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德惠市行政區劃概況

德惠市隸屬吉林省長春市,位於吉林省中北部、松遼平原腹地。地處北緯44°02"~44°53″,東經125°14″~126°24″之間,東隔松花江與 榆樹市、舒蘭縣相望;西與農安縣接壤;南與九臺市、長春市相連;北與扶余縣毗鄰,為京哈線上重要的節點城市。

清宣統二年四月十六日(1910年5月24日),清政府批准設立縣治,劃出長春府沐德鄉一半多和懷惠鄉全部及東夾荒為縣境,取沐德鄉、懷惠鄉兩鄉名之尾字“德惠”為縣名。1994年7月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由省直轄、長春市代管。

吉林省德惠市行政區劃概況

德惠市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半溼潤氣候區,總面積3435平方公里,擁有松花江鎮鰉魚圈江心島、小河東、大青嘴遺址、雙城子遺址、攬頭窩堡遺址、太平圍子等景點,榮獲國家級生態示範先進市、吉林省省級衛生城市等榮譽。

區劃沿革

1953年12月28日,原長春市的十六(米沙子)、十七(萬寶)2個區40個行政村劃歸德惠縣。

1955年6月,根據省規定,全縣19個區公所保留,作為縣人委會派出機構;10月,朝陽區大河裡村劃歸榆樹縣。

1956年1月,將德惠縣20個區、232個村,劃為7個區、90個鄉、5個鄉級鎮、1個區級鎮;

1957年12月,將九臺縣的泡子、吉家、布海、昇陽、雙廟子、長山6個鄉劃歸德惠縣,同時將德惠縣的太和、義合、城子街鄉劃歸九臺縣。

1958年3月,撤銷區一級機構,將全縣7個區、6個鎮、93個小鄉合併為34個鄉1個鎮;10月,將34個鄉248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和1個鎮劃為19個管理區和228個作業區。

1959年4月,管理區改稱人民公社。

1961年6月,新劃出同太、昇陽、幹霧海、三勝4個人民公社,臥龍人民公社更名為天台人民公社,全縣為23個人民公社,同年7月,幹霧海人民公社更名為沃皮人民公社,8月,德惠鎮人民公社分為德惠鎮和鎮郊(後改為城郊)兩個人民公社,10月,雙廟子人民公社更名為布海人民公社。

1966年5個區工委及大部分人民公社更名,岔路口區改松江區;達家溝區改紅松區;米沙子區改新風區;郭家區改向陽區;夏家店改東方紅、達家溝改東昇、天台改衛東、郭家改向陽、同太改紅光、布海改經星、萬寶改前進、朱城子改新城、米沙子改新風、沃皮改晨光、三勝改東勝、菜園子改紅旗、邊崗改紅衛、岔路口改東風、五臺改躍進、和平改立新、大房身改光明,其餘7個保留原稱。昇陽人民公社韓家大隊劃歸九臺縣。

1977年3月,三勝人民公社大青大隊又劃歸長春北郊農場(1959年1月大青大隊從德惠劃歸北郊農場,1969年2月,又從北郊農場劃歸德惠縣)。

1984年1月,將24個人民公社改為23個鄉、1個鎮,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更名為鄉(鎮)人民政府。

1985年6月,將岔路口、大房身、松花江、達家溝、大青咀、朱城子、郭家、米沙子、萬寶9個鄉改為鎮,鄉人民政府更名為鎮人民政府。

1992年11月,經省政府批准,將布海鄉、天台鄉、夏家店鄉、菜園子鄉改為鎮。

1994年7月,撤銷德惠鎮,設立建設、勝利、惠發、和平4個街道(鄉鎮級)。

1996年6月,楊樹鄉改為楊樹鎮。

1999年12月,經省民政廳批准,將昇陽鄉改為昇陽鎮。

2001年2月,將沃皮、三勝、兩個鄉併入米沙子鎮;同年撤銷昇陽鎮和松柏鄉,將兩鄉鎮併入德惠城區,為昇陽街道和惠發街道(原惠發辦事處併入),原和平街道併入勝利街道,德惠市為13個鎮、5個鄉、4個街道。

2005年8月5日,將德惠市米沙子鎮、萬寶鎮所轄行政區域劃歸長春市寬城區管轄(除土地規劃、審批權外,其他仍由德惠市代管);8月8日,德惠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撤銷昇陽街道,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布海鎮管轄。撤銷和平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同太鄉管轄。撤銷楊樹鎮,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大房身鎮管轄。撤銷夏家店鎮,設立夏家店街道,屬城區範圍。至此德惠市共有建設、勝利、惠發、夏家店4個街道和大青咀、布海、天台、郭家、松花江、菜園子、大房身、達家溝、岔路口、朱城子10個鎮以及同太、邊崗、五臺、朝陽4個鄉。308個村,2884個村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止2013年,德惠市轄4個街道: 惠發街道、 建設街道、 勝利街道、 夏家店街道,10個鎮: 大青咀鎮、 郭家鎮、 松花江鎮、 達家溝鎮、 大房身鎮、 岔路口鎮、 朱城子鎮、 布海鎮、 天台鎮、 菜園子鎮,4個鄉: 同太鄉、邊崗鄉、 五臺鄉、 朝陽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