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書收藏是個坑,苦樂唯有自己知

套書是個坑

剛開始收藏書沒有方向,小時候看到最多的就是小人書,去文廟或地攤一直能看到小人書,小人書就成了我圖書收藏的第一階段。

小人書很多改編自古典長篇小說,要把長篇小說改編成小人書,往往都是成套的,一套多達幾十本,一旦盯上一套小人書,就像入了一個坑,不收集齊,不肯罷休,否則會牽腸掛肚,勾引你去找、去買,找不到的時候就乾等著,天天去網上搜索,直到它出現為止。

開始收集了《東周列國志》《成語故事》《聊齋志異》《興唐傳》,為了收起一套書,天天盯著電腦,在網上搜索、看圖、比價,一般的普通本購買是容易的,難的是每套書都有幾本所謂的大缺本,數量相對較少,價錢奇高,往往幾本書的價格就佔了一套書價格的一大半,對這樣的大缺本,品相要求自然更嚴,找到一本品相、價格都比較滿意的很難。

後來收集了一套24開的“魯迅小說連環畫”,看到這一套的藝術水平,對以前的傳統的小人書失去了興趣。這套書的畫家放在現在每一個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師,紙張、裝幀都很考究,對於收藏書的人來說,最要命的是印量少,最少的只有1000冊,這個印量給我帶來了巨大的困難,這套書足足花了我3年的時間才收齊。

套書收藏是個坑,苦樂唯有自己知

“魯迅小說連環畫”部分書影

從收藏書開始,看書也逐漸增多,看小說越來越多,收藏書的目標轉到了文學小說類,有些出版社經常搞一些“某某叢書”,有的叢書數量比小人書有過之而無不及,百花出版社的“百花小開本”叢書就多達一百本,這套書收集還不是最困難的,用時半年就收起了。

困難的是作家出版社的“文學新星叢書”,這套書分十三輯,每輯五本,全套書的作者到如今也成了大家,莫言、阿城、餘華、格非、馬未都、阿來、遲子建、劉震雲等等,這套書規模宏大,出版歷時久,到後期書的印量越來越少,最少的只有五百本,甚至最後一本沒有按計劃出版。

套書收藏是個坑,苦樂唯有自己知

北村《聒噪者說》封面

五百本的印量,隔著二十幾年的歲月,收集的困難可想而知,入了坑無法自拔,只能一本本的搜索,一本本的收集,北村的《聒噪者說》,始終不見蹤影,等待了一兩年,其中還遇到了另一位書友也在收集這套書,也只差這一本,後來在布衣網站出現一本,是拍品,我們兩頓時成了對手,一路搶拍,終因財力不濟,敗下陣來,幸運的是不久在孔夫子舊書網又出現了一本,店主不知道那一場拍賣的價格,定價比拍賣價便宜很多,毫不猶豫拿下,終於圓了這套書的夢。

一套書收起,如釋重負,想著以後不再收集套書了,不再入坑,一套書收齊同時也彷彿失去了追求,沒有了目標,過不了多久,看到某本小說上印著“某某叢書”又忍不住去查質量,收集信息,查價格,不知不覺買個一兩本,無形中又入了一個新坑。

套書是坑,坑中也自有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