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國際機場概況

威海國際機場(IATA代碼:WEH;ICAO代碼:ZSWH)即威海大水泊國際機場,自1996年1月正式投入運營以來,硬件設施不斷完善,運營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服務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已連續23年飛行無差錯。

建設歷程

1986年5月,山東省政府以魯政發[1986]56號文,專題請示國務院、中央軍委,要求利用空軍文登機場開展民用航空運輸。

威海國際機場概況

威海大水泊國際機場(5張)

1988年2月9日,解放軍總參謀部以參作字第[1165]號文批覆,同意威海市使用空軍文登機場開展民用航空運輸。

1992年7月5日,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將空軍文登機場闢為軍民合用機場,並決定按4D級標準進行擴建改造。

1995年8月,歷時3年,在全市上上下下的大力支持和廣大建設者艱苦奮戰下,投資3.4億元的威海機場擴建工程竣工。10月31日,經民航總局等有關部門一次總驗合格,達到了民用機場通航要求,由民航總局頒發了《威海機場對民航運輸企業開放使用許可證》。當日東航山東分公司使用麥道82型客機試航北京,獲得成功。

1996年1月,威海機場正式投入運營。

發展歷程

威海機場自1996年1月正式投入運營以來,硬件設施不斷完善,

威海國際機場概況

威海機場(13張)

運營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服務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已連續10年飛行無差錯。開航以來開通了北京、上海、廣州、瀋陽、哈爾濱、長春、延吉、成都、西安、濟南,大連、深圳、寧波,杭州、福州、廈門、牡丹江、大慶、南京、滿洲里、長沙、溫州、臺北、首爾、大邱、清州等城市航線,航空客貨運輸保持穩定增長,曾在國家民航總局“藍天振興”計劃評比中榮獲優勝獎。特別是2004年以來,各項運營指標增長幅度均超過100%,客座率在華東地區36個機場排名第三,航空運輸質量得到了根本提高,呈現出強有力的發展後勁。

威海機場距離首爾飛行時間僅為45分鐘,往返快捷便利,是我國開通韓國國際航線最理想地區。實現威海機場開放,是威海市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是威海機場實現騰飛的迫切需要。在全市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努力下,國務院於2004年9月30日正式批准威海機場對外開放,威海機場成為全國為數不多的航空對外開放口岸之一。2005年2月1日通過國家口岸開放驗收,威海至首爾航線於2005年3月27日首航,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山東航空公司、韓亞航空公司、大韓航空公司、濟州航空公司共同執行每週43班的威海至首爾國際航線,開航初期,就保持了較好的上座率和穩定的客流,受到了廣大中外旅客歡迎,呈現出較強的增長趨勢和良好的發展前景,威海至首爾航線已經成為一條上座率高、服務優、方便快捷的精品國際航線。

2017年12月25日,威海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成功突破200萬人次,標誌著威海機場成功邁入全國中型機場行列。 [2]

發展前景

在保持首爾國際航班穩定運營的基礎上,我們將積極籌劃開通韓國其他城市航線及日本航線,同時積極探討

威海國際機場概況

開通香港、東南亞其它地區航線。我們將按照“鞏固加密幹線,大力開發支線”的思路,以國際航班開通拉動國內航班有效增長,還將開通國內其他大城市和重要旅遊城市的航線,將形成航線佈局合理,航班密度適宜,既有通往國內大中城市的國內航線,又有通往首爾、大阪等地區的國際航線的全方位航空運輸生產格局!威海機場將步入高速增長期, 實現既高於全市經濟增長水平,又高於全國民航業增長水平的非常規、跳躍式發展,機場運營質量將出現質的改觀。威海機場將成為一個設施完善、功能齊全、服務優良、保障過硬的現代化中型機場,全面滿足威海航空市場的實際需求,為威海市提出的國內生產總值翻三番並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這一宏偉目標做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