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篔簹湖的前世今生

看,筼筜湖的前世今生

廈門的篔簹湖,曾經是篔簹港。

它很美,古有篔簹漁火,今有篔簹夜色;它曾長十五六里,後圍海造田築堤,仍在市中心據一方湖水;它還有故事傳說,皇帝被缺嘴炮擊斃落水於此,江仔魚吃了皇帝肉,“暢得無鰾”。

看,筼筜湖的前世今生

廈門,由於有了篔簹湖,海中有島,島中有城,城中有湖,湖中有洲,洲中有池,池中有石,一層連著一層,一圈套著一圈,構成賞心悅目的山海奇觀。

而篔簹夜色,也是“廈門二十名景”其中之一。

彭一萬的家,就在篔簹湖畔,出門走幾十米,便可將美景盡收眼底。漫步篔簹湖,聽聽彭老講述昔日的篔簹港、今日的篔簹湖。

01

美景港內萬點漁火好似繁星流螢

篔簹漁火,很美,在清乾隆年間就成為廈門大八景之一。

彼時,篔簹港兩側有美頭山、牛家村、官潯等漁村。每年秋冬,外海水流變冷,魚群多遊入港內,漁民駕舟在牛家村一帶捕魚,入夜之際,港內萬點漁火,像天上的星星浮沉於水面,若隱若現,閃爍不定。

自然,“篔簹漁火”也傾倒不少詩人詞家,留下了大量詩詞。他們把篔簹漁火比作繁星、流螢、火焰,讓後人得以領略當年的景觀和情趣。

看,筼筜湖的前世今生

彭老舉了蔣國樑的詩。詩曰:萬頃篔簹水接天,夜來漁火出雲煙。輝煌千點官潯外,明滅三更鳳嶼前。“關於篔簹港及其周邊的景觀,還可以追溯到唐宋之間。唐代陳黯曾在篔簹港畔金榜山隱居,為詩作文,授徒傳業。宋代朱熹在同安縣任主簿時,曾遊金榜山,寫了《金榜山記》。”彭老說,也有人考證,篔簹港自晚唐以後,就有漳州、泉州來廈門或廈門往漳、泉的渡船。明末,福清隱元和尚投奔鄭成功,後由鄭成功派人撥船護送赴日,船舶即在篔簹港江頭渡啟航。

02

傳說一門缺嘴炮打死順治皇帝?

篔簹港的名字從何而來?彭老介紹,關於篔簹港的命名有三種說法。

其一是植物說。古代,篔簹港畔種植篔簹,故名。篔簹是一種生長在水邊的大竹,長可一二十米,粗達40釐米,節長而殼薄,古代用以作箭筒。

其二是物形說。《海澄縣誌》曰:“港當汐時,中流一帶,宛轉纖長而末分歧,形如竹,故名篔簹。前志作圓通非是。”

看,筼筜湖的前世今生

其三是地形說。篔簹港灣由廈門島西海岸中段向東深入島內,從地理角度稱其為“彎東港”。“彎東”與“篔簹”,方音相近,也有沿用或雅化之意。而廈門民間也確有叫“圓通港”的。

關於篔簹港,還有一個與皇帝有關的民間傳說。

看,筼筜湖的前世今生

篔簹港內盛產魚蝦,有江魚、花跳(一名弄潮魚)、章魚、蟶、花螺、麥螺、公逮(一名銀蟶)等。明末清初,鄭成功據金、廈抗清,清順治皇帝御駕親征,在篔簹港內被鄭軍的一尊缺嘴炮擊斃落水,這門炮被譽為“缺嘴將軍”。而篔簹港內的魚,因吃了皇帝肉而身價百倍,廈門民諺就說“江仔魚吃了皇帝肉,暢得無鰾”。

“暢是閩南話,就是極度高興的意思。但說順治皇帝到廈門篔簹港被打死,於史無據。正史記載他沒有到過廈門,在24歲那年病死。”彭老說。

03

變遷築堤成湖篔簹夜色美景重現

篔簹港,原來面積很大。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薛起鳳編纂的《鷺江志》(見鷺江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的整理本)“篔簹港”條曰:“篔簹港在城之北,長可十五六里,闊四里許,自竹樹渡頭至江頭社,一彎如帶。中有小嶼,曰鳳嶼。又有浮沉石,潮至則浮,退則沉。海利所出,日可得數十金,魚蝦之屬,此為最美。”

看,筼筜湖的前世今生

“可見,在200多年前,篔簹港的面積達十五六平方公里,從竹樹腳一直到江頭,而且盛產美味的魚蝦。”彭老說,可僅過了六七十年,篔簹港面積縮小了五六平方公里,僅餘十平方公里左右,“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周凱編纂的《廈門志》曰:篔簹港長可十里許……”

到了1919年,篔簹港面積為9.51平方公里,但浮嶼、鳳嶼還在港中,美頭山、金榜山則在南岸。1938年,篔簹港面積為9.01平方公里,浮嶼、鳳嶼開始填入陸地了。

“此時,篔簹港東北端的盡頭在江頭,呂厝則是水漲成島的地方,金榜山的釣磯‘鷹搏兔’也是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填築廈禾路時才湮沒的。”彭老說。

1970年7月,篔簹港口開始築堤,1971年9月竣工。從此,篔簹港成了篔簹湖,湖的四周,填出了大片陸地,建成新市區。

篔簹湖的變遷,白鷺洲公園、白鷺女神的建起,這段歷史也折射了廈門改革開放40年的鉅變。如今,每當夜幕降臨,篔簹夜色甚是美麗。隨著夜景照明提升工程的建設,被光影所環繞的篔簹湖倒映著這座城市,也將這座城市的美,從另一個角度展現在世人眼前。

看,筼筜湖的前世今生

如今的“篔簹夜色”以白鷺洲為主體,以人民會堂為中心,以篔簹湖為鋪墊,以湖濱東、西、南、北、中及白鷺洲路為經緯,以四周高樓大廈為襯景,以環湖帶狀、塊狀公園為補充,以三山(萬石山、仙嶽山、狐尾山)為屏障,以雕塑、花木、建築小品、音樂噴泉、夜景工程為點綴。

看,筼筜湖的前世今生

過去,篔簹湖曾一度汙染嚴重,魚蝦絕跡、白鷺遠飛。如今,汙水處理工程已見成效,湖水日清,魚蝦成群,久違多年的白鷺,又成群結隊地飛回來了,一片生機盎然。

綜合來源:海峽導報“廈門第一時間”、篔簹街道

值班副主任:方文傑

常務副主編:林為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