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有沒有想過,其實你的孩子就是校園霸凌中的霸凌者,他卻只告訴你他被人欺凌了?

鄧80314790


校園霸凌,我給一個標準,不知大家是否認可。

1.A同學被B同學辱罵毆打至少三次,A同學是被欺凌者,B同學是霸凌者。

2.A同學被一群(三人和三人以上)同學辱罵推搡毆打,A同學是被欺凌者,那一群人中,必有組織者B,B就是霸凌者。

3.A同學無緣無故被B同學辱罵毆打,A同學是被欺凌者,B同學是霸凌者。

4.B同學勾結校外人員敲詐勒索欺壓本校同學,B同學是霸凌者。

以下一些行為不應該視為霸凌:

同學之間因為某些原因互相對打,雖然有一方過錯大一些;因為某些過分的玩笑而升級為鬥毆;某同學因為不小心導致另一同學受到傷害;一向溫順的A同學突然爆發,毆打B同學,可能是該同學長期被B同學欺負忍無可忍。


非優秀教師


父母也是從來都教育我們不要惹是生非。我讀高一的時候,二哥讀高三,大哥剛當兵回來待分配工作。有天下晚自習了,我二哥和同學一路出去街上,被一個區長的兒子(讀初三),毫無原因,區長的兒子也不認識我二哥,據他後來說,沒有原因,就是那天晚上他那個時候突然就想打人,而此時,他正好看到我二哥,就把我二哥打一頓,我二哥讀書的時候非常老實巴交,就莫名的捱了一頓打。二哥回家後,當然也不會告訴父母。區長兒打人後還在班上吹噓。正好我閨蜜和他同班。閨蜜告訴我和大哥,說你二哥被區長的兒子打了。我大哥大怒,當天晚自習的時候,老師們都在開周前會,大哥走到他們班上,問誰是某某?區長兒子站出來,我大哥把他拉出教室就一頓狂打。然後全校當場沸騰了,我聽到學校沸騰了,知道我大哥打人去了。男同學們跑出去看了也回來告訴我,說是我大哥在打區長兒。我說打得好,他以為他是區長兒就可以橫行霸道,給他教訓一下。

學校肯定馬上要處理此事,但我父親在學校也德高望重,全部都熟得很,校長在我家隔壁,把我爸叫去,說我大哥打人的事,校長說主要是他爸是區長,怕影響我哥分配工作,我大哥年輕氣盛,說敢對他分配工作的事使絆子,就打死他兒子。估計區長也知道自己的兒子是個熊孩子,此事不了了之。


元520


我是一名小學班主任。這兩天校園殺人案引起熱議,我覺得許多人對校園霸凌很不瞭解,都是站在自己孩子就是霸凌事件中,受欺凌的角色上來評論,其實班級中真實情況和你們想象的不一樣。為了讓大家明白我的意思,我舉三個例子。

第一,你的孩子可能真的受到霸凌,但不僅僅是受到霸凌。

有一天放學,女孩張小米在教室哭,我上去問她哭啥,她說男孩王大膽在她本子封面上寫的"張狗小狗米狗",我一聽很生氣,把王大膽喊出來質問。

誰料王大膽一口承認:"是我寫的!因為她扇我耳光。"

"你為什麼扇耳光?"

"他在我的橡皮擦上粘滿口水!很噁心!"

"那你為什麼在別人橡皮上吐口水!"

"因為她老推我桌子!而且她的橡皮掉在地上的!"

……

這種事學校常常發生,那麼問題來了,誰是霸凌者?

答案你們想不到,誰先告訴父母,對方就會被自己父母認為是霸凌者,而自己只是反抗"而已。"!

不要說我舉的例子是小事,我不想舉極端案例博人眼球。

第二,真正的校園霸凌者,其父母往往是現實生活中的弱者,霸凌者與生俱來的惡毒讓他恃強凌弱,不但欺負同學,讓其父母老師都變成受欺凌的對象。

記得有一年,我們班一個孩子放學被外校學生踹肚子打耳光,我聽說後報警,帶著這個孩子在周圍尋找打人者。

正說找不到,打人者妹妹(小學生)帶著她奶奶前來告訴我,打人者是他哥哥,已離家出走半月,叫我們報警把她哥哥抓起來。妹妹撥通哥哥電話,問打人原因,答,

"沒什麼原因,他個子這麼高,肯定不是好東西,我教訓一下他"

我沒有辦法,只好返回派出所,警察說對方也未成年,無能為力你們只能自己多小心,不要惹是非。可我們班這個孩子根本和他完全不認識。

算了,說起來悲傷生氣又無能為力,不想往下說了。


鄧80314790


如果根據現在的新聞,只能說多方導致的悲劇。

男孩,父母是醫生,醫生職業常識就是倒班,加班,主任級別應該更忙碌對子女的成長或者其他方面肯定有疏忽教育的可能,所以,父母,父母同事(不排除因為父母職務奉承)眼中的調皮善良,不足以判斷孩子的真實性情。

女孩,父母無業,可能為了孩子成長,也可能失業,但是不足以判斷女孩父母家裡沒有生活來源。但是,如果長期不與外界交流,性格可能會偏激或者不容易溝通(老師話裡的不好溝通,易怒)。

按照女孩家長群裡說的又打又罵,按照男女孩家裡成長環境,個人覺得是事實,男孩,缺乏父母愛護,然後可能還會被管教(家長眼裡的乖孩子在男孩這個年齡,乖不了),所以逆反心理,將自身壓力轉嫁欺負女孩(女孩成長環境可能導致女孩內向,依賴父母),因為轉嫁了,所以男孩父母本來陪孩子時間少,更加不會發現。所以,男孩是霸凌的人,但是他父母不知道,女孩被欺負了,最大信任是父母,告訴了父母,父親可能暫時無業,本身壓力大(國人的不工作就是窩囊廢之類的,女孩父親覺得“人言可畏”),老師的無法溝通(或許老師職業歧視或者和稀泥),男孩父親不太積極的處理事情的態度(可能與現實經濟地位有關或者欺負老實人)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導致了悲劇。

說這件事,其實就想說,霸凌主角的男孩也許是個好孩子,但是他做了錯誤的行為,父母疏忽教育沒有及時發現,知道後不及時制止,引導孩子道歉,反而不重視,最後用生命來承受。周圍的環境導致的這樣的孩子在父母老師面前和弱小的人面前是兩種面孔。所以班級群裡父母眼中的打打鬧鬧,其實有些時候對一些孩子來說就是“霸凌”。

另外,女孩父母如果及時給女兒準備錄音筆,錄下男孩欺辱行為,在班導不重視的情況從其他渠道解決,也能避免悲劇。


離玥134857427


題主這個問題提的很好,看似簡單,卻很深奧。看題主像是是一位資深的教育工作者。

說到校園霸凌事件我想有時候很難區分到底什麼樣算是霸凌?什麼樣算是糾紛?你的孩子到底是被霸凌還是霸凌者?面對這種層出不窮的學校“霸凌事件”作為家長、老師、警察又該如何區分對待和積極處理呢?這些問題正是我們每個人應該考慮和麵對的問題。它有助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教育我們的孩子。

當然這個立題太高,我也寫不好。我就以我上學的一些經歷說一說供大家參考。

我上小學的時候那時候是85年,由於是家裡的第三胎,屬於計劃外生育。從小父母比較寵我這個家裡的男孩,我也在家裡比較跋扈,經常欺負兩個姐姐。由於比較愛吃肉,身體也比較肥胖。上小學的時候,同學們給我起了很多外號,什麼“老肥”、“司令”,“元帥”啊等等。最讓我反感的是叫我“老肥”。可以想象一個孩子被人笑罵“老肥”的滋味。在家裡我跋扈囂張,可在外面被這個“老肥”的外號嘲笑的非常壓抑甚至自卑。面對被常年的嘲笑和侮辱,我變的不愛說話。那時候的父母只是覺得我這個孩子怎麼越發內向了,只會讓我去找同學玩,可我只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待著。終於有一天,我的女同桌又叫我“老肥”外號,我徹底爆發了,而且爆發在一個弱小的小女孩身上。我把她推倒在地,拿我那龐大的身軀壓著她,用手狠狠地打她的臉,聞訊而來的老師慌忙把我拉開。我知道如果他晚來一會我會用削鉛筆的刀繼續傷害一個文靜的女孩。事後,小女孩的家長找到了我家裡,我媽媽把我暴打一頓,又買了好多水果給那家人送去,才平息了此事。老師在班上也沒有再提此事,好像沒有發生一樣,可能是因為我學習好,一直是個好學生。從此,只要有人叫我外號“老肥”,我就上去揍他,一次還把一個男生的頭給打了個窟窿,鮮血直流。那個時候可能家家孩子比較多,家長也不是很較真,我的媽媽只是把受傷的孩子領到診所包紮一下,給對方家長道個歉就完事了。從此,我在學校沒有人敢欺負我,我也開始了在家的囂張性格,開始欺負別的孩子,誰家裡家長在村裡是弱小的人家,我就欺負誰。我慢慢的從一個受害者變成一個施暴者。

小學很快讀完了,我來到鎮上初中。一個陌生環境,我變的很收斂,也專心學習起來,初一到初二我都是全年級前五名。只是那時候對女生好奇起來,班上有人開始談戀愛,處朋友。我雖然對女生好奇但沒有心儀的對象。有一次我前排一個女同學帶了一個項鍊,身上還散發出一種好聞的味道。我忍不住站起來用鼻子在她脖頸處聞了幾下隨口說:“好香啊”,那個女生扭頭吃驚的看我一眼,滿臉通紅居然趴在桌子上哭了起來。我很奇怪,我又沒有碰著她,她幹嘛哭呀。後來她跑到體育老師(體育老師是我堂哥)那裡告我狀說我:耍流氓。我堂哥把我叫到教導處(裡面坐了二三個老師),當著那個女生的面,大家狠狠的把我批評一頓,我堂哥居然踹我一腳。現在想來,我這一腳捱得多麼冤枉啊。我居然成了欺負女生的流氓。好再那時候的家長對學校欺凌這些事情沒什麼概念,要不然家長報警我就慘了。呵呵。

初中的時光過得很快,我被保送上了縣城的第一高中。第一次從鄉鎮離家到縣城住校,陌生的環境,沒了父母和兄弟姐妹的照顧。麻煩事接踵而來,有一次差點要了性命。

高一剛到學校報到,把行李放到宿舍就去上晚自習了。晚上去宿舍睡覺的時候才發現宿舍門鎖被撬了,裝包裡的40塊錢不見了,有的同學丟了20,有的丟50,最多的丟了80塊。40塊錢可是我一個半月的生活費啊。學校居然沒有報警,第二天學校號召全校學生捐款,我居然分了20塊錢生活費。這只是個插曲,不好的事情又發生了。

大概過了一個禮拜,我被人叫出教室,說我上課擋著另外一個男生看黑板。(我個子高,後面一個男生個子高矮)叫我出去的人我不認識,是個高年級的學生,是我後面男生的朋友。叫我出去的男生推了我幾下說以後上課趴著不要做那麼直,還要我每個月給10塊錢保護費。我知道,我又一次陷入了是非之中。

寫到這我彷彿又回到了學生時代,那個時候根本沒有法律概念,也從沒想過報警。在我面前有兩條路,要麼乖乖的給錢,要麼反抗。而且我發現這些壞孩子一部分是教師子弟。狗仗人勢一點不假。後來我又請這些壞孩子吃了幾次飯,慢慢變得熟絡起來。我也變得不再學習了,專門在學校裡混,也沒人敢欺負我了,我也偶爾欺負個別同學。後來我成了混子,高考也落榜了。其中有一次被人早上堵在校門口打的鼻青臉腫,差點丟了性命。那時候槍支管理沒有這麼嚴格,民間的獵槍和發令槍改裝的槍特別氾濫。匕首、彈簧刀、西瓜砍刀特別多。總之我被4個人堵在石頭堆上打的暈死了,幸虧沒有動刀和槍。後來自己去醫院包紮一下,請假一個禮拜後戴個墨鏡去上課了。老師和家長從來不知道這些事情,可在孩子的心裡是多麼無依無靠啊。

本來好多細節就不再寫了。現在感覺學校的治安好多了。但是學校欺凌事件依然存在,作為家長和老師一定要重視起來。妥善處理這些事情,不然真的會出大事,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所說的事情已經年代久遠,大概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事情。社會越來越進步,孩子的社會地位也越來越重要。讓我們攜手共同理性面對校園霸凌。


河南阿杜呀


這個問題已經變成了一個被高度關注並且有些敏感的社會問題了!

從邏輯上說,熊孩子(霸凌者)的出現,第一根源在家長,有些家長事實上管不了自己的孩子,這個管不了很大程度上是不捨得管的太厲害,比如,孩子做一些不合適的事情,有的家長也說自己的孩子,不過這種說教往往是沒有力度的,對孩子產生不了實質性的影響,很有些形勢主義。這些家長通過驕慣培養出了孩子的‘渣性’,讓孩子走到那裡,就把麻煩帶到那裡,所以,熊孩子的背後,一定有熊家長。

但是,熊家長是怎麼形成的呢?這就是社會問題,每個人都是社會的產物,社會性的一切都可以反映在每個人身上,欺軟怕硬見風使舵,不守秩序佔小便宜,社會的好或不好的現象最終會通過每個人每個做父母的,潛移默化的傳遞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熊家長培養了熊孩子,不好的社會風氣又培養出了熊家長,那麼,這個社會好不好健康不健康,由誰決定呢?這才是最終的根源。早先,發生了幼兒園阿姨用針扎小朋友,給小朋友喂安眠藥,一經曝光,全社會都義憤添膺了,尤其做家長的,那個內心的憤怒和崩潰簡直都無法用中文形容了,當時也處理了相關責任人,尤其是幼兒園阿姨們,結果呢?這種事每隔一段時間就又發生了,曝光的永遠是少數,沒曝光的呢,我只能說,再慘痛的教訓,都不是教訓,因為,產生問題的根源,一直在那裡。這個根源,個人是束手無策的,誰也不知道,下一個悲劇,會發生在誰身上。


莊勝男


幾乎所有家長都是這麼認為的,所以,很多家長在一聽到孩子互相打架時,第一反應就是認為,別人挑釁了自己孩子,自己孩子要麼可憐,要麼“被迫自衛”。

所以,儘管自己孩子打了人,也是“佔了理”。所以,家長都很委屈,感覺自己的寶貝“被別人欺負了。”

有一次,班級裡一個女孩子和一個男孩子打了起來,那個女孩子又高又胖又黑,男孩子嬌小玲瓏可愛無比,女孩子伸手拍了男孩子後背,男孩子吃痛,就回家告狀。其母就找來了,而且是週末打電話,嘮嘮叨叨訴說了半個小時。

週一,找女孩子一問,又找了周圍的同學一問,才知道,男孩子經常叫女孩子“黑狗熊”,那一天,他故意伸腿跘人家。那個女孩子差點沒摔個狗啃泥,女孩子起來後,就拍了他後背一巴掌。

確實拍的很重,但是,事情的發展,小男孩回家只說後半截。於是,他媽媽很生氣。

找到雙方孩子和家長一瞭解,也不過如此。而且很多孩子還指證他經常伸腿跘人。不止是這個女孩,還有其他孩子。

後來,家長握手言和而去。這個小女孩和小男孩手拉手上課去了。

就是如此!

例子很簡單,但是,事情無不如此,有些孩子回家是說“半截話”的,而且守著老師,也會只說“一半”。

對待這些事情,就是把雙方都叫到一起,如果有旁觀者,也一起說一說,事情的來龍去脈。事情就會水落石出。


Longsuixinyuan


這種情況可能出現:

1.第一種情況是孩子確實具有“雙重身份”。

事實上,在校園霸凌中,你會發現有些孩子既是霸凌者,又是受霸凌者。

就是說,他可能欺負某些孩子,同時又被某些孩子欺負。出於自我服務偏差的原因(對自己有利),他會告訴家長一部分真相:我被欺負了。

2.第二種情況是孩子先發制人,欺騙家長。

一些孩子在欺負他人之後,會擔心被老師、家長告狀。於是,出於“先下手為強”的心理,先告訴自己家長。特別是在特別護短的家庭,孩子更有可能做出這樣的行為。

3.第三種情況是孩子分不清想象和現實。

這在幼兒園小班中比較常見。比如兩個孩子起衝突,孩子爭執,他打了別人。但是,孩子可能只能想到當時的場景,甚至真的認為自己在推搡中捱打。





心理菌


我孩子被人欺負回家從來不說,只是委婉的問我,能不能轉學?後來又說他不想上了,寧可去打工賣苦力,被我狠狠罵了一頓。直到一個多月後,他上課發短信讓我放學去校門口接他,因為他實在害怕了!我才知道他被同學欺凌了。真的心痛。


君子偕老822


其實中國有句古講說的好,小孩灑水,滑倒大人。往往小孩間你來我往的小矛盾,大人一摻和準成大事。小孩間的這種官司,大人斷不清的。小時候,遇到這種事,父母、老師其實教育方式都是各五十大板分別批評每位孩子。然後引導他們和好就行了。其實我小時候也被同學欺凌過,但長大後再互相一見,大家都不好意思的一笑了知,都覺得小時的行為挺可笑的。甚至有互相欺凌過的男孩女孩後來還成了夫妻。所以,小孩間的事只要不出大問題,最好家長別摻和,約束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再把事交給老師來處理就最好不過了。望不喜的人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