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雛出殼多長時間喝水,喝什麼水,多長時間餵食?

鄭秋豔1


在養雞工作中,育雛是核心工作之一,直接關係後備雞生長髮育、將來生產力及種用價值。總的來說,育雛與經濟效益密切相關。就雛雞生長特點而言,具有生長速度快、新陳代謝旺盛、飼料報酬率高、生長週期短、喜歡群居等等特點。較其他生長髮育階段,有著很大差異性。不管怎麼說,要想養好雛雞,必須要掌握雛雞飼餵技術要點,根據生長髮育生理特點合理飼餵,實現良好的育雛效果。

一、育雛管理技術:

1、飲水時間

水分佔雛雞的60~70%,適量飲水直接關係到雛雞新陳代謝、體溫調節、消化吸收等等。同時,適時飲水還有利於開食。由此,初生雛開食前必先開水,一般安排在毛幹後3h。飲水好壞,關係到腸胃蠕動、卵黃吸收、胎糞排出,直接關係到雛雞飲食狀況。首次供水,以溫水為好,加入適量多維、抗生素、蔗糖更好。供水過程中,為了預防因長時間缺水造成暴飲問題出現。必須要不間斷地供給飲水,且保證足量飲水器,擺放均勻。今後隨著雛雞日齡增加,飲水器可適量增加。如果用於立體籠育雛,開始前安排籠內飲水,一週後可訓練籠外飲水。



2、開食時間

第一次吃食被稱之為開食,具體時間的界定需根據雛雞自身情況而定。通常情況下,初生雛雞出殼後36h才具備消化功能。換句話說,過早開食嚴重影響雛雞消化器官,對今後生長髮育極其不利。而過晚採食的話,雛鳥體力消耗過大,身體嚴重虛弱,也會影響育成率。由此,開食時間多安排在出殼後24~36h。但是,在高溫孵化條件下早出殼的雛雞,由於出殼後新陳代謝較為旺盛,必須要儘早開食,24h內即可開食;而對於受低溫孵化影響,出殼時間較晚,肚大吸收緩慢,最好安排在胎糞排盡再開食,36~48h內可開食。開食使用飼料,必須要求顆粒適中、新鮮全價、營養豐富。常用的有小米、碎玉米、碎小麥等等,可先將其用開水燙軟,待膨脹後再行飼餵,或者是直接使用雛雞混合料取代。早期可將飼料播撒在反光性強的硬紙板上,只要有一隻雞進行覓食,其餘雞隻可學著覓食。同時,可嘗試與料槽內進行餵食,訓練雛雞料槽採食的習慣。第一天飼餵2~3次,之後增加到5~6次,6周後逐漸過渡到4次。飼餵量少次多量,時間相對要固定下來,不要輕易進行變動。


關於飼餵量的確定,要根據雞隻耗料情況而定。研究證實,雛雞1周齡耗料10g、2周齡耗料18g、3周齡耗料26g、4周齡耗料33g、5周齡耗料40g、6周齡耗料47g。而具體喂料量,還應根據吃盡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如果說同樣的飼餵量,短時間內全部吃光,說明飼料可口,不要盲目添食,避免消化不良。如果同樣的飼餵量,長時間內吃不盡,則應立即找出原因。可能是飼料變質,雛鳥不能適應;可能是雛雞患病,正值潛伏期。總之,所有情況一併處理,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

二、飼餵管理中其他應該注意的問題

1、注意觀察雛雞的狀況

雛雞活強好動,愛吃食,食量每天都有增加,糞便成條狀,灰綠色帶一層白色。表明雞舍溫度、空氣等各方面條件適宜,雞群健康。如果發現雞群分效不均,扎維、不愛動、怕冷、羽毛松亂,吃料量突然下降,有灰白色稀糞、綠色稀數、蛋清樣強便或帶血的糞便,有呼嚼聲、打噴嚏及突然一聲長音等,說明雞舍溫度不適或發生了疾病,應及時查找原因。


2、隨時調整雞群

隨著雛雞不斷長大,雞群要隨時調整。要根據雛雞大小、強弱和籠層等不斷進行調整。發現離群閉眼呆立、羽毛蓬鬆不沾、翅膀下垂的病弱雞要及時隔離、淘汰。

3、根據季節氣候的差異及時調整飼料的營養水平

在夏秋季節,要適當降低飼料的能量水平。在冬春季節,要適當提高能量水平,以保證在有限的採食量中使雛雞獲得足夠的蛋白質及其他營養成分。

4、飼料顆粒的大小要適中

對雛雞來說,飼料原料不能超過2mm,以保證雛雞採食的是全價飼料。否則會因營養不平衡而影響其生長髮育和育雛成活率。

5、在飼料中添加沙粒

對籠養雞來說,添加沙粒可促進雛雞消化。在2~3周齡時,可在飼料中摻入1%的清潔沙粒。

6、逐步實現脫溫

隨著雛雞生長日齡的逐漸增加,雛雞生長所需的溫度要逐漸降低,直至實現脫溫。雛雞脫溫要逐漸進行,有一個適應過程,開始時白天不給溫,晚上給溫度,一般在經過1周之後雞群可逐漸適應外界溫度,這樣就可不再給溫。



脫溫必須要逐步進行,切不可突然進行或者是忽然降溫過低。否則雛雞會因為溫度低,怕冷相互擁擠,導致擠壓致死或者是誘發呼吸道類疾病。

7、預防啄癖問題

日常養殖常引起啄癖的原因有多種——飼養密度過大、室內光線過強、飼料中缺乏某種氨基酸或氨基酸比例不平衡、租纖維含量過低和雞的習性等等,都是日常籠用中最為常見的致病因。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除均衡營養、降低密度、減弱光照強度、改善通風外,還應該及早進斷喙。

結論:總之,育雛是對1~7周齡的幼雛進行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使之正常生長髮育,確保以後有良好的生產力和種用價值。雛雞階段飼養管理的好壞與養雞成敗有直接的關係,所以一定要根據雛雞的生理特點,如體溫調節機能不完善、消化能力和抗病力差、新陳代謝旺盛、雛雞體內的水含量高等特點,做好育雛期的飼養管理工作。


壯鄉新農


小的時候家裡餵了好幾只老母雞,每次老母雞孵化出可愛的小雞出來以後,我都會摸一摸小雞軟軟的絨毛,看著他們可愛的樣子,感覺特別開心。


所以對於雞雛出殼喝水飲食的問題,我是最有發言權了。

雞雛飲水。

雞雛出殼後第一次飲水也可以叫做“開水”,雛雞剛出殼身上的絨毛還比較溼潤,等到毛幹3小時以後,可以給它飲用萬分之一的高錳酸鉀溶液作為“開水”,連續飲用三天讓它的腸道得到清潔以後,再飲用平常的水。但是一定要保證水源清潔,飲水的器具也要及時清洗。

雞雛餵食

雞雛第一次餵食一定要等到飲水三天以後,不能過早餵食,因為過早餵食的話會損害雞雛脆弱的消化器官。

剛開始可以在日糧中摻雜少量切碎的青飼料餵食,不能摻的過多,以免雞雛出現拉稀的現象。等到喂的時間長了,可以增加一些葷飼料增加一些營養成分滿足雛雞的生長需要。

餵食次數

雛雞餵食三天內每天喂六到七次左右,餵食三到七天內可以喂五次到六次左右,就這樣餵食的天數越長,次數可以慢慢減少,自己根據雛雞的需要掌控好餵食的量就好。



餵養雛雞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好溫溼度,前三天的雛雞溫度控制在35℃最好,溫度不要過低,等到雛雞慢慢長大以後,溫度可以降低一點。

溼度,前十天的話控制在65%左右,往後控制在55%~65%之間。

還要保證室內的空氣流通,經常通通風換換氣,保持空氣新鮮,給雞雛一個舒適的生長環境。


妍小捌


雞雛出殼多長時間喝水,喝什麼水,多長時間餵食?

以前在農村,農戶養的雞都是由自家母雞孵化的,在生下來半個月以內的雞蛋中挑選出受精蛋,經過20天的孵化後,小雞就會陸陸續續地出殼了,有些小雞會延遲到兩三天才出殼,要是25天還沒出殼的,可以判斷此受精蛋已經壞死了。現在隨著科技的發達,大型的養雞場都使用電孵的方式了,因為電孵的效率比母雞自孵高很多,單隻母雞孵化,一次不能超過20個受精蛋,而電孵只要有足夠的空間和設備,單次孵化的受精蛋數量可以無限擴大。


雞雛出殼多久可以喝水?不管是電孵還是自家母雞孵化,小雞都不可能在同一時間出殼,母雞孵化一般出的差不多了,母雞就會帶小雞出來活動,也就是說只要小雞離開孵化窩就可以給它準備飲用水了,但是不能放太多,用小碟子裝,小雞雛能喝得到就行了。電孵的小雞,一般要出殼12小時以後才可以把小雞移出保溫箱,也可以直接喂水了。但是小雞都不能人工喂水,要讓其自由飲食,人工喂水容易過量,造成小雞拉肚子甚至死亡。

餵食小雞的水最好不要用清水,因為剛剛出殼的小雞抵抗力差,清水中的細菌容易使小雞感染各種病毒。一般使用溫開水,再兌些葡萄糖液,以加強小雞自身的免疫力。

小雞開食也不容忽視,一般情況下小雞出殼24小時內是不需要餵食的,因為剛出殼的小雞體內還有沒被吸收完的蛋黃。母雞孵化的小雞在出殼24小時之後可以用米粒拌小雞飼料餵食,因為母雞在小雞吃食的時候會把大一些的米粒啄碎,一方面使小雞容易吞食和消化,另一方面是教小雞如何啄食。以前很多農戶以給小鴨子開食的方法,用溫開水泡飯粒來餵食小雞,這個是不行的,小雞的喉嚨沒有小鴨子的大,很容易噎死。


農村蔣小蘭


這是我的親身體驗,4月幾號一共孵化26枚雞蛋, 月底出殼18只小雞 。 8枚沒有成活,出殼20小時左右 ,用溫開水(30-35)℃加點葡萄糖溶液餵養,大慨兩小時左右餵養提前溫開水泡過的大米粒餵養。差不多半個月了, 因有母雞照顧 小雞🐥健健康康的, 長得非常漂亮。





鄉土陳哥


批量養雞的,一般雞苗放到保溫室後,先休息十幾二十分鐘,緩過神來!保溫室一定要達33度至34度!然後喂水,水裡加些葡萄糖。還要加些開口藥!過了十分八分鐘,再放些雛雞料,料裡可以加些防屙痢的藥!再好加登風油精,防願感冒!


楓葉林199712508


一天後到兩天喝水,第一次喝水去大一點的獸藥店配一些開口藥,回來加一些葡萄糖一起兌水喝,兩三個小時,或者所有雞都喝了水以後就可以放開口料自由採食了。


麗姐養值


小雞出殼後喂清水,加適量氟哌酸殺菌防屙俐,每公斤水加五克左右食鹽……


欽州飛哥


小雞出殼後第二天先喂水,水溫要和小雞的溫度差不多的最好,


川梅子在農村


我是拿開,等小雞全部出殼,就一起還給母雞,然後直接把大雞小雞全部放到地上,給用誰泡的大米,給它們吃,一般最先出的,都超過40個小時了,最晚出的也就兩三個小時,反正母雞帶,省心。


阿洋在農村


當天就可以喝水了.喝自來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