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珍貴老照片:被捕後只寫下七個字,死後卻無人敢替她收屍


杭州西冷橋下,岳飛墓旁,漢白玉雕刻的秋瑾像迎風而立。每到黃昏時刻,世間百態黯然失色,遠山霧靄的映襯下,只見長裙曳地的秋瑾手執長劍,遠眺祖國山河萬里。曾經的滿腔熱血彷彿仍燃燒在眼前。巾幗英雄的風姿不減當年,湖畔微風傳達著她“秋風秋雨愁煞人的嗟嘆”。

秋瑾女士,著名的女權運動家、民主革命家。祖籍在今紹興市,是個典型的官僚家庭。自秋瑾祖父起,時代簪纓。她的母親是蕭山的望族之後,父親是光緒年間的秋信候,秋瑾幼年就隨家中兄長在家塾讀書,喜好詩文,15歲之後歲父兄學習騎馬,喜好著男裝,常常以秦良玉和花木蘭自比。1986年秋嫁與王廷鈞為妻。因其憂國憂民之心,受到了夫家和當地人民的敬重。照片中是女扮男裝的秋瑾。

王廷鈞於光緒二十六年出任戶部主事,隨後八國聯軍入京,夫妻為避戰亂,協同返鄉,於1904年去京復職。在這之後,秋瑾在丈夫的支持下,終於衝破了封建社會對女性的枷鎖,東渡日本留學,相繼加入了三合會,發起共愛會,同期參與了《白話報》的創辦,是民主共和運動的中堅力量。照片中是在日本的秋瑾。


光緒三十一年,回國後的秋瑾和徐錫麟一起加入光復會,於此同時,國內的革命形勢逐漸成型。同年七月,秋瑾遠赴日本加入同盟會,第二年回國在上海創辦中國公學並任教於潯溪女校,在此期間,秋瑾參加了炸藥的實驗製造過程,被炸傷,差點被逮捕。照片拍攝於1905年,尹維峻與秋瑾在紹興明道女校的合照。

這讓秋瑾意識到了做革命隨時有可能犧牲,所以在同年的秋天,秋瑾返回了夫家和丈夫孩子團聚,並向夫家索要了數千金用於《中國女報》創刊。於此同時,秋瑾對外申明和家人脫離了關係。這件事一度受到了當地人的唾罵和不齒,直到秋瑾就義後,人們才知道這是她為了不拖累家人的無奈之舉。

1907年,秋瑾和徐錫麟分頭籌備浙江、安徽的舉事。此時,秋瑾正擔任大通學堂的督辦。徐錫麟在安慶起義後遭清廷鎮壓失敗,其弟徐偉將起義之事洩露了出去。別人勸她離開紹興,但她卻拒絕了,稱“革命要有流血才能成功”。照片為秋瑾與共愛會成員的合影。


隨後清軍包圍了學堂,秋瑾被捕,面對清軍逼問,她堅不吐供,只寫下“秋風秋雨愁煞人”七個字。後她從容就義於紹興軒亭口。秋瑾就義後無人敢為其收屍,國內報紙也皆失聲,生前好友呂碧城、吳芝瑛設法與人將其遺體偷出掩埋,後遷葬杭州西湖西泠橋畔。照片為眾人偷偷抬秋瑾靈柩經過跨虹橋。

但清政府擔心其對民眾以及輿論影響過大,逼令遷移她的墓葬。1909年之後,秋瑾兒子王源德將她的墓遷回王家祖墳。清朝滅亡後,民國政府將秋瑾的墓葬遷至岳飛墓旁,樹立漢白玉雕塑供後世膜拜瞻仰。直至今日,走到秋瑾墓前仍然可以看到人們手捧鮮花表達著對她的緬懷與敬意。照片是吳芝瑛在秋瑾墓前的留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