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歌会不伦不类,继续这样下去,就是一锅北京卤煮

今年当演唱类综艺《我是唱作人》一马当先的时候,北京电视台扯大旗做虎皮,举办了《中歌会》,投资巨大,场面盛况,号称国内最顶尖的歌唱竞演节目。目前进行了两期,着实令人失望。

中歌会不伦不类,继续这样下去,就是一锅北京卤煮

失望的恰恰不是参赛歌手,而是节目的组织,运营,赛制与风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京本身就是帝都,文化中心,不言则厚不言则高的地方。但偏偏北京这地方风土人情造就了人特别善谈,善侃。曲艺盛行。北京电视台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不自觉的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我是最大的,我是最好的,我代表最高端的,并且时时刻刻要说明我是最最最的。就像前几年发行的一部纪录片《这里是北京》,我想读者心里用北京话读读这个名字就能感受到这地方的牛叉哄哄的傲气。

中歌会不伦不类,继续这样下去,就是一锅北京卤煮

节目中,舞台华丽,灯光舞美远超其余电视台以及网络综艺的舞美设计,中间弄个大柱子,意指此为中国歌坛的英雄榜。只要节目质量在,这也不为过。但每首歌演唱后,要求演员上前一步,台下观众起来看榜,加上类似体育解说的画外音就显得格格不入了。体育与文艺最大的区别是体育具有硬性的指标,比方调高,高一厘米就是胜者,短跑,快零点几秒就是赢家。文艺则不同,现场评委的认可与观众的选择决定了胜负。因此不能把文艺竞赛体育化。这个解说实在是太low,分分钟氛围脱线。

中歌会不伦不类,继续这样下去,就是一锅北京卤煮

节目赞助广告能不能艺术一点,不要太村儿化,镜头闪过,一群长发姑娘拿着阿道夫洗发水,一起撩头发。北京人口是多,也不用这样吧?

节目运营要有话题,但不能因为话题而去创造话题。还要莫名其妙的本该专注演唱的节目,而把话题大部分转移到了评委区,兴许是天子脚下的缘故,评委的设置,模仿了中央台的青年歌手大奖赛,出现了文化评委。并且仲呈祥老师有100分的考评权利。仲呈祥老师确实是优秀的权威的知识分子,但时代不同了,当年青歌赛搞知识竞赛是哪一年?现而今又把这套体系搬出来,并不能说明这是北京台的特色,反而显示北京台文艺部思想的迂腐。仲呈祥老师点评的越认真,越让中歌会不像一个歌坛竞赛节目。

中歌会不伦不类,继续这样下去,就是一锅北京卤煮

制造话题可谓用心良苦,各地音乐台播音主持弄来一批,貌似每个台支持一个歌手,成为现场话题的参与者,评委中安排一堆老师,明明就是授意节目组制造话题,因此点评东拉西扯,评委唇枪舌战,音乐台主持敲边鼓,歌手味同嚼蜡,观众哭笑不得。

中歌会不伦不类,继续这样下去,就是一锅北京卤煮

女评委贺冰新着实为了北京台忍辱负重,大家试想一下,这样一位专业的高校老师,参加一个号称国内最顶尖的音乐赛事做评委工作,犯的着去刷存在感吗?之所以选择她来,一定是贺老师在专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看过这两期的观众都会发现,贺老师的点评明显就是在制造矛盾,制造话题。

中歌会不伦不类,继续这样下去,就是一锅北京卤煮

顺子以《回家》傲视歌坛,贺老师点评顺子回家没有律动。顺子第二场来了,节目组制造成复仇效果,评委组又给出了榜首。歌手走音,要求专业,马条走音,贺老师点评接受。

白举纲第一个上场,点评作词古文堆砌。新生力量全来陪读。尤其第二场,节目组把人家火风请来干吗?父子相识,一同淘汰吗?

中歌会不伦不类,继续这样下去,就是一锅北京卤煮

陶喆人精第二场不来了,黄妈厚道,一首《拆穿》献给节目组。我不走是对喜欢我的观众负责,拆穿是对节目组的回应。事实上黄妈的这首歌才是第二场真正的冠军榜首。马条创作虽好,演唱水准还是低于黄妈,马条自己也说喜欢靠思想创作音乐,而不是凭借嗓子。

中歌会不伦不类,继续这样下去,就是一锅北京卤煮

传统媒体创立新节目是进步,新节目要有新思维,不能固步自封,不能投机取巧,不能本末倒置,不要让本是胭脂的音乐染上了灰。中歌会必须立即整改,回归音乐赛事的正常状态,否则继续这样下去,这个号称国内顶级的音乐盛宴,就成了一锅北京卤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