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瀏陽市行政區劃概況

瀏陽,湖南省縣級市,由長沙市代管,因縣城位於瀏水之北(陽面)而得名。瀏陽地處湘贛邊界,湖南東部偏北,古為“吳楚咽喉”,是省會長沙副中心和湘贛邊區域性中心城市。瀏陽總面積5007.75平方千米,總人口148.37萬(2017年)。市政府駐關口街道環府路8號,距長沙市政府62千米,距長沙黃花國際機場42千米。

湖南省瀏陽市行政區劃概況

湖南省瀏陽市行政區劃概況

湖南省瀏陽市行政區劃概況

瀏陽既是革命老區,也是世界聞名的花炮之鄉,享有“中國花卉苗木之鄉、中國蒸菜之鄉、中華詩詞之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湖南省文明城市”等美譽,是中國發展改革試點城市、國家生態示範縣(市)。

2015年,福布斯中文版發佈2015年《中國大陸最佳縣級城市榜》,瀏陽再次上榜,成為中西部地區縣市中連續兩年唯一入榜者。2016年,瀏陽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218.2億元,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躍升至全國百強縣第19位。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工業百強縣。

2018年12月6日,瀏陽市入選“中國大陸最佳縣級城市30強”,排第18名。

區劃沿革

1949年8月1日,縣人民政府成立,縣下設4個辦事處1個區,其下轄40個鄉鎮。

1950年4月,廢除舊鄉保,全縣劃為14個區,轄6個居委會201個鄉。

1951年7月,改為27個區,轄189個鄉6個鎮6個居委會。

1952年7月,城關區改鎮,全縣劃為570個鄉14個鄉級鎮6個居委會。

1953年2月,改為22個區(鎮),轄318個鄉12個鄉級鎮4個居委會。

1956年,撤區並鄉,全縣轄3個鎮61個鄉,鄉下轄高級社,社下轄生產隊。

1958年冬,撤銷鄉鎮,成立17個人民公社,轄211個大隊,3060個生產隊。

1961年末,恢復11個區,城關鎮改為區級鎮,共轄12個區鎮,62個人民公社。

1963年末,轄11個區1個鎮,64個人民公社。

1969年10月,再度撤銷區鎮,併為24個人民公社。

1982年,增設古港、文家市、永安3個鎮,全縣共轄11個區2個區級鎮,3個區轄鎮65個人民公社。

1983年,恢復鄉建制,全縣共轄11個區2個區級鎮,3個區轄鎮65個鄉。

1988年,共轄11個區2個區級鎮,3個鎮62個鄉,1008個村21個居委會。

1995年撤區並鄉,轄4個街道、21個鎮、15個鄉,982個村64個居委會。

2005年12月27日,省民政廳(湘民行發[2005]36號)批覆同意對瀏陽市鄉鎮行政區劃作如下調整:將白沙鄉與大圍山鎮合併,設立新的大圍山鎮,鎮人民政府駐東門市(原大圍山鎮人民政府駐地);將沙市鎮與赤馬鎮合併,設立新的沙市鎮,鎮人民政府駐沙市集鎮書院路(原沙市鎮人民政府駐地);將山田鄉與淳口鎮合併,設立新的淳口鎮,鎮人民政府駐淳口集鎮淳農路(原淳口鎮人民政府駐地)。

2007年4月,撤銷高坪鄉,設立高坪鎮。

2008年12月,撤銷三口鄉,設立三口鎮(2009年1月實施)。

2009年10月,撤銷官橋鄉,設立官橋鎮。

2015年,根據瀏陽市鄉鎮區劃調整方案,楊花鄉和大瑤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大瑤鎮;七寶山鄉、永和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永和鎮;三口鎮、古港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古港鎮;溪江鄉、關口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關口街道;太平橋鎮、集裡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集裡街道。本輪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後,瀏陽市共轄25個鎮4個街道3個鄉。[12][13]

2016年8月30日,葛家鄉撤鄉設鎮,改為葛家鎮。轄2 個鄉26個鎮4 個街道。[14]

區劃詳情

城區淮川街道荷花街道集裡街道關口街道

東區沿溪鎮達滸鎮官渡鎮大圍山鎮古港鎮永和鎮

張坊鎮小河鄉高坪鎮

南區大瑤鎮文家市鎮金剛鎮中和鎮澄潭江鎮

西區鎮頭鎮官橋鎮普跡鎮棖衝鎮柏加鎮葛家鎮

北區永安鎮洞陽鎮北盛鎮蕉溪鄉沙市鎮社港鎮

龍伏鎮淳口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