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講述小時候你的母親影響你最深的一個教育場景?

文刀砍樵


我的母親一生沒有接受過什麼正式教育,小學沒有畢業的時候就已經不在上學,開始了編筐,餵豬,照顧兄弟姐妹承擔起了在她那個年齡不該承受的生活責任,我我記得我十三四歲的時候想吃肉家裡沒有,我告訴了我母親,我母親什麼都沒有說,只是在那之後我母親晚上開始在蠟燭下(那個時候農村的電還是不穩定經常性的停電)加班加點的編筐。有一個星期左右我母親把自己編的筐賣了,買了半斤肉,回來了給我們包餃子吃,我那時候饞一口一個,母親看著我直笑,還說吃慢點多著呢。還說一句人那隻要好好過不瞎花肯定日子會越來越好的。現在我把母親的話理解為只要自己努力生活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生活肯定會越過越好的。


好好學習5336


要說教育的事,不知別人家是怎樣的?反正印象中我們家老爸主管的較多吧!老媽管我們很少的……

還記得,剛上初中時,具體忘了什麼事,和弟弟拌嘴,不小心把弟弟弄受傷了,被媽媽剛好看到,媽媽便責備了我,說了我幾句……

我當時就倔脾氣上來,邊哭邊說了氣話:說老媽偏心,只喜歡弟弟,不喜歡我……

媽媽被我氣哭了:我偏心,到底是誰每次偷偷地多給你零花錢的……

弟弟看到我和媽媽在哭,他也在一旁抹眼淚了。至於後來,老爸看到的場面就是:娘三圍在一起抹眼淚,把老爸整的是哭笑不得……

那個梗,現在想想,都覺得好笑,挺內疚的,當時怎麼就那麼不聽教,還真是年少不懂事呀……


花開的聲音yj



媽媽從小教會我許多做人的道理,從小用“孔融讓梨”的故事告訴我們姐弟之間凡事多相讓。用“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告訴我們凡事自己多動腦子。時刻告誡我們”小時偷針,大時偷金“的人生道理,不要因為小孩不懂事小偷小摸行為不重視,因為小孩性格從小形成,習慣了小偷小摸行為大了就順手牽羊成濫習。其中最深刻的是“拾金不昧”行為,媽媽用自身行為教育了我,令我至今印象深刻。那年我12歲,爸爸開了間鋪子買化肥農藥的。因為誠實守信生意也還可以,對於一些瞭解為人的顧客,有時資金緊張爸爸還會允許欠數。那天爸爸有事外出。我和媽媽在店鋪裡,有個從未謀面的客戶來買了幾包肥料,拿了貨付完款急匆匆走了。客戶走後媽媽發現地上掉了錢,拿起來差不多1000元,那時候不算小錢了要買好多產品才賺得到。媽媽猜測應該是剛才客戶掉的。不到半個小時那人來了臉上快急哭的表情,在店裡轉了一圈問我們有沒撿到錢。媽媽問了金額張數等對得上就還給他了,並囑咐以後注意。事後得知錢是拿來買門窗的趕時間,才發生這樣的事。那人千恩萬謝走了。後來成我們家老顧客。


事後爸媽同人說起這事,有的人說又沒人知道不還也沒事。媽媽說人在做,天在看,做事要對得住自己良心。自己賺的錢才用得心安理得。在以後學習,生活中這件事一直影響著我,不要為佔一時便宜給人生帶來汙點。要言傳身教身邊人堂堂正正做人的好品格。


初曖雲笙


小的時候的記憶,大多數都很模糊了!記得那年我10歲上三年級,那時候吃水果不跟現在似的想吃多少吃多少,而且水果的品種也很單一!記得村裡有一戶人家種了蘋果園,上學的時候從那走,看著樹上的蘋果饞的直流口水,就計劃著偷摘蘋果吃!放了學,我們幾個小夥伴一起,把蘋果園的柵欄扒開一個縫,進去偷了好幾個蘋果,然後分了分,就拿著回家了!

回家以後被母親看見了,就問我哪來的蘋果,我不敢撒謊一五一十的說了!母親二話不說,揪著我的耳朵把我揪到果園的主人家!那戶人家很好,說小孩子嘴饞摘幾個蘋果而已,沒事的!但是母親還是跟人家道了歉,把蘋果還給了人家!最後母親帶著我回家了!在回去的路上,我心有不甘,就嘟囔說,別人也偷摘了,人家都沒去送,我們為什麼那麼傻,要去給人送去!母親說,不是咱的東西不能要,沒經過別人同意拿了別人的東西就是偷,這次是幾個蘋果,以後保不齊,會去偷什麼其它的,到時候可就沒這麼簡單了!為此我還惱了好幾天,因為到手的蘋果沒勞著吃,還捱揍了!


love快樂的小老鼠


記得有一年的夏天到了,村裡的有一家柿子熟了,我像男孩子爬上去摘,一不小心,踩空了,直接掉到人家家裡放機器的地方,人家的房子也被我弄了一大個窟窿,瓦片直接隨著我掉下去,5分鐘後,那家人直接衝到我家,我媽說:那就把瓦抬走,補一補房頂,然後我就被揍了一頓,至今都記得,到後來,我媽直接不讓我去爬樹,不過,我媽不在的時候,我還是偷偷的爬樹摘水果,現在麼,在城裡上班,也很少回去了,回去都是怕不小心弄到身上哪裡,特怕哪裡疼,摘水果都是拿著杆子,看準了,再下手。


淡定人生夢想


我母親生了八個孩子,除第一個夭折,長大了我們兄弟姐妹七個,我姐由於身體不好沒上學,我們兄弟姐妹六個有四個高中畢業,二個初中畢業,母親的常掛嘴邊的一句話就是現在是新社會,共產黨,毛主席領導讓我們窮人上學,你們都去上吧?我多受點累就是了。因此母親常年操蘇操勞,起五更,睡半夜,我從記事起就不知道母親幾點鐘起床,也不知她幾點鐘睡覺,母親還心靈手巧樂於助人,幾乎沒有她不會做的針線活,織布,紡紗,彈棉花各種活都乾的又快又好,因此鄰居經常請她邦忙做衣服,盤扣子,織布,我母親是有求必應,母親活了九十多歲,無疾而終,她最後的遺言是得幫人處且幫人,老人行好為兒綠兒孫積福,孩子行好為父母添壽,明天是母親節,以此來告慰母親,願母親安息,願天下的母親倖福快樂


平30885017


母親是一個非常勤勞簡樸的人,時至今日,我都驚訝於,不知道疲憊的母親。

記得小時候,家裡條件一般偏好,但母親卻從來沒有停下來享受過。家裡種著一百畝的大豆地,每年收割完後母親就去地裡再撿一遍,生怕有漏下了,只要幹完其他的活就去地裡撿,有時冬天沒事了也會再溜一遍,生怕自己沒撿淨,一天天低頭撿,後來整個臉都空腫了,認人看著很是心疼,可母親說,沒事閒著也是閒著,撿一個是一個。

在母親身上,我深刻的體會到什麼是粒粒皆辛苦。


一語傾風


我現在所能記得的一個教育場景就是母親教我辨認東西南北方向的事情。我是方向盲,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如果不借助外界的事物,根本就分不清東西南北方向,走在路上時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往哪個方向走。

記得小時候,母親教我辨認方向,我根本就記不住,也分不清楚,轉個圈就忘記了。然而母親並沒有生氣或者因此懲罰我。只是非常耐心的一遍又一遍的教我,直到我學會了辨認方向。


筱溪718


我的母親是一位沒有文化的農村婦女.老人家壽誕一百零五歲時離我們大去.老人家享年可稱為高壽.況又是無疾而終.按理說應是福壽雙全.作為兒子的我們.應沒有可遺憾的了.然一想起母親的音容笑貌.總會自然地細慮在老人家生時我那些做法差強人意.母親那一代的老婦人的最大特點就是節儉.不論兒時還是已成年的我需要日常開銷時.老人家總是不厭其煩的叮囑我.那兒的東西便宜.那兒的秤給的足...後來生活條件大有改善.小孩子們吃剩的飯菜零食比比皆是.大人們習已為常自然不會在意.有那麼幾天.該吃飯時總說不餓已吃過了.我總以為老人的身體發生了大變.由此我感到莫大的壓力.又該吃飯了.我自去給老人家送奶茶.推開半掩的門.眼前的情景讓我驚諤萬分.一個柳條筐裡盛著要滿的饃和米.老人家正捏著往口裡送.不由分說拿起筐我往外走.不知哪來的勁.母親一把扯住我.對我說.我有話對你說.於是談她幼時的生活.經歷的磨難與艱窘...我平時總認為母親老了糊塗了.當時我才醒悟.老人家節儉持家的德性至老不改.她顫抖的聲音對我念叨著她們那個年代流行的時語.毀個饃遭雷刨.毀棵青遭雷轟.她們那個時代的人正是藉助蒼天告誡子孫後代.要把節儉的優良傳統傳承下去.母親去世已兩年餘.在這段不長的時間裡.我眼前時現老人家的慈眉善目.她彷彿正對我數說著.毀個饃遭雷刨.毀棵青遭雷轟...這那個年代流行的時語.深深地鐫刻在我的心裡...


識途m


小時候,我家種了許多果樹每天媽媽都要起的很早去賣桃子梨子葡萄。那時候是推著平車,也沒有電動車。下過集以後也捨不得買一個燒餅吃。再接著趕下一個會。回來還要餵豬喂牛,忙著地裡收種。爸媽非常勞累。生活非常不易,老了要感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