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雜談-為什麼NS的遊戲比其它平臺貴?答案可能有這些

任天堂Switch已經快滿兩歲了,無論是銷量還是口碑在玩家圈裡都還不錯。這臺任天堂博採眾長厚積薄發的主機引入了便攜性概念,讓玩家體驗到了“隨時隨地把遊戲帶在身邊”的幸福體驗。

遊戲雜談-為什麼NS的遊戲比其它平臺貴?答案可能有這些

但是到目前為止,圍繞Switch的爭議還是不少。比如獨立遊戲佔比過高、缺乏第三方大作、以及遊戲不便宜等等。而遊戲價格問題自NS出名開始就一直被討論得無休無止,難道,只要一款遊戲能隨時隨地玩,就有了賣得比其它平臺貴的底氣?

那麼,Switch的遊戲到底貴不貴?如果貴又貴在哪裡呢?今天就來討論一下:


到底貴不貴?

遊戲貴不貴,當然是一個絕對的概念。首先拋出結論:部分遊戲在NS的售價確實比其它平臺貴,但是注意,僅是部分!

比如在2017年登陸Switch的老遊戲《黑色洛城》。按理說作為一款冷飯不應該高於首發的售價,但是事實卻是,Switch版《黑色洛城》首發價格高達49.99美元,而該作在其他平臺最高只賣了39.99美元。

遊戲雜談-為什麼NS的遊戲比其它平臺貴?答案可能有這些

在Switch確實存在《黑色洛城》的情況,但注意,這只是一部分情況,而且普遍存在於歐美廠商。其他絕大部分第三方大廠發售的全平臺遊戲,包括獨立遊戲在內,在Switch的首發售價同其他平臺是完全一致的。

所以,在大部分情況下,登陸Switch的遊戲不存在絕對價格高於其他平臺的情況。玩家們認為“貴”,大多數情況是“自己感覺有點貴”,而這種感覺主要分兩種:

1.之前只在Steam國區買過低價遊戲,來到Switch的爵士商店一時難以適應;

2.其他平臺打折頻率和力度遠高於Switch。

遊戲雜談-為什麼NS的遊戲比其它平臺貴?答案可能有這些

PS4商城隨時都在打折

所以國內玩家眼裡的貴,真相應該是“沒有Steam國區那樣的低價服,而且不怎麼打折”。尤其是在獨立遊戲較多的環境下,國內大部分玩家本來就不怎麼玩獨立遊戲,對這些遊戲的售價根本沒什麼概念,只要有這些所謂的“4399”在賣,不管賣多少,貴就完事了。

那麼,Switch 的遊戲為什麼那麼“貴”又不怎麼打折呢?主要原因應該有這些——


卡帶成本

有一個原因被提過很多次,而且確實在其中很重要:卡帶成本問題。

眾所周知,Switch同其他主機不一樣,為了兼顧便攜特性,實體遊戲載體使用的不是光盤而是卡帶。而卡帶的製作成本確實比PS4和XBOX ONE使用的藍光光盤高而且高得多。

舉個例子,PS4獨佔大作《底特律:變人》的容量約48GB,該作也使用了50GB容量的藍光光盤。而每一個能裝下《底特律:變人》的50GB藍光光盤能換容量多少的Switch卡帶呢?答案是——只有8GB。

遊戲雜談-為什麼NS的遊戲比其它平臺貴?答案可能有這些

Switch使用的卡帶應用了閃存技術,內部構造比光盤複雜得多,因此製作成本也高出了一大截。而目前Switch最高容量的卡帶也僅有32GB,成本當然也比8GB的高出許多了。如果廠商想在Switch發佈大容量的實體遊戲,不僅要花大價錢製作32GB的卡帶,即便如此可能還不夠。

所以目前的Switch出現了一個比較尷尬的現象:像《德軍總部》《NBA 2K》這樣的大容量遊戲,即便你買了實體卡帶,也必須通過聯網下載大量的內容,因為卡帶連遊戲本體都裝不下。

遊戲雜談-為什麼NS的遊戲比其它平臺貴?答案可能有這些

那現在新的問題也來了:既然卡帶那麼貴,我買數字版不就行了?那為何數字版的售價和實體版是一樣的呢?這個原因實際也很好解釋——廠商要兼顧實體遊戲的收益,不能得罪實體遊戲商店,所以數字版要和實體遊戲一個價格。不僅Switch遊戲如此,任何平臺的遊戲都是如此。

商業策略

卡帶成本制約了很多廠商降低遊戲生產成本,因此他們也對摺扣比較忌諱,因為即便能成功在Switch上架,即便可能遊戲能賣得比其他平臺好,也沒辦法能保證銷量。與其如此尷尬,倒不如一直維持原價銷售,賣一個是一個。

因此,Switch就成了獨立遊戲的樂園:小型遊戲廠商負擔不起實體卡帶成本,但Switch的便攜性和獨立遊戲相性極佳。獨立遊戲對多數玩家而言本身就是大作玩膩了以後拿來調味的,而Switch能有效把這些碎片時間整合起來......因此,獨立遊戲在Switch上賣得相當好,很多知名的獨立遊戲,比如《怪物男孩》在Switch的銷量是其他平臺之和的好幾倍。

遊戲雜談-為什麼NS的遊戲比其它平臺貴?答案可能有這些

《死亡細胞》

所以,Switch平臺所謂的“4399”多,除了任天堂官方對獨立遊戲製作人的親熱態度,絕大多數遊戲都是製作者們自告奮勇送上來的。

Switch因其便攜性,讓不少理性玩家能因此不計較遊戲畫面。在Switch上發售的遊戲,不管是大中作品還是獨立遊戲,基本上一個熱賣一個,加之卡帶成本的拖累,當然影響了第三方廠商的商業策略,原價都能這麼賣,憑啥要低價賣呢?

我就不打折

常言道“人比人氣死人”,對於主機玩家來說,讓很多人難以釋懷的還是第一方遊戲的折扣力度。無論是PS還是XBOX,其第一方遊戲的打折力度一向很大。PS4平臺今年誕生的大作《戰神》《底特律》已經有過不同程度的折扣,2017年發售的《地平線:黎明時分》甚至可以不到一百塊錢就能拿下,但任天堂的第一方遊戲很少有這種情況,甚至主力大作從來都不打折,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任天堂不想打折,因為壓根就不愁賣。

任天堂從誕生之日起就很少有給自家遊戲大力度打折的行為,因為他們的遊戲往往有著非常理想的銷量,即便是原價出售,遊戲銷量也能遠遠超過自己的競爭對手。

這裡有一個數據,截至2018年1月,在購買了Switch的玩家中,均有超過一半的人買了《超級馬力歐:奧德賽》《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和《馬力歐卡丁車8豪華版》。

遊戲雜談-為什麼NS的遊戲比其它平臺貴?答案可能有這些

如果橫向對比的話,這裡還有一組數據:今年開年索尼官方宣佈,《漫威蜘蛛俠》發售3個月後銷量超過了900萬,而這款遊戲已經是銷售速度最快的PS4第一方遊戲了,而這個驚人數字是通過長期的折扣加上聖誕假期的捆綁贈送達成的。而幾乎用同一時間達成這個記錄的《超級馬力歐:奧德賽》,一分錢的折扣都沒有過。

遊戲雜談-為什麼NS的遊戲比其它平臺貴?答案可能有這些

《超級馬力歐:奧德賽》發售不到3個月就賣出了907萬份

這足以說明,經歷了幾十年的積澱,任天堂的遊戲質量深受玩家信任。即便任天堂很多遊戲是老少同樂的全年齡遊戲,但家長也往往也非常願意為孩子購買任天堂的遊戲,其一是因為任系遊戲往往比較安全,其次,這些家長在小的時候就接觸過任天堂遊戲,他們對其的品質很信任。

這樣的商業策略,一方面體現了任天堂作為日本公司的頑固,但另一方面,任天堂這個幾經沉浮的老牌遊戲廠商,在長期穩定提供高質量遊戲的前提下,確實具備不打折的底氣。

遊戲雜談-為什麼NS的遊戲比其它平臺貴?答案可能有這些

《任天堂明星大亂鬥:特別版》發售3天后就賣出了超過500萬份

怎麼佔便宜?

因此,無論是卡帶成本問題,還是第三方策略問題,抑或是老任自身的“有人買單就是可以為所欲為”,Switch遊戲所謂的“貴”自有其道理在其中,儘管這樣的道理對玩家而言,有時候確實有些不公平。

那麼,如果非要在Switch遊戲上節省一點錢,那還有沒有行之有效的辦法呢?

辦法雖然少,但有還是有的,這裡就有幾個省錢買NS遊戲的技巧:

1.使用金幣:

遊戲雜談-為什麼NS的遊戲比其它平臺貴?答案可能有這些

任天堂在去年3月起實行了金幣抵扣付款的政策。玩家每買一份Switch實體遊戲都能獲取不等數量的金幣,這些金幣能讓你在購買數字遊戲時抵扣一定量的付款。每100金幣可以抵扣1美元或100日元。

具體方法是,插入遊戲卡帶→選中新遊戲按+鍵→選擇最後一個選項領取金幣。

但一定要注意的是,領取金幣當月一個月後金幣會清零,所以儘量選擇在有購買數字遊戲意願的時候再領取金幣。雖然抵扣金額不多,但聊勝於無嘛。

2.轉戰低價服:

遊戲雜談-為什麼NS的遊戲比其它平臺貴?答案可能有這些

南非服遊戲已經漲價 徹底爵士化了

Switch和Steam一樣存在低價區,比如墨西哥、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eShop。若經常購買數字版遊戲,可以註冊一個墨西哥或俄羅斯地區的賬號。

但要注意,墨西哥區不支持Paypal,最好準備一張信用卡。

3.出二手:

遊戲雜談-為什麼NS的遊戲比其它平臺貴?答案可能有這些

如果是實體黨,遊戲玩完以後可以考慮出二手。Switch遊戲不同於其他平臺,掉價速度慢,很適合用來回血。而隨著某些遊戲供貨不足或突然更新中文,賣出去了甚至還能賺。

小白idea(小白聊遊)原創 部分資料參考自Polyg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