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去農村承包山頭搞養殖的人,現在怎樣了?

不梵農創


一、鴨子養殖戶

鴨子養殖目前都是採取大棚養殖的,養殖戶多會在自家的地裡面搭建溫室大棚,但也有租地養殖的。溫室大棚的搭建前期投資還是不少的,一個能容納萬隻鴨子的溫室大棚需要投資20萬,每一棚鴨子賺錢多少也並不穩定,鴨子出欄比較快,一般鴨苗38天就可以成為商品鴨。

我地養鴨戶都是採取公司加農戶的模式,即農戶提供場地鴨棚與人工,公司提供鴨苗、飼料、技術以及回收等,鴨子出售根據市場行情定價,因此盈利也是不穩定的,少則七八千元,多則兩三萬元。不過最近由於環保的問題,對養鴨戶檢查的力度很大,不達標不合規的就不讓養。


二、養雞戶

農大有一位同學,前幾年租用了一塊河灘地,養起了野山雞,由於野雞的銷售渠道不暢通,前期投資了二三十萬元,基本上連成本都沒有掙回來,現在已經不做養殖了。

還有養殖蛋雞的,也是需要採取溫室大棚養殖,前期投資也不少,需要20多萬左右,養殖蛋雞主要是提供給當地的一些超市,雞蛋的價格對蛋雞養殖戶起著主導的作用,這家蛋雞養殖戶,已經經營了五年了,收益也是時好時壞的,不過還能夠維持。


三、養牛戶

養牛戶的前期投資就更大了,先不要說前期場地建造與添置設備,就牛犢引進成本對於一般農戶來說就不是一個小數目。每個牛犢需要七八千塊,前期引進幾十頭牛,就需要大幾十萬。現在農大村裡養牛戶有三家,養殖量都不是很大,每戶也就三五十頭,他們採取的方式是邊養邊賣邊引進牛犢,和他們聊所瞭解,收益也並不怎麼理想,相當於比外出打工多掙一些。

除了以上搞養殖的,還有養豬的,養羊的,大致也都差不了多少,搞養殖確實也要承擔著很大的風險,不單單是養殖的疾控風險,還有就是市場行情的風險,在價格低谷的時候,養殖戶也需要承受著壓力。以上是農大所瞭解的當地養殖戶目前的現狀,以供參考。


農大知事


首先想說一句真心話,想從農民的土地上掙錢的,還是先死了這條心吧!現在的農村,真不是一般人能玩的轉的。說起搞養殖,在農村一直流傳著一句話,“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養殖帶皮毛的可以一夜暴富,也可以一夜傾家蕩產,這真不是危言聳聽,我堂哥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那是09年的時候,正趕上互聯網大潮正式拉開序幕,我堂哥大學畢業,因為上大學時候學的是計算機專業,所以對互聯網的未來發展充滿著信心,起初堂哥是打算進一家深圳的科技公司當一名技術員,但陰差陽錯的機會,他和幾個大學室友看到了未來互聯網上的農業發展,但他們對農業基本一竅不通,說來也巧,我大叔正好跟我堂哥打電話說家裡的一個荒山前一陣有人在那栽樹,說是要種植松樹,但不知道因為什麼種了兩天就不種了,於是我堂哥把這個消息傳遞給了他們幾個室友,他們一拍即合決定從養雞做起,做那種純散養的家雞,然後在互聯網上進行售賣。於是他們就開始分工,邊研究養雞知識,邊跟村裡聯繫這片荒山的承包費用,還有進行互聯網的前期售賣鋪墊的,大家分工明確,其實那時候的互聯網確實是非常的火熱,但理想總是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建這個養雞場的投入成本不算高,10畝荒山頭籤的3年合同是1萬塊錢,然後就是建雞舍、抓雞苗、買飼料還有防蟲藥等總工才花了13萬元左右,剩下就是他們幾個人的人工了,前期養殖還算比較順利,沒有發生什麼意外,但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養的小雞中時常就會少一些,起初他們以為是被什麼不好的東西給吃了,但過了能有一個星期左右,雞舍裡的雞相繼出現不吃東西,而且還有些不明不白的就死亡的,堂哥和他的同學們都慌了神,眼看著這雞一天比一天少,他們就趕緊找來了當地的牲畜站的獸醫過來,獸醫來只看了一眼就說,趕緊通知防疫站的人來,把這些雞處理掉吧,估計得了雞瘟了,堂哥他們一聽,都覺得不可思議,他們都是按照學習來的知識進行養殖的,怎麼可能會出現這個問題呢,那個獸醫說,這雞瘟來的時候不像別的病毒那樣過程慢,雞一旦得了雞瘟基本都是群發性的死亡,而且對人也有傷害,你們趕緊處理吧,別到時候麻煩大了不好收場,就這樣防疫站人來了就地掩埋,然後對整個荒山進行了範圍式的消毒,堂哥他們還被帶去進行檢查隔離。就這樣堂哥的互聯網養雞大業就算以失敗告終,平均下來他們折騰了3個月,一人損失了5萬元左右,好在人沒事。

從那以後,堂哥算是與農村的農業告別了,他們紛紛都回到了自己熟悉的IT行業,現在過的還算可以。其實農村的養殖業不像是書本里說的那麼簡單,如果沒有技術和吃不了農村的苦,還是不要想著在農村包山頭進行發展了,因為現在對於農村包山進行養殖或者種植的補貼也越來越少,不像那些文件中說的那麼多,所有手續跑下來也非常的繁瑣,如果不信你們可以試試看,原定的7天,最少要1個月能辦下來,畢竟現在開荒山是一件大事,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幹的。

以上是對這道題的一些解答,你們那包山養殖的最後都怎麼樣了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鄉村關中


那些去農村承包山頭搞養殖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說下我自己知道的吧,我們這兒四川小鎮,我舅舅前年回他們村承包了幾十畝水田養殖雞鴨和鵝,搞水稻鴨共生養殖,當時總共買了上萬只小苗。

當初最開始的定位就是土雞、土鴨、土鵝,純正農村養法,不喂飼料、不喂激素,只喂玉米,水稻、糠等。最開始的時候乾的紅紅火火的,村裡也僱了幾個人種水稻,幫忙放養之類的。

後來,由於大規模養殖的技術跟不上,雞鴨鵝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傳染病,各種瘟疫之類的,死了一大半。也沒有辦法,繼續增加,繼續養。各種收購商也洽談好了收購流程、價格、時間等。

最後,只能說慘淡收場。傷病死了太多,後面價格不好,反正就是一堆亂七八糟的破事,總的算下來虧了二十來萬。

個人意見:

養殖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鄉野林三


對於你這問題我可以寫我的所見所聞,我是福泉電商電商扶貧站的,我這是貴州高原的原始森林裡面就有一個養雞的,他叫王國河,以前是一個打工打幾年,由於人實在,老闆就提升他當皮革廠的廠長,年薪有幾十萬,這對於我們來說就是天文數字了,16年辭職回貴州福泉老家承包了2000多畝地搞養殖,養殖的地方是水庫區,裡面幾公里都沒有人家,都是高山樹林,環境很好,與世隔絕的,養了本地土雞,很多人叫笨雞或者草雞的,另一種就是烏雞了,生綠殼蛋的那種,現在有一萬多隻,還給周圍的農戶發放雞苗,他給雞喂蚯蚓和蔬菜,他說雞屬於鳥類,本就該吃蟲子,在山上飛跑,這樣雞的身體才強壯,所以就用2000畝地分一部分種菜和養蚯蚓,雞蛋和雞都買得比其他人的飼料雞貴,但還是很多人慕名而來抓雞,山上還建了一個棚子給遊玩的人做燒烤,他的經營模式很成功,還解決了5個殘疾人的就業,市政府還給表揚了,所以只要方法得當,養殖還是可以成功的!





千年等到你


好不容易打工賺了點錢都虧完了,現在又岀去打工賺錢了,老闆越大虧的越多,不虧錢的還在為銷路發愁呢。

我去年認識幾個豬老闆,去年虧了想今年賺回來,沒想到今年豬瘟虧的更慘,搞養殖要是沒有關係沒有實力那就是死路一條。能賺錢的都是大公司,就算他們養殖物不賺錢,政府補貼拿來就賺錢了。老百姓搞養殖大多都是不計工錢一年才感覺自己賺了一點錢,要是你請工人就不一樣了,養殖比種植風險大多了。

話說回來不管做什麼都有賺有虧,只要自己看好的項目你就去做吧



廣南縣南壩桃花源風景


前幾年山村熱,鬧得不少人心動不已,去農村承包山頭搞養殖,一般有心承包搞養殖的都不只是單純的養殖,都開了個什麼什麼山莊,某某莊園,一邊養著花鳥魚蟲,一邊經營著飯莊,開始的時候都是轟轟烈烈,最後好像都鳥悄的不了了之了,為啥都經營不下去了呢,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入不敷出不賺錢。



我們這裡當時也有一個山莊,是某個村的書記承包了一個山頭,修路蓋小亭子,種了櫻桃、桑葚、桃子各種水果,還有各種花鳥,聽說光山莊的基礎裝飾就投了一二百萬,山莊建成後,僱了專人養跑山雞、豬、鴨子、魚等,還在山裡種了西紅柿、黃瓜,還有很多野菜,經營過程中主打的就是農村“野味”,這野味還真是小看不得,一點不比“山珍海味”便宜,這種邊搞養殖邊搞餐飲的模式,菜品都是很貴的,這就造成了農村人吃不起,城裡人來的少的現狀,首投資金就在幾百萬,後期運營一般的話,別說盈利了,就是成本都很難賺回來,所以經常會看到,開始時轟轟烈烈在山頭搞養殖的,後來都是不停的換門頭,換來換去都黃了。



不過也不能說承包山頭搞養殖的就都不行。我們這裡還有個葡萄莊園,在莊園裡大批量養著各種家禽,還種植著各個品種的葡萄,每年葡萄上市時好多人來莊園遊玩,這裡集吃喝玩樂一體,在買完葡萄後,可以到養殖區自選跑山雞或者去魚塘捕魚,大師傅直接給處理做成菜,絕對保證第一手的新鮮家禽,從山村野地到飯桌餐盤。這個莊園搞的養殖業就很紅火了,承包的山頭地方大,可以選了羊直接做烤羊,也可以選跑山雞直接做蘑菇燉雞,還可以選魚吃全魚宴。在這裡可以摘葡萄,遊玩,吃飯,住宿莊園一日遊,經營的還算比較紅火。但是由於有些偏遠,也是經營壓力比較大。




總之這幾年承包山地搞養殖的比較少了,單純搞養殖收益一般,建成莊園這類農家樂又擔心是違建,大棚種植櫻桃、長桑之類的水果倒是比較紅火,收益也不錯。


小十六123


鄉村黑嫂為您回答。

在一些地方,會很便宜的出租荒山,有人覺得這麼便宜,承包下來後搞養殖一定不錯,因為山上的草和灌木很豐富,適合養東西。

但是,因為種種原因,賠錢的人很多。黑嫂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當事人是我表哥,下面咱們談談他是養的什麼,又為什麼賠錢。

一、他養了什麼

好幾年了,當時他在一個山區開五金店,後來聽說當地搞承包,而且還有補助,於是就想著承包下來養羊。

他從來沒有養過,說幹就開始幹了。從山東買了一批養,運到了山區後投放在了山上,自己找了幾個人,連同他也住到了山上開始養。

最開始想得挺好,就是每天幾個人趕著這些羊在山上放就行。可是,羊到了地方,就因為氣候和水土死了一批。然後放羊時也會遇到無窮無盡的麻煩,首先是毒蛇咬,然後是病。

他根本沒有養過羊,對於羊病這種事束手無策,後來只好又請了個專門的獸醫。但是人家獸醫不會住在山上,時不時的去一下。

就是這樣,仍然抑制不住羊的慢慢消失,養了一年後,別說增加了,羊群還減少呢,最後只好便宜處理掉。

在當地賣很便宜,拉回家還要出運費,最後只好在當地便宜處理。

二、為什麼賠錢

後來,他個人也總結了幾點。

首先就是他從來沒有養過羊,這樣冷不丁的下手,而且下手就買了一大批,不管是管理還是病害上,他都沒有什麼經驗,導致自己常常是一頭霧水,根本就無法管理好。

然後就是當地的羊和外地的羊養法和水土適應是不一樣的,他最初想得太好,覺得自己養一種當地沒有的羊,肯定會賣好價錢,因為當地缺。但他事先沒有做市場調查,人家根本不要這種羊。

最後就是病害處理,自己沒有養殖經驗,自己對病害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去大批量養是很盲目的一種行為。

總結:承包荒山還是需要有好項目,咱們拿這個例子來說,並不代表別人也一定會賠錢,主要還是看幹什麼,自己又有什麼技術掌握在手中。技術有,而且瞭解當時市場的情況下,不管是養殖還是種植,都會收到效益的。

鄉村黑嫂為您說些農村事兒。喜歡我,請點擊關注。

鄉村黑嫂


現在的去農村承包山頭搞養殖的人真的還不少,我來說說我旁邊的一個例子吧!



我們有個同村的叔叔,早些年是在外工作的,後來孩子們大了他們兩夫妻就回了老家,在我們村承包了一個小山頭,因為承包的地方也不是一整座山,夫妻同時又迫於資金投入大,所以前期都是他們夫妻做,孩子們閒暇時也一起幹活,就這樣已經做了幾年,現在已經成了一個果園,他的果園一般種植的也是葡萄西瓜柑橘等常見水果,然後也會種植蔬菜加養雞等,然後他買了個三輪小貨車,等到水果成熟的季節他就拖著車去各個村叫賣,沒有水果的時候他也會開著小貨車去賣地裡的蔬菜,因為他家的雞是純土雞放養在山頭的,農村裡有需要土雞跟土雞蛋的人都會去他家購買,總之後面就是靠著兩夫妻打理這個山頭的蔬菜水果雞。



平時閒暇的時候他會從山頭下來到我們宗祠裡跟人聊聊天,他也會聊到他的收入,一年收入大概十幾萬,但是還是很辛苦的,可能十幾萬對很多人來說不算多,但是他們老夫妻來說已經是一筆不錯的收入了。


小雛菊姑娘


大家是否還記得農村養竹鼠發財致富這事兒,現在只要有人提養竹鼠,都會被人當成pian人的把戲。可見,在農村搞承包養殖這條道水有多深。

近年來,縱觀各路到農村搞承包養殖的人馬,搞養豬場的、養山羊的、養雞養鴨的,都是"眼看他起高樓,眼見他擺場子,眼看他樓塌了"。這不是要唱衰,而全是活生生的例子。可惜還是有不少勇士,正在前赴後繼地奔往承包山頭搞養殖的掘金路上!

承包山頭的養豬的故事

從06年起,我們那裡不少環境好的、有水流的山嶺腳下,被人承包了建起養豬場,用來養豬,小一點的幾百頭、大的超過上千頭。我們村附近的一處山腳也被一個外來老闆承包了建養豬場,大概是每批五六百頭的規模。

剛開始第一年,這位老闆養得還算順利,也掙了一些錢,就擴大了規模,每批能養近千頭。沒想到,第二年的夏天,他這個養豬場突發豬瘟,眼睜睜地看著大量豬倒去,後來防疫的來了,他的上千頭豬都沒能出欄。雖然獲得了一些補助,但是也損失巨大,之前投進去的本錢和之前盈利的那些,大部分都打了水漂。

從此,這位承包山地養豬的老闆灰溜溜地跑了,再也沒出現過,他搞的那些養豬場就廢棄在山腳下。聽說他拿的是家裡打算買房子的錢到農村養豬創業,準備大賺一筆,當初他老婆就不同意,跟他吵架說要是賠本了就要離婚,最後果真是賠進去了,也不知道那位養豬老闆離婚了沒有?

這是到農村養豬老闆的故事,開篇的夢想很美好,結局卻不盡人意。

總之,承包山頭搞養殖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除了既要熟悉當地的自然環境、人情,還要精通養殖技術、深入瞭解市場,資金上也要玩得轉,天時地利人和湊齊了的概率多多大,想必大家心裡都清楚。你說呢?


香裡說豐年


那些去農村承包山頭搞養殖的人,現在怎麼樣了,對於這個事情,我不能一概而論。我只能說一下我身邊長輩搞養殖的事情,僅供大家參考。

在我媽媽家鄉四會那邊,很多人都在搞養殖,有養牛的、養羊、養雞鴨鵝的。現在他們那邊最多的就是養雞鴨鵝了,養牛羊的少了。每年春節前,我都會去我舅舅那裡捉鵝回來吃,我舅舅自家土養的鵝,吃起來味道又正又香。


聽我媽說,之前同村有個人養牛,養著養著就養沒了,而且也虧了一大筆錢。說牛得了病,都病死了。牛的投資成本高,沒有一定的養殖經驗,不要隨便去投資養牛。養羊的那位鄰居,現在也沒有養了,不知道人家賺到錢沒有,從表面看,我是看不出他有賺錢了。因為,沒有看見他買車買房,可能人家把錢存起來了吧。

現在四會那邊,最多人養雞鴨鵝了。而且當地養殖家禽也有一定名聲了。每逢過節什麼的,都很多人去批發或者零售。養殖家禽雞鴨鵝的成本較低,風險沒有那麼高。只要有適合的養殖環境,這些家禽的成活率都很高,而且在農村生長,其家禽品質比完全飼料養殖的家禽品質高,同時價格還可以。



我舅舅村裡的村民都有養殖家禽的習慣,養殖數量不多,一般是養來零售與自家吃。這種模式,投資不多,管理方便而且也讓農民額外增加一筆收入。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都喜歡養殖一些家禽。而承包山頭搞大規模養殖的,都是一些老養殖戶和創業者居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