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生離和死別,哪個最痛?

2.

其實現在對於你的樣子,我已經記得不甚清楚了。

在學校老師讓設計衣服,我一邊畫一邊想象它穿在你身上的樣子,如果好看就保留,不好看就重畫。也就是從那時起,你的樣子在我記憶中越來越模糊。有時候和自己較勁,努力回想你的樣子,但反而更加模糊了。所謂物極必反,也許這和痛到極點是麻木的道理一樣吧。這樣的結果是直接導致我在想象中看不清楚你穿著我設計衣服的樣子,不知道你是在板著臉,還是在開心笑。我設計的衣服越來越差,老師看完我的作業總會嘆口氣,然後拍拍我的肩膀對我說,你不適合搞設計。

果然,畢了業,我沒有從事設計。

這六年裡,我瞭解了好多美麗的地方,等著和你一起去。雖然我至今一個也沒去過,但是我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攢旅遊基金、看攻略、假條偷了一沓……

萬事具備,只差一個你。

關於我們一起旅行,一直是我一個痛處。我們在一起三年,沒有在街上牽過手,沒看過電影,沒去吃過飯,甚至連大頭貼都沒合照過。唯一一次旅行,也只是從我們村頭,到另一個村尾。所以我很羨慕那些肆無忌憚在街上牽手擁抱的情侶們,他們不會因為旁邊有陌生人故意保持距離,也不會因為晚上有車燈照射就趕緊撇開牽著的手。

相比之下,我們戀愛真是單調。也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國產的青春電影大都喚不起我的共鳴。

我曾經不只一千次想象過我們重逢並和好的場景。嚴重的時候,我懷疑自己得了妄想症。

有次下班,我突然覺得你就在那個昏暗的出租屋裡等我。我自己也不知道這個無視邏輯和常識的想法為什麼在那一刻使我深信不疑。我一路小跑,到門口的時候渾身是汗。我深呼吸一口氣,敲了敲門——先敲兩下,再敲四下——是你的生日,也是我們的暗號——好像你真的在裡面一樣。我打開門,做好了突然被你擁抱住的準備。但撲面而來的是冰涼又潮溼的空氣,裡面黑的看不到任何東西,瞬間燥熱的身體變得冰涼,我躺在床上狠狠地哭了一通。

那一刻我以為自己沒救了。

以前我很怕一個人睡一個屋,你曾經給我講的那個鬼故事讓我聽到晚上欽水機的咕嚕聲、門晃動時的吱呀聲都能嚇出一身汗。我並不迷信,也不相信有什麼鬼魂。但是這並不矛盾不是嗎?人越是不相信某種東西,就越是害怕那個東西會出現。

而現在我住的這個房間很有意思,不管外面是什麼天氣,只要將門關上,窗簾拉上,一絲光都透不進來。換做以前的我是打死不會待在這種地方,但現在我卻非常享受這種氛圍。這不是說我真的不相信鬼神了,而是我發現,這世上好像沒有什麼東西能比沒有你更可怕的事情了。

你不知道,雖然我沒有再談戀愛,但我也曾幻想過美好的未來。在營造的未來中,每一個幸福的畫面裡都有你的身影,有一個場景至今還縈繞在我腦海中:

那是一個陽光正好的午後,你在院子裡洗著衣裳,陽光透過梧桐葉的縫隙照在你身上。我搬過一個凳子坐在你對面,看著你嬌嗔埋怨我的樣子,我笑的幸福溢滿全身。

有句話是怎麼說的來著?我喜歡你,不僅僅是因為你的樣子,還有和你在一起時,我的樣子。

雖然是幻想,但我能嗅到那空氣中的甜。但更多的是幻想過後的苦。

你不知道,這六年來我做的每一件好人好事都帶有私心,做完善事都會在心中默默祈禱:希望我們能重歸於好希望我們能重歸於好……

我也曾千萬次的想過,我們和好以後,我會當著所有朋友的面介紹你:這是我的未婚妻。

我會在每一個人多的地方和你牽手擁抱接吻,我會把我們的愛情拿到陽光強烈的地方使勁曬一曬。

你不知道,這六年來,每當我打兩個噴嚏的時候都會頑固地告訴自己:是你在想我。

你不知道,這六年來,每次登上QQ,我都會在“查找”中輸入你的賬號,然後根據你的資料去猜測你此時的心情和生活。但看了這麼多次,也始終不敢去點擊“加為好友”的按鈕,我怕被拒絕,更怕不是本人。

你不知道,劉允樂的《太早》至今還在我的手機裡,聽了無數遍。

儘管它是一首悲情的歌,但我們還是喜歡這首歌。可那時的我們怎麼也想不到,我們有天也會有這麼一朝。

……

你弟結婚那天,我們一幫朋友湧進新娘屋子裡找鞋子。我站在一旁,看著他們翻箱倒櫃地找,時不時和新娘、伴娘開玩笑。我突然開始想象你結婚的那天的場景,是不是也像這個新娘一樣,穿著潔白的婚紗,一臉幸福地笑著,看著一群人找那雙水晶鞋,然後讓一個人為你穿上,再牽著你的手走上紅地毯,當著眾人宣誓,給你帶上戒指。

想著想著,突然鼻子一酸流淚了,我趕緊扭過臉擦掉。那一刻心彷彿坍縮成一團,疼的厲害,也不知道是因為沒有看到你最美的樣子而遺憾,還是因為這個事實而傷心。

其實在給你弟佈置婚房的時候,我故意寫了很多祝福語貼在牆上。其中有一張是寫給你的,不知道你會不會看到。

婚禮上很多人拿著手機在拍照。我站在人堆裡像賊一樣偷偷看著你,本想偷偷拍幾張你的照片,留著以後想念的時候看。但最後我沒有這麼做,我真的怕一輩子都忘不了你。

其實你不知道,我有多麼盼望你弟的婚禮——那也許是我們最後再見面的機會了。在微博上看到有人說:“生離”哪有“死別”痛苦,前者不想見最起碼可以送上一句祝福,而後者是徹底的不再相見。

可是在我看來,更痛的事,莫過於兩個人明明是“生離”,卻遭受著“死別”的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