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場管理之一箇中心五個基本點,供大家參考

豬場管理之一箇中心五個基本點,供大家參考

一、以種豬管理為中心

很多豬場已經意識到種豬是豬病最大的傳染源。據調查,目前有80%的豬病發生在產房和保育階段,所以有專家提出“母豬關鍵8周管理” 和“初生定乾坤,斷奶決勝負”等管理理念,充分說明最容易遭人忽視的“冰山一角”——母仔豬的管理水平將直接決定整個豬場的經濟效益。所以,必須高度重視種豬的管理:

1、嚴格把守引種關

引種前一定要對種豬所在地區或種豬場的管理、防疫水平(老闆口碑))進行反覆認真調查,有條件的應重點對豬瘟、圓環病毒病、豬藍耳病、偽狂犬病等做抗原檢測,嚴防病從種入、“引狼入室” 。

2、嚴格隔離飼養

剛購進的種豬一定要隔離飼養3個月以上,確認是健康豬才能入舍飼養。

1)做好保健。

要定期添加對本場細菌敏感的藥物控制鏈球菌病、副豬嗜血桿菌病、傳染性胸膜肺炎等疾病。根據不同季節,做好保健。

2)特別做好分娩母豬的管理。

當前許多自繁自養豬場首先被以下疾病所困擾:母豬“三聯症”(產後無乳、乳房炎、子宮內膜炎)、仔豬“三聯症”(黃、紅、白痢)、母豬便秘、產後不食、有些豬場仔豬凍死、壓死和餓死的比例高達30%。所以,必須加強分娩母豬的管理:

A、母豬哺乳期必須飼餵高能高蛋白等營養全面的泌乳期飼料,建議自由採食。

B、防止妊娠期母豬便秘。

C、提前做好產房消毒、產房保溫設備和接生器械藥品準備工作。

D、接生過程中要做好母豬乳頭、外陰以及仔豬剪牙、斷尾、斷臍帶時的消毒工作。

E、讓每頭仔豬吃足初乳並固定好乳頭(對豬瘟感染嚴重的豬場應在吃初乳前1小時做豬瘟超免)。

F、母豬產前產後5天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如恩諾沙星、阿莫西林預防各種疾病。

G、母豬產仔當天宜少喂或不喂飼料,喂麩皮糖鹽水,根據季節適量添加雙黃連口服液和生薑大蔥熬汁以及消炎鎮痛藥物。

H、母豬在產仔過程中要保持圈舍環境安靜,做好母豬難產及假死仔豬急救準備。

豬場管理之一箇中心五個基本點,供大家參考


二、豬場管理的五個基本點:

1、消毒隔離是關鍵點

豬傳染病的發生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即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豬。消毒的目的就是殺滅或抑制病原微生物,從而有效地控制豬傳染病的發生和傳播。目前很多豬場消毒流於形式且效果差。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豬場或豬舍門口無消毒池或消毒盆。

2)消毒池(盆)無消毒液,成了聾子耳朵光是擺設。

3)消毒池(盆)長期不更換消毒液。

4)消毒不按程序,流於形式。

5)消毒時間和消毒液數量不足。

6)消毒過程中存在許多死角。

7)不及時隔離病豬,亂扔或出售病死豬。

實踐證明:誰的消毒到位,誰的豬就養得好。消毒到位的工作重點是:

1)建立並執行嚴格的衛生消毒制度。

2)豬場(豬舍)門口必須建消毒池(消毒盆),每3天更換一次消毒液。

3)認真按消毒程序操作(清除—沖洗—乾燥—消毒—空舍)。要有足夠的消毒時間和消毒液劑量。

4)高度重視消毒死角(如漏逢地板、飼料槽)的消毒。

5)對售豬用具(如裝豬臺、欄、臺稱)和售豬人員一定要嚴格消毒。

6)發現病豬先隔離再治療,禁止亂扔和出售病死豬。

2、飼養管理是重點

飼養管理的重點應放在環境管理上。有人總結為“誰把握了溫度,誰就把握了豬群”,足以證明環境管理的重要性。其管理重心應放在:

1)溫度管理

俗話說得好:“小豬怕冷,肥豬怕熱”。據實際調查:北方地區每年因凍死、壓死和餓死的仔豬比例高達30%左右。仔豬許多疾病也是因溫度不夠而造成。規模化豬場一定要捨得投入,採用空調、地暖、電熱板、紅外線燈、保溫箱等保溫設備,有效解決冬季仔豬防寒保暖問題。特別是冬天晚上更要加強飼養員巡圈制度,重點注意夜間溫度。夏季高溫天氣,一定要採用比如水簾降溫、房頂噴水降溫、通風、帶豬消毒降溫、增加早晨夜間餵食、飼料中添加抗熱應激藥物(如小蘇打、多維電解、維生素)等綜合措施,有效防止母豬乏情、返情、流產、死胎、育肥豬增重緩慢等現象發生。

2)通風管理

每年的秋冬季節是豬各種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時期,主要原因是許多豬場不能解決有效通風和保溫的矛盾,舍內有害氣體嚴重超標,再加低溫潮溼,整個豬群免疫抵抗力下降,稍有風吹草動(不良應激),立刻誘發疾病。

採取對策:

A、針對各豬場和自身實際情況,安裝使用通風設備。

B、冬天適宜選擇在晴天中午通風。

3、營養管理是核心點

在整個養殖過程中,飼料成本要佔全部成本的60%左右,充分說明飼料選擇的重要性。目前許多豬場在飼料選擇和使用方面還存在一些誤區,主要有:

1)選擇飼料只重價格不關心質量。

2)輕信自配料,不重視全價顆粒料優勢。

3)母豬飼料單一(只喂玉米粉+麩皮+米糠)。

4)飼餵飼料不對號入座。

這樣造成的後果是豬隻營養達不到生長生產需要,機體抵抗力嚴重下降,稍遇不良應激,立時引發疾病。“把豬病養出來”就是這個道理。從人的保健和中醫的角度出發,有“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之說。這裡的“食補”就是給豬群提供全面豐富的營養“口糧”,豬隻才有強壯的身體和抵抗力,也才能抵禦病原的侵襲,減少疾病發生。所以,要強調:

A、國內飼料企業格局將變化,面臨關、停、並、轉的飼料企業比比皆是。我們要擦亮眼睛,選擇具有雄厚經濟、技術和管理實力的飼料公司的飼料產品,因為只有這些大企業才經得起考驗,除了能提供優質性價比的產品,還能保證產品質量的長期穩定性。

B、全價顆粒料和自配料相比,無論是在原料、配方、工藝和管理方面都具有顯著優勢,尤其可以提高飼料轉化率、縮短養殖週期、減少飼料浪費、完全滿足豬隻各階段營養需求、降低疾病死亡率等。使用全價顆粒料是養好豬的必要手段,各豬場應做好對比試驗,以最終的綜合效益高低作為選擇依據。

C、為有效解決當前母豬生產性能差、母豬疾病多、仔豬成活率低等根本問題,一定要嚴格按照不同階段使用母豬專用飼料,特別在配種至妊娠期間更要根據不同時期選擇飼料嚴格限飼。

D、再好的產品,如果不採取科學的飼養程序,一定是“拿黃金都養不好豬的”。所以,選擇好飼料的同時,還要採取科學的飼養程序。好產品,好方法,最後才有好效益。

4、記錄管理是支撐點

養豬的風險是疾病死亡和行情叵測。疾病死亡可以控制,行情卻無法主宰,我們關心行情的同時,更要學會算賬。這就是許多豬場常採用的“記錄管理”模式。

通過認真的記賬和算賬,自已才知道在整個養殖週期中:料肉比、錢肉比、發病死亡率、防疫費、醫療費、人工水電費等,各種成本和收入做到心中有數,通過算賬對比,自己才會明白賺錢賺在什麼地方?賠本賠在什麼地方?“精打細算,好種良田”,行情好時比別人多賺錢,行情差時才可以“以豐補欠”、不亂陣腳、堅守陣地、等待機會。通過反覆算賬,自己才會重視每個管理細節,降低豬場隱性浪費(此項浪費如果一算賬,許多人會大吃一驚),真正地向細節管理要效益。為什麼同樣的豬種、同樣的飼料、同樣的行情,有的人賺錢,有的人賠本?答案就在於:算賬和不算賬。

5、飼養員管理是基礎點

人需要星級服務,養豬同樣需要“用心”服務。要想養好豬,每一位養豬人必須具備愛心、細心、責任心和耐心。前提就是要充分調動每個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就要求豬場老闆們要以人為本,要體貼員工,關心員工,要制定一套有效的考核方案,既要管得住人,還要調動積極性留得住人。只有這樣,豬場的各種規章制度、管理方案才會執行到位、落到實處、做到細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