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空大腦……冥想健康

放空大腦……冥想健康

QingClass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哪個瞬間,你突然覺得健康真的很重要?

1、每次坐在醫院走廊等化驗報告單的時候

2、鄰居家的哥哥,剛結婚不到一週就查出了癌症晚期,沒過多久就走了;

3、因為焦慮,痛苦,失眠,大把掉頭髮的時候;

5、看見朋友圈裡,突然有好友開始轉發朋友籌捐助的鏈接;

……

半年以前,我收到同事Shelly的一條微信,百感交集:

放空大腦……冥想健康

嚇到不敢回覆。

在我的心中,她其實是一個常常運動的人:晨跑、騎車、游泳,偶爾還約上閨蜜們去健身房……

後來,我才瞭解到:在她光鮮的“外表”下,“裡子”早已一塌糊塗。

巨大的工作壓力讓她早已喘不過氣來。聽說公司可能會裁員,她更是焦慮無比,失眠、胸悶、脫髮接踵而至。連生理期間隔都越來越長……

“整夜整夜,我都能清晰地聽見衛生間的水滴聲。”Shelly躺在病床上,雙眼含淚。

身體這樣疲憊,她還強撐著一口氣去健身房鍛鍊,沒想到不僅沒能增強體質,反而查出了瘤子。

放空大腦……冥想健康

儘管她的生病,一大半原因都是高強度的工作,業績出類拔萃,但由於兩個月沒去上班,公司最終還是辭退了她。

沒有好的身體,一切都是徒勞。

放空大腦……冥想健康

我們越來越重視健身

但疾病卻從未遠離!

據統計,中國高血壓人口有1.7億人,高血脂的有1億多人,糖尿病患者達到9240萬人,超重或者肥胖症接近2億人

最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心血管病患病人數已達2.9億。高於腫瘤及其他疾病。比美國整整高了2倍左右。

如果說在中國——

每30秒,就有一個罹患癌症;

那麼同樣的30秒,就有一個人會死於心腦血管疾病。

然而根據大數據顯示,中國人僅通過軟件健身的人就早已破億,平均每天會使用3次,日均健身超過20分鐘。比去年同比增長了30%以上。

放空大腦……冥想健康

英國科學雜誌也指出:在全球來說,儘管中國人的運動習慣已經排名前列。中國人的身體素質上依然排名倒數,低於同在亞洲的韓國和日本。

我們越來越重視健身,身體素質卻依然在亞洲倒數?

是我們不適合健身嗎?

並不是,其實健身這條路上,我們大多數人走得太急,本末倒置了。

放空大腦……冥想健康

別光顧著跑步、擼鐵

我們的方法也許完全是錯誤的

大多數的中國人在健身時,是沒有條件請來私教來一對一指導的。

所以,我們常常是自己摸索著練習,這就存在著很多容易忽視的錯誤。這些錯誤不僅僅導致健身沒效果,還有可能起到反作用。

①我們鍛鍊時的呼吸,常常是錯誤的

我們在健身時,常常並不在意呼吸節奏,或者說很難控制呼吸節奏。

有時呼吸地過快,有時又在憋氣,這都會阻礙我們的健身效果,嚴重地還會導致昏厥和耳朵受損。

有氧運動一定要學會調整呼吸,而大重量的無氧運動則更加重要。

保持緩而深的呼吸,這樣可以讓我們鍛鍊起來更省力,鍛鍊效果也事半功倍。

放空大腦……冥想健康

②運動≠心臟健康

在心血管領域,存在這樣一個共識:運動其實並不能一定使你的心臟達到非常健康的狀態。

很多人覺得心臟不舒服,就去瘋狂健身,其實並不妥當。

而且在不合理的、疲憊條件下的過度運動反而容易導致心肌病、甚至誘發心律失常、心肌細胞肥大,發生心肌肥厚等情況。

年輕人的自身代償能力較強,身體沒有出現明顯的疾病症狀,可能很難被重視。但其實,你的身體可能因為運動而越來越糟糕。

③很多急需強身健體的人,反而沒機會健身

更無奈的是:你一定會發現,健身的人往往本身就是既有時間、又有精力、身體又並不差的人。

而像每天坐在寫字樓裡、吃飯全靠點外賣、家裡有寶寶要照顧的我們,其實很難有時間、有機會去健身。

放空大腦……冥想健康

另一方面,需要強身健體的一些疾病患者,如心臟病、哮喘、甲亢、骨硬化症、脾臟疾病、腦震盪等患者,醫生都是不建議運動的。

如果沒私教、沒時間、沒精力、沒身體條件,我們該如何擁有健康的一生呢?

其實被媒體灌輸了各種健身“標杆”後,太多的中國人,都重在“治標”,卻忽視“治本”。

我們渴望擁有迷人的身材和肌肉。但歸根結底,我們應該回到初心——

鍛鍊身體目的是為了什麼?

更重要的是——為了求一世健康。所以我們在追求外在健美的前提下,一定要有一個更加充盈的內在健康!千萬不要本末倒置。

而要做到這一點,其實一點也不難。

放空大腦……冥想健康

失眠、焦慮、被公司開除

從極度絕望到重獲新生

她只花了3個月時間

當我再次看見Shelly的時候,她幾乎完全像變了個人。拉著我的手,語重心長地對我說起了自己康復的過程。

她說:“好在醫院最後檢查結果,瘤子是良性的,做了一個切除手術。”

但她清楚:良性瘤子只是身體給自己報的警鐘,而真正的身心康復是在她手術後住院的那段時間裡——

Shelly通過丈夫認識了一位冥想老師,她長期在希臘和印度做冥想研究。

放空大腦……冥想健康

那是Shelly第一次接觸冥想,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她開始了第一次的學習。

但當她接觸到冥想後並嘗試著學習了兩週後,她說:“冥想,已經改變了我的一生。

在冥想的靜默裡,Shelly開始體會到前所未有的放鬆和治癒,壓抑太久的情緒終於得到釋放,內心開始有了前所未有的平靜。

第一次冥想,她用了25分鐘。然而,第一天晚上,睡足了5個小時。然後是7小時、8小時、甚至10小時……

1個月後,她不再失眠,身體彷彿從未遭受過那些病痛,心靈也獲得前所未有的撫慰、平靜。

2個多月,她重新回到職場了。不到半年的時間,她升到了經理。她說:“養成冥想習慣,不僅僅讓身心變得舒暢了,連頭腦也好像更靈活了。

其實,她說的沒錯。

美國哈佛醫學院博士Sara Lazar,在Ted演講上就提出:

冥想對於人的大腦在記憶力、延緩衰老和減輕壓力方面都提供了重要幫助。

放空大腦……冥想健康

冥想者——

1、能延緩,甚至防止腦皮質結構縮小。(延緩衰老)

2、冥想者大腦中的海馬體變大。(增強記憶力)

3、

聶頂葉連接處發生改變。(觀點建構、同理心、慈悲心養成)

4、冥想者大腦中的杏仁核變小。(紓解壓力)

放空大腦……冥想健康

▲冥想時每個腦區的活動狀態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醫學院發現:每天兩次、每次20分鐘冥想打坐者,他的心血管病患發病率、中風、死亡率下降48%

  • 其實,在美國,有超過2000萬人將冥想奉為有效緩解壓力和精神疲勞的治療方法。
  • 谷歌、蘋果、華為等公司都為員工提供免費的冥想課程,將它視為成功和創新的關鍵。
  • 在世界級領軍人物中,超過80%有每天冥想練習的習慣。
  • 吳彥祖、陳坤、張鈞甯、喬布斯、奧普拉、奧黛麗·赫本都是冥想的忠實粉絲。
放空大腦……冥想健康

而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也加入到冥想的行列當中,CCTV也做過深入報道:冥想也正在成為一個健身的新趨勢。

許多第一次接觸到冥想的人也許會很疑惑:冥想?就是坐著發呆嗎?

當然不僅僅如此——通過刻意的引導,凝聚注意力,把內心從過去和未來的拉扯中解脫出來,尊重身體的感受,去練習去放鬆,才是最快也是最舒服的冥想狀態。

放空大腦……冥想健康

這種方法就是被稱為最科學的冥想技巧“正念冥想”。

冥想的關鍵在於——找對方法!

只要按照這種“正念冥想”的方法練習,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