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交友智慧:把握好兩個原則,好人緣會不請自來

莊子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他認為朋友之間的真友情應該像白水一樣淡,不牽扯任何利益,只是互相尊重,互相欣賞。但是,人們本生活在俗世之中,很多時候都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所以,我們要真正做到絕對的無利益瓜葛還是很難的,正可謂“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既然如此,我們只要把握好“君子之交”的尺度就可以了:與人交往要有溫情,而又不是像小人那樣“專望人恩,恩過不感”。古人留下兩句箴言告訴我們:與朋友相處時,把握住兩點,可以讓友情歷久彌堅。我們若能學習借鑑老祖宗的交友智慧,把握好兩個原則,好人緣不請自來。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老祖宗的交友智慧:把握好兩個原則,好人緣會不請自來

1、留在人間不盡之情,則可以全交。——清代金纓《格言聯璧》

釋義:與人相處時候,多留一些不盡之情給對方,則可以讓朋友之間的交情更加長久,保全、維護交誼或友情。

曾國藩認為人生最佳境界是“求缺惜福,花未全開月未圓”,做人做事不可貪全,要不然會物極必反,盛極必衰。同理,交友之道也是需要把握好“欠一點”的智慧,不要太近,也不要太遠;對人不要太冷漠無情,也不要一次性將你的恩情使用完了,因為民間有句俗語叫“鬥米恩,擔米仇”,如果你幫助他人太多,一旦你停止幫助,別人心裡產生落差,就會忌恨你。


老祖宗的交友智慧:把握好兩個原則,好人緣會不請自來

所以,我們要學古人那樣:多留在人間不盡之情,讓別人慢慢感覺你的好處或優點,讓別人覺得你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如此這般,你的魅力在朋友眼裡才會不斷增值,你與朋友的友情也好似“君子之交淡如水”那樣,細水長流,歷久彌堅。

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中也說:“待人而留有餘不盡之恩,可以維繫無厭之人心”,意思就是說:對待他人要留一些多餘而不竭盡的恩惠,這樣才可以維繫永遠不會滿足的人心。所以說,我們與朋友相處時,多留些不盡之情,更能夠讓友情歷久彌堅,好人緣也會不請自來。


老祖宗的交友智慧:把握好兩個原則,好人緣會不請自來

2、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宋代林逋《省心錄》

釋義:以寬恕自己的標準來寬恕別人,那麼交往的人就很全面了,朋友也會越來越多。

普通人,按照本能來為人處世,大都喜歡寬恕自己,而責備他人;而君子不一樣,他們是嚴於律己而寬以待人,越來越積累善德,就像古話說得好:“見人不是,諸惡之根。見己不是,萬善之門。”

所以,真正聰明而有德行的人,是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他人,最後人緣會越來越好,而自己的過錯就會越來越少,正可謂是“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是也!


老祖宗的交友智慧:把握好兩個原則,好人緣會不請自來

曾國藩有句名言叫:“善莫大於恕”,即人最大的善德是懂得寬恕他人,同時你善於待人,他人也會友善待你,這也是人類的一個本性——將心比心,就如孟子所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所以說,與朋友相處時,多寬恕朋友的過錯,包容朋友的缺點,則可以讓友情歷久彌堅,最後好人緣不請自來!

一個人,善於交朋友,懂得如何與朋友和睦、和諧相處,保全和維護好交誼或友情,這也是高情商的表現,也更利於事業乃至人生的成功。所以說,我們若能學習領會老祖宗的交友智慧,熟記住以上兩句箴言,把握好兩個交友原則,不僅好人緣會不請自來,好福氣也會不請自來!朋友們,您覺得呢?

【琢磨君2019】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國學智慧。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今日話題:

您認為古人的交友之道對不對呢?

歡迎大家留言互動,發表您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