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諺中說的"鋤頭有糞、越鋤越嫩"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友君


農作物的成長離不開肥料,而過去農村買不起化肥,只能用農家肥,比如各種動物尿液和糞便就是最好的肥料,有了充足的肥料,農作物才會長得越旺盛,因此農民通過自己種植和經驗摸索,從而得出一些大家認同的諺語,比如“鋤頭有糞、越鋤越嫩”是很有道理的。

“鋤頭有糞、越鋤越嫩”是什麼意思呢?

從字面意思,就是鋤頭上有糞便,因為糞便是農家肥的一種,能促進農作物的生長,可是鋤頭上有糞便就能促進農作物的生長,顯然是說不通的,如果真是這樣,大家幹農活的時候,都會往鋤頭上沾點糞便,那就太誇張了,而且農活幹多了,鋤頭上的糞便也會被泥巴擦洗掉。

應該這麼理解,田裡糞便多,去鋤地的時候,鋤頭上會時不時的沾上泥巴上的一些糞便,說明田裡肥料充足,再加上鋤地是為了鬆土,即利於肥水滲透到農作物的根部,同時還能促進農作物根部的有氧呼吸,從而促進農作物的生長。

鋤地和肥料是離不開的

農民不斷摸索種植經驗,得知農作物長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去鬆土,同時田裡也有很多雜草,鬆土是為了促進植物根部呼吸,鬆土的過程需要把田裡的雜草清除,鬆土的時候一般都選擇在雨後,田裡的泥土比較溼潤,松完土以後,需要及時補充肥料。

過去農民大多都用豬糞和稻草混合成農家肥,這種農家肥的肥效特比長,稻草很難腐蝕,鬆土的過程能將剩餘的稻草切斷,連同豬糞埋入土中,同時鋤頭上也會沾到糞便,最後在雨水的作用下,田裡的糞便被農作物吸收。

當然現在農村都不養豬了,缺少農家肥後,只能用尿素代替,一般鬆土完後,立刻就撒尿素,因為鬆土會對植物的根造成一定的損壞,再加上沒有雜草的干擾,尿素被雨水融入泥土中後,能迅速被農作物吸收,很快就變得翠綠,因此“鋤頭有糞、越鋤越嫩”非常有道理。


老梁話三農




農村諺語“鋤頭有糞,越鋤越嫩”,這是農民幹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六七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農村裡的人都知道,幹活是少不了鋤頭了,沒了鋤頭,還怎樣種地呢?像我小時候幹活就用鋤頭了,我們家五個人,每人各有自己的鋤頭,而且鋤頭用的越久越多,就越鋒利哦。



農村諺語“鋤頭有糞,越鋤越嫩”,這句話肯定不是說鋤頭裡有糞,意思是莊家要長得好,那就要多動鋤頭了,確實是這樣的。在我們那裡,在種地之前都要先犁地,那時候不像現在有機器犁地,都是用鋤頭。



隨著農作物慢慢長大了,那地裡也會長草,這時候就要除草了,不然草就會吸收了養分,農作物就長不好了。而鋤掉的草可以可以當做肥料哦。除了除草外,我們還會松地。就比如玉米、花生,長到一定程度了,就會用鋤頭松地,順便給它們施肥。松地也有好處,可以讓農作物根部更好的生長,這樣它們長的才好。

可別小看了這把鋤頭喔,可是農民的吃飯工具用呢,可以挖穴,也可以碎土、蓋土等等,總之只有你想不到,沒有用不到。可以說鋤頭是咱們農民不能缺的萬能工具了。像在農村,誰家沒有一把鋤頭呢?


壯鄉小美


農諺是勞動人們從日常的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規律和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莊稼是靠糞土供給養分的,莊稼才能長的好。在過去農民種地全用的是農家糞也就是有機肥,莊稼產量不高,但地很鬆軟。現在農村人地裡上的都是無機肥,莊稼的產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地比較板結。農民以土地為生,視土地為自己的命,農村勤謹人種的莊稼三天兩頭在地裡除草,莊稼長的快,懶人種的莊稼,荒草叢生,莊稼被草欺得長得弱小。農諺中說的"鋤頭有糞、越鋤越嫩"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一,鋤頭有糞、越鋤越嫩。

“鋤頭有糞、越鋤越嫩。”這句農諺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鋤頭裡好像有糞土及肥料,每鋤一次,好像給地上了一次肥料,莊稼就長的越嫩。就如同農民常說“鋤頭下有肥料。”鋤頭鬆土改善土壤通氣性,促進有氧呼吸,產生較多的ATP,利於細胞對礦質離子的吸收。從而促進植物生長的快。

二,鋤頭改善土壤結構,保墒。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每澆一次地都要把地鋤一次,給地解枷,給地鬆鬆綁,讓地透透氣,把長在地裡的雜草鋤下來,過一段時間發酵好了,就成了莊稼的有機肥,很好得被莊稼吸收利用,又保住地裡的墒情,是地裡的水分流失的慢些。

三,鋤地的好處。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描寫的是農民在烈日當空的田間鋤地的情景。為什麼要鋤地呢?而且一般還都在晴天烈日的時候鋤地,這裡面有什麼科學道理嗎?一般在農村,老人們常說:鋤下有火,可以使多雨的土地儘快幹松。又說:鋤下有水,在乾旱季節可以使土地保持水分。其實這裡面還真有不少科學道理的。鋤地有幾個好處:一是除草,雜草的生長是要和莊稼爭奪水分、養分和陽光的,尤其是在乾旱時突出。雨後,雜草的發達根系卻使水分不易蒸發。鋤除雜草,就能發揮一定的保水保肥作用,促進莊稼生長,就相當於為莊稼施了水。二是乾旱時,土壤裡的水分是通過一種叫做毛細管的結構,從地下向地表蒸發的,嚴重時,土地會乾裂,在黏土地尤為明顯,通過乾裂形成的深溝,水分就會蒸發地更快、更深。此時鋤地,可以切斷地表的毛細管,防止土壤深層的水分沿著毛細管不斷蒸發,起到保水的作用。三是雨後通過鋤地,使地表的土壤疏鬆,暴露於空氣的表面積增大,水分蒸發加快。就相當於用火為莊稼烘乾了地。 老人常說,鋤下有火,鋤下有水,人勤地不懶,多鋤地才能有好收成。

四,現在機械化代替鋤頭,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農機的應用,機械代替了農民繁重的農活,為農民節省了體力和時間,現在農民就是用鋤頭鋤機械不能涉及到的地方,用鋤頭的頻率沒有過去那麼頻繁了。這也是社會進步的標誌。機械化把農民從繁忙的農活中解放出來。無論是機械還是人鋤都是為了把土地弄的鬆軟,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

總之,農民總結的農耕經驗是值得我們傳承和發揚的,雖然現在農民翻耕地都用機械化代替了,但是道理還是不變的,農村人常說“寸草鍘三刀,沒料也上膘。犁得深,耙得勻,土裡長出金和銀。”農民種地三分種,七分管,這樣才能使莊稼茁壯的成長有個好收成。你是怎麼看得呢?在留言區留下你寶貴的建議。


鄉村關中


我國一直是農業大國,所以在千百年勞動人們的耕種過程中,根據自己的觀察總結出來一些種地的技術和經驗,並且通過一些簡短的語句表達出來,成為農業生產中的諺語,經過人們的口口相傳,指導著後代的農業種植活動。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應該知道鋤頭這個工具,在所有的農業耕種的工具中,最常用的就是鋤頭,鋤頭的一頭是刀身平薄而橫裝的鐵器,後面連接著長長的鋤吧,早些年的農民上地幹活,幾乎人人都會揹著一杆鋤頭,農活中的收穫、挖穴、作壟、耕墾、蓋土、築除草、碎土、中耕、培土作業皆可使用稻鋤頭,所以它是農民最不能缺的萬能用具。

農諺中說的“鋤頭有糞,越鋤越嫩”只是個比喻,當然鋤頭裡是沒有糞的,只是通過這種形式來告訴人們種地的技巧,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這裡的意思是說,要想讓莊稼長的好,就需要多鋤地。

鋤頭除雜草與植物的競爭:農民播種完種子後,地裡農作物的禾苗剛剛長出來的時候,雜草苗也會長出來,這個時候的雜草會和農作物爭搶土壤中的肥料,所以及時用鋤頭把雜草除掉就相當於是給地裡增加了一次糞肥。

鋤地可以改善根部細胞氧氣供應:農作物生長以後,土壤板結成塊,這個時候鋤地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將成塊的板結土壤打碎,就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氧氣濃度,這樣的作用有利於植物根部細胞和微生物的呼吸,所以有利於農作物快速生長,效果就和再施撒一遍肥的效果一樣。

同時,多鋤地,勤鋤地也可以乾旱的季節,此時鋤地,可以切斷地表土壤中的毛細管,防止土壤深層的水分沿著毛細管不斷蒸發,起到保水的作用。

所以,鋤頭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著重大的作用,地種的好不好,關鍵看鋤地的次數,所以人們還經常說:“一道鋤頭一道糞,三道鋤頭土變金”這個意思和“鋤頭有糞,越鋤越嫩”是一個道理,說明了鋤地相當於上糞,多鋤就能豐收。”只不過,在現在的農業生產中,隨著農業機械化的開展,人們越來越不愛用鋤頭這種工具了,畢竟幹起活來費工費力,現在農村的鋤頭也就很少見了。

農諺中說的"鋤頭有糞、越鋤越嫩"是什麼意思?大家認為這句話有道理嗎?歡迎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鋤地的好處如下,

1.鋤地首先把草鋤掉,減少了雜草與莊稼爭肥,爭水,爭光,也減少了一些害蟲寄生的環境,從而促進了植物的生長。

2,雨後鋤地可以起疏鬆土壤,加快水分散發,提高土壤通透性,也提高了地表以下溫表。

3,天旱鋤地可以切斷土壤毛細管,減少水分蒸發,增加抗旱能力。

4,鋤地可以切斷淺層根,迫使作物根部下扎,一是增加了抗旱性,主要是提高了抗倒性。

5,天旱鋤地和雨後鋤地便於土壤肥料的吸收,因為肥料是靠水分運輸的,下了雨肥料淋下去,鋤地能讓地表提前失水,地下水分在往上蒸發時把肥料輸送上來,利於植物根的吸收。

當然現在鋤地的少了,可鋤地確實有很多好處。


半工又半農


鋤頭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農業生產中,鋤頭是應用很多的,家中鋤頭那有許多把,大鋤,板鋤凡能進行農業生產都必須有自己順手適合的,大鋤窄些用於挖地,敲碎泥塊,板鋤用於整地刨成畦,除草。


鋤頭有糞這句於大鋤來說,是指挖取土層翻向,將土壤上層原生雜草翻壓入土壤中,這些雜草腐熟後成了腐殖質,就是相當於給與土壤上了一層農家基肥。也將土壤結塊的弄碎了,增加土層中空氣進入,疏鬆了土層,可移栽或育苗栽種的植物在土壤中有足夠氧氣萌芽,和移栽作物根部生長適宜條件。

板鋤較寬不適應直接挖土,但刨土上畦,開排水溝等比大鋤更適用。這種情況是大鋤協助工作。還有的是中耕除草板鋤是主力作用了。移栽後成行的作物間往往雜草泛生,這時板鋤的作用發揮出來了,這時既要除去雜草,又要幫助所栽作物鬆土,增加空氣進入,根際生長,又不能翻土過深傷主根,這時板鋤作用發揮極致,既輕又寬,又不會入土層過深,多中板鋤中耕除草,這個以後除去競爭性雜草,可以覆蓋土層上面,曬乾,可暫保剛中鋤后土層溼度過低,鋤后土層空氣進入土層中,又疏鬆了雨溼造成土壤粘結,待雜草被陽光曬乾後腐爛又為栽種作物提供了追肥。還能雨水落入土層中更含水分。利於栽種作物生長。



越鋤越嫩是指栽種作物生長週期中,需要多次中耕除草,除草中耕後的作物生長更水嫩具活力。頭次鋤下雜草消滅了競爭對手,使栽種作物獨自生長產生優勢,並雜草腐爛下土壤中有機質,礦物質經淺翻及溼潤,土壤中微生物著力分解,使作物根系更易吸收,栽種作物生長更快,更具活力,經幾次中耕除草後,作物生長自封行,佔據了絕對陽光封壟,這樣板鋤作用又可培土保墒。

整個在以前手工農作上鋤頭作用是不可缺的,所以農民創造出許多簡短農諺,複述教育下一代。或許現在年輕人不知了,機器用上了,背個噴霧器除草劑一灑草就滅了,是方便簡單了農業工作,但或許給土壤帶來一定汙染。


老艾葉


在記憶中,鋤頭曾經可是農人使用最頻繁的農具,小的時候,不論是旱地還是菜園,除草都是用鋤頭一遍一遍的進行,一季旱地至少要鋤三四遍,而菜園更是經常需要除草。直到現在,鋤頭仍然是農民常用的工具之一。



農諺是農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總結出來的規律和經驗,具有非常深刻的道理。所謂“鋤頭有糞,越鋤越嫩”,揭示的是土地與農家肥的關係,以及勤勞才能獲得豐收的道理。具體來說,這個諺語包含三點意思:

一是揭示了農作物生長與農家肥的關係。

由於中國幾千年農業都是靠農家肥作為唯一的肥料來源,直到20世紀90年代農家肥仍然廣泛使用,農民在種植之前,都會使用農家肥作為底肥,因此在鋤地時,如果能夠看到地裡的農家肥,說明底肥上的比較足,農作物生長自然會比較好;

二是揭示了農作物生長與除草的關係。

由於農田裡的雜草,會與農作物爭肥,如果任由雜草生長而不去除草,農作物生長肯定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收成會大大降低。

同時,在除草的過程中,不僅除去了影響農作物生長的雜草,也疏鬆了土壤,更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

三是揭示了農作物生長需要辛勤的勞動,需要多次除草。



所謂“越鋤越嫩”,指的就是農作物生長過程中需要多次除草,需要投入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管理。

在使用除草劑之前,除草是不能夠“斬草除根”的,鋤完一遍地,如果趕上雨天,雜草很快就又生長起來了,天干的時候雜草再長起來的時間會慢些。但是不管怎樣,一季農作物鋤一次草肯定是不行的。

農諺是農民在長期生產勞動中智慧的結晶,是對農事規律的高度概括,淺顯易懂而又道理深刻,幾千年的農業文明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的。農村中類似於這種農諺還有非常多。


熱愛農村的小許


農諺“鋤頭有糞,越鋤越嫩”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我先回答第二個問題。

有沒有道理?我的答案是:有道理。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作為農民,夏季來臨時,只有每天在地頭鋤地才可以使農作物茁壯的生長。為什麼呢?因為每天鋤地,

一是除去了雜草。

二是給農作物的根系鬆土了。

土壤疏鬆之後,一是透氣,二是增溫。地溫高了,農作物的根系就生長的快。根系扎得深,吸收的營養自然就多了,從而也就有 更多的營養供給植物的莖杆。從而植物的莖稈就長得更加茁壯。莖杆茁壯了就可以產生更多地光和作用的物質,以供給植物的根系。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所以植物就越長越好,越看越嫩了……

看了我以上的回答。現在再回答第一個問題。你也就不難理解它的意思了。農諺說的“鋤頭有糞,越鋤越嫩”就是。你要是天天鋤地,就好像給農作物上肥一樣。所以說,植物就越鋤越嫩。你看六月大熱的天,農民都在地頭鋤地。就是這個道理。

我的理解就是這些,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新疆老呂


有道理,是肥下得足,肥下足了農作物就會越長越好,古話說,你騙了地皮,地皮就會騙你肚皮,你只要勤耕作一定就會有豐收。


雨過天晴10474


莊稼要靠勤勞,多除草,多施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