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徽商》是这样炼成的——《天下徽商》主创团队谈创作历程

《天下徽商》是这样炼成的——《天下徽商》主创团队谈创作历程

核心提示:《天下徽商》历时三年,沿着徽商的脚步,节目组走遍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以及亚、欧、美三大洲五个国家,访问中外专家学者20多位,情景再现场景达200多场次,通过典型人物、重大事件、具体故事和细节,用影像去复原数百年前真实的徽州,在全球大背景下全面审视徽商的兴衰沉浮。

《天下徽商》是这样炼成的——《天下徽商》主创团队谈创作历程

■ 总监制禹成明:讲好徽商的故事

禹成明是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总编辑,他说,在2018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立足安徽,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首先就要把安徽故事讲好。”禹成明说,作为文化工作者、新闻媒体人,首先要充分挖掘安徽文化内核,厚重的徽州文化自然是最好的故事“脚本”,徽商纵横明清两代,有太多值得一书的商业故事;更难能可贵的是,贾而好儒的徽商对文化的重视更是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徽商资助了《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徽班进京最终缔造了国粹京剧,徽商成就了一座城——扬州,徽茶的出口甚至影响了英国生活方式的变化。”

从早期参与编导的《无梦到徽州》《仰止天柱山》《告别西递》,到监制纪录片《大黄山》,再到《天下徽商》,安徽广播电视台制作的多部纪录片都和徽州这一方土地颇有渊源,禹成明对这方土地有深厚的情感。

此次《天下徽商》的创作体现了四个方面的创新:一是从中央到省里都非常重视文化宣传,创作者也有条件、有机会去制作更多精品;二是当下的电视理念也在革新,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和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观众对纪录片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升;三是技术革新让高清4K技术、无人机航拍等成为现实,让创作者有机会以更广阔视野还原徽州,让整体的制作更加精良;四是随着知识储备的加深和学术研究成果的不断丰富,大家对于徽州和徽商的理解更加充分,从而有了更大的创作空间。

■ 总导演叶海鹰:再现徽商兴衰四百年

4月28日,徽州大剧院,《天下徽商》首映礼上,采访叶海鹰,他执意要站到一幅水墨徽州为背景的宣传牌前。

这样的细节,透出叶海鹰对于徽州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事实也是如此。《天下徽商》拍了三年,足迹遍布国内20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日本、英国、美国、瑞典、马来西亚5个国家,仅剧组其中一辆车的国内里程数就将近8万公里,访问中外著名专家、学者20余位,其中,仅文稿创作就占据了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其间数十次地改易重写。

他说,徽商曾称雄明清中国商界近四个世纪之久,创造出无徽不成镇的奇迹,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诸多方面都产生过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天下徽商》是电视媒体第一次以如此大的体量、全景式聚焦徽商兴衰历程的鸿篇巨制,其摄制难度超出了我的预料,也是我从业以来面临的最大挑战。

拍摄《天下徽商》时,我常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国,其实像徽州这样的山区并不少见,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等都是群山环抱的地方,有些地方人多地少的矛盾比徽州还要凸显,但为什么恰恰就是这个面积仅仅1.25万平方公里的徽州,涌现出如此强大的商帮呢?其实,这答案正是制作《天下徽商》最重要的一个诉求。

为什么徽商能叱咤天下400年?徽商的影响和历史作用何在?富可敌国的徽商究竟又是如何衰落下去的?叶海鹰和剧组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布局谋篇。从大的脉络上看,整个《天下徽商》10集的内容涉及徽商的起源、形成、兴盛、衰落这样一个线性的发展过程,但具体到分集内容,我们采取了主题式结构,即每集都有相对明确的主题。比如,第一集《移民》讲的是中原世家大族迁居徽州的故事以及给徽州所带来的变化;第二集《寄命于商》讲的是徽州人第一桶金的故事;第三集《扬州繁华以盐盛》讲的是徽州人在两淮盐业脱颖而出的故事以及给扬州带来的影响;第四集《漂广东 发洋财》讲的是徽州茶商漂广东的故事以及中国茶叶对世界的影响;第五集《逐浪东海》讲的是徽州人汪直等甘冒枭首之险、从事海上走私贸易、最终被明王朝剿灭的故事,并对明清海禁政策进行了反思;第六集《无徽不成镇》讲的是徽商对明清中国的贡献;第七集《金字招牌》以胡雪岩的胡庆余堂为主线,讲述了徽州人创办各种老字号的故事,反映的是徽商的经营文化和经营理念;第八集《徽州女人》则从另外一种角度描写徽商;第九集《远去的背影》剖析徽商衰落的主要原因;第十集《梦里徽州》讲的是,徽商虽然衰落了,但他们却留下了一个别具特色的徽州,今天,她的魅力依然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在叶海鹰看来,徽商首先是商人,他们讲诚信,重契约,勇于拼搏,商海弄潮,不少人都是以小本起家,靠勤俭致富,在经营活动中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徽商的这些商道继承了我们中华民族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徽商又像文人,他们有文化,有远见卓识,“贾而好儒”,对明清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功不可没;徽商还是慈善家,他们急公好义,扶危济困,为回报社会和家乡常常一掷千金。

谈到《天下徽商》即将播出,观众的期望,叶海鹰坦言:如果有观众反馈说,《天下徽商》还是一部良心制作,那将是对我最大的安慰和奖赏。

■ 总摄影贾利玮:再现属于徽商的视觉盛宴

贾利玮说,《天下徽商》虽然采用了一些纪录片的拍摄和叙事手法,但在影像质量上的要求,都是按照广告和影视作品的要求进行拍摄的。本片分为现实实景拍摄和故事情景再现拍摄两种形式,拍摄部分途经国内20个省、市和自治区,还赶赴马来西亚、日本、英国、美国和瑞典等地取景。我们希望能用4K的影像效果,再现一场属于徽商的视觉盛宴。

在前期拍摄设备的配置以及拍摄影调风格等方面,我和导演组、摄影指导以及台内技术人员经过多次、反复的商量和讨论,为保证高品质的画面质量,记录真实的色彩还原,摄制组采用了Panasonic Varicam 35 4K摄影机作为主机和一组蔡司大光孔定焦镜头进行常规拍摄。作为一个“设备控”,在远赴海外拍摄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现代科技发展对于记录影像的重要性。

用视觉探寻徽商曾经的足迹,更能深刻体会到他们贾而好儒、诚信为本、审时度势等特质。徽商正是凭着特有的徽商精神,从而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乃至于发展为雄视天下的大商帮。我们摄制组在三年的创作拍摄期间也秉承了这一精神。披星戴月、日夜兼程,不管是在寒冬零下十几度的“杀虎口”,还是在夏秋之际的波士顿,一次次探寻徽商的足迹,一遍遍聆听并记录徽商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