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盲實驗,讓有意無意的騙子現形

中醫藥的支持者最常用的說法就是“我曾經得了XX病,就是看了XX中醫吃了XX中藥後,才好的”。這和“我吃了黃體酮才保住胎”的說法是一個性質。這些人都是把“前後關係”和“因果關係”混為一談。由於中國人向來缺乏邏輯訓練,所以即便是一些有高學歷或高名望的人都難免掉進這樣的邏輯陷阱,更別說普通人了。

真實情況是:許多疾病可以自愈,那苦味的藥湯你可能白喝了。

以感冒為例,感冒屬於“不治之症”,就是說目前沒有找到能治癒的辦法(有些西藥可以緩解症狀,但不治病);但是感冒又是典型的可以自愈的疾病,亦即過一到兩週這個病就自己好了。在感冒自愈之前,如果你喝了中藥板藍根,等病好後你就會誤以為是板藍根治好了你的感冒。有的人喝了板藍根後當時就覺得“好多了”,這其實很可能是那一碗熱水的作用以及你的自我心理暗示。

大部分疾病像感冒一樣可以自愈,那些不能自愈的疾病也不會導致人種滅絕。即便沒有中醫藥,我們的祖先也不會死光光,倒是享受了最好的中醫藥服務的皇家子孫甚至夭折率比普通人家還高:康熙20個女兒有12個夭折、36個兒子有16個沒活到15歲;乾隆皇帝的27名子女平均壽命24.2歲;據溥儀《我的前半生》根據玉牒統計,在道光皇帝時代皇室裡“未成年的死亡率是……百分之四十五”。這麼高的夭折率可能與濫用中醫藥的毒副作用有關。

當我們要中醫藥也來做個“雙盲對照試驗”時,它們往往以“自成體系”為藉口逃跑了。

在中國,中醫藥可以在不做“大樣本隨機雙盲對照試驗”的情況下大行其道,但是中醫藥想要走出國門就沒那麼容易了。在歐美,一種藥想要上市,必須提交包括理化、生物或微生物、藥理、毒理、臨床試驗結果在內的資料。但是如文章一開始介紹的,在2004年,歐美相繼對植物藥放寬准入門檻,不過美國仍要求必須做“大樣本隨機雙盲對照臨床試驗”;歐盟則連臨床試驗都不要求必須做,但要求提供可以與臨床試驗結果等效的歷史應用資料。即便放寬門檻至此,也沒有任何一種中醫藥能成功闖關,中藥在歐美只能被當作普通食品出售,不得標榜任何療效。

雙盲實驗,讓有意無意的騙子現形

雙盲實驗,讓有意無意的騙子現形

科學的實驗方法是得出準確數據和正確結論的前提。我們不斷驗證、小心翼翼,認真審視這個世界, 然後我們做出選擇、不斷進步......現代文明就是建立在這種縝密、嚴格、細緻的科學體系之上。

世界上最著名的無神論者、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牛津大學教授道金斯認為,最能提高每個人認知能力的科學概念就是“雙盲對照試驗”。

雙盲實驗,讓有意無意的騙子現形

抗擊SARS油畫

2011年4月30日是歐盟規定的植物藥生產企業准入資格註冊的最後期限,中國的中藥企業最終沒有一家完成註冊。這也意味著,中國的中藥企業在進軍歐盟市場的道路上已全軍覆沒。歐盟《傳統植物藥指令》規定從11年5月1日起全面實施,未經註冊的中藥將不得在歐盟市場上作為藥品銷售和使用。同年英國藥品管理局繼發佈中藥毒性警告。2013年11月,英國藥物管理局頒佈了中成藥禁售令,該法令將於2014年4月底開始實施。這和國內對中醫藥的宣傳產生了鮮明對比,一時輿論譁然,中醫怎麼了?

2004年,為了加強對植物藥的安全使用和監管,歐盟出臺了《傳統植物藥註冊程序指令》,要求所有植物藥生產企業必須在2011年4月30日前完成註冊,否則不允許在歐盟境內銷售和使用。實際上,歐盟規定的這一註冊程序是一個簡化程序,這一程序已經對來自中國或印度等國家和地區的傳統植物藥網開一面了,不要求像其他藥物一樣進行安全和功效測試,而只需要提供應用年限證明,證明藥物對聲稱可以治療的疾病有效。同時,該指令還向企業提供了7年過渡期。但即便是這樣一個最低的要求,這樣一個簡化的註冊程序,中國企業也沒有一個能完成註冊。

那麼,怎麼證明藥物有療效?證明藥物有效性的黃金定律:隨機雙盲試驗。

雙盲實驗,讓有意無意的騙子現形

自古以來,人們都習慣從先後發生的事件裡總結出某種規律:秋天到了樹葉就變黃,冬天來到水就要結冰,但是學過生物的我們都知道,樹葉變黃和秋天到來是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的,海南的冬天也不結冰。——這種習慣推理在大部分時間是起作用的。而人們也用它來確定藥物的療效,讓患者吃下某種藥物或者進行某種治療,然後觀察患者是否痊癒,如果痊癒,則認定該治療是有效的——這是傳統臨床的醫學階段。

然而18世紀英國哲學家休謨改變了人們的看法。休謨認為,我們從來沒有親身體驗或者親眼證實過因果連接關係本身,我們看到的永遠是兩個相繼發生的現象,所以一切因果關係都是值得懷疑的。舉個例子,公雞叫了,太陽昇起。這兩個事件同樣是相繼發生,但是公雞叫並不是太陽昇起的原因。休謨提出,一切因果關係都應該重新審視。

1789年,在法國的巴黎學派,以Pierre Louis為代表的醫生掀起一次醫學革命。他們主張治療不能依據傳統古典理論和盲從權威,而是要觀察事實做出推理和決策。Louis第一次引入“對照組”的概念,發現當時廣為流行的放血療法和吐酒石其實並無療效,發出了循證醫學的先聲。

單盲

人們發現,有些疾病無需治療也能自動痊癒,例如口腔潰瘍,感冒等,有些疾病即使病人在吃安慰劑後,在心裡暗示下能很好痊癒。而在以上兩類情況下醫生所進行的藥物和治療都是多此一舉的,這些所使用的藥物和療法都是無效的“假治”。疾病自愈和安慰劑效應的發現,使得人們對藥物和療法的有效性的確定更為謹慎了。

首先我們得把一定數量的病人隨機分為三組。

為什麼要大樣本呢?因為統計學的“大數原則”告訴我們,樣本越大,統計結果越能稀釋掉那些特例(例如某些人免疫系統特別強或特別弱),也就越能逼近真實情況。為什麼要隨機呢?因為這樣可以有效避免病人由於病情輕重而導致的痊癒效果階段性差異。

第一組是對照組,不做任何治療,用來觀察病人疾病在沒有治療情況下的自愈效果。

第二組是安慰劑組,給病人吃沒有治療成分的“假藥”,用來觀察病人的心理作用對疾病的影響。

第三組是治療組,給病人吃真藥,觀察這種藥物或療法的真實治療效果。

當然,病人們並不知道自己屬於哪一組。然後根據結果統計,只有第三組的治療效果明顯高於前兩組,才能證明該藥物或療法的有效性是真實的。

雙盲

後來人們又發現了一個事實:假如參加治療的醫生知道自己屬於哪一組,出於自己的主觀目的,能自覺或不自覺地對病人產生暗示,例如說,我知道你是安慰劑組,而我希望該療法能被盲測認定,我就會暗示你你現在吃的是假藥。又或者,我身處治療組,我會更加認真細心,從而使三組病人並不是處於公平的位置。這些來自醫生的主觀偏見會對結果產生影響。

所以人們改進了盲測的方法,把醫生的眼睛也“蒙起來”——所有數據加密,連醫生都不知道自己身處哪一組,而統計工作由第三方來進行。這樣一來,就能很好屏蔽來自醫生的偏見影響,讓實驗更加客觀公正了。

這種大樣本隨機雙盲測試是現在醫學界公認的確定藥物療效的機制,也是一把嚴格的利劍,無情地砍掉了那些虛假的療法,不管這種療法背後有多雄厚的文化支撐(順勢療法),也不管這種療法被實施了多少年(放血療法),總之無效就是無效。

雙盲實驗的比喻

雙盲實驗,讓有意無意的騙子現形

戶白茵扮演王婆

買蘋果,王婆打開了一箱。“又甜又脆的蘋果嘍!不甜不脆不要錢”,說的好聽!當然了,賣蘋果的說的都好聽。如果你是個智力正常的消費者,不需要考慮就會挑幾個看看。不錯,確實沒有爛的。但是隻看“幾個”是不夠的,最好把整箱都翻看一遍才放心。只是你沒有時間,或者王婆也不讓幹。那麼,你檢驗的越多,“這一箱蘋果都是好的”的可能性就越大。這就是“大樣本”的意義。

但是,高明的消費者考慮的更多,他要貨比三家,沒準兒李婆的蘋果更甜更脆,“比”比“不比”更可靠。這就是“對照”的意義。

比就比,李婆拿出十個蘋果,可她眼花;王婆也拿出十個蘋果,可她眼毒著呢。這不用比,王婆的蘋果好。慢著,消費者可不是被騙大的,兩個婆婆都矇住眼,隨便從箱裡摸出十個來比比。最後是李婆的蘋果好。嘿嘿,這個就是“隨機”的意義。

經過這樣的對比後,作為旁觀的第三者,你要是真的以為是李婆的蘋果好,你可能也上當了。因為這個消費者可能是李婆的託,也可能對李婆有好感。那麼怎麼辦?將隨機選出的二十個蘋果讓第三者來編號,然後打亂,再讓消費者來判斷,判斷結果由第三者進行統計。現在不但消費者不知道,連王婆李婆自己也不知道哪個蘋果是自己的。所以最後得出的結果才是真正客觀可靠的。這,就是“雙盲”的意義。

西藥需要檢驗療效,中藥就不需要?同樣有很多人說“我吃了一副中藥,病好了”。

雙盲實驗,讓有意無意的騙子現形

中醫藥的支持者最常用的說法就是“我曾經得了XX病,就是看了XX中醫吃了XX中藥後,才好的”。這和“我吃了黃體酮才保住胎”的說法是一個性質。

這些人都是把“前後關係”和“因果關係”混為一談。由於中國人向來缺乏邏輯訓練,所以即便是一些有高學歷或高名望的人都難免掉進這樣的邏輯陷阱,更別說普通人了。

真實情況是:許多疾病可以自愈,那苦味的藥湯你可能白喝了。

雙盲實驗,讓有意無意的騙子現形

以感冒為例,感冒屬於“不治之症”,就是說目前沒有找到能治癒的辦法(有些西藥可以緩解症狀,但不治病);但是感冒又是典型的可以自愈的疾病,亦即過一到兩週這個病就自己好了。在感冒自愈之前,如果你喝了中藥板藍根,等病好後你就會誤以為是板藍根治好了你的感冒。有的人喝了板藍根後當時就覺得“好多了”,這其實很可能是那一碗熱水的作用以及你的自我心理暗示。

大部分疾病像感冒一樣可以自愈,那些不能自愈的疾病也不會導致人種滅絕。即便沒有中醫藥,我們的祖先也不會死光光,倒是享受了最好的中醫藥服務的皇家子孫甚至夭折率比普通人家還高:康熙20個女兒有12個夭折、36個兒子有16個沒活到15歲;乾隆皇帝的27名子女平均壽命24.2歲;據溥儀《我的前半生》根據玉牒統計,在道光皇帝時代皇室裡“未成年的死亡率是……百分之四十五”。這麼高的夭折率可能與濫用中醫藥的毒副作用有關。

當我們要中醫藥也來做個“雙盲對照試驗”時,它們往往以“自成體系”為藉口逃跑了。

雙盲實驗,讓有意無意的騙子現形

在中國,中醫藥可以在不做“大樣本隨機雙盲對照試驗”的情況下大行其道,但是中醫藥想要走出國門就沒那麼容易了。在歐美,一種藥想要上市,必須提交包括理化、生物或微生物、藥理、毒理、臨床試驗結果在內的資料。但是如文章一開始介紹的,在2004年,歐美相繼對植物藥放寬准入門檻,不過美國仍要求必須做“大樣本隨機雙盲對照臨床試驗”;歐盟則連臨床試驗都不要求必須做,但要求提供可以與臨床試驗結果等效的歷史應用資料。即便放寬門檻至此,也沒有任何一種中醫藥能成功闖關,中藥在歐美只能被當作普通食品出售,不得標榜任何療效。

面對國際主流醫學的不承認,中醫藥的支持者又拿出了“我們自成體系”的藉口。但這是典型的詭辯。你可以說中醫藥的理論自成體系、中醫藥的手段自成體系、甚至中國人的身體自成體系,但唯獨不能說中醫藥的療效也自成體系,療效只有有效和無效兩種可能,你中醫藥要麼有效,要麼無效,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用“大樣本隨機雙盲對照試驗”檢查一下就知道了。

“雙盲對照試驗”讓有意無意的騙子現形,著名科學家認為雙盲試驗是人們最該瞭解的科學概念。

雙盲實驗,讓有意無意的騙子現形

世界上最著名的無神論者、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牛津大學教授道金斯認為,最能提高每個人認知能力的科學概念就是“雙盲對照試驗”。道金斯說:

如果所有學校都教其學生如何去做“雙盲對照試驗”,我們的認知方法和能力將會在以下方面得到提高:

1、我們會學會不從零星軼聞中去歸納普遍化結論;

2、我們會學會怎樣評估一個貌似很重要的結果其實可能只是偶然發生的可能性;

3、我們會學會排除主觀偏見是件多麼極端困難的事,知道有主觀偏見並不意味著不忠實或不公正。這個課程還有更深的意義,他對於打消人們對權威和個人觀點的崇拜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4、我們會學會不再受騙於順勢療法和其它假冒醫生的江湖騙子,讓他們失業;

5、我們會學會更廣泛地使用批判性和懷疑的思維習慣,這不僅會提高我們的認知能力,說不定能拯救世界。(oztiger譯)

瞭解這個概念,我們就能識破魯迅所說的那些“有意無意的騙子”。

魯迅年少的時候,他的父親得了重病,結果是由於中醫耽誤了救治,導致他父親過早地去世,這件事情深深刺激了魯迅先生,魯迅因為家道沒落,嚐盡人情冷暖,所以立志要治療像自己的父親一樣的病人而選擇了學醫。

雙盲實驗,讓有意無意的騙子現形

在日本學醫期間,看到在日本的國人的言行,發現國人的病在精神上,要改變他們的精神而棄醫從文。

“日本自明治維新(1868年)起,歷時30年廢止漢方醫,現在日本沒有獨立資格的東洋醫或中醫,凡醫師必須取得西醫資格,法律規定不設中醫資格考試。”

雙盲實驗,讓有意無意的騙子現形

魯迅在近百年前就說中醫是有意無意的騙子。在我們瞭解“雙盲對照試驗”後,我們就能理解魯迅為什麼這樣說了。“雙盲對照試驗”讓有意無意的騙子不能再把人的心理作用當成自己的法力無邊,不能再把人的自愈能力貪為自己的醫術高明,不能再把本就沒病的人說成是自己治好的……

當我們深刻的理解“雙盲對照試驗”這個概念後,我們就不用再想著依賴那些看似“博大精深”實則“性靈玄談”的概念,而是可以實實在在的指導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至少讓你或你的妻子在懷孕時避免在屁股上打那些疼死人的黃體酮針和灌那些苦死人的中藥湯了。

所以中醫是否有效?——用可靠的驗證數據來說話吧。

我想,看完全篇的朋友已經知道了答案。其實,為了讓中醫藥產業衝出大陸,實現全球市場的經濟效益最大化,中醫藥廠商和研發機構在2004-2011年已經竭盡所能了。

目前中國有眾多中醫研究所,中醫協會,中醫院(“中西醫結合”——全國沒有一個獨立、純淨以中醫醫術存在的中醫院),應該承擔動物實驗和臨床試驗的責任,而不只是從傳統古典哲學中去尋找靈感。

科學是一套方法論,照著做的就是科學的,不照著做的就是不科學的,中醫沒有照著做,那麼說它不科學是非常客觀的評價。並不含有貶義。

醫學首先是一門技術,在做好了本職工作之後才能談裡面的文化積澱,而不是反過來。誰都沒有否定中醫裡面可能有有用的東西,但是重點是如何把這些有用的東西從大量無用甚至有害的東西里面挑出來。

現代醫學當然不完美,但是循證醫學的研究方法給了它進步的可能,科學的研究方法給了它剔除自己錯誤的可能。

對比中醫,幾千年來有什麼理論被證明是錯誤的或者是被剔除出體系麼,沒有進步能力的學科,有什麼本事讓人們相信它?

補充問題

藥物都通過對照測試才認為有效嗎?

不是,但是如果無法通過,我們可以認為他是無效的。事實上,在1960年代FDA(美國食藥監局)的科學檢驗系統出現之後,美國市場上的三十萬種非處方藥被“砍”得七零八落,所剩無幾。

藥物的療效是通過隨機對照雙盲實驗確定的?

不是,儘管RCT認為是藥物療效評價的“金標準”,但藥物的療效並不是通過單個的RCT來認可的,還有更高的檢驗標準。

至今沒有一例中藥能通過雙盲對照試驗?

事實上,中醫不要說雙盲試驗,單盲也是做不到的,甚至連起碼的統計分析都沒有。這裡要區分“中藥”與“與中醫有關係的現代藥物”兩個概念。

“中藥”是自古傳承下來經方,基於中醫藥理論製成的藥物,藥性、配伍都有依照傳統,目前所有中藥中只有複方丹參滴丸通過了FDA 二期臨床,其實也就是在125名患者身上完成了II期試驗而已。但真正能夠說明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是大樣本的III期臨床試驗。在美國做的臨床試驗是用複方丹參滴丸治療慢性穩定性心絞痛,即使幾年後能通過III期臨床試驗,也僅僅證明該藥對這種特定的疾病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不能證明它對其他疾病也有效,更不能證明中藥都有效。也絕不意味著FDA認同了中醫理論或中醫體系。它只是承認了某種中藥,至於這種中成藥要治療什麼疾病,有什麼樣的作用和副作用,都必須用現代醫學方法來檢驗,並用現代醫學理論來闡述。

沒有中醫,你的祖先怎麼治病啊,怎麼活下來的?

在今天看著很尋常的肺炎、肺結核、腦膜炎、痢疾、瘧疾、猩紅熱、白喉和流感等疾病在當時都是致命的,再加上難產、瘟疫,一直到解放前我國的平均壽命沒有超過35歲,其他國家也好不到哪裡去,當時世界來說平均壽命也不過47歲。面對這種情況,中醫並沒有什麼辦法,至於《黃帝內經》裡說的“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完全就是文學創作。到了1985年,世界人口平均壽命提高到62歲,我國提高到69歲,這要歸功於的是現代醫學的發展,由於抗生素、公共衛生和疫苗的普及,死於細菌感染等疾病的人迅速降低,大大改變了人們普遍短命的局面。

“我親戚吃這個藥好了”,“我一個朋友去找了這個老中醫”,“隔壁鄰居的大伯的表姨媽的妹妹吃了一箇中藥,西醫都看不好,她一吃就好了”?

有這個疑問的話可以先學習一下“倖存者偏差”。

歷史上有過嘗試廢棄中醫嗎?

借用魯迅的一句話“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無意的騙子”,外行就算識別出來“有意”的騙子,還是躲不過那些“無意”的騙子。

對“無意”的騙子這點,日本自明治維新(1868年)起,歷時30年廢止漢方醫,現在日本沒有獨立資格的東洋醫或中醫,凡醫師必須取得西醫資格,法律規定不設中醫資格考試。

20世紀初,中國一些先覺醒的知識分子意識到中醫與西醫的差距,謀求在中國推廣現代醫學教育,廢除中醫。

1914年,北洋政府教育總長汪大燮力主廢棄中醫,不將中醫納入學校體制。

1929年,南京政府中央衛生委員會會議通過餘雲岫等《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提案稱:“舊醫所用理論,皆憑空結構,阻礙科學化。舊醫一日不除,民眾思想一日不變,衛生行政不能進展。”另擬“請明令廢止舊醫學校案”呈教育部,並規定了6項消滅中醫的具體辦法。此提案雖因中醫業者見利益受損,通電、罷工、遊行,高呼“倡中醫以防文化/經濟侵略’... 政府妥協而未能徹底實施,但不得開設舊醫學校、中醫禁止用西醫診療設備等一直執行。

解放初,衛生部實際也在執行舊醫改造,副部長王斌提出,中醫是封建醫,應隨封建社會的消滅而消滅。還開設了中醫進修學校,讓中醫學習西醫,學習解剖學。1953年這些做法受到毛的批評,兩副部長賀誠與王斌被撤職。1954年,毛說“今後最重要的是首先要西醫學習中醫,而不是中醫學西醫。”不過毛並不相信中醫,其保健醫生團隊也是西醫,毛曾說過“中醫是舊醫,屬於舊事物。西醫是新醫,屬於新事物。新事物一定要代替舊事物”,“我提倡中醫,可是我自己不信中醫,不吃中藥,你看怪不怪?” 所以,毛支持中醫不過政治決定。

中醫的理論基礎是陰陽五行說,現代醫學呢?

現代醫學理論基礎是生物學(生物物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解剖學、組織學、生理學、病理解剖學、病理生理學等。

中醫可以在中國五千年曆史中傳承下來,而不消亡必有他存在的道理。怎麼可以數典忘祖呢?

“存在即合理”是源自黑格爾的一句名言的錯譯,事實上訴諸傳統(appeal to tradition)是一種典型邏輯錯誤。因為人們以此為傳統,與它本身的正確與否無關,悠久的歷史不代表正確,而可能只是被某種原因阻隔了發現自身錯誤的可能,地心說延續了上千年,只是因為人們意識不到地球的公轉而已。中醫流傳千年,是因為古代醫學水平不發達,科學思想沒有萌芽,人們被中醫理論的不可證偽性以及中醫實踐的假治效果給誤導了,一直沒能跳出錯覺而已。

一道題目選C可能有90%的幾率是對的,然後有個人跑過來對我說:選C又不能100%對!那選A吧!選A又不可能100%是錯!做了5000年的選擇題了,有人選A必然有它的道理。

於是我看了A選項,嗯,選A大概有5%的概率對吧!我想要是生活中有人讓我拋棄90%去選5%,我一定罵他蛇精病!

雙盲實驗,讓有意無意的騙子現形

“盲”在實驗中是一種基本的工具,用以在實驗中排除參與者的有意識的或者下意識的個人偏愛。

“雙盲實驗”是 一種更加嚴格的實驗方法,通常適用於以人為研究對象的實驗(human subjects),旨在消除可能出現在實驗者和參與者意識當中的主觀偏差(subjective bias)和個人偏好(personal preferences)。在大多數情況下,雙盲實驗要求達到非常高的科學嚴格程度。

下面,讓我們用一組精彩有趣的漫畫詳解“雙盲”。

雙盲實驗,讓有意無意的騙子現形


雙盲實驗,讓有意無意的騙子現形


雙盲實驗,讓有意無意的騙子現形


雙盲實驗,讓有意無意的騙子現形


雙盲實驗,讓有意無意的騙子現形


雙盲實驗,讓有意無意的騙子現形


雙盲實驗,讓有意無意的騙子現形


雙盲實驗,讓有意無意的騙子現形


雙盲實驗,讓有意無意的騙子現形


雙盲實驗,讓有意無意的騙子現形


雙盲實驗,讓有意無意的騙子現形


雙盲實驗,讓有意無意的騙子現形


雙盲實驗,讓有意無意的騙子現形


雙盲實驗,讓有意無意的騙子現形

許多年後,假如有人問我,當年你為社會做過的貢獻是什麼?我會說:我轉發、傳播了很多充滿人性、良知、散發著正義光芒的文字,我拒絕了與邪惡同汙合流。—— 柴靜


【陳思進作品】

0、在今日頭條中獨家推出《 》專欄:

雙盲實驗,讓有意無意的騙子現形

1、《一本書讀懂生活中的金融常識》、《失序的金融》新鮮出爐:

雙盲實驗,讓有意無意的騙子現形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