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姑娘”在“三八”茶場的燃情歲月

“铁姑娘”在“三八”茶场的燃情岁月

“铁姑娘”在“三八”茶场的燃情岁月

鐵姑娘一起學習場景。

1970年,為了響應“婦女能頂半邊天”的號召,充分發揮婦女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作用,安化縣浮青公社決定將建設中的浮青茶場改為“三八”茶場,從各大隊上調近百名中青年婦女承擔茶場建設和經營管理任務。這些普通的中青年婦女通過茶場的鍛鍊成為英姿颯爽的“鐵姑娘”,以巾幗不讓鬚眉的氣概,成為上世紀安化茶葉史一道特有的風景。20多年的戰鬥生涯,也成為她們激情燃燒的歲月。

1965年冬,當時的浮青公社黨委為壯大集體經濟,通過廣泛徵求人民代表的建議和意見,作出了建設浮青茶場的決定,隨後,在公社三級幹部大會上宣佈:在蓮花、青雲、高興、合興、大興、建新、石馬、項樹、水口等9個大隊集中連片劃撥1000畝土地,規劃建設浮青茶場。公社從所轄16個大隊抽調勞力,出動機關的幹部,組織勞動大軍將任務以各大隊為單位進行分配,向荒山進軍,大搞開墾茶園群眾運動,奮戰一冬春,完成初墾。茶場作為當年浮青公社三大基礎設施建設之一(三大工程即油溪坑水庫、茶場、園藝場)。

1965年冬到1966年春,茶場建設僅僅完成了一些基礎工程,隨後,由於種種原因,茶場建設速度放緩,甚至停頓,直到1970年底,公社黨委決定將浮青茶場改為“三八”茶場,加大建設力度,從各大隊抽調86名中青年婦女組成專業隊伍,承擔茶場建設任務,充分發揮婦女“半邊天”的作用。

建設“三八”茶場的消息傳開,立即得到了廣大婦女的擁護,有的連夜步行十多里路趕到公社,有的跑到大隊部幾次打電話找公社,要求報名上山。但是,也有個別婦女猶豫不決,怕上山種茶離家遠,不便照顧家庭,而且還有很多反對意見,公社黨委領導針對這一情況,組織全公社200多名婦女,批判“婦女無用論”“婦女落後論”,號召學習大寨“鐵姑娘”,克服社會和家庭的阻力,投身茶場建設,紮根茶場,以場為家,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經過廣泛宣傳發動,婦女們一個個興致勃勃,爭著報名上山,很快就招滿了人,8月19日,“三八”茶場正式成立。在建設之初,沒有房子住,她們就在山坡上釘起樹樁,架起楠竹,用油毛粘蓋頂、茅草扇當牆,撐起幾個不到三米高的臨時棚子作為住房。冬天,她們在棚裡學習和生活,刺骨的寒風,紛紛的細雨,從棚頂一陣陣吹來,近百名女同志,經常是腳穿雨鞋,頭戴斗笠,迎著風雨吃飯,晚上懸掛雨傘,裹著棉衣睡覺。她們豪邁地說:“婦女頂起半邊天,開荒種茶雨裡眠,艱苦奮鬥學大寨,多快好省建茶園”。隨後,她們自己動手,扛木頭,挑磚瓦,蓋起了三間住房。工具不齊,她們把自己家裡的鋤頭,箢箕帶上山。不懂技術,她們就四處拜師,邊幹邊學。沒有資金,她們就利用工作之餘,發動大家搞“小秋收”(是指秋收前後農民採摘、收集野生動植物),換取建設資金。缺少肥料,她們就養豬積肥,全場養了60多頭豬。建設之初,她們都是自帶鋪蓋行裝、在茶場搭建臨時茅草棚統一住宿,自備伙食,集體開餐。每個勞動日的報酬是記5分工,到年終由公社企業辦劃工分到各自的大隊參加年終分配。

茶場的鐵姑娘戰鬥隊經過兩年多的艱苦奮戰,開山放炮,挑土造梯,終於在荒山野嶺建成200多畝高標準茶園,湧現了蔣秋桂等先進個人,有8人光榮入黨,24人入團。1972年3月《湖南日報》以《茶鄉山寨鐵姑娘》為標題對“三八”茶場進行了報道,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也進行了採訪報道。

最先,場部設在蓮花大隊的古塘寺庵子園,婦女們自制泥磚,修建了一棟二層樓的土磚房子作為茶場的廠房,添置了部分加工設備,因陋就簡,生產加工黑茶和紅條茶。後來,由於茶園面積不斷擴大,產量不斷增加,初建的廠房太小,不適應機械加工,也無法擴大再生產。1973年,又將場部搬到古塘水庫邊,婦女們用紅磚和混凝土漿砌成300餘平方米的新廠房和一棟二層樓的職工宿舍。新廠房和職工宿舍的建設任務,都由婦女們完成。所需建築材料,除水泥、鋼筋外,全部自力更生,她們不辭勞苦到放馬、望星侖和果林的三角侖、密竹山、馬丫子山去扛木頭。紅磚也由她們自制自燒,建築所需砂石都是她們用肩膀從青雲、石馬大隊的溪裡一擔一擔挑來。沒有男勞力的參與,她們真正發揮了婦女“半邊天”的作用。

從開墾茶園,到栽培管理,再到茶葉加工,她們非常投入,一心想把茶葉生產搞好。就這樣她們克服了婦女體力弱的實際困難,20多年如一日,勤勤懇懇地紮根在茶場裡。製茶時,她們起五更,睡半夜,追肥時,她們挑重擔,上山崗,治蟲時,不怕毛蟲癢,不怕太陽曬,不怕山坡陡,一天來回數次。

功夫不負有心人,由於大家齊心協力,吃苦耐勞,“三八”茶場成為浮青公社的龍頭企業,茶葉產量一年比一年高,產值一年比一年增加。1974到1985年的11年是茶場的鼎盛時期,年產黑茶170至180擔,全部銷售給了安化縣茶葉公司,每年還產綠茶鮮葉1萬多斤,上交公社綠茶廠加工銷售;為發展集體生產,增加集體收入做出了貢獻。茶葉收入的增加,更加鼓舞了她們辦好茶場的決心。“三八”茶場建場至1996年,茶場的財務收支由公社社辦企業統一管理。建場之初,由浮青公社社辦企業支部書記劉首登兼任茶場支部書記,1970年改為“三八”茶場後,一直由公社婦女幹部擔任主要負責人,先後為陳靜珍、龔金蓮、蔣秋桂、李謂清等,其中龔金蓮任職最長。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由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安化黑茶產品滯銷,積壓嚴重,“三八”茶場作為安化縣茶葉公司的生產基地,深受影響。1996年至2000年茶場轉由個人承包經營,由於茶葉無人問津,產量和產值急劇下降,甚至連成本都無法收回,從2001年起,“三八”茶場的茶園紛紛下放到各村,茶場徹底解散。

如今,再也沒有隻有婦女參與經營管理的茶場,“三八”茶場早已成為歷史,當年鐵姑娘們的勞動場景也早已成了回憶。她們堅韌不拔、頑強拼搏、勇於開拓、團結協作的傳奇經歷,她們任勞任怨、勤勤懇懇、敬業奉獻的“鐵姑娘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茶人,她們的燃情歲月曆史不會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