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虧損難盈利,1年虧10億,新零售會是下一個共享單車嗎?

“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十年、二十年,只有新零售這一說。”早在2016年雲棲大會上,馬雲對新零售的展望像一把刀子一般戳進了劉強東、王興和張軒松的心裡。

短短兩年時間,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新零售門店如雨後春筍一樣層出不窮。盒馬鮮生、永輝“超級物種”、京東7FRESH、美團閃購……資本加持下的新玩法,讓傳統零售商苦不堪言。

只虧損難盈利,1年虧10億,新零售會是下一個共享單車嗎?

不過,在新零售迅猛發展的同時,誰也沒想到一場“互聯網泡沫”正在逼近。

2018年8月,永輝超市公佈了上半年年報,旗下新零售業務的主體永輝雲創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9.05億元,淨虧損3.89億元。

彼時,新零售仍舊處於互聯網大熱風口之中,永輝超市“區區”3億元虧損,對於規模超千億的新零售市場來說,只是一場毛毛雨。

“2019年4月,永輝超市2018年報出爐,永輝雲創2018年營收21.46億元,淨虧損9.45億元,虧損比例高達44%。

只虧損難盈利,1年虧10億,新零售會是下一個共享單車嗎?

該消息一出,業界一片譁然。一年虧損近10億元,縱然是永輝雲創背後有騰訊資本加持,這個數字也實在過於誇張。況且,根據目前新零售領域的“勢力”對比,永輝雲創的擴張速度也不及阿里、美團等新零售品牌。

倘若將永輝雲創的虧損比例,套用在其它新零售品牌當中,整個新零售行業的燒錢速度將遠比我們想象中恐怖。

實際上,從2019年開始,包括阿里、京東、美團在內的互聯網巨頭都放緩了新零售發展的腳步。甚至就連風頭正盛的盒馬鮮生,在2019年也開啟了關店計劃,至於小象鮮生、京東7FRESH等二線新零售品牌,擴張速度已經是一緩再緩。

只虧損難盈利,1年虧10億,新零售會是下一個共享單車嗎?

對於擴張速度放緩的情況,各大品牌的統一解釋都是“優化經營體系”這一說法。至於“優化”的背後,是抓緊時間清理不良資產還是轉變經營模式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從上述變化來看,縱然是財大氣粗的BAT,面對動輒十億元和50%的虧損比例,也不能做到氣定神閒。

當然,在此我們需要明確一個觀點:對比傳統零售,新零售的確是以碾壓的態勢重構了整個零售行業。

新零售發展的腳步放緩的同時,縱觀2019年的傳統零售廠商,“人人樂面臨退市危機”、“新華都一年關店19家”、“家樂福屢次被傳出售中國區業務”。

面對互聯網巨頭的衝擊,傳統零售行業已經到了不得不變得地步。

自2019年年初以來,雖然新零售概念發展一度放緩,但各大互聯網巨頭又開始了對“互聯網菜場”的新探索。

我們很早就說新零售是利用線上線下全渠道服務,將人、貨、場地三者之間的關係完全數據化,以達到提升消費者消費體驗的目的。

只虧損難盈利,1年虧10億,新零售會是下一個共享單車嗎?

此番,隨著各大巨頭相繼把目光集中到了生鮮電商領域,可以遇見在第一季度增速放緩之後,新零售巨頭在“調整期”將開啟更多的零售新玩法。

以阿里系新零售為例,作為最早探索“餐飲+生鮮+超市”模式的玩家,今年3月,盒馬鮮生主動宣佈將啟動細分垂直領域的四個新業態(盒馬F2、盒馬菜市、盒馬 mini、盒馬小站)。

據盒馬鮮生CEO侯毅介紹,這些新業態和“標準版”盒馬門店相比,規模更小巧、價格更親民,地域定位以城市社區和郊區為主。

只虧損難盈利,1年虧10億,新零售會是下一個共享單車嗎?

從盒馬關店並推出新業態,看得出來,面對新零售業務的鉅額虧損。踩完剎車之後的互聯網巨頭,將會把目光從高大上的新零售概念店,轉向小而美的社區零售新業態。

永輝雲創一年虧損近10億元,近50%的營收虧損比例,讓外界看到了新零售風口背後的危機。

“只虧損難盈利”新零售面臨的困局,和當年共享經濟風口多多少少有些相似之處。當互聯網資本深入到線下生活領域,線上線下兩股力量交錯競爭,時至今日線上與線下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只虧損難盈利,1年虧10億,新零售會是下一個共享單車嗎?

新零售概念就和當年的共享單車一般,用戶都瞭解並認可其未來發展的潛力。但面對鉅額虧損,如何將新零售概念落地,也將成為各大互聯網巨頭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或許,此番在各大品牌追逐風口的情況下,永輝、盒馬率先踩下新零售的“急剎車”,重新思考門店運營策略,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