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门峡陕州地坑院1

陕州东据崤山关连中原腹地,西接潼关、秦川扼东西交通之要道,南承两湖,北对晋地锁南北通商之咽喉,是古来兵家的战略要地。崤山、函关、雁岭分守三门峡的东、西、南三面,北面,一条天然屏障-黄河蜿蜒东行,晋、陕、豫三地依陕州为界居河而治。

河南三门峡陕州地坑院1

陕州区地势南高北低,东峻西坦,呈东南向西北倾斜状。陕塬为原川区,本区黄土层厚约20米至70米,地面由南向北呈阶梯降落。海拔最低308米,最高为1466米,相对高差为1158米。

河南三门峡陕州地坑院1

陕塬地处中纬度内陆区,冬季多受蒙古冷高压控制,气候干冷,雨雪稀少;春季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夏季炎热、雨涝;秋季气候凉爽,雨水减少。

河南三门峡陕州地坑院1

陕州的地理位置、 地质地貌和气候特点为建造独特的地坑院具备了优越的条件。

河南三门峡陕州地坑院1

据资料考证,四千多年前的轩辕黄帝时期,陕塬先民们已经掘地为穴而居,《诗经》称为“陶复陶穴”,地坑院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庙底沟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地坑院的雏形。

河南三门峡陕州地坑院1

地坑院的建筑特点是具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冬季窑内温度在摄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摄氏20度左右,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进入村内,只闻人言笑语,鸡鸣犬吠,却不见村舍房屋,"进村不见人,见树不见村"就是它的真实写照。

河南三门峡陕州地坑院1

河南三门峡陕州地坑院1

河南三门峡陕州地坑院1

河南三门峡陕州地坑院1

河南三门峡陕州地坑院1

河南三门峡陕州地坑院1

河南三门峡陕州地坑院1

河南三门峡陕州地坑院1

河南三门峡陕州地坑院1

河南三门峡陕州地坑院1

河南三门峡陕州地坑院1

地坑院的建造过程共分为四个步骤,可以简单通俗地概括为"向下挖坑、四壁凿洞、穿靴戴帽、美化装饰"。营造技艺既与传统的阴阳八卦方位密切结合,又和宅主的命相息息相关,反映了古人卓越的智慧。如今,像这样的村庄现存200多个,有地坑院12000余座,保存最完整现存时间最久的地坑院已有300多年。这种神秘、奇特的民居,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河南三门峡陕州地坑院1

河南三门峡陕州地坑院1

河南三门峡陕州地坑院1

今天看到的 陕州地坑院,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距三门峡市区11公里,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地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