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秦厲共公繼位後,有三個疑問值得探討

春秋戰國秦厲共公繼位後,有三個疑問值得探討

上回章節,我們談到《史記》在記載秦悼公十五年的時間裡,就做了一件大事,把秦國的都城雍城好好加固了一番,但隻字沒提這十五年中,秦國還取得了哪些成就和讓中原諸侯臣服的地方。所以,好多人就疑問,為什麼到了秦厲共公繼位後,書中突然一下子記載有那麼多諸侯國前來向秦國進貢,其中還包括當時位列大國的楚國和晉國。

其實,通過《史記》記載的,秦厲共公時期除了上面這個疑問外,還有另外兩個疑問也值得探討。我們一起來看看秦厲共公繼位後,春秋戰國諸侯各國都發生了些什麼,秦國的內政外交為什麼會突然變得活躍起來。

第一個疑問,諸侯各國為什麼都向秦國進貢?關於進貢一事,《史記》提到的具體時間是秦厲共公繼位兩三年就開始了,但這一時期有一件大事被秦國傳得沸沸揚揚的,那就是出現天象奇觀哈雷彗星了。

春秋戰國秦厲共公繼位後,有三個疑問值得探討

我們知道,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對天地鬼神以及一些自然現象都很崇拜,特別是利用天象來蠱惑人心,從而達到統治者的某個目的,各個朝代還設立了史官一職來專門從事這項工作。

從進貢的順序來看,蜀國和楚國排在最前面,蜀國一直飽受戎敵的襲擾,早就有跟秦國交好的願望,對秦國迅速崛起自然是投其所好。楚國更不用說了,既是老的聯盟國又是姻親國,秦哀公打敗伍子胥和孫武率領的吳軍,幫楚國復了國。看到秦國修建雍城,又有新君即位,楚國自然要送一些禮物來祝賀。

但是,為什麼時間選在秦厲共公繼位以後兩年才來進貢呢?我以為,一是秦悼公死時雍城還沒最後收尾,有些工作等到秦厲共公繼位後才算竣工。當遠道的蜀國和南方大國楚國來進貢後,其它諸侯小國更是跟在屁股後面看熱鬧,甚至旁邊的大荔、義渠等西戎小國也都帶著禮物祝賀來了。

春秋戰國秦厲共公繼位後,有三個疑問值得探討

可是,曾經一直阻止秦國向東發展的晉國為什麼也來進貢了呢?我認為還是向秦國新城雍城構築成功祝賀,同時,晉國這個時候正在三家分晉,昔日的霸主威風不再了。可以說,從秦國構築雍城這件事,讓中原諸侯各國看出了秦國的實力和雄心,想象一下,利用十五年的時間構築的一座城池,一定是輝煌無比的,自然也成了春秋戰國時期一大幸事。

第二個疑問,出現三次自然天象是怎麼發現的?秦厲共公的死跟日食有沒有必然聯繫?我們知道,從夏商時期,就已經出現專門研究天文地理的記載了,考古發掘的文物裡也有用於天文地理方面的物件。從春秋戰國爭霸的各場戰鬥中,我們都能找到利用天象決策戰爭結果的情況,特別是秦文公時期,更是專門給史官設置了教化內容,目的就是讓普通百姓和臣民接受統治者的思想,打著天降異象的名義愚弄百姓。

關於秦厲共公在位三十四年中發生了三次哈雷慧星事件,到他死的那年更是先有日食,大白天的天空一片灰暗,秦厲共公也在同一年份去世了,人們很容易把他的死跟哈雷彗星和日食聯繫在一起,這沒有什麼好奇怪的。這些都是史官或者愚弄百姓的人編造出來的謊言。所以說,秦厲共公在位三十四年,雖然他出生日期不詳,但也沒有提他是少年繼位,應該也是正常登基的。他的死算是自然死亡,跟日食沒有一點關係。

春秋戰國秦厲共公繼位後,有三個疑問值得探討

第三個疑問,大荔、義渠等西戎國家都進貢來了,為什麼還要攻打他們?在秦厲共公登基之前,秦國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打仗了,前幾章裡我說了,秦國是個馬背上國家,從養馬開始就一直在跟西戎作戰,秦國的地盤也是從西戎手裡奪得的,可以說,在秦國的成長髮展道路上,都是通過跟西戎作戰才鍛鍊了秦軍的部隊,從而在跟中原諸侯作戰中勇猛無敵,贏得了虎狼之師的稱號。

再有一個方面就是,秦厲共公繼位後一直在東擴西打,加上在他繼位這一時期,晉國由一家獨大變成了魏趙韓三家,秦國輕而易舉從晉國手裡接過了霸主的指揮棒,無論是大荔也好還是義渠也好,只要擋住了秦國東進和西出的道路,指定是不行的。所以說,攻打西戎是遲早的事,是早打還是晚打的事,跟進貢一點關係都沒有。

春秋戰國秦厲共公繼位後,有三個疑問值得探討

通過以上分析,有人說,秦厲共公算不上明君,但看到他在位做的這些事,也不能說他是個昏君,相反,他打敗大荔、義渠等西戎國家,秦國面積向西拓展一百多里,諸侯各國都來向秦國進貢,能說秦國不強大,秦厲共公沒有建樹嗎?(圖片來源於網絡)

學史明理,知史悟道。關注島主說事,瞭解更多春秋戰國歷史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