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諸侯中,紂王唯獨不敢殺西伯侯姬昌,為什麼?

《歪歪侃封神》第346期

紂王殺四大諸侯的起因,還得從紂王八年說起。紂王八年,妲己進宮,進宮後為爭奪後宮大位,設計害死姜皇后,姜皇后可不是一般人,父親東伯侯姜桓楚,為諸侯之長,號稱麾下有雄兵百萬,戰將千員,雄踞東魯,實力不容小覷,外戚勢大,自來是天家心腹大患,正因為如此,所以紂王本來就對姜桓楚有些忌憚,如今又無緣無故的殺了人家的女兒,這等人是好冤枉的?

於是深恐“東伯侯姜桓楚,知他女兒慘死,領兵反叛,構引諸侯,殺至朝歌”,擔心姜桓楚造反,擔心造反怎麼辦?連忙宣寵臣費仲進宮問計,費仲果然聰明,那是眼珠一轉,計上心來,曰:

“陛下不若暗傳四道旨意,把四鎮大諸侯誆進都城,梟首號令,斬草除根。那八百鎮諸侯知四臣已故,如蛟龍失首,猛虎無牙,斷不敢猖獗。天下可保安寧。”這裡的問題是,紂王只擔心東伯侯姜桓楚造反,費仲為何要勸他殺了四大諸侯,是費仲心狠手辣嗎?

四大諸侯中,紂王唯獨不敢殺西伯侯姬昌,為什麼?

當然不是,其實這才是費仲的聰明之處,他能舉一反三,從紂王的隻言片語中聽出,紂王擔心的,根本不是姜桓楚,而是強枝弱幹,也就是後世所謂的藩鎮割據問題,而這個問題,殷商時期尤其為甚。殷商時期的諸侯,其實就是方國國君,方國的權力本來就大,小方國,如冀州侯蘇護等,都敢跟紂王對著幹,更何況,東伯侯這等四大諸侯呢。

他們雄兵百萬,戰將千員,雖然有點誇張,但勢力雄厚是不容置疑的。更何況,方國只是附屬殷商,政治、經濟、軍事等都是獨立的,人家的君王、臣下都是世襲或者由自己任免,朝廷根本插不進手去,這種情況下,他們跟朝廷一條心還好辦,不是一條心呢?後果簡直不敢想象。

所以,費仲的計劃是,殺死四大諸侯,拆散他們的諸侯聯盟,到了這個時候,就是有人想造反,他也不敢跳出來牽頭啊。紂王一聽,雖然不是根本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對當時的局勢而言,未嘗不是一條好計,於是就很開心的卿言甚善了。

紂王誆騙四大諸侯進京,就是為了殺掉他們的,可結果呢?

四大諸侯中,紂王唯獨不敢殺西伯侯姬昌,為什麼?

東伯侯姜桓楚是真死了,南伯侯鄂崇禹因為幫姜桓楚說了幾句好話,也死了,可奇怪的是,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也幫姜桓楚說好話,卻啥事沒有?北伯侯暫且不論,單說西伯侯姬昌,之所以不死,真是因為朝內比干、微子等大臣求情嗎?

趙啟、梅伯、杜元銑這些老臣死的時候,比干等哪個沒求情;紂王誅殺殷郊、殷洪的時候,比干等反響更加強烈,九間殿上,群情激奮,嚇得紂王都不敢出來,可結果呢,紂王哪一回聽了,不照樣該幹嘛幹嘛,以前不聽,現在聽了,是因為這一回,比干等表現得比當日為殷郊、殷洪求情時還激烈?

當然不是,只因為比干說了一句話,讓紂王當即驚醒,驚醒之後,就不敢殺姬昌了,哪句話?為什麼?先看看四大諸侯是幹嘛的?紂王八年四月,四大諸侯進京朝覲,紂王接見他們時,曾表彰他們說:“卿等與朕宣猷贊化,撫綏黎庶,鎮攝荒服,威遠寧邇”,這句話的核心就在“荒服”二字上,那麼,什麼是“荒服”?

遠古,大禹以王城為中心,將方圓兩千五百里的地方分為五服,不同的地區實行不同的管理方式,這五服分別是:甸服、候服、綏服、要服、荒服,其中荒服就是荒遠地區,那裡的人來去不受限制,可以隨意居處,不受約束。為什麼不受約束?不是不想管,而是管不了,從這個層面就可以看出,四大諸侯其實就是鎮守四方邊疆的。

四大諸侯中,紂王唯獨不敢殺西伯侯姬昌,為什麼?

從殷商地圖上看,東伯侯在東魯,主要鎮守山東一帶,他鎮守的如何呢?紂王七年,北海袁福通等七十二路諸侯造反,上古北海,即山東渤海,說白了,也就是東魯,靠近海邊的諸侯勾結夷人造反,聞太師已經親率三十萬大軍征伐,有聞太師坐鎮東魯,姜桓楚即便想造反,也難成心腹大患,更何況,東魯真的不行。

姜桓楚死後,兒子姜文煥造反, 姜文煥表面上看厲害的不得了,結果呢,魯雄鎮守陳塘關,就把他打的潰不成軍,只能掉頭攻打遊魂關,遊魂關,紂王只派出個竇榮,一介凡人而已,就打的姜文煥二十餘年寸步不前,這等實力,紂王還擔心他嗎?

南伯侯鄂崇禹呢?鎮守安徽、江蘇一帶,四大諸侯中最弱的一支,一個鄧九公就綽綽有餘。更何況,自紂王上任之後,著重經營的就是東、南兩路,對付這裡的東夷、淮夷等,精銳大多留在這裡,這種情況下,倘若東、南兩路諸侯造反,正好可以徹底洗牌,在東南兩路扶持忠於朝廷的勢力。

從這個層面看,殺掉東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利大於弊,所以,紂王就毫無心理負擔的殺了,可西伯侯姬昌呢?說實話,剛開始,紂王的確是要殺的,四大諸侯中,西伯侯姬昌實力最強,還留著他幹嘛?

四大諸侯中,紂王唯獨不敢殺西伯侯姬昌,為什麼?

可就在紂王就要下手的時候,比干出來了,說了一大通廢話,但在提到姬昌時,卻用四個字著重提出姬昌“智服反叛”,什麼意思?哪裡來的反叛?

西伯侯姬昌鎮守陝西、甘肅一帶,守的是西北邊疆,那裡有翳徒戎、孤竹戎、鬼戎等各方戎人作祟,戎人戰力異常彪悍,可朝廷集中精力對付東、南兩路,西北實在無暇顧及,無暇顧及怎麼辦?讓戎人打過來?那怎麼行,只能依靠仁義為主,忠心不二的姬昌了,管他的仁義、忠心是不是假的,因為前面也說了,方國政治上獨立,他們的君王只能世襲,朝廷根本插不進手去,這種時候,不依靠明面上非常忠心的姬昌,還能依靠誰呢,更何況,周自立國之後,就一直跟戎人作戰,他們有經驗啊。

正是基於上述原因以及智服反叛這四個字,所以,四大諸侯中,紂王是唯獨不敢殺姬昌的,只能把他軟禁在羑里,讓他做個人質,至於崇侯虎,崇侯虎不死,也不完全是費仲等人的勸諫,而是,既然不敢殺姬昌,那也就只能留著崇侯虎,因為兩家是世仇,還得靠他牽制姬昌,牽制岐周人馬,以防萬一呢。

不這麼做又能有什麼辦法?誰讓朝廷,主要兵力,都集中到東南兩路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