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1+1>2” 南京西善橋街道打造15分鐘“健康圈”

直面民生事業“長中之短”,

西善橋街道打造15分鐘“健康圈”

1+1>2,妙構基層醫衛服務“銷品茂”

“15分鐘內,足不出西善,就能找到滿意的基本公共醫療服務”——5月11日,南京市最大保障房片區岱山福潤城,雨花臺區西善橋街道召開衛生事業三年發展規劃大會。會上,街道黨工委書記徐立鄭重宣佈:通過三年左右時間,打造15分鐘“健康圈”,構建社區醫衛服務“銷品茂”,讓全體西善居民得享“全區最優、全市最好”的基層公共醫療衛生服務。

人們印象裡,保障房片區向來是民生事業的“窪地”,此番卻要打造全區乃至全市基層醫衛服務的“高地”,西善橋有何妙招?

缺什麼補什麼,把錢花在“民生刀刃”上

分管衛生的區領導來了,衛健委、民政、文旅、殘聯等區級部門負責人來了,轄區兩家社衛服務中心、養老機構、民營醫療診所代表也來了……加上社區居民代表,數百人濟濟一堂。西善橋街道的一場普通工作會議,為何引起各方強烈關注?

關注,是因為渴盼。由於歷史原因,雨花臺區是目前南京主城中唯一一個沒有三甲醫院的區。這一“短板”在西善橋地區表現尤甚:對比河西奧南等板塊,轄區沒有大型醫院,只有2家社衛服務中心;受秦淮新河、寧蕪鐵路阻隔,地鐵線路佈局不平衡,西善橋通往南京主城的只有寧蕪公路和繞城公路,時常擁堵。尤其是突患重疾情況下,“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看病難成為當地群眾最大“痛點”,也成為一些居民遲遲不願落戶岱山的重要原因。

直面民生“短板”,直面百姓企盼。西善橋開雨花臺區基層街道之先河,在第108個國際護士節來臨之際,專門召開衛生事業發展大會,提出全新目標願景:全面打通基層衛生服務“最後一公里”,構建15分鐘“健康生活圈”。讓當地居民“足不出西善”,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便利優質的公共醫療衛生服務,甚至比較大的疾病也能在社區得到妥善醫治——這對當地居民來說,堪稱“爆炸性”利好。

時間節點劃定三年,目標直指“全區最優”,令人振奮的《三年行動計劃》隨之出爐:根據“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西善橋街道將在三年內投入不低於2000萬元的資金,持續加大對醫衛專業人才培育引進、高端醫療設備採購、深化醫聯體建設,實現年常住人口門急診總量達110萬人次。

“這對一個街道來說是個‘大數目’,但經費再緊不能緊健康,錢要花在‘民生刀刃’上。”西善橋街道辦事處主任劉建功說,2000萬元中還不包括起樓蓋房等基礎設施建設。除支持公辦醫療機構外,還將兼顧轄區民營醫療服務機構發展,建立優勝劣汰機制,使其成為社區高質量醫衛服務的有效補充。

橫向融縱向聯,“1+1>2”共繪大健康同心圓

臺上,街道領導立下目標狀;臺下,社區居民和記者心裡冒出同樣一個問號——小小西善橋,憑什麼把基層醫衛服務做到“全區最優、全市最好”?

行棋要觀大勢,做事卻要先“摸家底”。盤點發現,西善橋的基層醫療資源並不弱。從數量上看,轄區擁有3家社衛服務中心(岱山南社衛服務中心在建)、18家民營醫療診所和7家社會機構,各類醫養機構總數達28家,公共衛生、醫療、養老、康復等領域均有涉及。從質量上看也不遜色,西善橋社衛服務中心是“國家示範社衛服務中心”,肛腸科、糖尿病科是市級特色專科;岱山社衛服務中心醫聯體建設考核名列全省前列,打造了全市首個“互聯網+中藥房”試點。西善橋社衛服務中心負責人李宏對街道醫衛資源現狀一語概括:“單項能力強、綜合實力弱;數量不算少,質量不夠高。”

“打造15分鐘‘健康圈’,關鍵是做好‘橫向融、縱向聯’的文章,發揮‘1+1>2’的優勢資源疊加效應。”徐立說,從街道實際出發,想把單個點打造成大型綜合醫院不現實,只能走融合發展之路。通過體制機制頂層設計,引導各家機構結合特點找準優勢錯位發展,圍繞居民健康需求,打造“銷品茂”,共繪“同心圓”。“比如,看糖尿病到西善橋社衛服務中心,看口腔就去岱山社衛服務中心,想要個性品質服務的,還有民營機構供選擇。15分鐘內,總能找到滿意的特色科室。”

光是橫向“融”還不夠,還要向上“聯”。在現有的省人醫、市中醫院、市口腔醫院等醫聯體合作基礎上,西善橋街道將不斷擴大醫聯體“朋友圈”,再創建消化內科、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等市級特色科室6個,建成省市級特色科室13個以上。今後,街道轄區醫療資源串珠成線,融合互補,整體服務能力達到國家二級甚至接近三級醫院的標準和水平——這就是“1+1>2”的協同效應。

“再不用跑到市區大醫院排號,家門口就能看到三甲醫院的大專家,太讓人期待了!”家住福潤社區的高血壓患者楊秀華激動不已。

高起點高質量,為“幸福宜居城”夯基架樑

搶救發病學生的西善好護士柏丹丹,每週一上午到社區醫院坐診的省人醫田野博士……西善橋街道衛生事業大會上還有一臺重頭戲——隆重表彰一批“最受歡迎社區護士”“最受歡迎家庭醫生”“最受歡迎醫聯體專家”。

“悠悠萬事,健康為本,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首要一條就是健康。”徐立告訴記者,通過一場大會表彰先進典型,謀劃醫衛事業發展,是基於現實和著眼未來的考量。

從西善橋的街情實際看,醫衛事業規劃必須“超前佈局”。西善橋轄區人口現已超過10萬,隨著岱山保障房人口加速集聚,以每年2-3萬人速度遞增,未來三年將達到20萬,人口密度將成為全區之首,人口規模堪比一個小縣城。統計顯示,目前岱山地區7萬人中,60歲以上人口占23%以上,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醫療養老需求即將“井噴”。

用“美好生活”的“尺子”去量,近年來,西善橋不斷加大民生投入,創新社會治理,亮點不斷湧現——文化活動上,100多個居民自組織,百人規模以上的群眾文化隊伍就有10多個;體育建設上,保障房片區建起永盛奧林匹克公園,成為南京“城市10分鐘健身圈”的代表作,營造百姓家門口的幸福;教育事業上,傳統文化教育走出國門,“向善家長學校”登上央媒,最美“初見書房”刷爆朋友圈……“與其他民生領域相比,醫療衛生成了‘相對短板’,必須迎頭補上。”劉建功說,特別是去年以來,西善橋響亮提出打造全國首個“理想教育小鎮”發展願景,而高質量的基層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強調“病有所醫,無病防病”,這正是“理想教育小鎮”題中應有之義。

在雨花臺區副區長餘清看來,西善橋打造基層醫衛服務“高地”,更是關乎全區未來發展的前瞻佈局。“區委全會提出‘五城共建’的奮鬥目標,其中專門有一個‘幸福宜居城’。”餘清說,西善橋作為雨花“兩橋改造”的核心區和主戰場,代表未來雨花城市新中心的品質和形象,必須通過民生事業全面均衡高質量發展,為“幸福宜居城”夯基架樑。

“社區醫院發展的春天來了!”岱山社衛服務中心副主任陳德春說,4年前,中心只有三四名醫生,每天接診數十人。現在中心已有衛技人員78人,中高級職稱佔一半,每天都有“三甲”醫院專家來坐診。去年該中心門診量突破12萬人次,同比增長74%。有了“三年規劃”的支持,在省市區都要爭“一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