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杭州、長沙、濟南、青島、瀋陽申報國家中心城市,優劣勢是什麼?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南京杭州的城市競爭力最強,但成為中心城市的可能性最小,因為和上海同屬長三角,輻射範圍有所重複。這和京津不同,四大直轄市是多年前第一批直接定格為國家中心城市的,而其他城市則需要競爭和評選。所以寧杭兩市在長三角和上海的位置關係重疊,沒有設立中心城市的必要性。

中心城市的價值不是指一座城市的地位和實力,而是看區域核心指數。所以深圳如此之強卻不是中心城市,而鄭州卻被定位中心。因為中原城市群只有鄭州能全覆蓋輻射,而這個區域除了鄭州以外一個二線城市都沒有,要搞中心必然是鄭州。

南京杭州則不同,這個區域強市如林,但是有巨無霸上海的存在,輻射足以覆蓋長三角,何況該區域城市群已經很發達,不需要兩個中心城市來帶動。

此外,華東作為經濟最強、縱深最長的大區,目前僅有一箇中心城市,北邊的山東、南邊的福建目前都沒有中心城市覆蓋,所以濟南、青島、廈門這些城市都存在可能性,從城市體量來說,青島最強,但是青島地理位置特殊,輻射範圍有限,所以優勢也並不突出,濟南則是影響力還有點弱,省會首位度全國倒數第一,這樣的情況下做中心城市可能驅動力比較有限。

長沙可以確定是不可能了,單說實力和輻射網,長沙是具備條件的。但是湖南北邊、西邊、南邊分別有武漢、重慶、廣州三個中心城市,如果長沙也做重心,那麼不僅僅華中地區同時有三個中心城市,而且四川、重慶、河南、湖北、湖南、廣東這一大塊區域每個省份都有中心城市,那麼這樣中心的價值和省會還有什麼區別?

到是這些城市當中經濟最薄弱的瀋陽很有可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因為遼闊的東三省同時有一億人口,然而如此之大的範圍目前還沒有國家中心城市出現,而東北地區也是目前所有大區當中唯一沒有中心城市的,所以瀋陽的機會相比其他幾個明顯要大很多。

當然最後的選擇還要看中心城市的總數,假如一共只有10-12個,那麼南京、杭州、長沙基本上都沒什麼希望,如果數量更多,並且新增中心城市賦予的定位不同,那麼結果另當別論。


城市發展報告


這 6 個城市中,未來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可能性最大的,我認為是瀋陽。至於各個城市入選“國中”的優劣勢,分析如下:

從我國現有9個“國中”來看,無一例外,都是某個“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也有京津、成渝這樣的雙核城市,因此,我認為“國家中心城市”的設立,意在凸顯城市首位度,目的是要以大城市帶領地區發展。2018年底,國家點名批評了南京、瀋陽、哈爾濱、濟南、廈門、青島和大連這7個城市的“首位度不夠”,這7個城市裡就包括了本主題中城市的其中4個,可見“首位度”是硬性指標

我們再來具體分析:

南京:發達省份江蘇的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四大古都之一,東部戰區司令部,南京高等教育相當厲害,知名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理工等。但是南京的劣勢也明顯:身處長三角城市群,老大卻是上海;同時省內兄弟蘇州、無錫都很強大,以至於南京除了“省會”之名,毫無“引領”的作用,被點名“首位度”不足。另外,南京雖然發展較好,但相當低調,動作很少,很難成為“明星城市”,好比國家要打造明星,很難想到南京。

杭州:發達城市浙江的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有著知名大學浙江大學,同時也有西湖大學等。杭州是最早的明星城市,有阿里巴巴這樣世界知名的企業,最早實行“車讓人”,第一個G20峰會,同時預定了2022亞運會。在也成為國內“四大網紅”城市之一。這一切都體現浙江政府的功績。同時,寧波很支持杭州,而南京則受到蘇州、無錫的較勁。杭州的劣勢:和南京一樣,身處長三角城市群,被上海輻射,首位度被壓縮。

長沙:湖南省會城市,有國防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湖大這樣的985,城市經濟相對發達。但好像再沒有別的優勢。長沙的劣勢:別人都是副省級,就長沙不是。如果說鄭州也不是,但鄭州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而長沙卻位於長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城市是武漢。國家點名“首位度不夠”的7個城市裡,連長沙提都沒提。長沙很可能是這6個城市裡最不可能的,因為長沙相對而言,沒有優勢,但劣勢明顯。

濟南/青島:山東兩兄弟,放一塊說。濟南,經濟大省山東的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沒了。青島,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國家海軍基地,經濟發達。濟南劣勢:城市經濟不是很發達,也是今年合併萊蕪後大幅增長。所屬的“山東半島城市群”是一個省級城市群,同時遠離群內大部分城市,談不上群裡的“核心城市”。地位受到青島、煙臺的擠壓。另外,濟南離京津冀太近,整個山東成為北京的後勤保障地。濟南也不是“明星城市”,政府效力很受爭議,人口不多卻成為堵城。相對同時擁有2個副省級的浙江省會杭州比起來,差距相當大。青島劣勢:和濟南一樣,歸屬“山東半島城市群”,談不上核心城市,首位度較低,教育資源薄弱,地位很難比得過副省級省會。

瀋陽:曾經的發達省份遼寧省會城市,副省級,歷史地位較高,共和國長子,東北大區中心城市。各方面基礎都很完善。瀋陽劣勢:經濟薄弱,尤其是東北震盪後,經濟產值嚴重縮水,國企改革遲緩,政府效能相當之低,被稱“投資不過山海關”。現階段養老保險依靠國家宏觀調控。處於“遼中城市群”,雖然是省級城市群,但“核心”的地位很明顯

我按照政治地位、首位度、經濟地位、文化地位、教育/醫療、政府效能等指標進行評分,將總結制成表格,總結如下:

我國“國中”的評價,更偏向政治地位、首位度等指標進行選擇,因此我認為,這6座城市當中,瀋陽更可能是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


安若凡


杭州的優勢是經濟發展的比較好,青島是港口城市進出口比較發達,南京地處南北往來的交通要道,地址位置好,經濟也很好,瀋陽算是東北三省經濟樞紐,其實每個地方能夠申請中心城市一看位置二看經濟,三看發展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