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為相聲界付出那麼多,為什麼有些人還要反三俗、反郭德綱呢?

峰大大123


哥反的不是三俗,而是寂寞!”面對曲協祭出的“反三俗”大棒,郭德綱曾經在舞臺上如是調侃和諷刺。大白話就是,曲協無所事事、寂寞無聊,才會對剛剛有點起色的相聲市場進行“反三俗”。

同行不是冤家,而是仇人!”同樣是郭德綱的經典臺詞,對於“反三俗”,初衷也許是好的,但結果成了行業內鬥的一個工具罷了。

自古文人多相輕,相聲藝人沒有“文人”的命,卻渾身文人的病,同室操戈的事在相聲百餘年曆史長河中屢見不鮮,“反三俗”只是時代一個縮影而已,不足為奇。

人紅是非多”——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如果不是郭德綱在相聲江湖出類拔萃、位居翹楚,曲協未必會反三俗、或者反三俗和德雲社沒半毛錢關係。

在2005年德雲社走紅之前,北京民間相聲小劇場表演的段子可沒少是“三俗”的,也沒見曲協有何規範舉措。郭德綱在一夜之間聲名大噪之後,麻煩事就一件接一件,“反三俗”只是其中個案。

反三俗出發點沒有錯,文化市場需要約束和引導,不該充斥著低俗、媚俗、庸俗的節目。只是“一群本身就三俗的人出來反三俗”,觀眾都能以信服,何況是嫉惡如仇、睚眥必報的郭德綱,也就有了其經典作品《我要反三俗》——應景又犀利、諷刺味十足,如同一桌特別開胃的大餐。

世紀初相聲市場的起色,和德雲社有莫大關係,許多瀕臨滅亡的傳統曲藝,也是郭德綱挖掘整理並在舞臺上展現給老百姓。反觀曲協在做什麼:開會、研討、反三俗,鑽研藝術、創作作品的事全都落下了。這些年,也沒見主流表演出什麼好相聲作品,會倒是沒少開。

當然了,如果沒有“反三俗”,也沒人知道曲協這個參公組織的存在,更襯托不出郭德綱的優秀。所以,郭德綱才會經常說:不是我多優秀、而是同行的襯托


岑詮


先說郭德綱為相聲惡付出問題,沒錯,他付出了很多,他繁榮了相聲甚至挽救了相聲,但得到的更多,賺的盆滿缽滿的,一身的名牌名錶,連身上的蝨子都是卡地亞的,成名後一臉的油膩,歲數不大逢人賣老,德性也壞的流水,先是收拾他師傅,再是徒弟們背叛,罵死人佔小區,能幹的壞事他都幹了。雖說苦逼孩子錙銖必較,但小人得志過分猖狂。說句實話,于謙才是他恩人,沒了老於,他這樣的,跟誰搭檔都玩完。對於他,收益與付出相比,怕是早就超支了。要是不收斂,眾叛親離是早晚的事。

再說姜昆,他和郭德綱本質上是一類人,但郭肯下功夫,有能力,論相聲藝術比姜昆強出不止八條大街,姜昆最大的不要臉在於他總是以著名藝術家自居,其實狗屁!他在臺上裝傻充愣,皮笑肉不笑,這根本就是糟蹋相聲,論以前相聲剛起步的時候,他這套還能混下去,放現在,地攤都得倒找。尤其是當著什麼曲協的爛官,還真把自己當根蔥了,在老百姓心裡,他什麼也不是。他反三俗就是反郭德綱,因為有了郭,他沒地吃飯了,奪了他的財路,你說他還不往死了整?相比之下,郭德綱雖然是小人,但還是比姜昆這類所謂的主流偽君子強。


手機用戶8221291016


郭老師相聲名段 老師來了。講的于謙苦於放屁,去部隊搞了個子彈塞在屁眼裡,有一天去廁所拉屎,將子彈頭取出掛在牆上。這時,體育老師孫越也進來方便,將自己的大銅哨子也掛在牆上?于謙方便完,取下子彈頭,不想拿錯了。拿了孫越的口哨。當然,孫越也拿錯了,拿了于謙的子彈頭。于謙把孫越的大銅哨塞進屁眼裡,回到教室。聽外頭體育課學生喊孫越中槍了。于謙在課堂上提問,結果郭奇林答不上來,被于謙數落,心生怨恨,下課後,郭奇林在於謙座位上拉了一坨屎。于謙下節課,坐在了屎上,發怒,挨個詢問是誰拉的。就這麼個故事。郭老師口吐蓮花,把屎尿屁說得天花亂墜,場面一度相當尷尬。你說,這種弘揚傳統藝術的行為,是不是歸入三俗行列?能寫出這種作品,相聲這種藝術,死了也不叫人可惜。


世事難預料


天底下沒有任何一種藝術、任何一位藝人能夠被所有觀眾都接受...

在很多年前,相聲只是在每年的春晚時刻,才會“被迫”看上一段,喊口號、講大道理讓無數觀眾朋友失去了對相聲的興趣。

正當人們對相聲這門傳統藝術開始“失望”,看到相聲走向“衰退”時,一個名為德雲社的小劇場逐漸地走進了觀眾朋友的視野中。隨著德雲社快速地發展,人們也開始認識到郭德綱、于謙二人,以及德雲社裡的其他相聲藝人。
把相聲這門傳統藝術帶給了全世界的華人觀眾!

過去的2018年,德雲社滿世界的舉辦相聲巡演。還首次在英國舉辦了相聲商演,打破了相聲史上百餘年來的歷史,無數的華人觀眾朋友見證了這次“破冰之旅”!

滿坑滿谷的觀眾千里迢迢趕來支持德雲社,尤其是德雲社的那幾對好角兒的商演,一旦開票,過不了多久就被“一搶而空”!

“德雲灰”一詞,由此而來!

人紅是非多,所有的非議和質疑也實屬“正常”。郭德綱老師對相聲界的貢獻有目共睹,希望德雲社越來越好!

2019年票房大賣!


只為相聲


郭德剛是草根逆襲的典範,一路坎坎坷坷走過來挺不容易,如果沒有執著的堅持很難熬下去,堅守緣於對相聲臼摯愛。在相聲漸漸地衰退之時,人們期盼誰來拯救它,這時侯郭德剛橫空出世挑起了"德雲社"這杆大旗,由於不在體制之內受到同行赤裸裸的仇恨欲滅之而後快。

郭德剛水平高與不高都是同行陪襯,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郭商演一浪高過一浪,賺得盆滿缽滿,同行眼讒但又想一份羹又沒那個本領,與其得不到不如毀滅之。以"反三俗"為由頭,慷慨激昂殺聲陣陣羅列郭的"十宗罪"。觀眾就是俗人就喜歡郭的相聲,怎麼喊殺都沒用。"高大尚"的相聲觀眾不買賬,因為生活太壓抑身心俱疲需要郭的相聲放鬆一下愉悅一下心情,沒空聽你的嚴肅的說教。


潤物細無聲的愛


孔慶東曾經說過這個問題。

郭德綱的三俗是民俗、習俗、通俗。這是最接地氣最親民的。當然,在表演過程中難免會有些屎尿屁,可屎尿屁是每個人都有的,正常的,如果說這是低俗,那麼誰敢說自己是貔貅?

而有些人或團體或體制內人員,利用手中的權利以及人脈,通過低俗、媚俗、庸俗的手段來詆譭、打擊一個民間藝人或藝術團體。誰才是三俗?

人人心裡有一杆秤,老百姓就是定盤星。

要不就做個全民問卷調查或投票,看看到底是支持郭德綱的人多還是抵制他的人多。

九年前就曾經有個別體制和個人利用權利和資源這樣口誅筆伐過郭德綱和他的德雲社,差點兒就將人家搞的永世不得翻身。那不是缺德帶冒煙兒的行為嗎?明著欺騙百姓,暗裡行苟且之事。按說這樣的人或團體才應該被唾棄、拋棄甚至是根除。

這個社會已經厭倦、反感了某些操作。

早就該淨化一下那些佔著茅坑不拉屎還把別人轟出去的垃圾。

一些人民賦予的權利卻反過來與人民對著幹,豈不是找死。


用戶7083077698567


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儼然一個,羨慕嫉妒恨的嘴臉,你火了,能掙錢尚在其次,主要是我的權威不在了,男人的頭等大忌!被冷落,被歧視,你好了,就是我不好。所以,利用自己的平臺和優勢,打擊你!搞臭你!達到削弱你的目的!

先說啊,這麼做誰都沒什麼不對,當初郭德綱上竄下跳也是為的這個,他的韌性,特的堅持,主要他是為了生存,使他活出來了!再相聲屆掙得一席之地,不易啊。

相聲這種藝術形式,已經走在落日夕陽中,能搞出點光亮來,實屬與可喜可賀,相聲屆應該藉著這股東風發揚才是,結果再幾個老傢伙的唆使下,帶著一部份不太成熟的後輩搞分裂,太誤人子弟。

為了相聲,頂德雲社,先給個贊,自主創業,自力更生沒什麼不對,要想繼續發揚。要想再接再厲錦囊有三,1:打出去,成熟的帶隊先鋒德雲社已經有了,這就是優勢,成立一兩個團隊,小嶽嶽就行,就是文化層次有點弱,這個不怕,請個軍師,這樣的人才多著那,比如,高曉松之流的文人,不是請高曉松啊,這傢伙自詡屬於大儒系列,估計,不消參與世俗紛爭,是這類的人文學者,對歷史和方言民間小調,有所研究的學者,主要任務,撰寫段子,有文化內涵的段子;2:突破方向選擇也重要,東北或陝北,東北方向對相聲壓制力度不強,可以等等!陝北中國文化的中心,攻克陝北,整個中原就被踩在腳下。可以設置有文化內涵段子的基金,找大學生進行暑期社會實踐,瞭解陝北各個區域文化方言和民間小調,要求能解釋深刻的歷史和文化含義,與郭德綱經典500句互熔,打下陝北不在話下;3:對陝北其他曲藝社,以團結為主,打壓為輔,一家獨大不能持久!所以,還是要百家爭鳴,只是把他們代表的所謂名門正派,搞翻在地,把吃皇糧的搞成純市場經濟,天下就會正視你們。

以上三策,推行應該不難,誰用好誰能得三分天下。如果有風投資金,馬上可以遍地開花樂不思蜀。只是,夕陽產業還受制於國家文藝趨勢,一般風投不會再這個領域駐足,政策風險性太高!但,可以找票友投資,這類人不少!他們為的是喜歡相聲,又不指望它掙錢的,人家要的是名,看看如何在段子中,嵌入式進行表揚,類似夾帶廣告!編輯這類段子應該不難吧!

以上,是個人拙見,不存在立場問題,我屬於淺粉,德雲社的相聲也不是我的首選。只是看著相聲屆肆意妄為,肆意詆譭破壞群眾喜歡的這種藝術形式,痛恨無比,所以多言幾句!希望業內團結,共謀發展而已。


顧播雨


此三俗非彼三俗,概念不容混淆!

反三俗作為文學藝術界一個特定時期的一個特定稱謂早已為人們所熟知,它的特定內涵和外延也十分清楚。

反三俗反的是使人萎靡.流氓.頹廢的低俗;反的是不惜放棄責任,用不雅的語言和打擦邊球的方式,使藝術極端娛樂化,用髒口逗樂迎合受眾和世俗進行商業炒作以吸引人氣的媚俗;反的是平庸.粗口的庸俗。這三俗難道不應該反嗎?

有人對此視而不見,說什麼反三俗就是反通俗.反習俗.反民俗。用偷換概念.轉移話題.混淆視聽的手法,搞文字遊戲,妄圖讓人們覺得反三俗是錯誤的,不應該反,甚至牽強附會的說反三俗就是反郭德綱,啟圖為低俗.媚俗.庸俗找到一塊擋箭牌和遮羞布,用心何其良苦!

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此三俗不是彼三俗!

民俗指的是民間文化,也就是民間流行的風尚.習俗;習俗和民俗是同義詞,也是指民間的習慣和風俗;通俗是淺顯易懂.易於理解和接受的意思。請問,有什麼人會反對此三俗呢?

習總書記在今年兩會期間第一個看望的就是文學藝術和社會科學團組,習總書記在會上強調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要明方向.正導向.轉作風.樹新風.出精品.育人才。文學藝術工作者和社會科學工作者肩負著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重要職責,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文藝.社科工作者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尊自重,自珍自愛,要講品德.講格調.講責任。文化藝術工作者.社會科學工作者是屬於培根鑄魂工作,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用明德引領風尚。

廣大文藝工作者應當牢記習總書記教導,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動搖,堅持反低俗.反媚俗.反庸俗不動搖,要在正本清源上展現新擔當,在守正創新上實現新作為,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言為世則,行為世範,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民審美追求的溶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


甦醒459


我也聽德雲社的相聲,但是最近兩年聽的少了,為啥?翻來覆去就是那幾個段子,包袱,出名了,天天參加各種綜藝,各種節目,沒心思寫作品了,說實話,德雲社大部分相聲,看過一次看第二次就沒啥看頭了,但是現在看二十多年前馮鞏牛群,馬季的相聲還是可以看幾遍不厭煩,別人幾十年前的作品也沒見拿爹媽,別人老婆說事,怎麼還是經典呢,這值得有些人深思,說到郭德綱為相聲付出多少貢獻多少這種話我相當不贊同,所謂的付出是啥?還不是名和利,無利不起早,就跟很多商業電影一樣,那不是藝術,那是門生意!喜歡可以,但是不要瞎哄抬高度。現在的郭德綱走的是趙本山的老路,幾乎霸佔了東方衛視,各種捧自己門下弟子,趙本山跟他徒弟前幾年還不是幾乎霸佔了東北各大衛視,結果呢?還不是膩,老話說得好:猴子跳三遍,沒人看!大家抱著娛樂的態度看看就好,不要上綱上線,跟我們沒關係。沒有了郭德綱有徐德剛李德綱,記住我們不欠任何娛樂明星什麼,他們得到的已經夠多了,因為這些都是觀眾給予的!


司空雲龍


郭德綱的相聲我聽過幾次,那還是在他剛火紅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他雖然能把相聲說的很熱鬧,但除了能贏得一些比較廉價的笑聲外,確實從中得不到值得回味值得思考的東西。即使如此,他還那麼的受歡迎,大概不外乎兩個因素:一是近年來相聲這門藝術確實呈現出整體衰落的疲態,可供廣大群眾欣賞的演員和作品確實少之又少。在這種大背景下郭的出現正好填補了大眾,或者說對藝術品味要求不高的中下層聽眾的娛樂空檔,有點像“山中無老虎猴子成大王”的感覺。二是當下人們的生活工作壓力都很大,心態上也比較焦慮,總要找到一種緩解情緒的放鬆途徑,郭德綱相聲的出現可以說是恰逢其時。這種天時地利加人和的優勢正好為郭德剛的相聲提供了充分的表演舞臺。如果說還有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那就是,所謂主流相聲近年來的黔驢技窮很讓人失望,然而他們不在增加內功上下功夫,不在推出優秀作品上動腦筋,卻間或揣著酸葡萄心理挑剔貶評德雲社幾句,這種欲壓卻揚的愚蠢作法反而引起了是“郭粉”乃至非郭粉們的反感,恰恰在客觀上給郭德剛作了一個大大的免費廣告,用反作用力讓郭德剛變成了被同情被支持的弱者。本來在國人的思維習慣中就有同情弱者的善良和不屑以主流自居的狂妄。人們這種選邊站隊的結果是,儘管並不怎麼喜歡郭的相聲,但相形之下我更看不上你,這就讓天平進一步偏向了部德剛。綜上,郭德綱自然就迅速地火了起來。但是,老郭若不能及時地居安思危,在作品上有所突破,尤其是如果過度追求商業化和有意無意地炒作自己貶損別人,那他的危機也不會太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