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流亡海外,拿巨資購買一島命名為“康有為”,現狀如何?

寧玉新


康有為這個人,在歷史知事看來就是一個人渣,非常抱歉,有點侮辱人渣們了。


在我們的傳統印象中,康有為至少有三大功績:公車上書,戊戌維新和宣傳君主立憲。這三大功績到底水分如何呢?聽我一一來說。

公車上書。

公車是各省舉人進京趕考時做的公費馬車,用來代指舉人。1895年科舉考試期間,正好傳來了馬關條約簽訂,割讓臺灣並且賠款2億白銀的消息。人們群情激奮,紛紛要求上書廢除條約、繼續作戰。康有為及其弟子也大多參與了這場“學生運動”。康有為素有南海聖人的稱號,因此人們讓他去都察院遞交請願書。

可是康有為拿著請願書猶豫了一晚上——如果去的話雖然會名聲大振,但是被觸怒清廷,如果不去則失信於人,非君子所為。第2天,康有為就收到了中進士的消息,立刻把舉人們的請願書丟進了茅房,對別人說謊話自己已經遞交都察院,皇帝不日便有回覆。康有為這一招,真是一舉兩得,既當了婊子又立了牌坊,所以人們叫他“偽君子”是恰如其分。

然而事實上,真正的公車上書事實上是清流領袖翁同龢組織的,康有為在其中的作用微乎其微。

戊戌維新。

戊戌維新,在我們的印象中,康有為等人為民請命,要求進行君主立憲制改革,光緒帝英明神武,銳意革新,只可惜慈禧冥頑不靈、榮祿倒行逆施、袁世凱賣友求榮導致這一資產階級改良運動噶然而止。

可是真實的情況卻是,馬關條約簽訂後,效法日本進行維新變法,早已是朝野各方的共識。上到慈禧和光緒、下到滿人五虎,從封疆大吏到販夫走卒,人人都在談維新。光緒主持變法重點提拔的4小軍機,楊銳、劉光第、林旭、譚嗣同,其實只有譚嗣同算是康有為的私淑弟子。雖然說是弟子,但他認識康有為才兩年。劉光第、林旭是張之洞幕府出來的人,楊銳更是一開始就抨擊康有為“多謬誤”,被康有為視為異端。

榮祿請教康有為變法方案時,康有為拿不出方案,只顧大言不慚殺幾個一品大臣就行了。張之洞勸說康有為放棄託古改制的野狐禪說法,康有為拂袖而去。李鴻章主動向康有為示好捐錢,康有為退了錢,還罵李鴻章為賣國賊。

北宋王安石變法中,反對者一律被貶官,虎頭蛇尾,造成了北宋王朝後期黨爭不斷、遺患無窮。如果讓康有為掌握政權主持變法,大概率是殺光了所有的實幹派,提拔了空談的嘴炮。康有為的行政經驗還不如王安石,最不適合當變法的操盤手。所以,鬼子六奕訢說重用康有為是“聚九州之鐵,不能鑄此大錯!”

康有為的變法綱領其實就是兩個字“賣國”!康有為的打手楊深秀,曾上書給光緒帝要求“中日英美合邦”,把中國的軍事、財政、外交等一切權利全部交給外國人。這一主張讓慈禧得知當即立斷,發動政變,囚禁了光緒。

不過分的說,正是康有為的亂作為,讓維新黨人失去了所有的潛在盟友,並且內訌不斷,連康廣仁都說“哥哥犯了罪,卻要殺弟弟的頭!真是不公平!”

康有為一手毀了維新變法,卻成了維新黨人中唯一的倖存者。他在海外宣傳憲政改革了嗎?

君主立憲宣傳。

光緒意識到危險來臨時,第一時間讓康有為去上海辦報紙,其實就是讓他逃命。康有為僥倖逃到海外免一死,第一時間就宣傳光緒和慈禧的矛盾,把光緒打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康有為不可能不知道,宣揚帝后矛盾等於置光緒於死地,但他不得不這麼做。因為宮廷鬥爭戲最能博得關注,吸引粉絲也最能得到打賞。(從這個角度說,康有為是最會來事的公知大v。)

康有為以“救皇上殺太后”為幌子,從華僑那裡騙到了很多錢。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拯救光緒帝的千載難逢良機出現,譚嗣同的昔日好友唐才常以及國內的維新餘黨發動了自立軍起義,卻因為缺少軍火被張之洞所鎮壓。原因很簡單,康有為挪用了本該用於購買軍火的30萬軍費,投資了房地產和股票。在康有為看來,商機稍縱即逝,搞革命必須慢慢來!

從康有為的思想中,也看不出什麼君主立憲思想。康有為的立憲改革的書,主要是《俄國大彼得變政考》,《日本明治變政考》。這兩本書中,康有為要求學習康熙同時代的彼得進行改革,建立日本那樣的二元君主制。這種改革很明顯和清朝最後三年由載灃主持的立憲改革一樣,就是皇族內閣假立憲唄。

康有為借改革之名招搖撞騙,害六君子慘死,又害光緒帝被囚禁,還害了自立軍覆亡。他卻在海外建立了商業保皇會這個商業帝國,涉足了房地產、出版業,農業等各種產業,設立有170多個分號,會員十幾萬之眾、遍及五大洲,而康有為自己則環遊世界過上了皇帝般的生活。

康有為在環遊世界的同時,也到處買房置地,其中在瑞典波羅的海買的一個小島被人稱為“康有為島”,康有為買這座島的時候花了2.8萬克朗,修房子花了8千瑞典克朗。

康有為買島用的3.6萬瑞典克朗相當於多少錢呢?目前瑞典克朗一元只能換0.7元人民幣,算起來康有為的這個島只有2萬塊錢,連一輛奇瑞QQ都買不到,很明顯,這種算法是不科學的。

這座島到底相當於多少錢呢?聽歷史知事給你聊一聊。

在20世紀初歐洲貨幣基本都是金本位制,其中一美元能換一兩白銀,購買力相當逆天。與康有為同時代的瑞典人諾貝爾在1896年去世時留下了920萬億美元的遺產,設立了諾貝爾獎。到1900年成立諾貝爾基金會時,總資產是600萬克郎。按照諾貝爾獎總額計算一下,一個瑞郎換一兩白銀應該沒問題,所以康有為的購島資金3.6萬克朗大概相當於4萬兩白銀放到現在就是4000萬人民幣。(清末白銀和人民幣的兌換大約是200到1000元,我取了最大值。)

資料表明,每個諾貝爾獎的獎金是20萬瑞典克朗,而現在是1000萬瑞典克朗。如果每個諾貝爾獎的獎金購買力不變的話,那相當於瑞典克朗貶值了50倍,那麼康有為的3.6萬瑞典克朗算到現在就是180萬瑞郎,換成人民幣就是126萬人民幣。

康有為島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東南面的富人區海濱小鎮沙丘巴登。康有為買下它,在島上建起中國式的園林,取名“北海草堂”。在這裡住了三年才依依不捨離開。

到現在,康有為留下的北海草堂早已消失不見,不過當地華僑依然把這個小島叫做“康有為島”。瑞典當地人也喜歡到這個小島上修養度假,因為杉樹和白樺樹鬱鬱蔥蔥,還有很多林中別墅,很受人歡迎。不過,瑞典人可不喜歡叫他“康有為島”,而是叫他“飯店島Restaurangholmen”

康有為的腐朽金錢觀

康有為這個人從本質來說是一個小人、是一個俗人。如果他學了譚嗣同和唐才常壯烈犧牲還能名垂青史,如果他學了孫中山不留家財不斷革命也算是傑出政治家,可是他鑽進和權力和金錢的陷阱中,拋棄了民族大義、丟開了蒼生黎民,甚至連最起碼的禮義廉恥都拋在腦後,只能被人們所唾棄。

一個人幹一輩子壞事,偶爾幹一兩件好事也會被人稱讚。假如康有為晚年幡然悔悟,效法諾貝爾把自己數百萬美元的財產捐獻出來,成立一個基金會,宗旨是復興大清也好,振興教育也罷,人們都會念著他的好!

可是,康有為偏偏把大量的錢財留給了十幾個年輕的妻妾和兒女,兒女們為了這點財產爭來鬥去,最後四分五裂,連一張全家福都湊不齊。康有為留下的錢,最終成了兒孫們的催命符!

康有為島,連北海草堂都沒有了,自然不可能是康有為的兒孫的產業了。現在到底是誰的產業,我也不知道。康有為島到底是被康有為兒孫賣掉的,還是被瑞典政府趁火打劫搶去的;北海草堂是被戰火燒掉的,還是被瑞典政府強拆的,這一切誰都不知道。

有網友說,誰說歐洲的房地產是永久產權?誰出錢買下來讓康有為後人去住著啊!


歷史知事


康有為的人品很不好,不僅貪生怕死,還很貪財好色。而題主說的這個島,就是康有為用“救皇帝”的錢買的。

戊戌變法失敗以後,康有為夾著尾巴跑了。他的行為剛好和譚嗣同等慷慨就義的壯舉形成鮮明對比。康有為先是到日本,後又到加拿大、瑞典、英國、美國、等歐美國家。就是在日本,康有為發表了《奉詔求救文》,號稱他有光緒皇帝親授的“衣帶詔”。(跟漢獻帝給“國舅”董承衣帶詔的故事很像啊。)

然而,事實上,光緒沒有給康有為衣帶詔!光緒的衣帶詔是光緒皇帝在會見楊銳時,寫給楊銳的!上面內容是“爾其與林旭、劉光第、譚嗣同及諸同志妥速籌商“等語,跟康有為沒有直接關係。康有為以往這些人都死了,沒人知道真相。

所以,他才假稱自己有衣帶詔!真的衣帶詔被楊銳的兒子楊慶昶趁扶柩回四川時,帶回四川了。這可是光緒皇帝手書,不可能造假。

而當時信息不發達,海外的華人都被康有為騙了。康有為拿著假“衣帶詔”,到處招搖撞騙,聚斂錢財!甚至,康有為還偽造和光緒帝合影,騙取大家信任!

而題主說的這個島,就是康有為在瑞典遊玩時買的。據說,康有為當時買島花了2.8萬克朗,另外又花費8000克朗修繕房屋。現在這個島已經被瑞典政府收回了,康有為的房子也沒了。而在瑞典的華人依然習慣稱之為“康有為島”。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毛澤東說: 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而福垊則是: 吾觀近人,就服康南海。康有為一生做到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留萬年名。遺憾的是,他儘管很想創萬世業,卻功虧一簣。在戊戌變法上,他的方法也許不對,但他改良的方向卻是正確的!1898年9月28日(光緒廿三年八月十三日)下午三點半,戊戌六君子同時伏法。這天,戊戌變法的領袖康有為,卻安全地逃到了香港。直到1913年12月1日,才回國。期間遊歷了31個國家,行走了60萬里。環遊世界、浪跡天涯、擁躉無數、妻妾成群、兒女滿堂、富甲天下,康有為的人生真愜意,為此也讓人痛恨。最為人津津樂道還是他海外買島建別墅的事兒。

一位自稱康有為的中國老先生,19日從挪威來到了斯德哥爾摩。——瑞典日報

據瑞典漢學家馬悅然所說。1904年8月19日清晨,長袍男康有為與旗袍女康同璧抵達了瑞典王國的首都斯德哥爾摩的長途汽車站。大概康有為他們在挪威過得不愉快吧,康有為把挪威王國說的一無是處。其實直到今天挪威王國都是世界上歷年來民主、自由指數最高的國家。康有為與康同璧對這個有一千兩百個島嶼的瑞典王國的第一印象非常好。

陪著愛女逛街的康有為表示:"流觀道路之廣潔,仰視樓閣之崇麗,周遭邂逅士女(未婚女,特指街頭妙齡女)之昌豐妙麗……乃可冠冕歐洲。"康有為感覺瑞典乾淨、大氣,妙齡女也美不可言,簡直就是歐洲第一。他還和她的愛女,在斯德哥爾摩東部海域遊玩。這時,秋高氣爽;這裡,島湖環抱。康有為原話是:“環島以湖,環湖以島,湖島輾轉,相環無盡。”康有為以為此地最宜居,乃養老、隱居之聖地。

1909年,康有為大手一揮,我買了。這一揮連買島、建設園林(北海草堂)、還有配套的豪華傢俱,花費共計35999克朗(據廣東省社科院的趙立人研究員考證)。也許我們對35999克朗沒什麼概念,福垊轉成人民幣,合人民幣25558.40元。看起來,是非常便宜。但我們不能考慮現在的匯率以及現在的購買力。能買到一塊島嶼,並且還大建別墅,配備豪華傢俱,而且還是在瑞典王國首都不遠處,更能感受那種春暖花開,面朝大海。說起來,怎麼也相當於現在10億左右人民幣吧。

那康有為怎麼來這麼多錢呢?原來他逃到海外後,一方面積極為改良奔走,企圖東山再起,在加拿大組建保皇黨。他是保皇黨黨魁,他女兒是保皇會會長,而保皇會的全稱竟然是”保救大清皇帝公司”。看看,是公司,神馬未必都是浮雲,但一定是生意。康有為天才演說家,把華人說得五體投地。據說,就連孫文他哥孫眉都給保皇會捐款了。另一方面打造實業,創建股份公司,任“董事長”就是賺錢。他以救國保君安民的名義,得到了很多捐助,回來頗有點詐捐的味道了。並且肆意揮霍,這些錢財,像瑞典王國買島建別墅這種任性勁還挺常見。

我們來看看改島的現狀。

福垊認為島主康有為所謂的“買島”,其本質還是租島。在一定時期內,他擁有對該島的開發權,但並沒有所有權。要不然,國王源自拿破崙手下的瑞典王國,那不是賣地嗎?如果康有為有對該島的所有權,至少傳之其後人吧。甚至還會把該島,當做清廷復辟之地。至於瑞典什麼時候將康有為“收回”去,我們尚沒有詳細答案。

康有為島,在斯德哥爾摩市區約15公里,面積約為0.0274平方公里。其面積大小跟我們所熟悉的北嶼(大北小島)面積相當。瑞典名稱是飯店島,瑞典語為Restaurangholmen。上圖(擺渡地圖)多了一個字母“h”。人口數據不詳。據傳,改島曾有一個飯店,非常火爆,故而該島俗氣地被稱為飯店島。後來,因為失火而化為灰燼。福垊這裡大膽猜想,這個飯店很可能就是北海草堂的改造而成的。故而,在康有為島上是沒有康有為的遺蹟的。不過在瑞典的華人尤其是康姓人眼中,都會親切地稱呼該島為康有為島。而你在當地一跟他們說:“康有為。”他們都知道是“才霓日”的康有為。

斯德哥爾摩瑞典的意思是木島,那麼康有為島能否翻譯成康島呢?


福垊




康有為是戊戌變法的主要發起人,是梁啟超的老師。

此人一生波瀾壯闊,公車上書,戊戌變法,這些都有他的影子。因為建議光緒幹掉慈禧,事情敗露後,開始流亡海外。期間打著光緒“衣帶詔”的名聲,在日本、加拿大分別建立保皇會,並且大撈錢財。

雖說流亡海外,但康有為的旅途並不寂寞,因為有三個老婆陪著,其中三太太何氏精通四國語言,年輕貌美,讓康有為大享齊天之福。

在遊厲過程中,康有為觀遍各國風光,看盡30多國的人情百態。

在途中,康有為還買了一個島,那麼那個島現在怎麼樣了呢?

康有為買下的那個島



康有為買島的所在國為瑞典,地處北歐。這個地方他很喜歡,曾經在康有為日記中寫道:瑞典百千萬億島,樓臺無數月明中……島外有湖湖外島,山中為市市中心……欲徒宅居之。

看得出來,康有為喜歡這裡,並有定居打算。喜歡,而且有錢,於是康有為買下了斯德哥爾摩東南沿海的沙丘巴登(意為鹽湖浴場)地區的一個小島。

接下來,康先生就開始大搞建設,在島上建立東方園林建築,並將建築稱為“北海草堂”。



據廣東省社科院的趙立人研究員考證,當時康有為花了2.8萬克朗買下的島,又花了7999克朗進行建造和修繕。克朗是瑞典貨幣單位,現在一克朗只能兌換0.76元人民幣,那時的克朗應該比現在值錢多了。

整個建築可供10人居住,房子的裝修極其豪華,而且很有特色。康有為帶領妻妾孩子,住了三年,在1907年離開了。這一離開,再也沒有回來。

“康有為島”怎麼樣了?



康有為離開了瑞典,然後繼續他的“旅遊生涯”,之後就到了北美。1913年康有為回了中國。

而那個島,再也沒有人住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日曬雨淋,海風常常眷顧,建築已經不再是當時的建築,早已經破敗不堪了。

瑞典政府看此島長期無人,於是就收了回去。從物權的角度看,即使康有為死了,他的後代還是可以繼承過來的。

但為何康有為的後人沒有去要回來?有人推測說,康有為可能是“租”的,而非買了的;也有人說,康有為只是有使用權,並沒有所有權,所以無法買賣和繼承下去。貌似後面這一說法更靠譜。到底真相是什麼?已經過去這麼多年了,實在難以得出精確定論。



(康有為曾孫女)

可以肯定的是,瑞典政府已經將“康有為島”收了回去。

康有為先生在和張勳復辟失敗後,再未得志,1927年病逝青島,享年69歲。


藍風破曉


現如今有關康有為的爭議是非常大的,他既是資產階級維新派改革的領導者又是保皇黨的領袖。其後半生立志恢復帝制,尤其是1917年參與了張勳的復辟鬧劇,這是他人生當中最難以洗去的汙點。


當然了對康有為人品的描述課本里幾乎不會提及,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大概就是康有為確實與“正人君子”還有一定差距。

且不說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便馬不停蹄的跑到日本,畢竟敢於坦然面對死亡的人很少,“活下去”才是一個人面對死亡威脅時所能表現出來的正常反應與心理狀態,所以我們不能在欽佩“戊戌六君子”不懼生死的時候去貶低康有為的臨陣脫逃。

但是,康有為的人品絕不僅僅表現在“怕死”這一點上,芸芸眾生,有幾個不怕死的?誰又敢說自己不怕死?怕死不可恥,可恥的是打著“聖人”的外衣而行“賊人”之事,抱歉,康有為就做了很多這種事。

他提倡一夫一妻制,但自己卻妻妾成群,他一生先後娶了六個老婆,最小的才16歲,這些老婆中很多都是變法失敗,流亡海外時所娶,因為康有為的口才很好,在國外到處發表演說,而且他本身也不差錢,所以康有為才會如願的娶了一個又一個。


那麼流亡海外的他為何會不差錢呢?這就不得不佩服他的高明之處,變法失敗後,他在國外到處發表演說,號召國外華人華僑組織起來,為此他宣稱自己身上有光緒皇帝留給他的“衣帶詔”,當然了事實證明他是沒有的,但在當時有沒有誰知道呢?畢竟只有他見過光緒皇帝,所以在他的響應下,越來越多的華人華僑加入到他所建立的保皇組織中,這些人紛紛為這個組織捐款,而康有為也趁機成立了一個公司,他利用這個公司在海外大肆發展商業經濟,投資房地產,銀行等領域。

雖然康有為流亡海外十多年,走過四十多個國家,但康有為的“流亡”實實在在是一場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1904年,康有為決定到歐洲“旅行”,一天他來到瑞典後立即被瑞典的景色所吸引,他曾在遊記中讚美瑞典的風景時寫道:“瑞典百千萬億島,樓臺無數月明中……島外有湖湖外島,山中為市市中山……欲徒宅居之。”

所以不久後,他就買下了斯德哥爾摩東南沿海的沙丘巴登地區的一個小島,買下這個小島後,他就在這個島上建起了中式園林,並取名“北海草堂”,之後他斷斷續續在這裡住了兩年多,直到1907年,康有為離開歐洲去往美國,這才依依不捨的離開。



康有為離開後,這個島就逐漸被遺棄,曾經的“北海草堂”也早已湮沒在歷史長河中,雖然遺蹟不再,而且這個島也早已被瑞典政府收回,但當地的華人華僑依然稱這個島為“康有為島”,很多國人到瑞典旅遊也願意到這個島上走一走,當然了,我個人認為這一點意義都沒有。


鹹魚閒聊


康有為是近代很有名氣的一個人,曾經一度受人追捧,不過此人在亂世中趁機興起,實際上說過的話,做過的事,仔細思考,都當不起他的盛名。康有為確實有才,不然也不會中了進士,中了進士後,他的許多變法的想法,一度被朝廷中人阻撓,不得見於光緒。後來在他的多方造勢之下,終於一起了光緒的注意,並聯絡了他和其他一批進步人士,準備一起變法。



但是他的這個變法很有問題,因為慈禧當時不在京城,乍一聽說有人要變法,一開始也沒有貿然抓捕,而是瞭解了一番情況,然後才知道,原來這個康有為,竟然是想和外國(日本、美國、英國)一起共同主政中國,以此來變法。但是如此做法,我們正常人一看就知道,這就是實實在在的賣國行為,居然被他說得那麼高尚,於是慈禧迅速派兵將他們這個團伙抓捕、處決。


光緒在這之前已經預感到情況有變,急令康有為他們趕緊逃跑,但是部分人寧死不跑,而康有為很機靈地就逃走了。這一路逃跑的路上,他還去了日本,希望尋求日本人的庇護。但是慈禧派人交涉,於是他被日本政府遣走,但是日本人覺得這個康有為很有前途,於是就給了他一筆錢,讓他繼續去其他國家拉攏華人,繼續發表他的言論。

為了增加自己的說服力,他還偽造了一份光緒的旨意,說光緒自己被慈禧迫害,希望廣大華人共同拯救中國。於是他在各地演講,許多不明情況的有錢的華人,就拿出大量資金給他,想資助他帶人回去救國,然而他轉了一圈,卻去了瑞典購了一個島。這島距離市區不足20公里,景色極為優美,他在1904年到了這裡後,在上面打造了豪華的建築,然後1907年就從這裡離開。耗費巨資興建的私人島嶼,只不過住了不到四年。


買了這個島嶼後,他顯然已經忘了自己曾經蠱惑別人時候的說詞,光緒對他的期望,他早就拋之腦後,這個導語他直接就拿自己的名字給命名了,而不是起一些帶有救國復國意思的名字。

“康有為島”這麼明顯標榜、自矜的名頭,居然受到後人的崇拜,而每當遊人去了這裡的時候,他的後人還會很自豪地說起這段往事。不過這島嶼早就被瑞典政府贖回了,不清楚是因為被強迫了,還是因為康有為後人缺錢了,總之這個島現在不輸於康有為了,再次成為了瑞典的領土。

百餘年過去,曾經的私人宅邸,如今成為了遊人參觀的旅遊勝地。除了這裡美麗的景色以外,就是“一個外國土豪來這裡買島,裝修好以後住了三年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其實這島嶼沒什麼可看的,風景固然不錯,但這是中國人的恥辱,丟臉丟到了國外。拿民眾救國的錢,去國外揮霍,如今還有很多人在崇拜他的功績,這樣的人,這樣事,有什麼值得關注的呢?


小鎮月明


公元1898年9月21日,因不滿康梁變法,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廢除了歷時103天的變法。變法失敗後,光緒帝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殺,康有為經由吳淞、香港碾轉逃亡到了日本。


康有為在日本待了半年左右時間內,一直不忘抨擊慈禧,比如發表了《奉詔求救文》,首數慈禧太后大罪十條,慈禧自然是看不下去,於是與日本交涉,不準康有為留日。

康有為於是自橫濱乘和泉丸渡太平洋離開日本,抵達了加拿大,在溫哥華等地區發表了不少慷慨激昂的演說,差不多意思就是皇帝(光緒)聖明,能救中國,可惜被老妖婆(慈禧)給限制,所以希望眾華僑能夠齊心協力為拯救中國出一份力,而在每次演說前,他自己也是會聲明自己是奉了光緒密昭的。慢慢的,他的演說不在單單侷限於加拿大,而是世界各地。

康有為在他的演說中將“忠君”和“救國”聯繫一起,牽動了華人的心,於是在加拿大為主海外地區頗有一些號召力,自己也籌集了一大筆“救國款”。

在他漫遊世界各地之時,他曾於1904年,自香港至檳榔嶼,再自檳榔嶼奔赴歐洲。而在歐洲之時他來到了地處北歐的瑞典,被這裡的風景所吸引。

在他的遊記中他對瑞典不乏讚美之詞,即瑞典“島外有湖湖外島,山中為市市中山”,在最後更是提到自己要“欲徒宅居之”。

他也付諸行動了,買下斯德哥爾摩東南沿海的一座小島,並在島上建了中國式的園林,取名“北海草堂”,之後在此居住,當地華人習慣性取其名為康有為島。

直到1907年,保皇黨人在紐約召開大會,康有為立馬趕了過去,定名為帝國憲政會,對外則稱中華帝國憲政會,而這也是他離開瑞典豪宅的主要原因。

如今這個島還在,後來瑞典收回,成為了斯德哥爾摩有名的高尚住宅區與著名景點,是富豪們尋求清靜與修身養性的好去處,不過百年前康有為在島上曾建立的“北海草堂”卻被海風給侵蝕的一無所有了。


夏目歷史君


康有為(1858~1927)作為清末著名的政治人物至今仍備受爭議。有人說他是領導“戊戌變法”力圖救國救民的大英雄,也有人說他是利用光緒博取功名的“偽君子”。



很多人對於康有為的印象似乎只停留在“戊戌變法”這一政治事件當中,很少人知道,他曾經在外海購置過一座島,名為“康有為”。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六月十六日,康有為在光緒帝的首肯下領導開展了著名的戊戌變法,但由於準備不足,以及急於求成,於當年八月初七便夭折,轟轟烈烈的變法運動也宣告失敗,結局便是光緒帝被慈禧太后軟禁,“戊戌六君子”也因此被殺,成為了變法的犧牲品。

而作為變法的領導者:康有為,並沒有“伏法”,而是逃亡海外,過著“亡命天涯”的日子。



那麼他真的是亡命天涯嗎?康有為在逃亡幾年之後,於1904年來到了瑞典,他在瑞典遊覽時曾感慨到:瑞典百千萬億島,樓臺無數月明中,島外有湖,湖外有島,欲徒宅居之。也就是說,康有為來到瑞典後不久便被此地的人文風景所吸引,並且憑藉著他在大清國所辦企業所積累的財產,在當地買下了一座島,或許是因為思念故國,這座小島的建築風格與中國古代園林的建築風格一致,其名也為“康有為島”。



在島上居住幾年後,或許是由於清朝統治搖搖欲墜,國內政治局勢明朗以及思家心切的原因,康有為在1907年離開了自己所購置的“康有為島”。

時至今日,一百多年過去了,康有為與那個年代的人物以相繼離去,但“康有為島”依舊存在的,只是物是人非罷了,這座小島如今已被當地政府收購,成為了供人遊玩的景點!


舊時樓臺月


我是方圓,文史專欄作者,歡迎關注我;

我們都知道,在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宣佈“臨朝聽政”後,戊戌變法也宣告失敗了。但就在前一天,康有為等人便開始了逃亡生涯;

康有為等人從天津塘沽南下逃亡香港後輾轉日本、美國、歐洲等地。

1903年,康有為發起成立了中國商務公司,其總部設置在香港。廣州、上海、日本橫濱和舊金山都有其分部。這時候的康有為已經先後開辦了十幾家企業,自己也賺了個盆滿缽滿。

1904年,康有為來到北歐的瑞典,頓時便被瑞典的美景給吸引住了,便斥巨資買下了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東南沿海的沙丘巴登(意為鹽湖浴場)地區的一座小島,並在島上建造了名“北海草堂”的中國式園林。

這座島便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康有為島”。

據說,康有為買這座小島一共花了2.8萬克朗,後來又花了7999克朗進行修繕。

“房屋雖非廣大,但約可供十人居住,而且傢俱及裝飾極其豪華,似乎頗為富裕”。

在瑞典待了三年後,也就是1907年,康有為離開了瑞典。他的這座小島因為無人照料,也就慢慢的荒廢了。

多年以後,這座小島的所有權也被瑞典政府給收回了,不過“康有為島”這個名字直到今天,依然還在用。現在也是瑞典的一個旅遊景區。

你想去看看嗎?


方圓文史


說起康有為,首先想到的當然就是戊戌變法。這是晚清時期,光緒帝在位期間,由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領導的一場資產階級改良革命。這場革命以救國為主線,提倡學習科學文化、主張政治改革、改良教育制度、發展工農商業。

當然革命往往是破舊立新的運動。這一時期康有為、梁啟超則是作為新生派的代表。而清末統治階級則是守舊派,守舊派的大東家就是慈禧。

而戊戌變法又刺激了老佛爺,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發動了戊戌政變。支持變法的光緒帝被軟禁在中南海瀛臺。

而主要參與人員梁啟超、康有為則逃往海外,另有戊戌六君子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被殺。

廣東人士康有為,出生於官僚家庭,少時就接觸到了西方文化,這也對後來他主張變法產生了影響。

戊戌政變後,康有為攜帶僕人連夜離京,先後去了日本、美國、和歐洲,並且聲稱自己有光緒帝的衣帶詔。以此為精神信仰召集當地華裔,組建保皇會。


在外流亡期間,康有為當起了企業家,還在瑞典買下了一個小島,並將其命名為“康有為島”。

這個小島位於斯德哥爾摩東南海岸的沙丘巴登地區。初到瑞典時,這裡環境優美,安靜怡人,康有為大為誇讚,便斥巨資買了這座島。

康的流亡生涯很是愜意,島上生活也是豐富多彩。購買此島時,他花了2.8萬克朗,後有在島上一番精裝修,總計花了3.6萬克朗,據說非常奢華。

3.6萬克朗是什麼概念呢?今天1瑞典克朗=0.7364人民幣元,但今天的購買力和1904年是沒法比的,所以才說這是一筆巨資。

後人對康有為的評價呈現兩邊分歧的態勢。一方面說,他變法有重大歷史意義,推動了我國曆史革命的進步。

另一方面,其戊戌變法後的思想追求倒退到反對民權、膜拜君權,反對共和制,具有了一定的歷史侷限性。

這一點並不討喜,加之其流亡期間的流言蜚語,一度有傳言說他用衣帶詔招搖撞騙。這裡我們來扒一扒衣帶詔,顧名思義是藏在衣帶裡的旨意。


光緒帝確實是在戊戌變法後,頒佈了一道密詔給軍機章京楊銳。不過楊銳在1898年的秋天被殺,將密詔託付給了家人,令其時期成熟之時奉上。

很顯然,密詔存在,但不在康有為手上。但是康有為手上的密詔多年來雖飽受猜疑,可也沒人肯定是贗品,這是為何呢?

這裡還要說一個人——林旭。林旭和康有為、楊銳的關係都不錯,不過楊銳並不支持康有為激進的變法。在領了密詔後,與林旭詳談並讓其看了聖旨。

這樣一來,聖旨就以口頭形式傳到了康有為耳朵裡,所以說康有為所謂的衣帶詔,也不是空穴來風。

又有人說康有為買的島嶼,所用錢財來自對當地華裔的坑蒙拐騙,這一點不太現實。沒錯,“康有為島”並不便宜,可康有為也不差錢。

這得益於他的經濟頭腦,1903年他創辦了中國商務公司的股份制公司。

該總部在香港,並且自己中國內地、美國、日本等都有其分部,光他自己就創辦了十幾家企業。此時銀行裡的錢足夠他揮霍了。

不過,保皇會這個組織他有沒有額外收入,就無從得知了。現如今,距離康有為購島已過去了一百多年。在其購島後,僅三年就因各種原因離開了瑞典。

據說他的豪宅並不是很大,但容納十幾人還是綽綽有餘的。在他離開之後,當地華僑還習慣稱呼這座島嶼為“康有為島”。

當然這個瑞典的產權法咱也不懂,總之後來這座島的產權又被瑞典政府收回去了,房子現在也看不到了。

幾十年前據說島上有一家很大的酒店,因此瑞典人又稱此島為酒店島,不過後來這個酒店被燒燬了,不知道是不是同一個建築。


想來康有為離開時,也沒把這麼一座島嶼當回事,畢竟那時他還是一個處於環球之旅的富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