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門峽陝州地坑院1

陝州東據崤山關連中原腹地,西接潼關、秦川扼東西交通之要道,南承兩湖,北對晉地鎖南北通商之咽喉,是古來兵家的戰略要地。崤山、函關、雁嶺分守三門峽的東、西、南三面,北面,一條天然屏障-黃河蜿蜒東行,晉、陝、豫三地依陝州為界居河而治。

河南三門峽陝州地坑院1

陝州區地勢南高北低,東峻西坦,呈東南向西北傾斜狀。陝塬為原川區,本區黃土層厚約20米至70米,地面由南向北呈階梯降落。海拔最低308米,最高為1466米,相對高差為1158米。

河南三門峽陝州地坑院1

陝塬地處中緯度內陸區,冬季多受蒙古冷高壓控制,氣候乾冷,雨雪稀少;春季氣溫回升,雨水增多;夏季炎熱、雨澇;秋季氣候涼爽,雨水減少。

河南三門峽陝州地坑院1

陝州的地理位置、 地質地貌和氣候特點為建造獨特的地坑院具備了優越的條件。

河南三門峽陝州地坑院1

據資料考證,四千多年前的軒轅黃帝時期,陝塬先民們已經掘地為穴而居,《詩經》稱為“陶復陶穴”,地坑院有六千多年的歷史,早在廟底溝文化時期就已經有了地坑院的雛形。

河南三門峽陝州地坑院1

地坑院的建築特點是具有堅固耐用、冬暖夏涼、擋風隔音、防震抗震的特點,冬季窯內溫度在攝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攝氏20度左右,人們稱它是"天然空調,恆溫住宅"。進入村內,只聞人言笑語,雞鳴犬吠,卻不見村舍房屋,"進村不見人,見樹不見村"就是它的真實寫照。

河南三門峽陝州地坑院1

河南三門峽陝州地坑院1

河南三門峽陝州地坑院1

河南三門峽陝州地坑院1

河南三門峽陝州地坑院1

河南三門峽陝州地坑院1

河南三門峽陝州地坑院1

河南三門峽陝州地坑院1

河南三門峽陝州地坑院1

河南三門峽陝州地坑院1

河南三門峽陝州地坑院1

地坑院的建造過程共分為四個步驟,可以簡單通俗地概括為"向下挖坑、四壁鑿洞、穿靴戴帽、美化裝飾"。營造技藝既與傳統的陰陽八卦方位密切結合,又和宅主的命相息息相關,反映了古人卓越的智慧。如今,像這樣的村莊現存200多個,有地坑院12000餘座,保存最完整現存時間最久的地坑院已有300多年。這種神秘、奇特的民居,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

河南三門峽陝州地坑院1

河南三門峽陝州地坑院1

河南三門峽陝州地坑院1

今天看到的 陝州地坑院,位於三門峽市陝州區張汴鄉北營村,距三門峽市區11公里,規劃面積23平方公里。作為一種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樣式,地坑院蘊藏著豐富的文化,是全國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築,是我國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築之一。被譽為“地平線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2011年,地坑院營造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