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大常村的歷史

大常村的歷史


大常從明清到民國時期一直是鎮,曾是周圍十里八村的經濟文化中心,村東部有秦家,村西部有劉家,都是有代表性的晉商望族。就從村內整體佈局和配套建築也饒有體系。以南北走向的主大街為中心軸線,北有壽寧寺,中有市樓過街戲臺,南有觀音廟(福緣庵),村的四周凡出口處都建有廟、觀、閣、宮等古建築七八處。主大街為典型的商業一條街,店鋪林立,有糧行、棉花行、百貨、食品、藥店、醋坊、糕點加工、殺坊、木工鋪、畫匠鋪、鐵匠、銅匠、銀匠等加工業,另外有小學兩所,教堂一處,小型醫院一所。每年臘月趕單日集,一直趕到過年,人來人往,好不繁華。

深挖大常村的歷史

村中央的市樓是全村最高聳的雄偉的建築,磚石底座,有門洞供人穿行,上有木結構三重簷閣樓,懸掛有“玉皇樓”、“大德曰生”兩通匾額,據說是宋代大書畫家米芾所書。樓高約二十多米,五華里外就看到它的雄姿。可惜1948年毀於晉中戰役。一場晉中戰役使這個千年古鎮遭受巨大創傷,戰後到處是斷壁殘垣,彈痕累累,好多標誌性建築夷為平地。各行各業也遭受致命打擊,幾乎損失殆盡,再加上解放後由於行政區劃的改變,逐漸失去它的中心地位,原有特徵逐漸減弱、消失,留給人們的記憶只有那昔日的輝煌……

其實大常村還曾經是當地有名望族晉商巨賈秦家的居住地。據秦氏後人介紹,秦家一直以來和祁縣喬家合夥做生意,曾經輝煌一時,家族一度興盛,與喬家並駕齊驅。比起喬家大院如今的熱鬧,已非舊貌的秦家大院雖寂寂無聞,但其中的一磚一瓦,足以能還原一段晉商的興衰歷程。

深挖大常村的歷史

秦家大院殘跡

如今的秦家大院只留下了一些遺蹟,原有的五處院落,除了一處保存還算完好之外,其餘四處都已經很破落了。當時秦家大院的大庭院,現在被作為村辦綜合工廠,成為一個比較成規模的釀醋廠。由於解放後,很多村民分到大院的部分房產之後,都把老房子推平,在原有基礎上蓋起新式的建築。內堂的屋子基本都拆掉了,只有門樓大都被留下了,大概因為門樓修得比較大氣。就連秦氏後人也不斷在原來的遺址上修建著新式的建築,拆掉的門窗、瓦當、檁子、椽子等都悉數賣掉。儘管如此,秦家大院曾經的輝煌仍然依稀可辨,一座保存相對完好的過街戲臺顯示著這個家族曾經的奢靡。秦家老院的壁照、門額等仍能顯示出雄偉的輪廓。由於喬家大院名噪海內外,每年的旅遊收入賺得盆滿缽溢,而且被拍成電視劇,廣為流傳。有鑑於此,清徐縣集義鄉縣鄉兩級都有意修復秦家大院,重現昔日輝煌,開發旅遊產業,但這個工程量非常大,因為大院被破壞得太嚴重了。

在大常村,除了讓人唏噓不已的秦家大院,還有千年古剎壽寧寺、高大雄偉的雅亭、底蘊深厚的戲臺,無一不是存在了上千年的歷史。正是因為這些,大常村相比周圍其他村落最大的特點就是古老深邃和沉澱久遠的歷史。

深挖大常村的歷史

壽寧寺始建於唐朝,重修於明朝,改革開放後成為山西省首批開放的佛教場所,2008年被評為山西省五星級五好宗教場所。如今,寺廟佔地1萬平方米,在寺院原有基礎上於2005年啟建五百羅漢堂,建築面積1444平方米。

 

深挖大常村的歷史

壽寧寺是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場上石獅子是全縣石獅之最。寺院整體繼承了明清時期風格和樣式,還原了當時建築環境,具有深遠參考價值。院內有千年古柏,是重要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建築的五百羅漢堂,是山西省唯一的一個五百羅漢堂,更是全國最大的五百羅漢堂。多年來壽寧寺在政府宗教事務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在住持的努力下,在廣大善信的維護下,各方面建設快速發展,不僅完全滿足了本地區佛教徒的宗教生活需要,還吸引了周邊地區的信眾前來,更舉辦了許多大型開光儀式和活動,可謂歷史久遠,傳播廣泛,影響深遠。

深挖大常村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