成一件輕鬆簡單的事。

作者布蘭登·羅伊爾曾就讀於於哈佛大學,畢業後在美國著名考試培訓機構Kaplan擔任主管。他總結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獨創了一整套教學體系,出版了數本經典著作,獲得了無數獎項。《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曾經獲得國際圖書獎、總統圖書獎和年度教育圖書獎,而且,它還是美國常春藤名校入學考試的必備讀物。

結構、風格和可讀性是寫作的三大支柱,缺一不可。結構關乎文章組織以及表述觀點的順序;風格式寫作方式,包括如何使用恰當的例證支撐所寫內容;可讀性與表達方式、寫作材料的視覺愉悅感和易讀性等有關。布蘭登·羅伊爾總結出20條寫作原則,與結構、風格、可讀性分別對應,教你如何一步步寫出一篇重點突出、條理清晰的好文章。

一、結構

結構就像是動物的骨骼。在動物學中,你可以通過一副骨骼判斷出它是什麼動物;在寫作中,你也要給讀者清晰的結構,讓他們一眼看出整篇文章的邏輯所在。

基本的寫作結構有六種,不同的結構對應著不同的觀點陳述順序:

*範疇結構:按任意順序討論事項,比如“我們來談談蘋果和橘子”。

*評價結構:先討論正面再討論反面(或者反過來),比如“我們來談談天氣:晴朗但潮溼”。

*時間結構:先討論先發生的事件,在討論後來的事件,比如“我們來談談1月到6月的銷量”。

*比較結構:先討論最重要、差異最大的特徵,在討論不那麼重要的特徵,比如“我們來比較一下本公司與競爭對手的規模、產品及客戶”。

*線性結構:按先後順序討論事項,從第一到最後(或者反過來),比如“我們分別從地級行政區、省級行政區和國家層面來談談立法”。

*因果結構:先討論先發生的事件,接著討論後來的事件(或者反過來),比如“我們來談談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以及有關這個問題的爭議”。

二、風格

布蘭登·羅伊爾說:“好作品和普通作品最大的區別,在於你是否使用了準確、具體的例證。”如果想讓別人記住你的文章,你就必須使用恰當的事例和細節來支撐你的觀點。而且,在行文過程中,還要避免使用模糊的語言。比如“這家商店堆滿了商品”這句話,就顯得有點模糊和寬泛,改寫成“這家商店從地面到天花板層層堆滿了生鮮農產品、罐頭和大箱子”以後,就變得清晰明確,畫面感十足。

除此之外,我們在中學時代學習英文寫作時,常常被要求要多用複雜的單詞和長句子。好像一篇作文中“that”使用的越多,分數就會越高。但這本書卻給出了完全相反的建議:在日常英文寫作中,越簡單越好。因為大詞和長句,不僅不會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會弱化文章的內容。Less is more.一片清晰簡潔的英文文章應該注意以下原則:多使用簡單詞彙;多用動詞,少用名詞;使用平行句式;多用積極的語氣;保持文章性別中立。

三、可讀性

隨著手機和電腦的普及,人們不再滿足於只是用紙筆寫作,而是更願意將自己的文章,發佈到微信公眾號、豆瓣、簡書等平臺上供大家閱讀。這個時候,想要寫出一篇高閱讀量的文章,僅靠文采已不能實現,還要注重增加讀者閱讀時的舒適度。頁邊距、行距、粗體、斜體、破折號、編號、陰影等排版技巧,一個也不能忽略。

碼好了字,排好了版,接下來,還有一項更艱鉅的任務——修改。幾乎沒有人能夠一口氣就寫出一篇完美的文章。賈島為了“推敲”二字整日糾結,王安石苦思許久才得到一個“綠”字,這些都是修改文章時必有的心路歷程。其實,修改,是一件既悲傷又快樂的事。悲傷是因為:修改這件事,永遠不會真正完成,即使出版過的書也可以修改和再版。快樂是因為:修改的過程,你可以跟過去的自己對話,從中發現無限的驚喜。

寫作,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技術。《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真的非常短小精悍。全書總共144頁,但布蘭登·羅伊爾卻使用了大量的例子,把每一條原則都講解得很透徹。掌握了這些原則,就等於提前挖好了溝渠。你的靈感與文思,就可以輕而易的“流”成一篇好文章了。


希望我的回答,會對你有所幫助!


方非慢半拍


想要輕鬆地寫作,寫得輕鬆,最好的辦法就是養成寫作的習慣,一有時間就寫,每天都寫,當你讓寫作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可能一天不寫都覺得難受,更不會覺得難。就像你每天刷牙洗臉,會覺得難嗎?這就是習慣的力量。


真正開始寫作的人,都會發現,寫作其實並不難,難在你不知道自己為何而寫,你寫作的原動力是什麼,這決定了你能否堅持下去,把寫作當成一個習慣。


那麼,如何養成寫作的習慣?


為何而寫?明確你寫作的目的,你想通過寫作實現什麼目標。


你為何而寫?你想通過寫作實現什麼目標?獲得什麼?當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何而活,他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能夠持續寫作的人,要麼是心中有個作家夢,要麼是希望通過寫作變現增加收入,或者是為了提升寫作能力為職場加分,又或者僅僅是為了表達和分享。


無論你是哪一種,給自己一個非寫不可的理由,這很重要。否則你永遠不會提筆開寫,永遠覺得寫作很難。其實當你決定提筆就寫的時候,最難的部分已經過去了。找到你的動力源很重要。


寫什麼?圍繞你的才能去寫,寫你生活半徑5m以內的事情


很多人遲遲難以開始,是因為不知道寫什麼?寫什麼最輕鬆最容易堅持呢?


圍繞你的才能去寫,寫你擅長的領域,寫你生活半徑5m以內的事情。對於這些事情你最有發言權,也有話可說,說得還都對。


做你能做的,做你擅長的,最輕鬆,也最容易出成績。所以別去寫那些你不知道的、宏大的東西,就把你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的見聞、思考、經歷或者生活寫出來,就比那些光想不寫的人強很多。


怎麼寫?用你自己的語言寫,從為讀者創造價值的角度寫


回想一下你平時和朋友吃飯,在飯桌上是怎麼說話的,你就怎麼寫作。意思就是,用你自己的語言寫。很多人覺得寫作難,是因為一提筆他就忘了自己是怎麼說話的了,老想用別人的語言來寫,那當然就寫得痛苦了。


寫你自己真實的體驗、感受、想法、觀點和主張,你怎麼想的就怎麼寫,不過前提是把你想寫的,用讀者的角度寫出來,畢竟沒有人寫文章只是為了給自己看,一定要有觀眾和讀者,才有寫下去的動力啊。


獲得讀者認可的唯一方法就是為他們創造價值,在你寫東西的時候,你要想著我寫的這些內容是讀者想知道的嗎?對他們有用嗎?有幫助嗎?這樣寫出來的東西才會受歡迎。


如何堅持下去?從微習慣開始,每天寫50個字

一個字,寫!寫多少呢?50個字就可以了。這個觀點來自《微習慣》一書,書裡指出,如果你想培養一個新習慣,不要一上來就把自己難到,從微習慣開始。


所謂微習慣,就是你的目標習慣經過大幅縮減的版本,比如把“每天做100個俯臥撐”縮減成每天1個,把“每天2000字”縮減成每天寫50字,把“每天閱讀2小時”縮減成每天閱讀2頁紙。


微習慣真正的強大之處在於,它太微小了,小到不可能會失敗。當你輕而易舉完成一個俯臥撐,你會發現這個習慣根本沒有用上你的意志力,於是你不經意間就做了20個俯臥撐。寫文章也是如此,當你寫完50字,想說今天的任務完成了,不用寫了,卻發現自己的想法還沒有說完,於是你又繼續寫了一段,可能不知不覺就寫了2000字。


這就是微習慣的力量,不信你試試。


我是廈九九,既能幫你擺脫職場迷茫又能實現個人成長的寫作培訓師,歡迎關注我,一起交流,一起成長。



廈九九


要想輕鬆地寫作,需要多方面的能力,但有一個因素特別重要,那就是:素材!

為什麼這麼說呢?寫文章沒有素材,就好比做飯沒有菜,再好的手藝,再怎麼精通寫作技巧,也沒有辦法寫出一篇好文章出來。

1.素材的重要性

首先,就文章質量而言,當選題不新穎的時候,素材的出色應用能為文章加分;當選題很好,但素材單薄老舊,也會為文章減分。

對創作過程來說,創作過程中需要不斷的挖掘素材和積累素材,形成自己的觀點,落筆才會流暢自然。

所以說,好的素材是寫出一篇優秀文章的前提。但是素材的積累並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長期的積累和內化。

素材的分類

總體上來說,素材又分為一手素材和二手素材。一手素材是指通過自己的經驗所得、閱讀內化所得、與他人交流所得,這類素材鮮活,且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和可信性,而二手素材則是他人經驗所得,他人閱讀所得。

當然還有三手甚至四手五手的素材,比如很多碎片化閱讀的素材,這類素材因為沒有經過自己的消化和理解,在使用中也會不夠嚴謹。在我們使用素材的時候,能用一手素材的要堅決不要用二三手的素材。如果實在沒有一手素材,那麼也要把老素材活用,用新線索把老素材串起來。

所以,作為一個想靠寫作安身立命、樹立品牌的作者,一定要重視一手素材,並建立自己的素材庫,努力消化和吸收素材,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做一個優秀的原創作者。

素材的收集

1. 加強日常積累,建立自己的素材庫。養成針對好素材隨時記錄的習慣。看到好的案例、句子詞語等都可以自己記錄下來,我常用的軟件是印象筆記,當然你也可以用有道雲、幕布、石墨這些,據說都還不錯。

2. 有意識留意容易出現好素材的場景。比如一些大號上的爆款文、電影、紀錄片,還有生活點滴、以及熱點事件等。

3. 最後養成日讀的好習慣。比如,堅持每天讀書,然後寫個幾百字的閱讀摘錄或者感悟。

關於如何使用素材,有兩個原則一定要注意:

2.既要做加法,也要做減法。

首先,當我們拿到選題的時候,要儘可能多地收集素材,尋找更多的點和方向;其次,當我們明確了文章的觀點和主線之後,就要學會適當取捨,對於那些不能為主題服務的素材要大膽捨棄,切記貪大求全。

2.在選用二手三手素材時,要注意查證。對於那些未被證實的堅決不用,我們寫文章不能去誤導讀者,哪怕無意的也不行。只有對自己的文字懷有敬畏之心,才能寫出有溫度、有深度的作品,才能有助於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並打造出自己的個人品牌。

我是笑薇,自由撰稿人,多平臺簽約作者,曾從事於旅遊研究和媒體工作。愛讀書,愛寫作,愛旅遊,專注分享乾貨文章,喜歡可以關注哦~


笑薇讀書


1.重新認識寫作

確實如題主所說,很多人對“寫作”和“作家”這兩個詞都有點誤解。

李笑來說,寫作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就是把一件事表達清楚就夠了。而很多人心中有點固執,寫作不是要寫出多深多深的思想嗎?然後,他們還覺得現在的自媒體人稱自己為作家,就很反感。因為他們覺得作家是一個神聖的詞彙,而你一個寫公號文的也配叫作家?


這確實是很大的誤解了。作家確實還是一個大家都比較尊重的詞,隨便亂用,著實不妥。但自己也不用固執己見,畢竟這是已經是自媒體時代了,需求那麼大,怎麼還可能像紙媒時代,字字珠璣呢?


改變自己的認知,重新認識寫作就是將一個想法表達清楚的技能。

2.堅持閱讀和思考

沒有輸入,很難有輸出。想達到輕鬆寫作的目標,就要開始積累自己的素材,開始構建自己的知識機構,並且是要有條理的積累,不然想找某個素材時,卻找不到。


可以藉助一些電子筆記軟件來專門收集整理素材。對收集來的素材,要學會思考。


要開始用故事的眼光觀察周圍的生活,想想這些生活中的事可以怎樣寫,怎樣運用。


3.從每天寫100字開始


堅持,是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輕鬆地寫作的前提是開始寫,並能堅持寫下去。寫到一定的數量的時候,自己調用素材,整理角度的能力都會有很大的提高。


所以說一切的難題都是開始寫,並堅持寫。


我自己是每天早起後,就打開電腦開始自由寫作,給自己選定個話題,或者寫寫早上起來後心中突然冒出來的想法。


如果剛開始不知道寫什麼,給幾個可以寫的參考話題:

我為什麼要開始寫作,我想通過寫作獲得什麼?我堅持寫作兩年後會達到什麼樣的水平?我堅持不下來的原因會有哪些,我該怎樣克服這些障礙?5年後,我想成為怎樣的人?等等


點贊是喜歡,留言討論是寫作真愛,歡迎討論讀書寫作~


牧邊寫作


如果你對寫作充滿興趣,帶著一份無以言說的熱愛去從事寫作活動,你說,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當這種感覺給我們帶來的是創作的愉悅,愉悅之中是不是伴隨的一定是輕鬆宜人的心理體驗呢?

如果寫作過程因對寫作的熱愛而帶來一連串的良性體驗,那麼寫作一定是輕鬆自如的心理探險過程,帶著一份好奇,帶著一份憧憬,帶著一份迷思,帶著一份情愫,帶著一份浪漫,帶著一份喜悅……直至筆尖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曾有人說過,寫作就像飛鳥,一隻鳥接著一隻鳥……寫作有時真的就像一群飛鳥,一隻跟著又一隻飛鳥在思緒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飛往心靈深處那深邃無比的思想晴空……此刻,作者無疑是輕鬆寫意,趣味盎然,心旌飄蕩,何而不樂呢?

倘若處於初學寫作之時,理應也要尋找一點初出茅廬的好奇之樂。為什麼學寫作?帶著一份“為什麼”的好奇去寫;寫什麼?帶著一份選擇的好奇去寫;怎麼寫?帶著一份審美的好奇去寫;好文章怎麼寫?帶著一份學習的好奇去寫……在一連串對寫作的探索追問中完成初學寫作的快樂之旅。

因好奇而寫作,因寫作而快樂,因快樂而輕鬆,因輕鬆寫意而永遠停不下那支讓心靈歡快地流淌寫作的潺潺溪流之中的筆……


寫作與語言密碼


我是一個零基礎開始寫作的愛好者,到目前為止,一年左右的時間,寫了近30萬字。我個人感覺寫作並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尤其是鼓吹日更或者動不動就10萬+的爆文。

但對於一個基礎薄弱的寫作愛好者,並非不能寫作,通過不斷的努力是可以實現知識變現,靠寫作賺取生活費的。

下面就分享一下個人的一些經驗和做法吧!

在寫作之前,你首先要清楚寫作的目的是什麼?以後朝哪個方向發展?如果單純是為了書寫心情或者自嗨,把寫作輸出當作公開日記本的除外。如果是想提高寫作水平,以後可以實現自媒體變現或者約稿的,就必須要系統的研究和學習一下了。

1、勤於閱讀

寫作好的前提是以大量閱讀為基礎的,如果只是一味地輸出而不輸入,這條路是走不長久的。

據我所知,現在有6000塊到10000塊一篇不等的拆書稿,其中一個條件就是一個月要固定供稿2——3篇,6000——8000字左右。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能寫,更重要的是提高閱讀能力,在短時間內能夠甄別和篩選重要信息並提煉出來。

只有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和技巧,才能實現在一週內讀完一本書並且提煉有效信息,進行頭腦風暴,搭建文章框架結構,組織出一篇8000字的拆書稿。

2、勤於練筆

如果只是一味地閱讀,而不去寫作,光說不練,是寫不出真正的好文章的。所以,保持一定的更新頻率和節奏很重要。

通過讀書,讀到一定的量以後,我們自然而然地就有表達的慾望和想法。可以隨時隨地把自己的靈感和想法記錄下來,並且做好標籤和索引,等我們需要這類素材的時候,可以隨時隨地的方便調用。這樣,我們寫作的時候,就有了一個素材庫,而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

3、結識同伴一起寫作

寫作是一件孤獨的事情,拼的是寂寞、體力和堅持。如果周圍的人都在刷劇,玩耍,你自然沒有心思更文,所以結識一些同頻的人,一起陪伴相互鼓勵,這樣是比較容易堅持長久地走下去的。



夢歸秦淮



一、積累素材庫

一篇文章篇幅最大的就是素材,相當於填充文章的血肉,素材有利於充分表達觀點,深化主題。

收集影視素材。

有些朋友平時喜歡看電影電視的話,用心收集可以積累到很多素材,比如《延禧攻略》這部劇,就有很多關於親子,婚姻,職場之類的話題。

之前大火的《歡樂頌》也有關於原生家庭和階層愛情的素材,一部電視劇少則幾十集,多則幾百集,素材是源源不斷,取之不盡的。

二、提高寫作速度

有很多朋友苦惱的一點就是寫作太慢,經常要好多天才能擠出一篇文章。

這種情況就是寫得太少,思維不夠敏捷,找素材的速度也比較慢。

寫夠20萬字以上,相信寫作速度會有所提高,到那時寫作就像喝水吃飯一樣輕鬆自如。

三、多輸入

寫作是一個長期輸出的過程,沒有持續不斷的輸入很容易把肚子的墨水掏空,然後陷入寫作瓶頸。

想要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就要不斷做知識輸入,利用空閒時間看看書,看看電影,多聽故事,多留意新聞熱點。

每天都有千奇百怪的事情發生,一定會有那麼幾件事觸動你,讓你產生情緒變化,這種引起波動的事情就是寫作最好的素材,能夠讓你有感而發,有話可說。

想要輕鬆不費力地寫作,平時要有意識積累素材,在練習中不斷提高寫作速度,並且持續不斷輸入。


蘇樂愛寫作


輕鬆地寫作,這個是照心的最愛。沒有壓力、沒有束縛,心靈自由飛翔,這是多麼愜意的一件事啊。

說起寫作,尤其輕鬆寫作,那是需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作支撐的。有人輕鬆,有人卻無法下筆。照心只感覺自己底蘊不足,怎麼辦?多讀書唄,滋潤自己的心田。正所謂厚積而薄發,積累到一定程度,自然文字從就會從心底的小溪涓涓流淌,訴說著自己的喜怒哀樂。可是,照心還是覺得書上得來終覺淺。

許多大文豪都推崇這句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他們是所有感觸的,“行萬里路”才能閱儘自然風光、人間百態,正所謂見多識廣。豐富的閱歷自然就豐滿了心靈,你才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輕鬆自由的訴說自己的心聲,不需要什麼寫作技巧,你的文章就是那麼接地氣,大家喜聞樂見,因為你也說出了他們的心聲。當然了,文章需要雕琢,修飾點綴,那是自然的,但不是刻意的。說到這,我就想起唐代的僧人兼詩人的賈島,為寫詩而寫詩,苦吟不已,被譽為“苦吟詩人”,他的認真執著的精神值得我們讚揚,但照心感覺他活的好累好累,我沒有貶低他的意思,只是心中滿滿的同情,為了這麼一句“僧敲月下門”,還是“僧推月下門”的“推”“敲”二字反覆斟酌,如醉如痴,竟然衝撞了韓愈行進的儀仗隊伍,好在韓愈是一代大文豪,文人相見當然惺惺相惜,幫他選定“敲”字,並說出理由,敲是動作,又隱含了空寂月下的的敲門聲,比“推”字更豐滿。由此兩人相見恨晚,成為知己。後來賈島還俗參加科舉考試屢試不中。這是文學史的一段佳話。但從中可以看出賈島和韓愈文化素養和修養的差距不是一點半點的。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素養是底蘊是眼界,這樣才可以使寫作更加輕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