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歷史上有哪些軍事天才?

永無止境144931932


說到四川歷史上的軍事天才,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劉伯承元帥。劉伯承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優秀的中國共產黨員。

1912年考入軍校,熟讀兵書,因學習成績好,而且沒有不良習慣,被同學稱為“菩薩”。

1916年參戰的時候,因為右眼被敵軍擊中,導致失明。

當時做手術的時候,為了不至於影響到自己的大腦,他選擇了不用麻藥。就是這個舉動,讓德國主刀醫生對他充滿了敬佩,劉伯承果然是鐵骨錚錚的軍人一個。

因為這次的醫治,他還得了“軍神”的稱號。

1927年他秘密到達南昌和周恩來,朱德,葉挺等人領導了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共產黨反對國民黨的第一槍。

這一戰對於中國共產黨有著深遠的意義,為了紀念這一天,新中國成立之後,特意把每年的八月一日定為了建軍節。

抗戰的時候劉伯承任八路軍第129師師長和鄧小平政治委員,在太行山一代開戰抗日革命根據地,參與了彭德懷領導的百團大戰,給了日軍以沉痛的打擊。

開展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消滅了日軍的有生力量,為中國的抗日戰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解放戰爭期間,打的最為經典的戰役是劉伯承和鄧小平的領導的千里躍進大別山,此次目標,直插敵人的心臟地區。

劉鄧大軍在途徑汝河時,後有追兵,前有強敵的情況下,劉伯承提出了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口號。他們帶領的解放軍經過殊死拼殺之後,終於撕開了一個口子,殺出一條血路,在無援軍的情況下,殲滅敵軍在大別山的33個旅。

之後劉鄧大軍在中原取得了一些列的勝利,毛澤東把劉伯承的這次在中原的勝利歸納為歷史的拐點。

此後,國民黨由正面的進攻,變為積極防守。解放軍有防守變為進攻,為三大戰役的展開並且取得最終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劉伯承征戰一死,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新中國成立之後他被評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

四川的元帥還有朱德,聶榮臻和陳毅。


漢史趣聞


四川歷史上的軍事天才不少,今天介紹的四位軍事天才都是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成立作出重大貢獻的人,他們是四川軍事天才中出類拔萃的天才。

1、鄧小平(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四川廣安人。

革命戰爭時期,曾任紅1軍團政治部主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政治部副主任,八路軍129師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中原野戰軍、第2野戰軍政治委員,中原軍區及中原野戰軍政治委員等職。

參與發動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參與創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第八軍和左江、右江革命根據地;與劉伯承開闢晉冀豫邊區抗日根據地,後擴大為太行、太嶽、冀魯豫、冀南等四個根據地;參與指揮百團大戰、上黨戰役、邯鄲戰役、魯西南戰役、襄樊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戰役,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誕生做出巨大貢獻。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核心人物,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者,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創立者。

2、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四川省儀隴縣人。

革命戰爭時期,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總司令、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等職。

參加領導八一南昌起義,同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合,成立工農紅軍第四軍,參與指揮紅軍戰勝國民黨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四次“圍剿”,參與創建多個抗日根據地,指揮清風店、石家莊戰役的勝利,協助毛澤東組織和指揮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是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

3、陳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四川樂至人。

革命戰爭時期,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師長,第22軍軍長,新4軍第1支隊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原軍區和中原野戰軍副司令員,第3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等職。

指揮和參與指揮過黃橋戰役、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上海戰役等,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十大元帥之一。

4、羅瑞卿(1906年5月31日——1978年8月3日),四川南充人。

革命戰爭時期,曾任紅4軍政治委員,中國工農紅軍大學副校長,晉察冀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晉察冀野戰軍政治委員,華北軍區政治部主任兼第2兵團第一政治委員等職。

參加過長征,參與指揮強渡大渡河戰鬥,參加強渡烏江戰鬥,參加過直羅鎮戰役,參與指揮百團大戰和領導華北敵後抗日遊擊戰爭,參與指揮大同集寧、張家口、易滿、保南、正太、青滄、保北、大清河北等戰役,參與清風店戰役、石家莊戰役、平津戰役、太原戰役等,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你認為四川還有哪些軍事天才,請補充。


趣話歷史那些事


近代史中的軍事名人,陳毅寫了一手好詩,劉湘非常地霸氣 ,劉伯承的“一個半”。

可能自己不是四川人的關係,所以說到四川歷史上的名人,而且還是軍事名人之時,並沒有太熟悉的那種感覺,不過,自己本身對軍事方面,會有一種研究的心態,因此,我非常地樂意說一下今天的這個話題。

古代史,並沒有出彩的軍事人才,近代史就不同了,可以說的人太多了,當然,以下只是說到了兩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其他的嘛,大家自己去翻閱,不要太偷懶哦

陳毅(1901年出生於四川省川北道潼川府樂至縣,今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現在很多小朋友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都會脫口而出:他是值得崇敬跟佩服的元帥。是的,人家是元帥沒有錯。可是,元帥這個身份之外的呢?不管是民間的某些傳說,還是歷史中的人物事件,陳毅都算是一號人物。

比如,詩人的身份,他寫過梅嶺三章,那是自己被困於梅山之時所寫下的,陳毅對七言絕句的貢獻,還是挺值得一說的。那麼,除了詩人這種身份之外,陳毅他老人家還有什麼絕活呢?你可能想不到的是,他還是一名象棋好手。

比較有趣的一點,就是他跟某些斯文的象棋高手不一樣,陳毅下棋的時候,是屬於那種很豪放的架勢。

劉湘(四川成都大邑人)

這個人在軍事方面的貢獻之處,我們可以用文壇高手郭沫若對他的評價來看待,老郭說劉湘對四川(蜀)的貢獻,可以比肩於唐代的韋皋,從歷史角度來說,韋皋對四川(蜀)的治理,也是相當讓人敬重的,因此,這種評價是相當之高的。

他的川軍是抗日戰場上最有血性的部隊!

說到劉湘的霸氣,他在總司令的這個位置上,就算是病倒了,也沒有忘記提振當時的士氣,就連最後的遺囑,也用不破日寇,誓不還鄉這種話來激勵將士,可以從這一點看得出,這種霸氣是從骨子裡激發而出的。


雖然他是一名軍閥,但在民族大義面前,他所表現出來的氣概,值得我們去敬佩!

最後說說劉伯承元帥,(1892年出生於四川省川東道夔州府開縣,今重慶市開州區)。劉伯承元帥被看做是中國“三個半”(蔣百里/楊傑/劉伯承)戰略家之一,其中劉伯承是一個半!

人們常常讚譽他“料敵如神”,敵人也承認他“用兵神妙”。前面提到的陳毅元帥曾寫詩評價他:“論兵新孫吳,守土古範韓”。


白話歷史君


四川號稱天府之國,可以說是人傑地靈,它所孕育的軍事天才也不在少數,拿近代來說就有大名鼎鼎的三位。

朱德

朱德,各位都知道,是我國的開國元勳,十大元帥之首,帶領紅軍披荊斬棘。



他出身於一個佃農家庭,不是很富裕,但依然保持著好學的習慣。二十多歲就進去講武堂學習軍事,後來又跟隨孫中山搞革命,反對袁世凱復闢。

後來蔣介石煽動對共產黨人的捕殺,各地紛紛罷課罷工,發動五四運動。真實在這樣的環境下,朱德接觸到先進的馬列主義,也認清了只有這樣先進、自由的思想才能救中國。

1927年,朱德領導部隊發動南昌起義,之後轉戰各地,最終到達了井岡山,與毛澤東一起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經歷多次反圍剿和長征之後,朱德又擔任第八路軍總指揮,負責對日軍的反抗鬥爭。解放戰爭中,又協助毛主席指揮了三大戰役,完成了國家的統一,成立了新中國。

劉伯承

劉伯承當年也是順應革命浪潮,參與到辛亥革命中去,不論是在軍校中的成績、作風都是佼佼者。



後來,又到達蘇聯,學習先進的思想和軍事知識,回國後致力於革命的發展,擔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參謀長,並發表多篇關於思想鬥爭的著作。

抗日戰爭中,與鄧小平一起奮戰在太行山一帶,多次粉碎了日軍侵略的步伐。解放戰爭時,又帶軍挺進大別山,在國民黨腹地紮了一根針。

建國後,又領導了對於西南地區的剿匪與西藏解放鬥爭,並被授予元帥軍銜。

陳毅

陳毅自幼接受知識教育,成年後又到法國勤工儉學,非常刻苦。



回國後,先後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共產黨。之後參加起義,先後擔任師長、書記、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等職務。

抗日戰爭時期,擔任山東軍區司令員,負責此地的作戰指揮。解放戰爭時期,擔任三野司令員,指揮解放戰爭。

建國後,先後擔任上海市長等職務,為當地的文藝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後又被授予元帥軍銜。


和尚不讀書


四川歷史上湧現出很多軍事天才,如鄧小平,劉伯承,陳毅,聶榮臻等,但是最厲害的軍事天才當屬朱德總司令。



這麼些年,我們對於劉伯承元帥指揮過的戰鬥很瞭解,對聶榮臻元帥也很熟悉,但是我們對朱德老總指揮過的戰鬥與戰役卻不是太熟悉。

為什麼?

原因在於,朱老總為人謙和,非常低調,懂得讓功於將軍,從不在外彰顯自己的功勞。

從南昌起義開始,到抗日戰爭,從解放戰爭,到抗美援朝,這許許多多的戰鬥與戰役之中,哪場戰役沒有朱老總的影子?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朱老總默默的為祖國做奉獻。

不顯山不露水。

如果他不具備軍事才能,那他如何在人民軍隊總司令的位置上一直不動搖?

話說回來,在亂世之中,你如果沒有大才,誰能服你?如果不能服眾,你手下的將領能擁護你嗎?

彭德懷,劉伯承,賀龍,陳毅等等都對朱德推崇備至。

劉伯承曾經對朱老總作出這樣的點評。

他是軍人的導師。

毛主席曾經在延安整風時說。

自辛亥革命以來,朱老總是一位偉大的人物。

人民軍隊是從朱老總的手裡創立,也是在朱老總的謀劃裡逐漸壯大,併成為一股堅不可摧的力量,戰勝了無數敵人。

朱老總不單單是軍事天才,他在識人,用人方面也很獨到。



比如粟裕,就是在朱老總的提攜下,一步一步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大將。

而粟裕大將也從來沒有讓人失望,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在他的實際指揮下,打出一個一個絕唱。

逆境看粟裕,他總是神乎其技的從險中求勝,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

正是朱老總的知人善任,才讓人民軍隊中湧現出無數戰功卓著的軍事將領。

朱老總自小家貧,出身佃戶家庭,他憑藉自己的努力,考進雲南陸軍講武堂,參加過辛亥革命,參加反袁戰爭,護法戰爭,為追尋革命真理遠赴德國學習軍事,後又到蘇聯學習軍事,為他以後建立人民軍隊,打下了堅固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

他的一生就是奮鬥的一生,他的一生都在為反官僚、反封建、反帝國主義的壓迫,不斷努力前行。



新中國就是在毛主席朱老總等人的無私奮鬥中,才開創出一片新天地,而後又在鄧小平同志的領導下,實事求是,以博大的胸懷進行改革開放,使得中國走上偉大的復興之路。


舊史風


“無川不成軍”與歷史上的“無湘不成軍”,說明了川湘兩地軍人作戰的實力。要說四川有哪些軍事天才,天才什麼的不好定義,我們就說名將吧。談到這一點,總司令朱老總、軍神劉伯承、元帥陳毅、元帥聶榮臻瞭解一下?(為避免討論,不說重慶直轄以後的事),任何一位,都是響噹噹的名將了。

想必川軍的電視大家都看過,且不說裡面有多少演義成分,單說歷史上的川軍出征真正的表現,也絕對是可歌可泣。豫中會戰,川軍第36集團軍總司令李家鈺,在部隊掩護友軍作戰過程中奮戰犧牲;淞滬會戰,川軍26師是參展部隊表現最好的隊伍之一;南京保衛戰,川軍145師彈盡糧絕,師長饒國華不願被俘而飲彈自盡......在抗日戰爭的戰場上,川軍的英勇有目共睹,身負民族大義而壯烈犧牲者,絕不止上述幾位。因此四川多名將,也是很好理解的。

歷史上,四川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外有崇山峻嶺、長江大河拱衛,內有萬里良田,天府之國,易守難攻,物產豐饒。然而,古代確實很少有政權從四川向外統一中國,這也造成古代四川將領聲名不顯,可以說成也地理,敗也地理,蓋因古代四川的交通實在是太困難了。

總之,無論歷史的過往如何,在抗日戰爭期間,川軍的血勇精神值得我們緬懷和讚歎!


衛青點兵


來自四川的高級軍事指揮官(排名不分前後,僅敘述立下過大功有重要作戰影響的人物,故而未能羅列全部,如軍閥劉湘等,四川軍閥主要將領附後面,大致分佈即靠近成都的川西多軍閥大佬;靠近重慶的長江流域地區多革命人士)

【注:今重慶直轄市1997年成立,此前民國和新中國早期的兩次直轄僅有今重慶市主城區一部分,這裡的四川取1286年元代有四川行省始建制至今算,故而未含曾經的蜀漢王平,宋代虞允文等出生在今四川省的名將,古代的話虞允文和嶽鍾琪這樣的川籍將領對於國家貢獻是相當大的】

鄧小平(1904年出生於四川省川北道順慶府廣安州,今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集體核心人物

朱德(1886年出生於四川省川北道順慶府儀隴縣,今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新中國開國元帥

劉伯承(1892年出生於四川省川東道夔州府開縣,今重慶市開州區)——新中國開國元帥

聶榮臻(1899年出生於四川省川東道重慶府江津縣,今重慶市江津區)——新中國開國元帥

陳毅(1901年出生於四川省川北道潼川府樂至縣,今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新中國開國元帥

楊尚昆(1907年出生於四川省川北道潼川府遂寧縣,今屬重慶市潼南區,潼南系民國時析遂寧縣及蓬溪縣置東安縣改名而來,即潼川之南)——新中國國家主席,開國元勳

羅瑞卿(1906年出生於四川省川北道順慶府南充縣,今四川省南充市順慶區)——新中國開國大將

陳伯鈞(1910年出生於四川省川東道綏定府達縣,今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新中國開國上將

張愛萍(1910年出生於四川省川東道綏定府達縣,今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新中國開國上將

傅鍾(1900年出生於四川省川南永寧道敘永直隸廳,今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新中國開國上將

尹昌衡(1884-1953)四川省成龍綿茂道成都府彭縣人(今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1912年以四川都督改任川邊經略使出兵平定康藏叛亂分裂勢力

李家鈺(1892-1944)四川省建昌道邛州直隸州蒲江縣人(今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抗日戰爭時期任第36集團軍總司令陣亡抗日前線,也是八年抗戰唯二陣亡的集團軍總司令(另一個就是張自忠)

王銘章(1893-1938)四川省成龍綿茂道成都府新都縣人(今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臺兒莊戰役中的滕縣保衛戰壯烈殉國

饒國華(1894-1937)四川省川南永寧道資州直隸州資陽縣人(今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抗日戰爭中壯烈殉國

川軍在抗日戰爭中參與了的還有武漢會戰、徐州會戰、淞滬會戰、中條山戰役、棗宜會戰、長沙會戰等等,主要參戰將領包括郭汝棟(四川銅梁,今重慶銅梁)楊森(四川廣安)孫震(四川華陽,今屬成都)鄧錫侯(四川營山)劉雨卿(四川三臺)等等

徐邦道(1837-1895)四川省川東道重慶府涪州人(今重慶市涪陵區)——提督銜領總兵在甲午戰爭中指揮的土城子阻擊戰是清軍的重大勝利

鮑超(1828-1886)四川省川東道夔州府奉節縣人(今重慶市奉節縣)——累官至浙江提督加雲騎尉世職,在清軍晚期作戰中立下戰功後晚年受命在西北西南防禦俄國法國

嶽鍾琪(1686-1754)四川省成都府成都縣人(今四川省成都市)——累官至川陝總督兼兵部尚書、寧遠大將軍,在康雍乾三朝先後參與了平定青藏疆的戰爭,後受命在雲貴和川邊改土歸流做出貢獻

秦良玉(1574-1648)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重慶府忠州人(今重慶市忠縣)——累官至石柱宣慰使、太子太傅兼四川總兵官,忠貞侯,唯一一位列入正史將相傳中的女子,麾下的白桿兵在明末很出名

王應熊(1589-1647)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重慶府巴縣人(今屬重慶市渝北區)——累官至兵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都督川湖雲貴軍事,其任用曾英、王祥、楊展等收復重慶在川南川東打開局面並在前線於張獻忠部屬及清軍等對峙

楊展(1604-1649)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嘉定府樂山縣人(今四川省樂山市)——累官至都督同知總兵授華陽侯,先後在彭山之戰中擊敗張獻忠又在川中地區大破清軍奪下成都一度兵圍四川清軍大本營保寧(閬中)後因和駐守重慶和川南明軍將領內訌而死,他死後農民軍餘部又開始活躍

呂大器(1598-1650)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潼川州遂寧縣人(今四川省遂寧市船山區)——累官至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接替王應熊都督西南諸軍,一度在貴州川東川南站穩腳跟,同時也是素有威望的他在甘肅和在川蜀長期諸軍並轉戰南北時均有戰功能夠穩定川蜀諸將,他死後立馬老兵油子又到處惹事,他死後不久農民軍餘部和土司及原明軍將領又開始惹事,接替他職位的四川明將王祥(綦江人)即被劉文秀攻殺

楊遇春(1760-1837)四川省成龍綿茂道成都府崇慶州人(今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累官至陝甘總督加一等昭勇侯,參與嘉慶朝道光朝眾多軍事行動。尤以平定張格爾之亂安定新疆有名

向榮(1792-1856)四川省川東道夔州府大寧縣人(今重慶市巫溪縣)——累官至四川提督、湖北提督加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職,先後隨其老鄉楊遇春平定張格爾叛亂和天理教起義,隨後長年駐軍於太平天國對峙,後死於軍中

四川軍閥主要將領(以今天籍貫為準,原市轄區籍貫統統融入今市,縣級市和縣單出,重慶細分出區):

早期:蜀軍政府【重慶】☞都督:張培爵(重慶榮昌) 副都督:夏之時(四川合江)→川東道臺朱有基、重慶知府鈕傳善、巴縣知縣段榮嘉交權【1911.11.22重慶革命】

大漢四川軍政府【成都】☞都督:蒲殿俊(四川廣安) 副都督:朱慶瀾(山東濟南)→成都將軍玉昆、四川總督趙爾豐交權【1911.11.27成都革命】

統一四川軍政府【1912.3.12成渝軍政府合併】:都督:尹昌衡(四川彭州) 副都督:張培爵(重慶榮昌) 重慶鎮撫總長:夏之時(四川合江)→往後歷任都督:↓

胡景伊(重慶渝中)→陳宧(湖北安陸)→蔡鍔(湖北邵陽)→羅佩金(雲南澄江)→混戰階段→1935年劉湘大破劉文輝後在重慶統一四川

各派軍閥大致如下:

武備系(1902年岑春煊辦四川武備學堂):尹昌衡(四川彭州)胡景伊(重慶渝中)劉存厚(四川簡陽)周道剛(四川成都)劉成勳(四川大邑)周駿(四川金堂)彭光烈(四川成都)孫兆鸞(四川成都)王陵基(四川樂山)董宋衎(四川蒲江)

保定系(1902年保定軍官學校):劉文輝(四川大邑)鄧錫侯(四川營山)田頌堯(四川成都)夏首勳(重慶江津)陳國棟(四川成都)陳書農(四川簡陽)黃隱(四川成都)

速成系(1907年趙爾豐辦四川陸軍速成學堂,含原1906年錫良辦的四川陸軍弁目隊)劉湘(四川大邑)潘文華(四川仁壽)楊森(四川廣安)孫震(四川成都)王纘緒(四川西充)郭汝棟(重慶銅梁)唐式遵(四川仁壽)鮮英(四川西充)傅常(重慶潼南)張斯可(四川資中)胡春田(四川中江)→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的秦炳(四川廣安)和饒國樑(重慶大足)亦為該校畢業

軍官系(1912年尹昌衡辦四川陸軍軍官學堂,合併重慶蜀軍將弁學堂):李家鈺(四川蒲江)羅澤洲(四川蒲江)陳離(四川安嶽)藍文彬(四川資中)

國民黨實業團:張培爵(重慶榮昌)楊庶堪(重慶巴南)夏之時(四川合江)顏德基(四川開江)謝持(四川富順)石青陽(重慶巴南)呂超(四川宜賓)盧師諦(四川成都)黃復生(四川隆昌)

國民黨九人團:熊克武(四川井研)但懋辛(四川榮縣)餘際唐(重慶榮昌)喻培棣(四川內江)張衝(重慶萬州)李蔚如(重慶涪陵)吳秉均(不詳)龍光(不詳)劉光烈(不詳)

袍哥人家:陳蘭亭(重慶石柱)範紹曾(四川大竹)

其他軍閥人物:冷寅東(四川大邑)賴心輝(四川三臺)

【經濟文化革命實業人士上明顯重慶地區多於成都則是因為開埠經濟文化進現代化的緣故】四川近現代的革命大事蹟也在重慶:

1901-1902年楊庶堪等人在重慶組建了四川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公強會;1925年楊闇公在重慶組建了中共四川地方委員會,1926年改組為中共重慶地方執行委員會領導四川革命;1927-1928年傅烈(江西撫州人)和周貢植(四川巴縣,今屬重慶九龍坡區)在重慶組建了中共四川省委,傅烈為首任書記,後傅週二人在渝犧牲。→1928年2.10-2.15中共四川省委成立於四川省巴縣銅罐驛鄉周家大院內,傅烈任首任四川省委書記;周貢植任組織局主任(代理巴縣縣委書記,即重慶市委書記),1928.2.15-2.17,共青團四川省委成立於南岸鹿角場,後1928.3.9日四川省巴縣縣委(即重慶市委)成立,周貢植任首任書記。

【巴縣是重慶母城,老巴縣即重慶主城區一部,1929年劉湘推動巴縣城區設置重慶市後巴縣遷出,歷經輾轉到了魚洞鎮為巴縣駐地,1995年四川省巴縣撤縣設區為巴南區,巴縣成為歷史】

其他川籍近代著名人物:

延安五老之一,革命家教育家:吳玉章(四川榮縣)

無產階級革命家:趙世炎(四川酉陽,今屬重慶)

四川黨團創建人:楊闇公(四川遂寧,今屬重慶潼南)冉鈞(四川江津,今屬重慶)

抗戰名將、重慶警備司令劉雨卿(四川三臺)

第十五兵團司令官、後山東林業廳長羅廣文(四川忠縣,今屬重慶)胞弟革命志士羅廣斌(四川忠縣,今屬重慶)

軍閥郭汝棟之弟,著名革命志士,72軍軍長郭汝瑰(四川銅梁,今屬重慶)

另外革命家向楚(四川巴縣,今屬重慶渝中)、江竹筠(四川自貢)、彭詠梧(四川雲陽,今屬重慶)、黃繼光(四川中江)、邱少雲(四川銅梁,今屬重慶)等志士亦相當出名


洛基之怒


臥龍藏虎川中地人傑地靈巴蜀才。


一紅軍之父,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朱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中國人民解放軍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三十六位軍事家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唯一的總司令。朱德是蔡鍔手下愛將,護國戰陣中屢立戰功是滇軍名將,為尋求救國救民真理,放棄高官厚祿。前往馬克思的故鄉德國學習,在柏林遇見周恩來,提出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請求,周恩來親自介紹朱德入黨,從此他們結下深厚的情誼。朱德在南昌起義後在最危急的時候保住了這支部隊,朱德是林彪的伯樂,是他率先發現林彪的軍事才能,在井岡山與毛主席匯合後創建中國工農革命第四軍,朱德任軍長,在井岡山上與毛主席共同創立了游擊戰爭十六字決,取得了反圍剿的勝利,在第四次反圍剿戰役中,依舊取得勝利在遵義會議上堅決主張毛主席的正確方針,長征途中堅決反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抗日戰爭中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抗擊侵略者解放戰爭協助毛主席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解放後為軍隊的建設嘔心瀝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唯一的總司令,毛主席說他是紅司令。朱德是十大元帥之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偶像級的人物毛主席對總司令的評價是度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



二軍中戰神劉伯承劉伯承元帥被稱為軍中戰神,一聲大戰無數可以說是常勝將軍,夜襲陽明堡轉戰太衡山解放戰爭初期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取得解放戰爭的支撐點,淮海戰役盡顯卓越軍事才能,劉帥舉輕若重而鄧小平舉重若輕,二人相得益彰,進軍大西南,橫掃千軍如卷席,解放後劉伯承創辦南京軍事學院為我軍培養了遊戲的軍事人才,劉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三十六位軍事家之一





三一代儒將陳毅,陳毅元帥是唯一一位沒有參加長征的元帥陳毅元帥率領著老弱病殘浴血奮戰,面對著敵人層層圍剿,豪氣萬丈寫下了梅嶺三章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後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陳毅元帥的孤獨寂寞艱難困苦和對死亡的擦肩而過不亞於爬雪山過草地經過陳毅的慘淡經營江南根據地逐步壯大隊伍逐步增大成為日後推翻蔣家王朝的關鍵力量,從這一點來說陳毅元帥對中國革命的貢獻在十大元帥中是數一數二的,同樣,陳毅元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三十六位軍事家之一

四國防科工事業的奠基人聶榮臻元帥,新中國的國防科工事業都是在聶榮臻元帥親自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兩彈一星就是實證聶榮臻元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可過三十六位軍事家之一,







約定9521


四川歷史上有哪些軍事天才?小編知道四川歷史上是有這些軍事天才的,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見解吧。

第一個軍事天才,朱德。朱德是四川人,他在整個抗日戰爭時期都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朱德基本上是常勝將軍,同時朱德也同中共中央也帶領著工農革命軍,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第二個軍事天才,陳毅。陳毅也是四川人,也是新中國歷史上的一大開國元勳。他帶領的一批革命部隊,從紅軍走到了新四軍,在走到了中國解放軍,最終和毛澤東等人一起解放了中國。

以上兩位就是小編知道的四川歷史上的軍事天才,希望對大家有用。



寰宇黑甲


四川歷史上最優秀的軍事天才有兩位,一位是朱德元帥,一位是劉伯承元帥。

朱老總畢業於雲南講武堂,在滇軍中一路做到團長、旅長、昆明警備司令。他在護國討袁、蒙自剿匪、護法戰爭、回滇倒唐等戰役中皆有出色表現,號稱滇軍名將,與同學朱培德並稱模範二朱。1927能8月1日,朱老總參與領導南昌起義。起義失敗後朱老總率領餘部800餘人轉戰千里,開展了“贛南三整”,確立了黨指揮槍的原則,隊伍發展至上萬人,於井岡山與毛主席勝利會師。 井岡山面對國軍朱培德部的會剿,朱老總和毛主席沉著指揮 取得了輝煌勝利,將滇軍名將楊如軒、楊池生打的丟盔棄甲。國民黨第四次圍剿的危機時刻,又是朱老總永挑指揮重擔,取得了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的偉大勝利,朱老總不愧為一位偉人。



劉伯承元帥出身於川軍熊克武部,有川中名將之稱。後來更是留學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是一位系統接受現代軍事教育的傑出軍事家。參加革命後劉帥是長征中的急先鋒,更是抗戰中三大主力師129師的師長。他指揮的疊伏七亙村、智算神頭嶺都是我軍抗戰代表作。解放戰爭中劉帥擔任二野司令員,通過上當戰役、魯西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一系列大戰,一路解放大西南,是我軍戰功赫赫的名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